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_故事
败走麦城的典故

败走麦城的典故败走麦城,是汉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的故事。
那败走麦城有什么典故吗?下面请欣赏给大家带来的败走麦城的典故,欢迎欣赏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
麦城因此闻名中外。
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
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应迟钝,后为曹仁所擒杀。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
8月,山洪暴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
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
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
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
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
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
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
败走麦城的读后感

败走麦城的读后感篇一:《败走麦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最终被孙权所败,走麦城自杀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关羽的骄傲和自负,以及他的最终悲剧结局。
在故事中,关羽被视为英雄,但他的骄傲和自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轻视了孙权的力量和意图,并且过于相信自己的军事力量。
此外,他未能妥善处理与刘备的关系,导致了内部的分裂和矛盾。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关羽的失败和悲剧结局。
这个故事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关羽是一个英雄,但他也是一个凡人,他有着骄傲和自负的弱点。
这些弱点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此外,这个故事也表达了人性中的脆弱和无助。
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人们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往往会陷入沮丧和绝望之中。
《败走麦城》是一个富有启示性和思考性的故事。
它讲述了一个英雄的失败和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人性中的脆弱和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和提高。
篇二:《败走麦城》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该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在小说中,关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形象,他忠诚正直、义薄云天、武艺高强、智勇双全。
然而,他在战争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请求,导致孙权暗中勾结曹操,派出精锐部队袭击了关羽的后路,使得关羽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关羽是一个英雄,但他也犯错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孙权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但他也有自己的正义感和野心。
曹操是一个残忍嗜杀的君主,但他也有仁爱的一面。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各具特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问题。
在小说中,关羽是一个忠诚正直的英雄,但他的遭遇却十分悲惨。
他的失败和死亡,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不公和残酷。
三国演义中人物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3篇

三国演义中人物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3篇三国演义中人物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
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
麦城因此闻名中外。
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
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应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
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
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
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
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
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
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
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

关云长败走麦城读后感《关云长败走麦城》是一部以中国三国历史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描述了蜀汉将领关羽在长坂坡之战中被曹军击败,最终败走麦城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感震撼,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作品中对关羽的塑造极具震撼力。
关羽作为蜀汉五虎将之一,是一个忠义之士,武艺高强,忠心耿耿。
在长坂坡之战中,他率领蜀军与曹军激战,最终却被曹操的谋士庞统所计,导致大败而逃。
在败走麦城的过程中,关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他身经百战,历经艰难,却始终不忘初心,忠心为国。
这种忠义之气,让人感到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其次,作品中对历史背景的描绘也极为精彩。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争斗不断,战争频发。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对抗激烈而又残酷。
作品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让人对战争的可怕和无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作品中对一些细节的描写也极具感染力。
比如在关羽败走麦城的过程中,他与一对母子相遇,母子因为逃难而饥寒交迫。
关羽见状,不顾自身安危,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了母子,自己则步行继续逃亡。
这一细节展现了关羽的仁义之心和对弱者的关怀,让人为之动容。
同时,这也表现了作品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理解。
总的来说,《关云长败走麦城》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通过对关羽形象的塑造、历史背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展现,作品展现了作者对忠义、战争、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忠义、战争等问题的深刻探讨,是一部值得深入品味和反复阅读的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的震撼力量,从中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
幼儿历史故事书里的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

幼儿历史故事书里的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幼儿历史故事书里的故事1: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占领益州后,又出兵对付曹操的军队,把他们赶到了长安。
这样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就自立为汉中王。
接着,刘备又派关羽攻打樊城,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大将于禁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了曹军占据的樊城。
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
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
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
孙权采纳了曹操的建议,派大将吕蒙攻取荆州。
吕蒙从密探口中得知,沿江到处都是烽火台,防备也不见有松懈的迹象。
他和孙权商量,对外假称生病回去休养了,以此来麻痹关羽。
孙权另派年轻的陆逊接替吕蒙。
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对他水淹于禁七军大大称赞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万分仰慕之情。
关羽看信后,认为陆逊初出茅庐,比吕蒙好对付多了,就放松了警惕,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樊城。
孙权得知计谋得逞,立刻派吕蒙起兵攻打荆州。
吕蒙把战船伪装成商船,派一些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和船夫的模样,自己率兵埋伏在船舱内,骗过烽火台上的防守士兵,把船靠了岸。
到了半夜三更,躲在船舱里的士兵一拥而出,出其不意地杀死了防守的士兵,占领了荆州。
吕蒙趁热打铁,派人劝说江陵(今湖北荆洲一带)、公安(今湖北公安)的守军投降,那些将领原本对关羽就有意见,经不起三劝两劝,就投靠了东吴。
关羽得知荆州、江陵等长江要塞相继失守,非常震惊,几乎不敢相信,他马上率兵从樊城南撤。
而吕蒙进入江陵后,释放了被关羽俘获关押的于禁,又派人抚慰蜀军将士和家属。
这些举措,使蜀军军心涣散,斗志瓦解,许多将士半路而逃。
关羽恨得咬牙切齿,大叫:“我生不能杀吕蒙,死了也要杀了他!”孙权的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关羽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孙权率兵赶到,派诸葛瑾多次劝说关羽投降。
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头上竖起白旗,暗地里带了十几个骑兵弃城往西而逃。
历史上关羽是如何败走麦城的

历史上关羽是如何败走麦城的三国里的关羽,不但威武勇猛,而且颇通韬略。
但他虽一生显赫,最后却失守荆州,败走麦城,究竟是怎么回事?败走麦城一、先说关羽的座骑赤兔马。
赤兔第一次出场是在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一节,准确的时间是189年左右。
关公走麦城是在219年,赤兔马也是在同时‘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正好30年。
加上赤兔马可以作为战马出场年龄应在5-6岁,所以赤兔马至少活了35年。
马的寿命一般是20到30年,现代赛马的运动生涯只有5年也基本退役了。
所以马到了10岁以后基本上是跑不动了。
而在《三国演义》中,赤兔马却在战场上奔跑了30年,这就是后期的关羽没有了往日在白马坡仗赤兔斩严良株文丑的威风。
那时大约是200年的事情,赤兔马的年龄在十几岁,那时是它的颠峰年龄。
这说明关羽败走麦城时,赤兔马35岁了,彻底的老了。
可是,关公很重情谊,不忍心将已经老了的赤兔马换掉。
关羽走麦城的时候,连绊马索也对付不了。
大家想想在长板坡赵云还从陷马坑中借马力一跃而出呢,而在麦城只是小小的绊马索,对于赤兔马应该不在话下,但它老了又饿了好几天,好像一个百岁高龄的老人饿了几天又逼他登山一样……再说关羽。
清康熙年间有出土关羽的“关侯祖墓碑记”,说关羽生于汉桓帝3年6月24日(160年)。
《关公年谱》认为关羽大刘备一岁,因此关羽死于219年,亡年为60岁。
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也就是说关羽败走麦城时,已经是高龄老人了。
可以试想:一个快六十的老人,骑着一匹风烛残年的老马,扛着重82斤的青龙刀,面对追兵,安有不败之理?怪马乎?我看未必,究其根源,乃是关羽没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或者说拒绝与时俱进的思想,墨守成规,可叹矣!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
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羽之女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
赤兔之死的意思

赤兔之死的意思赤兔之死的意思是下方的故事:建安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关羽败走麦城被抓获,拒绝投降,被孙权害死。
他的坐骑赤兔马被孙权送给了马忠。
一天,马忠上书:赤兔马几天不吃饭,马上要饿死了。
孙权很是吃惊,急忙找来江东名士伯喜,伯喜是伯乐的后人,都说他精通马语。
马忠请到府中,到马槽里,看见赤兔马敞在地下,哀声叹气。
大家都不清楚,只有伯喜他知道,伯喜叫身边的人离开,抚摸着赤兔马的背叹道:“当年曹操做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知道你想念关将军的恩德,愿意跟他一起到阴曹地府,而当年吕布死于白门楼,怎么没看到你这样,现在为什么这样想不开,岂不辜负千里之志。
”赤兔马悲哀的叫了一声,说:“我听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天幸运的碰到先生,我就以肺腑之言相告。
我生在西凉,后被董卓抓去了,这人飞扬跋扈,杀死少帝,睡皇帝的床,实际就是个汉贼,我很痛恨他。
”伯喜点点头,说:“后来听说李儒向董卓献计,不你送给了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的武将,人家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想起来应该不辜负你的志向。
”赤兔马谈起的说道:“此言差矣。
吕布这个人最不讲信用,为荣华富贵杀死他丁原,为美色杀死董卓,投靠刘备而夺他徐州,结交袁术而斩他婚使。
‘人没有信用就不能在这世界上立足’,与这样没信用的人齐名,真是我今生最大耻辱!后来又归曹操,他手下的猛将如云,却没人可以称作英雄。
我恐怕这辈子- 1 -要辱没于那奴隶的手,老死与马槽里面了。
后来曹操将我送给了关将军;我当年喜爱虎牢关看见过他的武勇,白门楼看到他的恩和义,仰慕已久。
关将军看到我很高兴,拜谢曹操。
曹操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关将军回答说:我知道这马一天跑几千里,今天所幸得到,哪天知道大哥的下落,可以一天就见到。
’他为人如此诚信。
常言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我敢不以死相报?”伯喜听后,叹气说:“人们常说关将军是诚信之人,今日听到,果然如此。
关公败走麦城读后感20字

关公败走麦城读后感2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关公败走麦城的故事背景
2.关公的形象特点
3.关公败走麦城的原因分析
4.读后感的感悟和启示
正文
关公败走麦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讲述了蜀国名将关羽因为失去荆州而败走麦城的故事。
关羽作为蜀国的大将,忠诚勇猛,智勇双全,是历史上备受尊崇的英雄人物。
然而,他在失去荆州后,因为过于自信和轻敌,导致兵败如山倒,最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即使再强大,也不能忽视敌人和自己的弱点。
关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过于自信,没有充分估计敌人的实力,同时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评估自己和对手的实力,避免因为过于自信而导致失败。
此外,关羽的忠诚和勇敢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忠诚和勇敢始终没有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关公败走麦城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失败,更让我们从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
此寥寥六字虽然言简,但其义甚丰。
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
”这些言语都说明了骄傲自大的危险。
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都不能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否则迟早有一天会栽跟头。
一般来说,骄傲的人或多或少都拥有某方面的特长,总觉得自己有值得骄傲的“资本”。
然而,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倘若各以所长相较所短,那长处就可能变成短处,成为羁绊自己脚步的绳索。
公元219年,关羽和曹操在樊城作战时,孙权委任吕蒙为大将率领兵马,想趁关羽不备偷袭荆州,以扩大地盘。
然而,吕蒙带领大军到达荆州的时候,发现荆州关羽的军马甚为齐整,沿江两岸又有烽火台警戒。
吕蒙见状,知道关羽的警惕性很高,看来要想突袭荆州恐怕难以成功。
正当吕蒙束手无策时,吴国的谋臣陆逊来到军中。
吕蒙连忙将陆逊招进营帐,陆逊当即献上一计:“将军,你虽然不如关羽的武艺高,但在当今乱世的将领中,也是关羽所惧怕的对手。
而关羽这个人向来自认为武功盖世,无人可敌。
若是你假装生病,辞去军职,让别的将领来顶替你的位置,再故意让人公开称赞关羽的武艺高,这样就可以助长其骄傲轻敌之心,让关羽放松警惕,甚至还可能令其贸然出击。
到时,你趁机派主力突袭荆州,就能够轻易将荆州拿下。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吕蒙听了拊掌大笑,连称“妙计”。
于是,吕蒙当即便请病假回家休息,并举荐陆逊为统帅,接替自己的职务,而暗地里,吕蒙仍然把持着军权,令行禁止,督促部队加紧操练。
本来关羽就有些轻敌之心,得知吕蒙病重而让无名小将陆逊接替了职务的消息,更是心中大定,放松了警惕。
正在此时,陆逊又派人送来了一封措辞谦卑的信函,并附送一些礼物。
信中陆逊大肆称赞关羽的将才,认为关羽有晋文公大胜楚军的英勇、韩信打败赵兵的谋略。
在信的结尾,陆逊还谦恭地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懂用兵打仗之事,请关将军多多关照。
关羽收下信和礼物后,心中更是极为得意。
他觉得陆逊这个年轻书生很懂礼貌,而且没什么能耐,用不着防范。
于是,关羽便下令将原来防备东吴的军队调往樊城前线与曹操作战。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臣到吴国,与孙权密谋夹击关羽。
孙权因为早就决定要袭取荆州,因此当即就同意了曹操的要求。
就这样,孙、刘联盟抗曹一下变成了曹、孙联盟破刘。
而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关羽却一直蒙在鼓里。
当关羽意识到自己的大意时,吕蒙已经指挥扮成商人的士兵们攻取了荆州。
在吕蒙、陆逊两面夹击下,关羽的部队节节败退,最后被围困在麦城这个地方。
当他走投无路,带领一部分士兵从小路突围时,又中了吕蒙的埋伏,竟然被生擒活捉,最后被东吴斩首。
可惜一代名将,一生驰骋沙场未尝败绩,最后却因为骄傲自大不得善终。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陈毅诗云:“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骄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诩自夸,就会自损其才,自伤其能;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骄自傲,就会自贬其尊,自谪其位。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放低姿态,勤勉做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