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整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21古诗两首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微课题研究小组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教学内容4.秋天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十六字教学法”教学过程“十六字教学法”教学过程“十六字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策略/方法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

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2.布置作业: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苏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苏教版
教具
学具
小黑板




21、古诗两首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预习
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板书:《池上》
简介白居易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课文,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
5、写诗
写出自己读过之后的感受.
四.读背体会,总结.
五.作业.
1、熟读成诵。
2、《池上》赏诗会。
举手朗读.交流理解词语.
理解诗句,补充他人说的不全面的.
学生再读.
学生自由讨论讨论.
画一画.



课题
20.古诗两首
课时
1
总课时数
执教人
闾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浮、萍、撑、艇”。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
难点
1、阅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品位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齐读
学生自学,也可分组学习.
在书上做记号.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预设
个性化设计
2.检查自学
(1)朗读古诗。
(2)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意.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古诗的背诵和理解;2.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4.学会发现和欣赏古诗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学习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习《静夜思》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认真朗读《静夜思》,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和理解古诗的意义。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以下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并深入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为什么这首诗叫做《静夜思》?•诗人用了什么语言形象地描述了夜晚?•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词句?为什么?3. 学习《登鹳雀楼》教师讲解《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和意义,并让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这首古诗。

教师提问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诗人为什么要爬上鹳雀楼?他想表达什么?•这首诗意境与《静夜思》有何不同?•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的中的“功名”是指什么?4. 总结通过学习《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学生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能够从中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理解和朗读能力。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并邀请部分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和理解两首经典的古诗,使学生受益匪浅,不仅对古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不同,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诗歌中的美。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池上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拍球、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抓打乒乓、捉蚂蚱、……)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池上》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3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4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

“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掌握《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的词义和内容;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熟悉《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的内容;2.了解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的内涵与含义;2.培养学生感悟、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古文,以及什么是古诗。

可以请学生投稿一名王老师提供的古文和古诗,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正文1.《静夜思》学生排排坐,准备聆听《静夜思》。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古诗《静夜思》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a. 背景介绍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古诗作者李白的简介和生平。

b. 朗读美的句子要求学生读古诗,并把他们心目中感悟到的美的词句写在小本子上,共享给大家。

c. 听歌赏诗引导学生欣赏《静夜思》的音乐版,并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

d. 分析诗歌意境通过多次朗诵想起这个夜晚的景色和内心,让学生分析古诗《静夜思》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2.《登鹳雀楼》学生排排坐,准备聆听《登鹳雀楼》。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古诗《登鹳雀楼》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a. 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古诗作者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背景和这首古诗的历史意义。

b.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通过多次朗读、分析和考虑,引导学生细心描绘古诗的景象、感悟古诗的意蕴、理解古诗内涵,就像是自己也在雄伟壮美的景象之中。

c. 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创作自己的古诗,多交流分享,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神奇魔力。

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我们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古诗中的诗意、情感和美,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断追求、感受和表达美的体验。

苏教版四下教案--古诗两首

苏教版四下教案--古诗两首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1 古诗两首《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撑、艇、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

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

你联想到什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爆屠曈换符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苏苏醒交换符号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一、谈雪激趣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方法方面:(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关键词,分析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如孤独、思乡、爱国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喜欢写诗?古诗中包含了哪些美好的情感和道理?
4.导入新课:正式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秋浦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诗人介绍: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李白和杜甫,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诗歌成就。
2.诗歌背景:讲解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5.情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结合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陶冶情操。
6.课后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与古诗相关的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进行课后拓展。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2.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古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古诗两首》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于古诗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然而,由于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往往容易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缺乏对古诗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整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21古诗两首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象),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
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