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女性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素 关 哺 骨 相
【 中图 分类 号】 5 R8
【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 编 号】1 7 — 2 0 2 1 0 C) 1 4 0 6 3 7 1 ( 0 0)6( 一 6 — 1
(2 1 0例 , 干 预组 ) 检查 时间分 别 为产后 3 、0 9 。 未 , 0 6 、0d
进行 问卷 调查 . 内容 包 括饮食 、 补钙 和维 生素 D等情况 , 据 根 膳食 补 钙情 况 分 为观 察 组 ( 8 10例 , 营养 干 预 组 ) 为 和对 照组
表 1 两组 骨密 度 测 量 结 果 比较 [( ) 凡%
3讨 论
重 要 意义[ 3 1 。超声 骨 密度 检 测对 早 期发 现 产妇 骨 密度 的降低 有 一 定 临床价 值 。 孕 期定 期产 检 及 良好 的保 健 指 导至 关重 要 , 在本 次实 验 中 , 干 预 组 孕 妇 中 7 .%是 常 规 补 钙 , 偏 食 现 象 , 喝 或 未 8 6 有 不
骨密 度 检查 , 同时进 行 问卷 调查 , 内容 包括 饮 食 、 补钙 和 维 生 素 D等情 况 , 分别 进 行饮 食 、 日常 运动 和 营 养指 导 . 并
与 1 0例 ( 照组 ) 2 对 未接 受相 关 调查 与指 导 的孕 妇 比较 骨密 度 。 结果 : 6 、0d骨密 度 检测 。 于 09 观察 组 显著 优 于对 照
( 稿 E期 :0 0 0 — 5 收 t 2 1— 3 1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用 以 色 列 S ni t公 司 生 产 的 S nlh m — i ne u lh g u l tO ns s g e
7 0 p超声 骨 密度 检 测仪 检 查产 妇 骨 密度 , 据仪 器 S S值 00 根 O

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王永丰;韩瑛【摘要】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未明,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相对不足、内分泌改变、妊娠状态及遗传因素等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其发生在妊娠哺乳期,一旦因骨质疏松继发骨折,可严重降低孕妇的生活质量,且其对胎儿和婴儿产生重大影响.最近研究证实,双膦酸盐合并雷奈酸锶治疗哺乳期骨质疏松患者效果良好.现就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Pregnancy and lactation-associated osteoporosis refers to osteoporosi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in women with acute low-back or hip thigh pain,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 in idiopathic osteoporosis. Its etiology is not clear yet, whil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calcium and vitamin D and other nutrientsare, hormonal changes, pregnancy status and genetic factors may be the pathogenic factors. Because of its onset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once fractures secondary to osteoporosis happens pregnant women's quality of life will be severely affected, and the fetus/infant will b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Recent research confirms that bisphospho-nates with strontium ranelate treatment during lactation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 have good result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the osteoporosi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0【总页数】3页(P3407-3409)【关键词】骨质疏松;妊娠;哺乳;骨量;钙【作者】王永丰;韩瑛【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脊柱外科,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脊柱外科,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8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产褥早期女性骨密度情况分析

产褥早期女性骨密度情况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G e o lP,P n u H , h n D, ta. Efc c fCelS v ri d cn a n Mo a e 1 f ay o l ae n Re u ig i
Ho l g u lo r n f so s d r g PCAB S r ey : a Pr s e t e moo o s B o d T a su in u n O i u gr o p ci v
16 80
河北 医药 2 1 0 0年 7月 第 3 卷 第 1 2 4期
H bi dcl ora,0 0 V l 2Jl o 1 ee Mei unl2 1 , o 3 u .4 aJ N
关 。腹腔 内脏器出血血 液淤积 在腹腔 , 血凝块外 , 除 均可 以收
可见 , 在腹 腔内出血 、 心脏 大血管 、 柱外科 、 经外科 等 脊 神 术式术 中应用 自体血 回收可降低术 中库血需求 量 , 对于血液保 护有很大的价值 , 对减少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在应 用过程 中, 要根据术式 、 患者的身体 条件权衡使用 自体血 回收 , 在急症大 出血或术 中意外出血效果较好 , 应大力提倡 。
的有更好的效果 。 自体 血回收可 以减少异体血的输入 , 甚至可 以避 免输 注异
Ra d mie a .Tr n f sMe n o z d Tn 1 a su d,2 0 1 2 5 2 9 0 7, 7: 8 - 8 .
体红细胞 , 尤其在急性 腹腔 内出血 的患者 中。本组 资料 中, 腹 腔内出患者输 注血异体血 的比例远低于其他组 , 即使输 注异体 血, 异体血所 占的比重也低 于其 他 3组 , 与较 高的 回输率外 , 除
钙降低 , 新生儿所需钙取 自母体 骨组织 , 若产 妇体 内钙储备 量

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研究性分析。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早期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情况分成观察组(存在骨量减少)50例,对照组(骨密度正常)50例,分析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期钙、维生素D摄入情况、体重指数、运动以及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产妇年龄、孕次、骨质疏松家族史占比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平均每日摄入钙量、平均每日摄入维生素D量、体重指数、平均每日运动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建立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产次、孕期钙、维生素D摄入情况、体重指数、运动以及骨质疏松家族史为发生产后早期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多产次、孕期补钙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指数偏低、运动量少以及存在骨质疏松家族史是为产后早期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产后早期产妇骨质疏松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00-02Clinical study of early postpartum maternal factors related to osteoporosis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arly postpartum maternal factors related to osteoporosis research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Method: select January 2010-December 2012 in I homes obstetric single tire term delivery of health maternal as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postpartum early whether exists bone hyperplasia situation into observation group (exists bone hyperplasia) 50 cases, controlled group (bone densityrmal) 50 cases, analysis maternal age, and pregnancy times, and produced times, and pregnancy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 situation, and weight index, and movement and bone loose family history, factors and bone loose of correlation situation. Results: the observer groups in maternal age, family history of osteoporosis, pregnancy percentag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average daily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calcium, vitamin d intake, body mass index, average daily exercise tim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Establish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pariti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exercise, and family history of osteoporosis occur early postpartum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prolific, inadequate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adequate vitamin d intake and low body mass index, physical activity and family history of osteoporosis is less osteoporosis risk factors for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Keywords】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Maternal Osteoporosis correlative factor骨质疏松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Ⅱ型研究比较多,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妇的骨质疏松问题也得到广泛的关注。

产褥期骨量变化无创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产褥期骨量变化无创性测定的临床应用
7 .9 9 3 8±1 .5 , 组 比较 t 03 4两 =0 5 6 均 P> 0 0 。 .4 , . 5
且可 以反应 骨弹性 结构 和脆性 ;除 了测量 骨密 度之外 ,还可 以测量 骨强 度 、 结构 , 骨 早期 可显示 出骨量 的变化 , 预测 骨折
骨 ,利用 电子计 算机 系统 自动选 择感应 区域 ,进 行超 声骨 密
度 测 定 , 量 主 要 指 标 有 超 声 振 幅 衰 减 系 数 ( UA) 超 声 传 测 B ,
骨 质 疏 松 症 是 以低 骨 量 、 组 织 微 结 构 破 坏 为 特 征 并 导 骨
致骨脆 性 和骨折 危 险性 增 加 的全 身性 骨骼 疾病 。 目前 为止 到 骨量 测定 是监测 骨 量变化 的主要 手段 之一 。 目前临床 上使 用 的骨 量测 量仪器 主要 有单 光子 骨密度 测量 仪 ( P 、 S A) 双光 子 骨密度 测量 仪 ( A) 双 能 X线骨 密度测 量仪 ( XA) 定 DP , DE , 量 C QC 等 , 中 E A 具有较 好 的性能 而在 临床 广泛 T( T) 其 DX 使用 。 但上 述方 法具有 一定 的放射 性 或 由于检测 费用 较 多使
病 、 化 系 统 疾 病 , 妊 娠 合 并 症 。 前 及 术 后 B 超 未 发 现 有 消 无 术 卵巢 囊肿 等疾病 。 究 组根 据产后 检查 时 间又分 为 3 : 研 组 1组 产 后 3 前 ; 产 后 4 - 5 3组 产 后 6 上 者 。 9d以 2组 0 9d; 0d以 每
重 比 较 用 q检 验 。
2 结
2 1 研究 组 中孕周 <3 . 7周 者 1 0例 , 3 ≥ 7周 者 10例 , 组 7 两 BUA 分 别 为 6 .4 ±3 3 8 6 2 8±8 6 5 两 组 比较 t= 5 7 0 .7 , 5.1 .2 , 0.9 ; S 10 0S 分 另 为 1 9 .9 0 4 6 7 0± 1 .4 , 1 4 4 8 2± 6 13 9 .5 2 .0 ,两 组 比较 t .6 ;S 分 别 为 8 .6 2 97 =0 2 3 T1 15 0±8.0 , 0 3

重庆地区产后早期与非孕健康女性骨密度对比

重庆地区产后早期与非孕健康女性骨密度对比

重庆地区产后早期与非孕健康女性骨密度对比彭茸;张海燕;何丽;赵纯全【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较同年龄非孕健康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双能X射线BMD仪(DXA)对1 055例产后妇女及889例非孕健康女性进行正位腰椎(L1~L4)和股骨颈BMD检测;按不同年龄和BMI分组,分别计算各组BM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年龄段产后妇女较非孕健康妇女腰椎及股骨颈BMD均出现降低,腰椎B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产后早期妇女BMD明显减少.%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nd non-pregnant healthy women with the same age.Methods The American GE company's dual energy X-ray BMD instrument(DXA)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BMD detection at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of 1 055 cases of postpartum women and 889 non-pregnant women.The subjec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and body mass index(BMI).Then the BMD value in each group was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MD values in difference age groups of the postpartum women appeared decrease as compared with the non-pregnant wome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lumbar spine(P<0.05).Conclusion BMD of early postpartum women in Chongqing area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8(047)00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骨密度;产后期;人体质量指数;健康人群【作者】彭茸;张海燕;何丽;赵纯全【作者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401147;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401147;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40114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61妊娠相关骨质疏松症[1]是指妊娠期及哺乳期母体发生骨量流失,骨组织的细微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发生骨质疏松,造成骨骼疼痛甚至骨折,常见骨折部位是骶椎和腰椎[2-3]。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杨明芳;马瑶;贾红梅;陈磊;刘海艳【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出血、产后喂养方式、产后补钙情况、产后户外活动等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早孕期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骨密度正常者占90.5%,骨量减少占9.5%,骨质疏松0%.210名妇女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多于500mL,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kg,产后未补钙及产后户外活动少的产妇,产褥期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喂养方式对产褥期骨密度无影响(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下降,孕期控制体重增长、产褥期补钙、适当户外活动,可减少骨量流失.%Objective To asses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uerperium women with normal BMD in early pregnancy,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actors in antenatal, intrapartum, and postpartum on BMD in puerperium.Methods A total of 210 puerperium women with normal BMD in early pregnancy in Haid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ere documented and ultrasound bone densit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MD of the distal radius.The effect of body weight index (BMI), weight gain in gestation, delivery mode, fetus weight, postpartum hemorrhage, feeding pattern, postpartum calcium supplement, and outdoor activities in postpartum on puerperium BMD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all the women, normal BMD accounted for90.5%,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accounted for 9.5% and 0%, respectively.BMD in puerperium was lower than that in early pregnanc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The women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more than 500mL,weight gain in gestation more than 12.5kg, no postpartum calcium supplement, and less postpartum outdoor activities had lower BM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BMI, delivery mode, fetus weight, and feeding pattern had no effect on BMD in puerperium.Conclusion BMD in puerperium is lower than that in early pregnancy.Proper weight gain in gestation, postpartum calcium supplement, and postpartum outdoor activities reduce osteopenia.【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7(023)001【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产褥期;骨密度;补钙【作者】杨明芳;马瑶;贾红梅;陈磊;刘海艳【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6l妇女妊娠哺乳的年龄段正是骨峰值形成时期, 如何减少妊娠哺乳期骨量的丢失, 对提高妇女的峰值骨密度, 从而减少中老年期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作用[1]。

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骨质疏松在女性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在更年期和产后期间。

研究表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到骨密度的稳定性。

以产后期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有助于了解妇女骨质疏松的形成机制,从而能够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产后早期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优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2. 收集产后妇女的骨密度变化数据3. 分析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孕前骨密度、妊娠期间增重、运动量、饮食习惯等指标。

4. 采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与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进行搜索和筛选,包括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论文等,搜集和整合研究成果,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数据收集:建立产妇基本信息数据库,收集产后早期妇女的骨密度数据,包括产前、产后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水平信息,收集相关因素的数据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孕前BMI等。

3. 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以确定影响妇女骨密度的因素。

五、研究意义1. 为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

2. 分析其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为推进妇女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女性健康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j£医药垫!Q生!旦筮丝鲞笺兰翅堕皇鲢丛型i世』2塑趔:垫!Q:!堕12』垫№:呈HBaskinEP.LynchJJJr.DifferentialatrialveI%usveil啊chractivitiesofclassIIIpotassiumchannelblockers.JPharmacolExpn螂。

1998。

285:135-142.12LeeKS.1butilide.ane,wcompoundwithpotentclassmantiarthythmicactivity.activatesaslowinwardNa+cun℃ntinguineapisvenmeularceHs.JPharmacolExpTher,1992,262:99一108.13HennersdoffMG.PeringsSM.ZuhlkeC.eta1.Coversionofrecent.onsetatrialfibrillationorflutterwithibutilideafterantiodalonehasfailed.IntensiveCareMed,2002。

28:925-929.14NobuynkiSato。

HideoTanakaYahaka.YoshizumiHabuehi.eta1.Elec.trophysiologiealeffectsofibufilideonthedelayedfeetitlerK+currentiI'1rabbitsinoatrialandatrioventrieularnodeceHs.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2000,,104:28I-288.15VolgmanAS,StamblerBS,KappagodaC,eta1.Comparisonofinn'ave-nousibutilideversusprocmnmidefortherapidtrminationofatrialfihrillcationorflutter.Electrophysiology,17thAnnualScientificSes-sions.Seattle.PacingClinElectrophysiol,1996,19:608.产后早期女性骨密度的研究进展李彦敏武建忠薛颖21916ChiledakisJA,KalogeropoulosA,PatsourssN,eta1.1butilideaddedtOpropafenonefortheconversionofatrialfibrilliationandatrialflutter.JAmCoflCardi01.2004.44:859.863.17WoodMA,GiniganDM,BrownM,elaI.Clinicalandelectrophysiololgiceffectsofcalciumehannelblockersinpatientsreceivingibutilide.AmHeartJ。

2002。

l:176-80.18KalusJS,SpencerAP,TsikourisJP,eta1.Impactofpmphylaetiei.v.magnesiumontheefficacyofibutilideforconversionofatrialfibrillationorfluRer.AmJHeajthSystPhacm.2003.60:2308-2312.19KoweyPR,VanderhlgIJT,LudererJR.Safetyandrisk/benefitanalysisofibutillideforacuteconversionofatrialfibrillation/flutter.AmJCardi-01.1996.78:,16-52.20MurrayKT.Ibutihide.Circulation.1998.97:493-497.21VosMA,GolitsynSR,slanglK,eta1.Supefiorityofibutilide(an鲫classagent)overDL・sotalolComparatorstudyGroup.Heart,1998,79:568-575.(收稿13期:2009—10—09)【关键词】骨密度;qr性;产后【中图分类号】R71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0)02-0219—02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

产后早期妇女由于体内各种激素分泌的变化,以及哺乳会影响产妇的骨钙代谢,导致骨密度降低甚至骨质疏松。

妇女妊娠哺乳的年龄正是骨峰值形成时期,如何减少妊娠哺乳期骨量的丢失,对提高妇女的峰值骨密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围绕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测量、骨质疏松的诊断以及影响骨密度的因素作一综述。

l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测量方法目前关于骨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如平片骨密度仪(RA)单光子(SPA),单能x线(SXA),双光子(DPA),双能x线(DXA),定量CT(QCT)和定量超声(Qus)等…。

而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MD)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DXA可同时测量投射骨骼的矿物质含量(BMC)和骨面积大小(BAS)。

BMC/BAS=面积骨密度(areatB-MD,aBMD),即通常所称的BMD旧J。

首先,利用DXA可测量脊柱和髋部等中轴部位、前臂和全身的BMD并可做全身骨质成分分析,以往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研究都使用的是DXA,有很充分的数据体外实验证实,DXA测量切相关。

其次,DXA法测定法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好、定位准确、精的BMD与骨强度密确度高等优点。

因此,对产后早期妇女骨密作者单位:05001l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产科(李彦敏、薛颖),骨科(武建忠)・综述与讲座・度的测量方法主要采取DXA测量法。

主要测量的部位有腰椎的L1..,髋关节以及桡、尺骨的密度。

谷哗红等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产后2~3d单胎初产妇的2~4腰椎的骨密度,结果显示其密度值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吴亚菊等H。

研究发现,产后3—7d妇女产妇组L。

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k、k、L4骨密度虽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妊娠期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现象,Ll椎体骨密度测定较腰椎其余部位更为敏感,也表明DXA测量法对早期发现产妇骨量降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而王智华等”1研究发现健康女性BMD峰值出现最早的部位是Ward’8三角,年龄为25~29岁;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BMD峰值出现在30~34岁,桡骨中1/3BMD值峰值出现最晚,在35—39岁。

大多数孕产妇的年龄集中于25—29岁之间,故可以推断,对产后早期女性的骨密度的测量最好定位于Ward’s三角。

或者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选择不同部位进行测量。

2BMD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临床诊断骨质疏松必须有BMD测量。

DXA测量法是目前精度高而且可以测定全身骨量以及各部位骨量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的最广。

以往对骨量的测定方法是采取生物力学定量测定骨强度或者测定骨质量,这两种方法均为创伤性的方法;必须通过手术途径取出一定量的骨标本才可实现。

缺点是在活体上不能广泛推广,而且许多尚未建立的诊断标准限制了其应用。

对于产后妇女来讲迫切需要一种无创伤的检万方数据测手段,而且具有明确的界定标准来测量其骨密度对产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诊断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产后妇女骨密度的测定来筛选出患有产后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的患者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为提高我国妇女的围产保健水平提供依据。

定量骨密度诊断标准的建立是在1994年以后,单纯的骨密度测量可以诊断骨质疏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系统疾病,患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分级【6’“:(1)正常:DXA测定BMD的值不低于正常青年妇女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即T值(T-Score)≥一lSD;(2)骨最减少:DXA测定BMD值界于正常青年妇女平均值.1个SD到一2.5个sD之间,即一2.5≤T值≤一1;(3)骨质疏松:DXA测定BMD值低于正常青年妇女平均值一2.5个SD,即T值≤一2.5,无骨折;(4)严重骨质疏松:DXA测定BMD值低于正常青年妇女平均值一2.5个SD,并有脆性骨折。

T值=(BMD所测值.BMD正常青年人群参考值)/SD正常青年人群参考值计算出来的。

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认为不管T值如何,只要发生脆性骨折(排除继发性因素),可以诊断骨质疏松;低骨量是T<一l。

参照WHO的标准,1999年lO月22日昆明会议通过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汉族DXA测量骨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的参照标准:大于M・1SD为正常,M一2SD到M—lSD为骨量减少;小于M-2SD以上为骨质疏松;小于M-3SD以上无骨折也可以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旧1。

现有研究也是应用此标准来诊断骨质疏松和判断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的下降。

3影响产后妇女骨密度的因素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阶段,除了需要充足而合理的营养之外,一些血生化的指标监测更是不可少的。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为了满足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的需要量会成倍的增加,如不及时补充,会影响母儿两代人的健康。

血钙降低,胎儿、新生儿所需钙取自母体骨组织,若产妇体内钙储备量不足或长期严重缺钙将导致孕母骨量下降,骨代谢异常,发生骨质疏松。

因此,要重视产后2—3d妇女这一生理过程骨代谢的变化,充分认识孕中晚期产后妇女补钙的必要性,减少缺钙所致的母婴并发症尤其是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下降甚至骨质疏松。

研究结果表明:哺乳的妇女每天从乳汁中丢失大约200~300mg钙p’,因此其钙的需要量要比不哺乳妇女高;同时哺乳期妇女体内雌激素处于低水平,而催乳素则处于高水平。

这些因素在理论上使哺乳妇女比不哺乳妇女易于发生骨量的丢失。

但关于产后妇女在哺乳期间骨密度变化的纵向研究彼此间存在争议¨””】。

人体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骨密度的80%由遗传因素决定,后天因素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均是骨密度的决定因子¨“。

有多项研究表明,妊娠可导致妇女骨量降低¨“。

吴亚菊等¨纠通过DXA测定产后早期妇女L。

.。

的骨密度发现孕产妇年龄与BMD关系不大,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与BMD呈正相关,提示身材矮小、体重及体重指数较小的产妇发生低骨量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应注意预防骨量的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