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引言本篇导学案将会介绍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本篇导学案,你将能够理解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2. 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从一个介质到达另一个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在反射前后依然位于同一平面上: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反射到另一个介质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3. 平面镜成像方法在平面镜成像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对于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和物体到像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光线的反射原理来确定。
2.在计算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法线时,可以利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来确定。
3.通过计算得到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法线,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物体的像的位置。
4. 平面镜成像示例解析假设有一个物体 O,距离平面镜垂直距离为 p,我们需要计算出物体的像的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光线的反射原理,得知光线从物体 O 入射到平面镜上后,再反射到像 P 上。
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可以得出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相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画一条入射光线、一条反射光线,并在镜子上标记出与光线相交的镜面上的点,再通过连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交点,得到法线。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法线的大小。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出其他的边长和角度。
最后,根据已知的入射角、反射角以及法线,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来计算出像的位置。
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两个边的长度和夹角,来计算出第三个边的长度。
5. 平面镜成像问题解决方法在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确定物体与镜子的位置关系,即物体与镜子的距离。
2.确定物体到像的距离。
3.通过光线的反射原理,确定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案课前回顾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被返射回原来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 ,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的。
2、光的反射分反射和反射两种,人眼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定律。
3、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都是倒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影”,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照镜子时,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哪一面?。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距离怎样改变?学习目标1、了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原理。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光的反射规律作图学习过程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有什么想法?1、像的脸和你的脸大小相同吗?2、眨眨你的左眼,镜中的像会眨哪只眼呢?【假设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和进行实验】认真阅读、完成探究:器材:坐标纸、___________、支架()、两个一样大的物体()、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坐标纸平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支架竖立在纸上,并以其中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玻璃板标有“M”面为镜面,并与直线MM重合②把其中一个物体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有贴纸一面朝向镜面③拿另一个物体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物体的像的位置;观察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同;从玻璃板正前方观察④以物体底部某一点()在纸上做好标记,同时在像对应的位置做标记;在纸上留下记号⑤移动物体,重做2次实验,并做好标记。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学习重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合作探究】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照镜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猜想假设结合自己照镜子的经历,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1)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
(2)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你到镜面的距离。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白纸、两根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支架。
①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②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因为:;这种方法叫。
③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
④多次实验是为了:。
4.:进行实验(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沿着纸中间的直线上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同样大小的蜡烛B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完全重合。
说明B跟蜡烛A的像,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
④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蜡烛B的对应位置.⑤移去蜡烛B,取一张白纸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⑥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的距离。
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蜡烛到面镜的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大小关系123…(3)实验反思:①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③玻璃板选薄的还是厚的?为什么?5.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2)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过去,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这个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来整理仪表,如穿衣镜。
2、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如商场里的反光镜。
3、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四、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铅笔。
(二)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将另一支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三)实验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桌面上。
2、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以减小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时,要使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玻璃板后的蜡烛不点燃,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五、典型例题例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3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 1m,则像与他的距离变为_____m。
《平面镜成像特点》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特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1)理解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对称性。
(2)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回顾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反射角_____入射角。
2、反射类型:_____反射和_____反射。
四、新课导入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那么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二)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可能与平面镜_____。
(三)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
(2)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出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测量并记录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4)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四)进行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五)分析与论证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比较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六)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六、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
我们能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2.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通过观察现象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通过观察、实验和光的反射作图,理解虛像的成因;4.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中心任务: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会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设问导读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外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录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2)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在成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会成像。
实验分析:(1)、为使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本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什么?(2)实验应选用较(薄或厚)的玻璃板,从而使玻璃板前后表面各自成的像重叠得更好,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必须与桌面放置,否则未点燃的蜡烛在桌面上移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4)在本实验中有两个替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都是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5)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实像虚像成因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例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底片可感光不能用光屏承接,底片不可感光人眼是否能看到人眼能看到人眼能看到像的特点倒立正立画法用实线画用虚线画(6)最后一个步骤在光屏上能否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吗?2、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3、平面镜为什么会成虚像?请你补全下面的作图,并加以解释。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彭原初中导学案课题平面镜成像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导习目标1、了解平面镱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培养学生用探究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学生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并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验进行证实与证伪。
导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虚像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导学准备玻璃板、平面镜、蜡烛、方格纸、刻度尺等、多媒体导学流程师生活动补充设计一、情景引入播放视频,观察实验:通过纸箱为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点燃的蜡烛浇水不灭,原是燃烧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引出“平面镜成像“这一教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做实验时用玻璃板当镜面作铺垫。
二、学导并举1、【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左右相反,相同大小,形状,颜色,近大远小,同时靠近或远离,看得见摸不着等。
老师归纳猜想:像与物上下、左右关系?像与物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像的实虚?请学生拿出手中的镜子,体会自己在镜中的像?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现象,尽可能多地猜想。
教师在此处的作用只是引导汇总。
为下面的探究打下基础。
2、【学情预设】: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可能会对着镜子做动作,左右上下伸手,观察到,像的左右颠倒,上下一致。
学习了物理后我们知道只凭感觉下结论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用实验去验证它,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请你们挑选手中的仪器,制定实验方案,小组讨论。
3、【学情预设】:我们只能在镜前看到像确摸不着它,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再让学生用手去摸,摸不到这个像,体会这个像不是真实存在的。
针对学生提问引出实像、虚像提问:我们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能不能用手摸到它?问:我们平时用的电脑投影可以用屏幕接收到,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用屏幕接收到呢?【设计意图】:故意不做说明让学生自己实验,发现无法进行,从而得出实像虚像概念。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i•重点: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够画出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2•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阅读课本P77〜78,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人”就是你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需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3•用你手里的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当你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答案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也会随着靠近或远离平面镜,但是像的大小没有(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二、平面镜成虚像阅读课本P78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4•在平面镜前面点燃一支蜡烛,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
这是为什么?答案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到光好像是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处发出的。
S'就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第1页5•平面镜成的像和小孔成像的像有什么区别吗?答: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由真实的光线形成并能呈现在一个纸板或光屏上的。
而平面镜所成的像并不是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阅读课本P78~79,回答下面问题。
6•平面镜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如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军舰上的潜望镜、人们梳妆用的平面镜。
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阅读课本P79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7.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例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 _________ 等。
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⑵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两支同样的蜡烛、火柴、刻度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实验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学习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平面镜成像的有关作图(注意:虚像及作图的辅助线必须画虚线作图特点:对称性作图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课堂探究:
人看镜子中阅读课本观察右图内容回答;探究一: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中,所以,的像时,________定律,所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__________点(这一规律对的反射光线逆向延长都通过_____ 快速画反射光线很有用!)例如:下面的作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平面镜成像实验1探究二: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像;在)) 1、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或“虚”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能可的原因产分析生这种现象不相等,请
你。
是
___________ 2)、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 ___ 和比较是他)、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
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 3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A.B
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1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根
据该同学在白位置,AB、
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
_______________
结论?为什么?)、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
一个蜡 4 。
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是的好处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用;不用厚玻璃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操作中玻璃板
应当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
_______与水
平面) 5、实验中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中.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a、________ ____.b、__
_________.
6)、实验前,小明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
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
是
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实验中,7)
因原重合,、不能)完全像(能。
是
、实验中,他们发现用跳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虽然方便一些,)8 等他们可以采取但是跳棋在玻璃板中成像很不清楚,
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你如何用实、有同学猜测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是左右倒置的,9)
验来验证它?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当堂练习: 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1于是
他将蜡A的像不清晰,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B的作用是(填“能”或“不______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他这样做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的光路图.S点的像S(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课堂练习】: 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作图:(1)作出下图甲中物体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S为镜前一发光点,( 2)图乙中点,试作出这条光线.A方BA和O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 2、某发光点SO21S的位置.向射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发光点
3、在由图中画出光源的位置。
:【达标检测】.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1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和B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一把直尺的上面,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关系;______________(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______________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2).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2.下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
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_造成的;
(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面明平“不能”),说承接到像A'(填“能或______ ____像;镜成
的像是将如果(4)
“变“变大”、______(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
将填 )。
小”或“不变”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
图乙是小军本
人,他在进行实验时,(5) 。
)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
中的______(填序号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3.2
和蜡烛(1)实验中要求蜡烛l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2)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4.竖立于玻璃板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环境中进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此外,采用透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
暗”)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____ 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但却能在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_ __蜡烛的像为止,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点燃(2)A蜡烛,两支蜡烛在直BA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像和物到玻璃板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 的距离_______.)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3()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关
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
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
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
“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8.
,是为了比较像A和B(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的大小。
与
晓兰同学在桌,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2)。
都无法与蜡烛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在“探
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9、刻度尺、白纸、橡皮
泥等器材进行实B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验,如图所
示.棋子眼,睛应该在位A寻(1)在找棋子的像的置时
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或“B”A的 (选填
“,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B ;实
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2)
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移
开棋子(3) 现象,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