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评估和处理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所出现的出血现象,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对于及时处理并避免严重后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
1. 视觉评估法
视觉评估法是通过直接观察产妇血流情况来评估出血量。
一般来说,产妇每小时流血不超过80毫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2. 液体收集法
液体收集法是通过使用称量瓶或者称重纸巾等工具来收集产妇的血液,并测量其重量来评估出血量。
通常,每小时流血不超过200毫升属正常范围,超过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3. 产后出血评分法
产后出血评分法是通过根据产妇出血的程度和症状进行评分来评估出血量。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判断出血量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 (PBLAC)和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 (BLAC)等。
4. 血红蛋白浓度法
血红蛋白浓度法是通过检测产妇的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出血量。
通常,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超过10%或者低于100克/升,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5. 紧急手术干预
如果产妇出血量较大或者超过上述评估方法的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干预,例如子宫切除术等。
产后出血率标准

产后出血率标准一、出血量评估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80%以上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测量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
二、出血时间产后的出血时间通常在24小时之内,如果超过24小时,需要密切关注。
三、止血方法产后出血的止血方法主要有: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填塞纱布、结扎血管、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
其中按摩子宫最为常用。
在控制产后出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是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改善全身状况,这为采取其他止血措施争取时间。
四、产后并发症1. 产褥感染:多与分娩时产程长、器械损伤导致产褥感染有关,产妇可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
2. 产后抑郁症:可能与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有关,产妇可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3. 产伤性耻骨分离症:主要由于胎儿巨大、会阴过紧,导致产时过度牵拉引起耻骨分离。
产妇可出现腰骶部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4. 产后出血:如产后宫缩乏力或胎盘滞留等原因所致。
出血量在短时间内非常大,可能导致晕厥和休克等严重后果。
5. 其他并发症:如会阴伤口感染、会阴侧切伤口裂开等。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巨大儿、双胎等)应提前住院待产。
2. 做好产程管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如出现胎儿胎心音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妇疲劳。
第二产程鼓励产妇适时运用腹压,胎儿娩出时勿使腹压过度,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防止产道裂伤和阴道撕裂。
3. 科学接生:接生人员的双手应保持温暖、清洁,并消毒双手后应带上无菌手套,常规检查胎儿胎位是否正常、胎头是否已达到坐骨棘平面以下,按照分娩机转协助胎头俯屈和旋转,正确使用腹压娩出胎儿及胎盘。
胎儿娩出后15分钟内完成胎盘剥离,同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75%乙醇消毒会阴部。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产后48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及时准确地评估产后出血情况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1. 观察症状。
产妇产后出血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四肢发冷等。
此外,产妇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帮助评估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
2. 测量出血量。
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之一是通过测量出血量来判断出血的情况。
可以使用称重法或者吸引法来测量产妇的出血量。
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准确记录出血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检查子宫收缩情况。
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不良,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有效地闭合。
评估子宫收缩情况可以通过触诊子宫的硬度和高度来进行。
此外,也可以通过观察子宫出血口的情况来判断子宫的收缩情况。
4.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产后出血的另一个评估方法是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通过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量和性状,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鲜红色的流血量较大,暗红色或棕色的流血量较少,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5. 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
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内血液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和低血压等情况。
监测血红蛋白和血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的程度和对产妇的影响。
一般来说,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g/L,或者血压低于90/60mmHg时,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 进行B超检查。
在评估产后出血时,有时候需要进行B超检查来明确出血的原因。
B超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子宫内膜的情况、子宫肌瘤、子宫腔内积血等情况,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之,产后出血的评估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产妇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只有及时准确地评估产后出血的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评分标准

产后出血评分标准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它是产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评估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评分标准,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引言在妊娠期和分娩过程中,子宫内膜会增厚并形成脱落层。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会通过收缩将脱落层排出体外,并形成新的内膜。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导致大量出血发生。
二、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评估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总体状况、心率、收缩压、尿量、皮肤黏膜颜色和温度等。
2.1 总体状况总体状况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产后出血的患者会出现疲乏、乏力、头晕等症状。
评估总体状况时,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等。
2.2 心率心率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产后出血会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脏需要通过加快心率来维持足够的灌注压。
因此,快速而不规则的心率是产后出血的常见表现。
2.3 收缩压收缩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和体液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产后出血时,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容量不足,收缩压会下降。
2.4 尿量尿量是评估肾脏功能和体液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产后出血时,由于大量失血导致肾脏灌注减少,尿量会明显减少。
2.5 皮肤黏膜颜色和温度皮肤黏膜颜色和温度是评估组织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产后出血时,由于循环血量不足,皮肤黏膜会出现苍白、湿冷的表现。
三、评分标准为了方便医生评估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
根据不同指标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
评分标准如下:3.1 总体状况1分:症状轻微,患者可自理;2分:轻度症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3分:中度症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接受治疗;4分:重度症状,患者需要紧急治疗。
3.2 心率1分:心率正常(60-100次/分钟);2分:心率轻度增快(100-120次/分钟);3分:心率中度增快(120-140次/分钟);4分:心率严重增快(>140次/分钟)。
产后出血三级急救处理流程

产后出血三级急救处理流程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大量阴道流血现象,是产科急症之一。
产后出血分为三级,根据出血量的不同,急救处理流程也会有所差异。
下面将分别介绍产后出血三级急救处理流程。
一、产后出血一级急救处理流程产后出血一级是指血量在500ml以下,属于轻度出血。
处理流程如下:1. 保持产妇体位平卧,提高下肢,保持心理稳定,避免过度激动。
2. 快速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值,以便后续观察。
3. 给予产妇氧气吸入,维持氧合。
4. 快速输液,给予大量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
5. 监测尿量,观察是否存在尿潴留。
6. 给予药物治疗,如催产素、酚磺乙胺等,以收缩子宫,止血。
7. 定期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8. 如出血量超过500ml,应及时转入产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产后出血二级急救处理流程产后出血二级是指血量在500ml至1000ml之间,属于中度出血。
处理流程如下:1. 迅速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值,以便后续观察。
2. 给予产妇氧气吸入,维持氧合。
3. 快速输液,给予大量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
4. 给予药物治疗,如催产素、酚磺乙胺等,以收缩子宫,止血。
5. 快速进行宫颈检查,排除宫颈撕裂、宫颈异物等问题。
6. 进行子宫按摩,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止血。
7. 如果出血量继续增加,需要考虑进行宫颈夹闭术或子宫切除术。
8. 定期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9. 如出血量超过1000ml,应及时转入产科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产后出血三级是指血量超过1000ml,属于重度出血。
处理流程如下:1. 迅速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值,以便后续观察。
2. 给予产妇氧气吸入,维持氧合。
3. 快速输液,给予大量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
4. 给予药物治疗,如催产素、酚磺乙胺等,以收缩子宫,止血。
产妇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方案

产妇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方案产妇产后出血的应急处置方案如下:一、一级预案(出血量初步增加时)1.初步评估与准备:o观察产妇情况,一旦识别到产后出血,立即按压宫底并准备抢救车。
o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输液或输血。
2.监测与记录:o监测出血量和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
o留置尿管并记录尿量,注意保暖并按揉子宫,以帮助止血。
3.实验室检查和通知:o通知血库和检验科做好准备,交叉配血,以备输血需要。
o进行基础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并动态监测。
4.沟通与安慰:o积极与家属及产妇沟通,解释情况并提供心理支持。
二、二级预案(出血超过500ml且未完全控制时)1.增强监测与护理:o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等。
o保暖、心理护理,并监测产妇精神状态和皮温。
2.寻找原因并处理:o积极寻找出血的具体原因,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并对症处理。
3.补充血容量:o及时补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液如平衡液或生理盐水。
4.家属沟通:o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确保签字同意治疗方案。
三、三级预案(出血量超过1500ml且未得到控制时)1.全面监测:o密切监测产妇的呼吸、心电、中心静脉压等。
o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等化验指标。
2.抗休克治疗:o实施抗休克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3.针对病因治疗:o根据出血原因,继续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止血等。
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持冷静,迅速且准确地执行每一项措施,以确保产妇的安全。
同时,与家属的沟通也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告知病情并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

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简称PPH)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病理性情况。
PPH是全球范围内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处理和干预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
一、早期识别和评估早期识别和评估是处理产后出血的第一步。
产妇恢复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其产后出血情况。
通常,如果有以下特征,则应高度怀疑产后出血:1.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2.产后1小时内流血量达到或超过1000mL;3.子宫收缩差或未收缩;4.产妇出现症状,如头晕、心悸、呼吸急促等。
二、紧急处理1.快速叫来医疗救援: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将产妇转移到可提供紧急产科护理的医疗机构。
2.给予氧气:产妇应接受氧气给养,以确保足够的氧供应。
3.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注液体和药物。
4.血常规和交叉配血: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开始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
5.随时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密切监测体循环指标,随时评估产妇的状况。
三、平行处理1.快速评估:医生和护士应迅速评估和记录产妇的体征和症状,如血压、心率、身体活动程度、经验和护理技能等。
2.视觉检查:医生应进行全面体腔视察,包括外阴、阴道和宫颈的检查,以确定出血源,并尽量避免进一步损伤阴道或宫颈。
3.排除异常情况:医生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如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贫血等。
4.宫缩处理:如果子宫不收缩或局部收缩不良,则应刺激子宫收缩。
可以通过手动按摩子宫或滴注催产素(如催产素)来促进子宫收缩。
5.不可压的出血源处置:对于无法通过手术或填塞等方法控制的出血源,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措施,如动脉导管栓塞。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1.补充液体:产妇应迅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有效循环,并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容量状态。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2.输血:如果产妇的贫血严重,应及时输血。
输血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评估,并优先选择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1. 客观观察血量颜色:产后出血一般表现为深红色,随时间推移,颜色会逐渐变浅,并逐渐减少,但如果出现明显变化,如血量增多和颜色不正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评估。
2. 计量婴儿尿布重量:在医院和家庭产后,收集新生儿尿布重量,以评估母亲的出血量。
每当更换尿布时,把婴儿的尿布重量记录下来,然后将其减去干尿布的重量,即可得出相应的产后出血量。
通常情况下,重量应该在25-30g,超过30g需要注意。
3. 评估血液压力和脉搏: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高血压或低血压。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
4. 预定义产后出血量:有些医院和产科医生提供了一个产后出血量的标准数值,一般为500毫升,如果产后出血量超过此标准,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5. 查看血液凝固时间:产后出血往往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联。
检查血液凝固时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
6. 定期测量血压:早期出现高血压往往是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
定期监测血压可以帮助监控母亲的病情。
7. 加强孕妇护理和教育:产前和产后护理都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孕妇可以练习深呼吸和其他放松技巧,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定期监测孕妇的营养状况和重要生命体征,也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8. 手术产后检查:如果进行了剖腹产或其他手术,需要加强产后检查,以确保患者没有过多出血。
9. 观察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是产后出血预防的关键因素之一。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可以帮助评估出血风险。
如果子宫无法收缩,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10. 医学评估和治疗: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或其他相关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会评估母亲的病情,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或住院观察。
迅速治疗可以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保护母亲和婴儿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水中血量:
总羊水和血混合液量×羊水中HCT/产前血HCT ×100%
产后出血量评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动态监测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一般来说,血红蛋 白每下降10g/l,失血400~500ml。
缺点: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
含量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评估:休克指数法Biblioteka 产后出血量评估:面积法
以专用的纱布、敷料作为浸染工具,并计算出浸染 面积,以10cm×10cm=10ml出血量为公式计算实 际出血量。
产后出血量评估:血污染羊水中血 量
的估计
仅适用于剖宫产。 记录分娩过程中羊水和血的混合总量,测定血液与羊
水混合液中红细胞压积(HCT)值,通过公式计算羊
水中血量。
支持治疗;
注意维持血压稳定,升压药的应用;
预防心衰、肾衰,使用抑酸剂、保护胃粘膜;
预防感染,强力抗生素的使用。
产后出血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
• • • • •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后要求: 收缩压≥90mmHg; 平均动脉压(MAP)≥60mmHg; 尿量30~60ml/h; 外周血红细胞压积(HCT):27~30vol%; HGB>70g/L。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 • • •
中药制剂(益母草注射液): 益母草注射液主要作用于子宫下段平滑肌收缩; 与缩宫素配伍使用效果佳,药物安全性好; 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2ml 肌注 2次/日; 治疗产后出血,益母草针单独使用,效果欠佳。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 •
垂体后叶素: 含有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临床使用应谨慎; 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5~10IU/次,极量为20IU/次 ;
•
胃溃疡、哮喘、严重过敏或青光眼患者禁用,糖尿 病、高血压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慎用。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卡前列腺素(欣母沛):
•
是前列腺素F2a衍生物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
盐溶液;
• •
具有超强的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且维持时间持久; 深部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起始剂量为250ug/次, 间隔15~90分钟可多次注射,总剂量<2mg;
• • • • • •
失血性休克的诊断要点: 病史:产后阴道大量流血或缓慢持续的阴道流血; 意识状态; 外周循环灌注情况; 尿量:每小时小于25ml,表示肾血流不足; 休克指数; 中心静脉压:正常6~12cmH2O。
产后出血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
(原则)
保证静脉通畅;
供氧,纠正酸中毒;
纠正病因,进行针对的止血治疗;
• • • •
处理: 剥离不全:人工剥离胎盘; 胎盘嵌顿:麻醉下轻柔取出; 胎盘粘连:人工剥离或B超监护下刮宫; 胎盘植入:植入浅可行刮宫术,大面积植入需行子 宫切除,如出血少可先行MTX保守治疗;
•
胎盘残留:徒手或行刮宫术
产后出血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
处理: 保持子宫良好的收缩状态(按摩子宫为主,宫缩剂 的使用?);
多胎妊娠
产后出血病史
剖宫产病史
产后出血病因
4T
Tone(张力)70%:子宫收缩乏力;
Trauma(损伤)20%:软产道损伤;
Tissue(组织)10%:胎盘因素;
Thrombin(凝血酶)1%:各种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病因:宫缩乏力
• • • • •
是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延缓; 子宫软,无子宫轮廓; 凝血块; 阵发性,常有宫腔积血; 按压子宫大量血液涌出。
产后出血病因:软产道损伤
原因:产力过强、胎儿过大或操作不当。 临床表现:
•
•
胎儿娩出即出血;
出血鲜红、持续,有凝血块;
•
包括:子宫内翻、宫颈阴道裂伤、子宫破裂、阴道
壁血肿等。
•
深部血肿表现往往较迟,并有相关压迫症状。
产后出血病因:胎盘因素
• • • • •
胎盘未剥离: 剥离不全或剥离后滞留(乏力); 嵌顿(膀胱充盈或宫缩剂应用后)。 胎盘剥离: 胎盘粘连(损伤、炎症); 胎盘植入(损伤、炎症); 胎盘残留(小叶、副胎盘)。
•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或腹泻等。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卡前列腺素(欣母沛):
•
是前列腺素F2a衍生物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
盐溶液;
• •
具有超强的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且维持时间持久; 深部肌肉注射或宫体注射,起始剂量为250ug/次, 间隔15~90分钟可多次注射,总剂量<2mg;
•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或腹泻等。
产后出血的诊治流程(总结)
到场—全面评估—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留置导尿— 开放2条静脉(1.胶体2.晶体)—留血送化验—呼叫B 超—了解子宫收缩情况,排除有无凝血异常—再次检 查胎盘—阴道检查,宫颈四把检查,必要时宫腔探查 (半小时)—试探性清宫(小剂量激素)—检查后排
除裂伤,B超排除残留—强力宫缩剂或凝血因子的使
产后出血的评估和处理
产后出血定义
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关注的 是早期产后出血。
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称为早期产后出
血。
最常发生于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内。
其它定义:
红细胞压积降低10%;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产前
产中
先兆子痫
多产
第三产程延长 下降受阻 软产道撕裂 子宫内翻 会阴侧切或产钳助产 产程中加强宫缩
•
卡贝缩宫素: 一种长效的缩宫素,具有受体激动剂性质;
•
•
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一般使用100ug/次;
作用强度优于缩宫素并可持续性起效。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 •
卡孕栓: 是前列腺素F2a衍生物; 对子宫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
可以纳肛、阴道内和口服,纳肛效果肯定,一般使
用1~2枚/次;
•
髂内动脉结扎手术操作困难,需有经验医生慎重使
用。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阻断法)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阻断法)
•
经皮置管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术: 适用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各种难治性
产后出血,为介入技术参与的一种止血方法;
•
操作时间长,需要特定的设备,并发症相对较多。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切除法)
• • •
补充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等; 不断作凝血功能监测; 根据病因作相应产科处理。
产后出血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 大量失血导致的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细胞灌 注不足,细胞缺氧导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器官功
能衰竭等。最易受累的器官为:肺、肾、心、肝。
产后出血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 <0.9 1.0 1.5 ≥2.0 估计失血量 <500 1000 1500 ≥2500 失血占血容量比例 <20% 20% 30% ≥50%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
及早确定产后出血原因; 采用最恰当方法正确估计出血量;
注意相关因素;
在积极对症处理同时,注意抗休克治疗;
留置导尿,记录尿量;
血化验(常规、凝血、生化、血交叉); 针对产后出血病因进行治疗。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 • • •
催产素: 产后出血和子宫复旧不良的首选用药; 可宫体注射或静脉注射,一般使用20~30IU/次; 可重复注射; 极量为24小时100IU之内。
产后出血治疗:药物治疗
产后出血处理成功的金科玉律:
诊断一定要有预判,处理永远要提早一步!
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案
一般处理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产后出血治疗:一般处理
周围环境维护(人员、设备空间),呼叫; 吸氧,进行呼吸管理,保持气道通畅;
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建立二条静脉通路,其中一条最好要大静脉(平衡液、胶体液、药物应用或 输血治疗);
•
围产期子宫切除术: 为各种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最为效果肯定的一种治疗 方法; 最常见原因为胎盘因素,其次为宫缩乏力、子宫破 裂和羊水栓塞; 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选择时机非常重要 ,宜早不宜晚; 缺点:患者永久丧失月经及自然受孕能力。
•
•
•
产后出血治疗:宫缩乏力
• • •
处理(MOPPABE): 按摩子宫, 宫缩剂的使用, 手术止血: 子宫压迫法, 血管阻断法, 子宫切除术。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压迫法)
•
子宫压迫缝合术: 宫缩乏力引起的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非常有效,成功 率在81~100%;
• • •
核心之处:在需要之处进行缝合; 主要术式:B-Lynch缝合术; 并发症:缝线脱落引起的肠管套叠、子宫坏死和宫 腔粘连等。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压迫法)
产后出血治疗:手术治疗(阻断法)
产后出血治疗:软产道损伤
• • •
处理(以手术缝合为主): 子宫破裂:立即开腹行手术修补或子宫切除; 宫颈裂伤:四把血管钳检查,缝合不能过紧; 阴道裂伤:探清裂伤顶端位置,注意裂伤底部,避 免死腔;
•
会阴裂伤:仔细检查肛门外括约肌和直肠黏膜完整 性,缝合需注意解剖层次。
产后出血治疗:胎盘因素
产后出血量评估:目测法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误差很大,比较主观,易低估真正的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