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学校岳麓版历史七上期末13-24课复习提纲训练文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太宗。

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1、唐朝时期的新农具:筒车、曲辕犁。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5、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6、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7、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诗赋、政论)和明经(儒家经典)两科最为重要。

18、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19、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20、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1、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2、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代史》岳麓版1-24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代史》岳麓版1-24课)复习提纲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 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1)发生历史: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商鞅变法变法。 ③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 不败地位。(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奖励 耕战。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 展,国富 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奖励军功(根据军 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③推行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洛邑
周平王
第5课 公元纪年法 掌握公元纪年法的分法。 第6课 西周的分封 1、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目的),实 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分封之后,不但巩固 了原来商朝统治的地区,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 的发展(作用)。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实质及意义 1)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 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 强盛的国家。
4、远古居民三个代表比较表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 山顶部的洞穴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一、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类古猿进化而来的,在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2.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属于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人们共同劳动,1、黄河中下游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即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轩辕氏)和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3、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4、禅让制: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第4课夏与商的政治统治1、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奴隶制王朝),都城在阳城。

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2、夏商周的政治: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第5课西周的封邦建国1、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大败商纣军队,商朝灭亡。

周武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分封制: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统治2、对象: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先朝贵族3、西周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4、诸侯的权力和义务: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要承担拱卫王室、朝觐、纳贡、服役等各种义务。

权力:设置官员,派征赋役,建立武装5、作用: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巩固了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制礼作乐1、目的:维护分封制的稳定。

2、特点:不同等级,使用不同的礼器和乐器。

3、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社会。

第6课西周的衰微1、国人暴动(周厉王对人民残暴的压制政策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2、分封制瓦解的原因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个个诸侯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周王室与诸侯过之间的学员关系日益淡薄。

13--24复习提纲

13--24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课标: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秦的统一:⒈时间地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特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③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⑴政治方面: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①自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⑵经济文化方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对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⑶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控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⑷军事方面: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

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 水系连接起来。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附:巩固统一的措施一览表: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期末复习提纲1、人类的起源:(1)约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2)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会制造工具,用天然火,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懂磨制钻孔技术;用人工取火。

3、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6000多年,最早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烧黑色陶器,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

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居半地穴式房屋,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4、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部落及蚩尤部落的一部分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

5、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都城在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承禹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统治中心: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国国君汤战胜暴君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都城在亳。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殷后稳定。

疆域: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大战中,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

西周政治上推行分封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制。

疆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至今辽宁南部,南跨长江。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东周: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春秋、战国两时期。

7、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今天的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①夏、商、周称青铜时代;②司母戊鼎: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③四羊方尊:商代精品。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 70万年,生活在云南元谋县,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已经使用天然火。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与猿的重要区别就是会制造工具.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第2课★半坡人,距今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和蔬菜。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使用磨制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此时,不仅有农业,也有了早期的制陶业。

第3课★后人认为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始祖。

★尧舜禹“禅让”,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4课★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夏的最后一个王是桀。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统治稳定下来,商朝又称殷朝,它是我国历史上笫一个留下文字记载的国家。

★距今5000年到3000年,在四川等地还存在多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称为“三星堆文化”。

第5课★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灭商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6课★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泗州学校宋雪侠2016岳麓版历史七上期末13-24课复习提纲

泗州学校宋雪侠2016岳麓版历史七上期末13-24课复习提纲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⒈公元前年,秦王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的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 秦始皇统一措施
⑴政治方面:创立了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设、、,在地方推行。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⑵经济文化方面:统一(小篆)、、,修筑驰道,统一。


⑷军事方面: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

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发南疆。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⑵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提示:有醋加)
⑶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又演变为北齐、北周,最后北周来北齐,统一北方。

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北方人口南迁。

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第13课结束).doc

历史复习提纲(岳麓版第13课结束).doc

第一单元: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1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1弥漫着神权色彩%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内容: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实行层层分封,但仍旧无法摆脱后期诸侯争霸的局面,体现了分封制的局限性。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士一一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互为表里)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3)礼乐制度意义: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春秋时期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二、战国时期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度特点:①皇权至上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2、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1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⒈公元前年,秦王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的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 秦始皇统一措施
⑴政治方面:创立了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设、、,在地方推行。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⑵经济文化方面:统一(小篆)、、,修筑驰道,统一。


⑷军事方面: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⑵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提示:有醋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