浅谈磁共振
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

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磁共振的原理磁共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它的原理是通过在强磁场中施加一定的电磁波,使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从而得到关于原子核的信息。
具体来说,磁共振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磁共振现象:在进入强磁场后,原子核会对磁场产生响应,进而发生共振。
这是因为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而磁场可以引起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方向和能量的变化,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2.拉莫尔频率:拉莫尔频率是原子核在特定磁场中的共振频率。
拉莫尔频率与原子核的磁性、电荷、核自旋等因素有关。
通过测量原子核的拉莫尔频率,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3.磁共振信号的检测:磁共振信号可以通过接收原子核共振信号产生的电磁波来进行检测。
这种电磁波可以通过天线或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能够被显示器或计算机处理的信号。
磁共振的应用磁共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诊断和研究方面。
以下是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几个重要应用:1.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在患者身上产生特定的磁场和电磁波,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人体结构和器官图像。
MRI在检测器官病变、肿瘤、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是一种用于测量脑部活动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患者大脑区域血液供应的变化来分析脑部功能活动。
fMRI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磁共振波谱学(MRS): MRS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和代谢过程。
通过分析特定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确定生物样本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类型。
MRS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
4.磁共振弹性成像(MRE): MRE是一种用于测量组织力学性质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将机械振动引入到组织内,然后利用磁共振技术来检测和分析振动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比CT更高级的检查方法——磁共振

比CT更高级的检查方法——磁共振杨小君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其中,磁共振成像(MRI)与CT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
而大家对于磁共振成像(MRI)与CT两种影像学检查却不是很了解。
若是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磁共振成像(MRI)的运用更加全面、精确、安全、稳定。
那么磁共振检查什么?有哪些优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磁共振1971年,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Paul Lauterbur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
随后,该技术由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开发,于1997年首次对人体进行了扫描。
直至20世纪80年代,由John Mallard设计了第1台能够在临床上应用的图像磁共振扫描仪。
MRI成像即磁共振成像,属于医学影像学的成像设备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磁场中,采用无线射频脉冲,将人体内的氢质子激发出来,从而引起氢质子发生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射频脉冲停止之后,氢质子在特殊的频率下,会发出微弱的电磁信号。
而这种微弱的电磁信号,探测器能够捕捉到,然后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转换,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图像。
磁共振检查目前已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磁共振检查什么磁共振成像作为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用来检查以下疾病。
①全身软组织病变:不论是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还是感染、变性病变等,都可以在磁共振检查后,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②胸部病变:对于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胸膜病变等,采用磁共振检查后,可以将肺内团块与大气管、血管等关系显示出来。
③盆腔脏器:采用磁共振检查,能显示出子宫肌肉、子宫其他肿瘤、卵巢肿瘤,以及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膀胱肿物等。
④骨与关节:采用磁共振成像能诊断出骨内感染、骨肿瘤、骨外伤及其病变范围,特别是检查骨挫伤等较为细微的改变,有着极高的价值;此外,对于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骨髓病变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磁共振检查的优缺点

磁共振检查的优缺点优点1、无辐射损伤。
2、多参数成像与高对比度:CT只有一个成像参数,即X线吸收系数。
MRI至少有4个成像参数,即T1、T2、质子密度和流速。
利用上述参数,软组织对比度明显高于CT。
3、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提高:MRI的T1和T2加权像图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检查部分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在影像诊断向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方向的发展上迈进了一大步。
一般来说,T1加权像对正常解剖结构显示较好,T2加权像对病变的显示较为敏感。
4、无骨伪影:如后颅凹及椎管内等部位的图像质量和对病变的诊断显著优于CT。
5、任意方位断层直接成像:MRI可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或斜位断层,有利于病变显示和立体定向。
6、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功能诊断的提高:利用门控技术和MRI的流空效应,可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如在常规SE-T1WI或FSE-T2WI上,心腔和血管腔由于流空效应表现为无信号,与周围组织形成很好的对比,腔内的病变如血栓、肿瘤等也能清楚显示。
利用流入增强效应或流动相位效应,在不用对比剂的情况下MRA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结构,PC法MRA还可检测血流的流速和流量。
缺点1、扫描时间偏长,对某些器官和疾病的检查还有限度。
2、钙化显示不佳,在MR图像上的表现比较复杂,与其钙质含量、矿物质成份及结晶形态有关。
完全的钙化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而不成熟的钙化,特别当钙化结晶表面不规则时,其周围可有很多结合水存在,因此在T1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
3、骨性结构显示相对较差,因骨质结构的H质子含量很低,在MR图像上骨质结构一般显示欠佳,但MRI对骨髓内病变特别是骨髓水肿、骨髓内肿瘤浸润等的显示优于CT。
4、伪影相对较多。
5、信号复杂,部分定性困难。
6、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多:在MRI检查时,病人要避免带铁器等磁性物品,如手表、金属项链、假牙、金属钮扣、金属避孕环等,以免影响磁场的均匀性,不利病灶显示。
磁共振原理通俗讲解

磁共振原理通俗讲解
磁共振原理是指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其原子核或电子会受到激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回到低能级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简单来说,磁共振原理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物质中原子核或电子的运动,使其跃迁到高能态。
当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的频率与物质的共振频率匹配时,会出现共振现象。
具体操作时,将被研究的物质置于磁场中,然后给它施加一个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
当射频频率与物质的共振频率一致时,物质中的原子核或电子会吸收能量,并跃迁到高能态。
随后,射频脉冲停止,而物质会逐渐从高能态返回到低能态,反向释放出吸收的能量。
这些释放出的能量通过感应线圈收集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磁共振原理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
通过调节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参数,可以获取不同组织的图像,从而达到检查和诊断的目的。
总而言之,磁共振原理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激发物质中原子核或电子的运动,从而实现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进而产生图像或其他信号。
健康科普——核磁共振技术

健康科普——核磁共振技术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核心共振技术也有所进步。
提到磁共振检查,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与其他的技术相比较而言,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及早发现病变、甄别良恶性质,无电离辐射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但是同时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检查时间长等。
今天就带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核磁共振技术吧。
1、什么是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即NMR,主要是一种通过基于磁性核子的磁性特性原理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人体疾病进行检查的物理分析技术。
现阶段,该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核磁共振技术有哪些优缺点2.1优点通常情况下,核磁共振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辐射和X射线暴露的危险,且优于X线和CT检查。
因此,多被应用于生殖系统、乳房、孕妇及新生儿的疾病诊断方面;第二,具有良好的分辨力,优于CT检查,可以很好地分辨软组织和骨骼;第三,由于各种参数均可以用来成像,而多个成像参数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数据信息,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的T1值不同,如果做T1的加权图像,则可以有效的区别这三种疾病,而且还可以辨别疾病的良、恶性质;第三,可以有效地诊断心脏病变;第四,与CT只能获取人体长轴垂直横断面相比较而言,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磁场来自由的选择剖面。
2.2缺点MRI作为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依旧是无法确诊的,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通常情况下,核磁共振技术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检查费用相对较高;第二,空间分辨率较差;第三,检查时间相对较久,部分患者无法有效地配合医生检查;第四,噪音较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听力。
3、核磁共振适应症有哪些第一,神经系统病变,如,肿瘤、梗死、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等;第二,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等等;第三,心脏大血管的病变,如心脏病、心包积液、心肌病等;第四,胸部病变,如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第五,腹部器官,如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磁共振技术的缺点及发展

磁共振技术的缺点及发展1.引言1.1 概述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通过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射频波,产生高清晰度的人体内部影像。
该技术在诊断和监测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然而,尽管磁共振技术在医疗诊断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磁共振技术的缺点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在谈论磁共振技术的缺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优点。
磁共振技术不使用放射性物质,相比传统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它对人体没有辐射风险。
此外,它能够产生高清晰度的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然而,磁共振技术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首先,安全性问题是磁共振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由于强大的磁场和射频波的使用,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出现过敏反应。
同时,对于一些患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等内部植入物的人群,磁共振扫描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其次,磁共振技术在设备成本方面较高。
高昂的设备价格和维护成本,使得磁共振技术在某些地区和医疗机构无法广泛应用。
这导致了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和医疗服务的不公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新型磁共振设备的出现,如超高场磁共振和可移动式磁共振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影像清晰度和扫描效率。
此外,针对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改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图像重建算法和序列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和解释图像。
综上所述,磁共振技术在医学成像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缺点。
通过持续的科研和技术创新,相信磁共振技术的缺点将逐渐被克服,使其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低成本,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1.2文章结构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跳线串设置的原则。
跳线串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法,用于连接电路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跳线。
跳线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完整性,确保电路信号的传输和电力的稳定供应。
在电路设计和布线过程中,合理设置跳线串是非常重要的。
磁共振的优缺点

磁共振的优缺点MRI即磁共振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它是80年代初才正式推出的当代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MRI集当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于一体,结构复杂,技术先进。
概括地说,它具有以下几项优点:1.在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中。
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对比分辨率高。
例如: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结构,并可准确区分脑灰质和白质。
2.具有多方位任意切层的能力(包括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斜位,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
多平面,多参数成像技术,因此可清楚地显示病变所在的部位、范围以及和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关系,即可精确定出病灶。
故对许多病变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且无观察死角。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此目前只能是望尘莫及。
3.属无创性技术,并且无X线辐射损害,真正避免了其他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放射性核素扫描显像等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4.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地显示心脏和血管,免去了病人在接受插管和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所要承担的额外痛苦和风险。
但MRI也有其不足和禁忌:1.MRI设备和检查费用昂贵,是目前影像学检查中费用较高的,仅次于PET.2.MRI检查持续时间长,扫描速度远不如CT,一般头部扫描需30分钟左右,心脏扫描需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3.对病人的身体移动非常敏感,易产生伪影,故不适于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进行检查。
4.MRI扫描仓内有明显噪声,需病人密切合作,保持平静,以免产生幽闭恐惧症,从而导致检查失败。
5.MRI对钙化不敏感,由于钙化灶内不含质子,故不产生MRI信号,不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钙化点。
6.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绝对禁忌。
因干扰可致停搏。
7.体内有金属,如假肢、弹片、止血夹、人工心瓣膜、固定用钢板、螺钉、人工股骨头等,不可进行检查,因金属异物的移动可能损害重要脏器和大血管。
什么是核磁共振

什么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研究物质内究竟组成什么、构造到底如何的非凡技术。
它以其准确量测出大自然中分子结构的能力,堪称皮尔森心理学和普里姆经济学两大奖项创始人之一,荷兰物理学家拉尔夫·皮尔森(Ralph H. Pieterson)提出的启示。
本文致力于为大家详尽解释核磁共振带来的好处,以及它的应用方式:1、定义和工作原理核磁共振,又称NMR,是一种多用途的分子成像技术。
它通过精确测量分子核的磁性信号来分析构型,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构型和位置。
它的基本原理是核磁共振检测器注入到内部的辐射,当辐射扫描分子内部时,结构内的核自旋会沿着辐射方向旋转并发射信号,而这些信号被检测器捕捉并进行分析,以给出物质的分子层面构型信息。
2、核磁共振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1)可以精确测量分子核的磁性成分;(2)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构型和位置;(3)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构;(4)NMR仪器的设计使其变得越来越易于运作和维护,同时也可以提供比以往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信号。
(2)劣势:(1)需要非常低的温度才能实现有效检测;(2)扫描速度较慢,因此不适用于动态研究;(3)由于NMR仪器的高价格,很多学校实验室并不能拥有。
3、核磁共振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材料结构研究、药物设计和发现、生物氨基酸测序、蛋白质结构分析、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研究以及医学成像研究等。
(1)材料结构研究:核磁共振能够非常精确分析结构和化学组成,可用于研究改性材料、复合材料和结构亚单位的构型细节,以及检测各种对有机分子构型、化学组分和结构空位有影响的应力,从而更好地测量、模拟和理解材料特性。
(2)药物研究:利用NMR技术可以精细描述药物构象类型及其各分子之间在受到特定条件时的变化,从而为药物分子的设计和改造提供重要的准确数据和信息,并有助于开展药物设计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需要哪些注意事项
1.磁共振设备周围(5米内),具有强大磁场,严禁病人和陪伴家属将所有铁磁性的物品及电子产品靠近、 带入检查室。这些物品包括:所有通讯类物品;各种磁性存储介质类物品;手表、强心卡及其配贴;掌上 电脑、计算器等各种电子用品;钥匙、打火机、金属硬币、刀具、钢笔、针、钉、镙丝等铁磁性制品;发 夹、发卡、眼镜、假眼、金属饰品、不明材质的物品;易燃易爆品、腐蚀性或化学物品、药膏、膏药、潮 湿渗漏液体的用品等。病床、轮椅等不准进入磁体间。 2.体内安装、携带以下物品及装置的患者(包括陪伴家属),被视为磁共振检查的禁忌,不能进入磁体间, 否则有生命危险。包括: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术后金属夹、植入体内 的药物灌注装置、植入体内的任何电子装置、神经刺激器、骨骼生长刺激器、其它任何类型的生物刺激器、 血管内栓塞钢圈、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心电记录监护器、金属缝合线、体内有子弹,碎弹片或铁砂粒等、 骨折手术后固定钢板、钢钉、镙丝、人工假肢或关节、阴茎假体、助听器、人工耳蜗、中耳移植物、眼内 金属异物、义眼、活动假牙,牙托及头面部有植入物等。 3.有幽闭恐惧症、怀孕期者,需生命支持及抢救的危重患者无法行磁共振检查。有各种手术史(特别是器 官移植、心肾手术史)患者及家属需于检查前特别声明,以策安全。
浅谈磁共振读片
平舆仁济医院骨科
磁共振成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无创伤,无电离辐射,任意平面成像,功能成像
最基本原理:利用共振原理(音叉)使组织接受能量后再
释放出来产生电磁场信号-机器接受-图像 磁共振的成像介质: 氢质子-水和脂肪 磁共振与CT的区别: 磁场VS X线电子束)
造影增强
磁共振检查禁忌症
心脏起搏器 胸主动脉瘤夹,大动脉夹 耳蜗植入-电子耳蜗 人造心脏瓣膜 电极 助听器、分流器 哈氏棒、骨骼钉 具有铁磁性植入物:假体、金属网、金属线、 弹片、假牙 体内有胰岛素泵、神经刺激器者 妊娠三个月以内者(不建议)
如何识别序列图像
T2压脂 T1压脂
(T1 weighted image, T1WI)
T1 加 权 像
采用短TR,短TE,主要反映组织间T1差别的作用;T1 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T2
加 权 像
(T2 weighted image, T2WI)
采用长TR,长TE,主要反映组织间T2差别的作用;T2W I有利于显示病变组织
脉冲序列的类型与特点: T1加权:脂肪为亮信号、脑脊液为暗信号, 优点: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图像采集清楚。 缺点:对病理状态和水肿显示不清楚。 T2加权:脂肪为亮信号、脑脊液为亮信号。 优点:对病理状态和水肿有中等敏感度,具有良好 的脊髓造影效果。 缺点:软组织结构显示不清,费时。 脂肪抑制T2加权:脂肪为非常暗信号、脑脊液为亮信号, 优点:对病理状态和水肿有高敏感度,具有最佳的 脊髓造影效果。 缺点:软组织结构显示不清,费时。
体内主要组织成分信号
水:
长T1 (黑-低信号) 长T2 (白-高信号) 软组织:等T1 (灰-等信号) 等T2 (灰-等信号); 空气及骨皮质:无信号(黑); 脂肪: 短T1 (白-高信号) 较长T2 (灰白-较高信号);
在MRI上
FSE-T1 SE T2 IRFSE STIR
4.对具有固定假牙、纹身、节育器、纹眼线、留存在体内的钛合金物体(如脊柱钛合金固定装置)等患者 应于检查前通知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可否进行磁共振检查。
5.做颈、胸、腰、腹、髋等部位磁共振检查的病人,应先除去有铁钩、铁扣和拉链的衣裤、内衣、化纤织 物、皮带等物品及装饰物品,应身穿纯棉质料的衣裤进行检查为宜;腹部检查患者检查前三天内禁服含金 属离子类药物,检查前12小时空腹,禁食水摄入。 6.磁共振检查属无损性检查,对人体无辐射伤害。但检查时机器噪音较大,此为正常现象,请患者和家属 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慌乱,保持绝对静止不动。
MRU
IAC-MRI
血管成像
MRA MRV CE-MRA
MRA
MRV
CE-MRA
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弥散成像-DWI
T1低信号-长 T2高信号-长 Flair高信号 DWI高信号
(弥散障碍,布朗 运动受限所致)
水肿信号
T1低信号-长
T2高信号-长 Flair高信号 DWI正常
FLAIR-压水
T2
去除游 离水的 信号, 更好的 突出病 变
FLAIR
脂肪抑制-压脂
T2 FS--T2
FS—Fatsaturation-高场 STIR---低场
增强图像
寄生虫
水成像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U:磁共振尿路成像 IAC-MRI:磁共振内耳成像
MRCP
术后1年
术后2年
F,9m。 左侧神母
磁场: 静磁场--提供大环境(主磁体:常导和超导) 梯度磁场--主要用于层面选择(梯度线圈) 射频磁场—发射电磁波用于成像(射频线圈)
磁共振对人体有伤害吗:无(国外学者将鸡胚(卵)暴露于1.5T的磁场
中,同时施加射频磁场和梯度磁场中,结论为磁场对鸡运动神经元的出现 时间、分化无影响。其另一研究证实磁场也不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轴索的生 长。 ) 怀孕—3个月
磁共振临床应用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成像; 腹部成像; 四肢骨关节成像; 其他(五官、鼻窦等) 胸部扫描:高场+CE
磁共振机器介绍
1.美国GE: 低场( 0.35T)、永磁型、开放式
2.西门子:高场1.5T,超导
3.扫描范围:头颅、脊柱、四肢骨关节、腹部、盆腔 优势:中枢神经系统 3.基本扫描:平扫、增强 4.功能成像:DWI、MRA、MRCP、MRU、 MRM、IAC-MRI、 SWI、DTI、MRS
(与梗塞鉴别)
肝衰-水肿
正常
出血-血肿
血肿
梗塞
肾上腺出血
3月后复查
钙化
PNET
畸胎瘤
F,14d
F,12m
F,9y
化疗4个月后
F,4Y
化疗8个月后
女,11月。右肾母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5个月腹部CT平扫见脊柱低密 度结节。增强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可见环状轻度强化
F,21m。左侧肾母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