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改变世界的机械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重大科技发明

兹沃雷金(1889-1982)美国发明家。1923年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1931年研究成功电视显像管。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的盒式磁带,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方法。这种盒带看起来普普通通,非常小巧,它却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时至今日,录像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黑白、彩色、提式、盒式、各种型号和功能的录像机争奇斗艳,画面、声音、清晰度也越来越好。
卫星传播——1960年8月12日,在熊熊的烈焰中,又一枚火箭腾空而起,将一颗用于通信的卫星送入了广袤的太空。尽管这颗卫星只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只能用于反射无线电信号,但是,它开创了卫星通讯的先河。随着“信使者”及“电星” 1号卫星成功升入太空,进入地球轨道,卫星通讯进入实用阶段。
电子电视
189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荧光屏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这种管子做电视的接收管,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1906年德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子电视图像接受机。
1906年,布劳恩的两位执著的助手真的用这种阴极射线管制造了一台画面接收机,进行图像重现。不过,他们的这种装置重现的是静止画面,应该算是传真系统而不是电视系统。1907年,俄国著名的发明家罗辛也曾尝试把布劳恩管应用在电视中。他提出一种用尼普可夫圆盘进行远距离扫描,用阴极射线管进行接收的远距离电视系统。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坎贝尔·温斯顿,在1911年就任伦敦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中,曾提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设想,他提出了一种现在所谓的摄像管的改进装置。他甚至在一次的讲演中几乎完美无缺地描述了今天的电视技术。可是在当时,由于缺乏放大器,以及存在其它一些技术限制,这个完美的设想没有实现。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 复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复习题一. 选择题1. 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柴油机顶部是火花塞, 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B. 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内燃机压缩冲程时体积增大, 内能减少, 温度升高D. 热机效率可以等于12. 下列机械设备的动力装置不是利用热机的是()A.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B. 我国歼20战机的喷气式发动机C. 我国高铁车头采用的是电力机车D. 我国055型导弹驱逐舰配备燃气轮机3. 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 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 可以使热机效率大于1B.柴油机工作时,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C. 四冲程汽油机有两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D. 热机不属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4.汽油机和柴油机有很多的异同点, 下列有关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B. 吸气冲程, 汽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 柴油机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C.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只做一次功, 活塞往复两次D. 柴油机压缩冲程末的温度比汽油机高, 燃料燃烧更完全, 效率比汽油机高5.关于内燃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发生内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B. 压缩冲程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缸内气体的内能C. 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通过火花塞点火的D. 只要技术进步, 内燃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6.如图是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其中表示排气冲程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7.如图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 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 点燃盒内酒精。
盒盖迅速飞出。
这个过程与四冲程汽油机中的哪一个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8.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 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吸气冲程中, 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B. 压缩冲程中, 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 做功冲程中, 燃料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D. 排气冲程中, 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的极少部分9.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于2019年4月20日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口号标语之机械行业机械加工技术交流会精选

1. 机械加工,精密之源,技术交流,创新无限!2. 切削辉煌,研磨未来 - 技术交流会,等你来开篇!3. 从齿轮到芯片,技术革命一触即发!4. 汇聚精英智慧,开启机械新篇章 - 技术交流,共创辉煌!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入我们,一探究竟!6. 点石成金,机械加工技术的魔法秀!7. 精准所至,技术成就未来 - 与顶尖高手对话!8. 机器轰鸣,创意激荡 - 技术交流会,慧聚工匠心!9. 触摸科技脉动,共铸机械精英 - 技术交流,见证力量!10. 加速创新,机械加工技术交流会 - 引领变革,驱动未来!11. 机械魔法师的盛会 - 揭开加工神秘面纱!12. 金属旋律,奏响技术革新的乐章 - 交流共鸣,创造和谐!13. 技术研磨,智慧火花 - 机械加工,激发潜能的舞台!14. 精密工程,艺术之作 - 技术交流会,见证匠人精神!15. 从微观到宏观,技术交流开启机械新纪元!16. 机械加工,细节决定成败 - 技术交流,品质铸就辉煌!17. 创新不止步,机械加工技术交流会 - 点燃激情,共塑未来!18. 技术碰撞,智慧闪耀 - 机械加工领域的精彩对话!19. 不只是钢铁,我们塑造的是未来 - 技术交流,携手前行!20. 机械之心,技术之魂 - 交流会,让思维翱翔!21. 一磨一砺,精益求精 - 技术交流,共铸行业精英!22. 机械加工,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 交流会,启迪思维!23. 技术无界,创新无限 - 机械加工技术交流会,等你挑战!24. 钢铁洪流,技术先锋 - 交流会,引领行业潮流!25. 机械魔法师的集会 - 技术交流,释放创新能量!26. 精准加工,非凡创造 - 技术交流会,共筑梦想之桥!27. 机械之美,技术之光 - 交流会,照亮思维之路!28. 技术盛宴,智慧交锋 - 机械加工,共创辉煌未来!29. 机械之歌,技术之舞 - 交流会,演绎行业传奇!30. 技术交流,激发潜能 - 机械加工,塑造卓越品质!31. 机械加工,技术的艺术 - 交流会,感受创新魅力!32. 技术之火,智慧之光 - 机械加工交流会,燃烧激情,点亮未来!33. 机械世界,技术领航 - 交流会,开启创新之旅!34. 技术交流,匠心独运 - 机械加工,打造行业精品!35. 机械之光,技术之星 - 交流会,照亮行业未来!36. 技术交流,智慧的碰撞 - 机械加工,创新的起点!37. 机械加工,技术的舞台 - 交流会,展现工匠风采!38. 技术交流,激发创新灵感 - 机械加工,铸就行业精英!39. 机械之巅,技术之峰 - 交流会,攀登行业新高!40. 技术交流,共铸机械辉煌 - 加工创新,引领未来方向!以上口号标语旨在捕捉机械加工技术交流会的核心价值与特色,同时融入创意元素和修辞手法,以期达到吸引目标受众、激发参与热情的效果。
101种改变世界的发明

1870年,爱尔兰科学家约翰?丁达尔用两个桶、一个水龙头和一些水为实验材料,发现水流可以引导阳光。光纤―――能比传统金属导线更有效传输信号的玻璃或塑料电缆―――依据类似的工作原理,于1966年由英籍华人高锟和英国人乔治?霍克汉完善。今天,数百万英里的光纤将世界各个角落连接起来。
F
29.Fax machine [传真机] 1843年
从一堆即将过时的办公机器中找出传真机,恐怕会难倒许多年轻人。但是,即使久蹲办公室的人,大概也不知道这种装置已经高龄160多岁。是的,最开始,它们还没有数字显示,不能打印回复说“不行!”但是,1843年,苏格兰钟表匠亚历山大?拜恩发明的装置与现代传真机在原理上惊人相似,包括一支连接钟摆的笔,钟摆由电磁脉冲驱动。
1826年,法国人瑟夫?尼埃普斯留下第一张永久性照片。英国博学家威廉?塔伯特发明了最早的照相技术。他苦恼于自己拙劣的绘画技术,希望找到一种将照相暗盒中观察到的短暂图像永远留存纸上的方法。19世纪90年代末,他发明了底片制作技术,使照相很快从新奇的玩意变成大众娱乐,很大程度上帮助乔治?伊士曼于1888年发明第一台用胶卷的照相机。
3.Aspirin [阿斯匹林] 1899年
小小的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学名)药片治疗了无数人的小痛小病,恐怕非别的药物能及。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最先意识到这种物质的治疗作用,他发现一种柳树皮泡制的茶,对治疗发烧和痛风颇为有效。后来,在19世纪末,德国药剂师菲利克斯?霍夫曼在他患关节炎的父亲身上完善了这一药物,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商业名971年
在今天看来,它们可能土得掉渣(许多摩登电脑已经不再装配软驱),但是在20多年里―――数字时代相当于几百万年―――它们是电脑之间携带信息的唯一载体。第一张软盘诞生于1971年,发明者是IBM的阿兰?舒加特,容量仅100k;现代软盘可存储1.4m.今天,容量最大的iPod可存储的数据相当于113,778张软盘,堆积起来,有英国电信塔那么高。
机械工程科学前沿与发展

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
3)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六
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
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美国的经济连续
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
2024率/3/2。5 这就是克林顿虽发生丑闻而未被弹劾的主要原因。
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
1)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革命。
2)产业革命的标志: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微电子产
品、电脑、新一代通信产品、新一代汽车、磁悬浮
列车、新一代飞机、机器人、生物工程产品、新一
代药物、绿色食品、转基因产品等等。
3)微器件制造工艺,如拉单晶、掺杂、扩散、离子注
入、外延、溅射、化学沉积(CVD)、光刻、表面
目录
1.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重大意义
2.以微见著
——精密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核心
3.以综见著
——自动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途径
4.以网见著
——信息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急需
5.以智见著
——智能化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方向
6.制造业与制造技术的创新
2024/3/25 7.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1
制造业与制造技术 的重大意义
2024/3/25
2
制造业创造了人类
1)人从猿进化而来, 人猿分离, 是由于人学会双足行走和
用手制造并使用工具。
2)中国的元谋人(17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非洲人早
在160万年前即开始用火,石料开采和加工,形成了
原始制造业。饮食改善促进了脑的发展。200万年前
的猿人 脑容量约为700毫升,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6课《科技改变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26课《科技改变世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历史,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2.掌握简单的科技原理,并了解它们的应用。
3.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历史,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2.掌握简单的科技原理,并了解它们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备好笔、卷、书等。
2.教师通过介绍科技进步的历史,引导学生从获得科技改变社会感受为切入点,了解科技的影响。
2. 导入新课1.老师播放短片展示科技改变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需要科技?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历史是怎样的?3.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并分组发言。
3. 学习新课1.通过观察实物,了解简单的科技原理,如弹簧的运用原理。
2.分组完成实践探究:如何利用弹簧制作简单机械,如挖掘机等。
3.共同讨论实践成果,发表感悟和见解。
4. 练习巩固1.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科技改变影响,做一幅简单的海报。
2.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配和展示,全班讨论和分享,展示他们对科技的理解和发现。
5. 课堂总结1.整理上课所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扩展学生的思路和见解。
2.分享学生合作探究和实践成果,并建立继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2.学生分组选择实践探究,在分组讨论中观察学生能力的表现。
3.学生小组作业海报的创意和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围绕科技改变社会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对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多个探究和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关键点。
学生小组探究和讨论活跃起来,课前的教学导入比较成功。
但是,课程内容过于零碎,结构不够紧凑,下次应该在内容及组织结构上更加严谨。
和工业革命有关的歌名

和工业革命有关的歌名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和工厂制造的兴起使得生产力大大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与工业革命相关的中文歌曲名称,按列表划分。
1. 揭开序幕
- 工业之光
- 机械的脚步
- 巨轮启航
2. 传统与变革
- 时代的崭新面孔
- 久违的声音
- 激荡的火花
3. 火力全开
- 钢铁的诞生
- 煤炭的力量
- 火炬燃烧的大地4. 机械的世界
- 齿轮之谜
- 螺丝的秘密
- 机器的心跳
5. 工人与工厂
- 黑与白的劳动 - 坚韧之力
- 苦难的轨迹
6. 繁荣的曙光
- 银河燃烧的城市 - 现代奇迹
- 兴盛的黎明
7. 社会与阶级
- 发财梦的代价 - 工业乌托邦
- 梦碎重工业
8. 技术与创新
- 手上的奇迹
- 机械进化论
- 思维之缆
9. 人与自然
- 工业的代价
- 开拓与破坏
- 纷飞的烟尘10. 伟大的变革
- 力量的巅峰
- 进步的烽火
- 改变的浪潮11. 工业的遗产
- 铁骨铜心
- 痕迹的归宿
- 静谧的工业废墟12. 后工业时代
- 数字的力量
- 科技的篝火
- 创新的继承者
这些歌名旨在通过音乐来表达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感悟。
通过这些歌曲,人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历史】5.3-“蒸气”的力量-课件(人民版必修2)

3、工业革命扩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 工业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和逐渐成熟。
2021/11/14
18
二、打造“世界工厂”
思考: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为什么称它为“世界工厂”?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
5、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
6、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 诞生。
7、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成。 2021/11/14
16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 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①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 ②经济: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法制:进行法制化建设 ;
④外交:推行“炮舰政策” ; ⑤文教: 大力兴办教育
2、2021具/11/1体4 表现:阅读教材P96
19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世界市场的形成
(1)条件: 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的发展
③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
④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国外: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021/11/14
4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 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021/11/14
5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生产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组别:现层级:
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大致了解机械在现代科技生产中的应用;
2、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尊重科学、奋发进取的精神。
重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累计
课时
1
难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批注
导入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的发展史,机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来看看人类已经发展了多少先进的机械。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00-P103。
1、谈谈你阅读完教材的感想。
2、谈谈你对教材中介绍的哪种机械最感兴趣?
3、请大胆地思考与设计:对生活和生产中你所熟悉的机械有什么改进措施吗?
B层级习题
1.机械效率是功跟功的比值,公式η=。由于功总是存在的,所以机械效率总1。
2.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1000 N的物体提高2 m,所用的力是550 N,则有用功为J,总功为J,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动滑轮的重力N。(不计绳重及摩擦)
3.如图1所示,用此装置拉一重为100 N的
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
滑轮重和摩擦,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拉力为8 N,则物体与地
面间的摩擦力为N。实际此装置的机
械效率为80%,欲使物体以0.6 m/s的速度沿
水平地面前进,那么实际拉力为N,图1
拉力在5 s内做的功为J。
4.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一定多B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力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没有摩擦时,机械效率一定等于100%D做同样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已知:
求:
解:
5.用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一重物,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机械是[]
A.动滑轮B.滑轮组C.定滑轮D.都一样
6.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
A.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B.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小了
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
7.用一动滑轮将重物匀速提升2 m,人对绳子的自由端所用力是40 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物重和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分别是[]
A.80 N,80 JB.80 N,160 JC.40 N,160 JD.40 N,80 J
8.起重机在1 min内能把5.0×104 N的物体匀速提高30 m,它的机械效率是60%,在1 min内,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为多少J?所做的总功为多少J?总功率是多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