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读后感400字
精选《最后一课》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五篇

【读书心得体会】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一】读了都德的最后一课,我心中五味杂陈,有辛酸,也有感动,有难过,也有苦涩。
最后一课用生动的语言,用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打动了我的心,使我产生了共鸣。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贪玩的小弗朗士来到学校,却被告知这是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他懊悔自己曾经的贪玩,但已经来不及了,新老师明天就会来教德语。
此时,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充满了小弗朗士的心……这个悲壮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多少的爱国情感呀!它把我的心也牵动起来。
曾经,我对语文并不很感兴趣,有时会觉得错别字无关紧要,阅读练习理解起来十分麻烦。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惭愧得无地自容。
每国人民都以自己国家的语言为傲,以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为傲,以自己的国籍为傲。
一个中国人,怎能不学好汉语、汉字呢当读完小弗朗士认真学习法语时,我既为他的改变感到欣慰,但仍忍不住要落泪,小弗朗士再也见不到他的老师,要和他的母语彻底辞别。
如果我们离开汉语,我们还会是中国人吗我们已经习惯用母语交流,用母语思考,汉语已成为我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局部,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亡了国当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使我想起了以前的台湾。
日本也不准许台湾人民说汉语,但是台湾同胞时刻牢记着汉语,牢记着台湾属于中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心中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我们要学好汉语,不忘曾经屈辱的历史。
我们要为祖国的开展出力,使祖国成为兴旺国家,使祖国跟上时代的脚步,使祖国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
让我们以祖国为傲,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二】“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似拿着一把翻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是在阅读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时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是啊,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
因为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不就是一盘散沙吗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包括阿尔萨斯小镇上的村民,都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来到课堂上,参与到这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凝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焦点上。
《最后一课》读后感(通用11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通用11篇)《最后一课》读后感(通用11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读后感(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读后感1刚开始读,根本没有兴趣,没有意义。
自己很安逸,很无聊,觉得自己没有那种可能,不会被别国侵略。
命运不会那么悲惨。
却感觉我们的学习是如此的辛劳,无奈,无望,迷茫,困惑,绝望。
好像人生没有乐趣,没有新奇。
继续读,渐渐理解课文。
文中写到,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原因,是德国侵略法国。
他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永久地占领这些地区,在被他们侵占的地方下令一定必须要说德国语言,学习德语!对此,韩麦尔先生的话让我印象犹为深刻:“法国语言是世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又说,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是的,各自民族的语言不都是最宝贵的吗?这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民族的魂。
可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很多时候,对于祖国的文化,对于祖国的语言,好像是多余的东西,是多一些负担罢了!甚至学习似乎是多余的。
因此,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随便的,不以为然的,消极地。
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入的反思吗?我们自己是否在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权力?是否意味着有一天他们的悲剧可能在我们的身上重演呢?是否我们是否太狭隘,太无知,太愚蠢呢?学习该是这样的无趣,令人厌倦么?学习的力量呢?乐趣呢?智慧呢?我们该多点清醒,多点觉悟,多点聪慧,多多体会学习的快乐,祖国语言的优美,生动,美妙绝伦。
要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要认真严肃对待,自主自觉学习。
可是,我们太不应该把学校当作混日子的地方;把课堂当作出风头的地方。
不应该死气沉沉,情绪低落,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不应该变本加厉,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吵闹喧哗。
最后一课读后感400字_1

最后一课读后感400字最终一课读后感400字篇1《最终的一课》的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闻名的小说家。
他一生中,除一部诗集和一些戏剧外,共写了十三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
《最终的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最终的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斗结束的其次年。
1870年7月普法战斗爆发,8月份普鲁士军队深化法国境内,在色当大败法军,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投降并当了俘虏。
战后法国和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将法国东北部的亚尔萨斯和格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
《最终的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大事为背景的。
主要反映了在普鲁土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亚尔萨斯省人民的苦痛生活和他们敌汽同仇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小说中表现这一重大主题时,既没有正面描述普鲁士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也没有写抽丁拉夫,敲骨吸髓的残酷剥削,而是写了沦陷区生活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已经被普鲁士侵略者统治两年的亚尔萨斯省人民接到了柏林的命令,不准在学校里教授法文,一律改教德文。
小说透过一个学校生的自述,描述了一个乡村学校接到这项命令后,全体师生和当地群众的剧烈反映,深刻地揭示出了小说的主题。
小弗朗茨是一个贪玩的顽皮孩子。
他法文学习成果差,怕考问,怕挨老师的训斥,常常逃学。
在这天的法文课上,哈墨尔先生心情沉重地宣布;“这是我最终一次给你们上课。
”“这天,是你们最终一堂法文课。
”老师的话给小弗朗茨极大的震惊,使他意识到,他们将要同祖国的语言告辞了,此刻他们将要丢失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了。
于是,他开头变得懂事起来,刚才还使他头疼、厌恶的法文课,一下子就像老伴侣一样舍不得离开。
他懊悔自我没有学好法文,并在懊悔中对祖国的语言产生了新的熟悉,新的感情。
“要是我能从头到尾把这些分词的规章大声地、清清晰楚地、一字不错地背出来,任何代价我都是肯付的啊!”这是多么巨大的思想飞跃,多么肤浅的感情变化呀!是啊,连一个爱逃学的顽童都如此地留恋祖国的语言,都如此地憎恶普鲁士侵略者,那么,喜爱祖国、不愿做奴隶的成年人的感情则是不言而喻的了。
《最后一课》读后感(精选10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精选10篇)《最后一课》读后感(精选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课》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课》读后感1《最后一课》曾经在中学教材中就有出现,如今再次阅读,是以不同的眼光再次阅读。
所得到的体会感受与认知与小学时学到的截然不同。
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关心《最后一课》当时所发生的背景。
《最后一课》作为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是在1912年被首次翻译到中国的,它被长期的选为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它是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是都德的代名词。
它的背景是在普法战争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而描述的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都德选择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为主人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他不喜欢学法语,不喜欢分词,他喜欢到外面玩耍,可是当那天他来到学校班级时他感觉到了一切与平常的不一样,班级周围是那么的寂静,没有平常同学们的吵闹声与嬉戏声,迟到了原以为会被韩麦尔教训受罚,可是却没有,小弗朗士才注意到韩麦尔先生今天穿着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在之后听到韩麦尔先生说到这是他为我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小弗朗士为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在以前的学习这一篇短文时还记得老师的一些对我现在阅读这篇短文有利的分析。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以一个调皮淘气的小男孩的无知稚气的口吻及其心理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通过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表现出了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种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种民族集体意识,读者也深深被其感动。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3篇)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3篇)《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的沟通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
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战败国法国的一个小镇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学习不用功,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时,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的残酷。
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的震撼。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语言。
一种渴望学习法语冲动,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悔恨自己没有珍惜之前的时间来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
最后一课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
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而韩麦尔先生,穿礼服,系领结,带礼帽,严肃庄重上了这最后一课,他一反常态,对学生异常温和,他非但没有责备小弗朗士,反而责备起自己。
他用祖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下课的铃声打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他奋力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
这最后一个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他让孩子们牢记祖国的语言,他唤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

《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课》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读后感1《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小说先写弗郎士上学晚了,加之没有复习好功课,害怕挨老师的“训斥”,因而闪过想逃学的念头。
这一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
而后写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景物的感受。
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里一方面突出了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而另一方面,也正是作者要强调的一面,就是突出了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接着作者描写了弗郎士经过村政府时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
当弗郎士看到不少人在布告牌前时,就立即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同时,想到“又出了什么事啦”?说明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
铁匠的话,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讽刺他,所以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韩麦尔的院子。
这说明他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
铁匠的话也给读者造成悬念,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最后一课》读后感

《最后一课》读后感《最后一课》读后感通用1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课》读后感1“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读完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禁不住从心灵深处发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个贪玩厌学的孩子。
甚至觉得普鲁士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操练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看着他的结果吧——那些普鲁士人会有理由地说:“怎么?你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虽然小弗朗士内心无比懊悔,然而,时光匆匆,不会倒流,阿尔萨斯人沦为了亡国奴,不懂祖国的'语言成为他们最大的不幸。
联系现实生活,在我们当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学生吗?他们讨厌学语文课,不愿学习语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写字马马虎虎;有的人竟然还将这样的作文作为“得意”大作展览呢;我也有这种习惯。
一些学生学社会上那种流里流气的模样,经常口出脏话,造出荒谬的词汇、句子骂人。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对祖国语言的亵渎!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国家的语言,该是多么可耻、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够学习,懂得自己国家的语言,正确地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那么站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比任何国家的都要科学。
人们啊,爱自己国家的语言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愧地说:“我属于自己的祖国!”《最后一课》读后感2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主人公小弟幼士的性格给读者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在最后的一课中,小弗朗士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的孩子们,这是最后一次我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来了命令,在阿尔萨期和洛林两省的学校里,只准教德丈……”老师的`这话在小弗朗士的心中激起了一阵波澜,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先前还想“逃学到野地去地跑”,还觉得普香士的军队的操练“比分词的那些条规更吸引人”,可是老师的话震动了他,他立刻感到“心慌意乱”起来,他意识到“那些坏东西”在村公所门前张贴的布告就是关于这件事的。
读《最后一课》有感15篇

读《最后一课》有感15篇读《最后一课》有感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最后一课》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最后一课》有感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都德,他写了无数小说,而《最后一课》是都德的代表小说汇集。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课》的前两篇‘最后一课’与‘柏林之围’。
‘最后一课’讲了当普鲁土军队占领了的家乡并剥夺他们学习本族语言的时候,法语老师韩麦尔讲的最后一节法语课,老师刻意换上了平时不穿的礼服讲课,从来不识字的市民也来参加这最后一堂课,就连爱逃课的顽皮学生小弗郎士也认真的参加了这堂课,他们都听得万分认真,万分激动……,等到这堂课快结束的时候,韩麦尔老师深情的在黑板上写下五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堂课就结束了。
《最后一课》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柏林之围’。
一位已退休的上校,听到自己的国家战败后晕了过去孙女为了让他不再受刺激,他的医生和外孙女编造了一个谎言,他们每一天都虚拟的告诉这个年迈的老人国家胜利的消息,老人的身体也逐渐康复,但是终究这件事败露了,敌兵占领老人住的城市那一天,外孙女骗他是我国士兵胜利凯旋,老人趁他们不注意去看,得知真相后,当即倒了下去……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无不表现了法兰西人民的勇敢和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们的心善良淳朴,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而我们呢?有多少人真正忠心自己的祖国,我也和大众学生一样,看的都是韩剧,崇拜的都是外国明星,身上的衣服都是韩版或日版的……,我们的民族意识已经越来越来越弱了,就连我们的民族节日也远远没有外国节日‘繁华’,我们很喜欢圣诞节,我们相互送礼,相互开心,我们更喜欢愚人节,我们相互小心提醒,相互逗乐玩耍,总之,总之我们总觉得外国节日十分有趣。
于是,我们对自己的节日便冷淡起来了。
我想,是祖国养育了我们,祖国把我们当作掌上明珠一样对待,给了学生力所能及的保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我们的报效祖国做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读后感400字
导语:整理了两篇《最后一课》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这本书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使许多树木,动物都灭绝了。
我们应该保护大自
然而不是破坏大自然,书中其实还包涵了爱。
《最后一课》读后感
初中语文第一册选编的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
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土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
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力实行奴化教育,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
平静。
当韩麦尔先生翻开讲义又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厌烦的语法,居然
“全都懂”,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读完这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的小说,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难道从这个故事中能不有启示吗?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
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
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
比
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
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
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
在他的世界里,人的
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
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
当他得到
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
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
他选择了平凡。
文中有一句话,使我心潮澎湃,那就是:“事情往往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去它才
会留恋它。
”这话不无道理。
当我们贪玩而使得身体受到损害时,才会留恋以前的欢声笑语;当你漫无目的的走完一生,才会留恋时间;当你失支光明时,才会珍惜以前那双清高的
大眼睛......这又一次如同警钟般敲响在我们心田。
可见珍惜我们周围的一切是何等重要。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个贪玩厌学的孩子。
甚至觉得普鲁士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操练
的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看着他的结果吧——那些普鲁士人会有理由地说:“怎么?你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虽然小弗朗
士内心无比懊悔,然而,时光匆匆,不会倒流,阿尔萨斯人沦为了亡国奴,不懂祖国的语
言成为他们最大的不幸。
到了后,老师对作者说:“这里,以前是画着日本人的画,现在‘光复’后,就挂上
中国人的画。
”作者听后在墙壁上看了看画,上面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包括阿尔萨斯小镇上的村民,都怀着极大的民族
义愤来到课堂上,参与到这庄严而神圣的活动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凝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
焦点上。
韩麦尔先生面对这些平常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只顾自己干活村民们和这些活泼可爱
的孩子们----今后再没有权力学习自己语言的孩子们,激动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了。
虽然小说中没有详细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后一课的讲解是充满了对法国、
对法语的真挚的热爱之情,饱含着对民族语言深深的眷恋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面对的严酷现实是他
始料不及的,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
地感觉到,他不但花失去生养他的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个民族赖以共同
生存下去的纽带----本民族的语言。
一种懊悔、愤恨、失落、茫然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
涌上了他的心头。
面对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现实,小弗郎士突然开始感到祖国的一
切都是那么美好,他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他
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他眼里的一切都跟“祖国”两个字紧紧地不可分开了。
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知识
都学好。
从小弗郎士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节之中,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一点怎样的启
迪呢?我们常说学生是学的主人,是主体。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
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只要讲好每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心灵
深处的激情,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把学习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鼓足
上进的风帆、乘风破浪不断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最后一课》读后感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
无辜的人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
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种”成长“方式吧!?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样地爱国!这,使我感动。
我不尽想起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也是如此,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
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战争对人民的损害却是一样一样一样地!
可恶的侵略者,该死的战争狂,无耻的叛国贼,他们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对
不亲父母,更对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
如果
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
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我觉得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
如果
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
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那么,外语与母语到底哪个重要呢?
如今这个社会,不学英语你就别想上高中大学,更别想找个好工作了。
既然外语如此
重要,学外语的人多就不奇怪了。
现在连幼稚园都开设英语课了。
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
的“国际普通话”,其他语种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面临消失的危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当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语课便显得格外重要。
“他们该不会强迫
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国的法国国民心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
篇二:《最佳路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最佳路径》这篇文章,它主要讲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因迪斯尼乐
园的路径设计问题而大伤脑筋时,受到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方法的启发而“设计”出了迪
斯尼乐园路径的故事。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原因,但是被逼上梁山
这点,许多人是共同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冲,他武艺高强、正直善良,任东京八
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只想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在一再忍让的情况下,仍被高俅、富安、
陆谦等人再三迫害,最后无奈被逼上梁山。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故事中,双方交战前对洪教
头的无理和挑衅,林冲一直忍着。
两方交战时林冲不急于进攻,一直防守,等待时机变
守为攻,抡起棒一扫,就把洪教头给打败了,这正是林冲武艺高强、忍辱负重的体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