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 50篇专辑0001、晁错传0002、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0003、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二0004、黄庭坚传0005、张纲传0006、余玠传0007、张巡传(10008、张巡传(20009、公孙弘0010、郑当时传0011、虞延传0012、石奋传0013、王珪传0014、赵光逢传0015、王导传0016、胡建传0017、张仪传0018、李崇传0019、房玄龄传0020、司马芝传0021、韩信传0022、张俭传0023、赵咨传0024、汲黯传0025、曹端传0026、蔡泽传0027、季布传0028、孙膑传0029、钟离意0030、李嗣业0031、卢承庆0032、李斯0033、贾黄中0034、王翦0035、卫鞅0036、班超0037、王羲之0039、毕士安0038、徐绩0039、毕士安0040、方克勤0041、郭子仪传0042、杜袭传0043、田单传0044、仓慈传0045 高登传0046 南公传0047 订鬼0048 杜环传0049 赵逵传0050 萧规曹随0001、晁错传晁错, 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 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 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 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 ”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 。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 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 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矣。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

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

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

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

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
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

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一日唐僧路此,救悟空,拜得为师,因生性野蛮,欲带紧箍咒,此后随僧西天取经,一路妖魔众多,路途险恶,悟空生身护师,
与魔斗志斗谋,曾得仙人相助,得以脱身。

几经生死,最终取得真经,修以成仙。

文言文人物传记短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短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短篇公元前1194年,商朝末年,北方戎狄侵略频繁,商王朝岌岌可危。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一个名叫赵信的年轻人从南方来到商都,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赵信年仅十七岁,身材英俊,眉目清秀。

他的父亲是一位将门之后,传承了家族的武艺。

赵信自小跟着父亲学习武技,剑术娴熟,箭术精湛。

他虽年少,但自幼痴迷于武艺,心怀抱负,立志保卫国家安定。

赵信来到商都后,加入了商王朝的军队,成为了一名士兵。

他勤奋刻苦,对待军队的训练时时刻刻全力以赴。

他以军纪严明著称,从不违背上级命令。

他讲求团结一致,深受同袍们的尊敬。

赵信的忠诚和勇猛很快得到了国王的赏识。

公元前1192年,当戎狄大举进攻商都时,赵信奋勇杀敌,展现出卓越的实力。

他率领军队奋战不懈,最终击败了戎狄,保卫了商王朝的国土。

赵信的英勇和贡献广为流传,他被国王封为大将军,并给予重要职位。

然而,赵信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向前。

他不仅在军队中严明军纪,更致力于加强军队实力的建设。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信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引进先进的兵器装备,加强军事训练。

他注重培养士兵的意识,使军队更加强大,战斗力更强。

他常说:“兵者,国之大事,依法而治,勇而不智,无不胜矣。

”公元前1184年,赵信历经艰辛终于带领军队在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击败了来犯的北方戎狄。

这一战役成为商王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赵信的功勋受到了国王和百姓的赞誉,他被封赏为国家的功臣。

然而,赵信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倍感责任重大,更加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信晚年时,商王朝的国力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他退居幕后,将军务交由后继者接手,全心致力于为国家祈福和教育后世。

他修书立篇,撰写了一部兵法书,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赵信卒于公元前1168年,享年六十三岁。

他的传记流传到了后世,成为孜孜不倦追求理想和为国家奉献的楷模。

他的名字和事迹镌刻在商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_____传》_____,_____人也。

生于_____之世,家素贫,然其志高远,不为困厄所屈。

幼聪慧,好读书,常昼夜不倦。

每有所得,欣然忘食。

年方束发,已通经史,能诗文,乡邻皆奇之。

及长,负笈远游,以求师问道。

历艰辛,行万里路,足遍名山大川。

其间,结交四方贤士,切磋学问,增益其所不能。

_____性宽厚,善与人交。

遇贫者,施予援手;逢不义之事,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故人皆敬之,愿与之交。

_____之业,始于_____。

初,位卑职微,然勤谨于事,未敢有丝毫懈怠。

所任之事,皆尽善尽美,上司嘉其能,遂擢升之。

后数载,因其才识过人,谋略出众,屡建奇功。

或解危局于须臾,或兴利业于困窘。

遂名动一方,为众人所仰。

然_____未因功而骄,反愈谦逊。

常曰:“吾之所得,赖众人之力,非吾一人之功也。

”其待下宽厚,不以权势压人。

属员有过,责之而教之,使之改过自新。

_____居家,孝亲敬长,和睦邻里。

虽事务繁忙,仍不忘关怀家人。

其妻贤淑,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共历风雨。

_____一生,历经风雨,然其心不改,志愈坚。

或有挫难,皆坦然处之,以其智、其勇、其仁,化险为夷,成就非凡。

至暮年,_____退隐归乡。

乡人闻之,皆夹道相迎。

其于乡中,以其阅历、学识,教诲后生,使之受益无穷。

_____卒于_____年,享年_____。

乡人皆悲,为之立祠,以彰其德。

其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堪称楷模,后世子孙当效之。

观_____之生平,可知其为人,重义轻利,心怀天下。

其行事,果断坚毅,不为俗流所染。

其品德,高洁无瑕,为世所颂。

如此人物,实乃吾辈之典范也。

今记其事迹,以励后人,望诸君能以其为鉴,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考点训练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考点训练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考点训练(八)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2013·莆田)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体会)(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望)(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经常)2.(2014·咸宁)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亲旧.知其如此旧:旧亲戚B.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安乐,安然C.造.饮辄尽造:往,到D.既醉而退.退:回去,回家3.(2014·咸宁)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或.置酒而招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B.以.乐其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不戚戚于.贫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无怀氏之.民欤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到人家那里去喝酒总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④(2014·咸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⑤(2014·咸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5.(2013·莆田)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贤士张公传》张公者,名讳_____,乃_____之地人士也。

生于_____之岁,家境清寒,然志存高远,自幼聪慧好学,勤勉不懈。

公幼时,即显非凡之质。

入乡塾,同窗皆嬉戏打闹,独公端坐于室,专心诵读经典。

师见其好学,甚喜,常额外授之学问。

公亦不负师望,学业日进,未及弱冠,已通经史子集,能诗善文。

及年长,赴科举,一举中第。

初入仕途,任_____之职。

时该地民生凋敝,匪患丛生。

公到任后,不辞辛劳,亲察民情。

见百姓受苦,心急如焚,遂定方略以治之。

先是整肃治安,招募勇壮,组建乡勇。

亲率之剿匪,数战皆捷,匪患渐息。

继而兴水利,垦农田,教民耕织之术。

又开办学堂,延请名师,使贫家子弟亦有读书之机。

未几,该地物阜民丰,百姓皆安居乐业,对公感恩戴德。

公为官清廉,不贪财帛,不受贿赂。

有富商欲以重金赂之,求行方便,公严词拒绝,曰:“吾为官,当为百姓谋福,岂可为一己私利而损公义!”富商惭退。

后因政绩卓著,迁升_____。

任上,公依旧兢兢业业,心系民生。

每逢灾年,开仓赈济,亲往灾区安抚灾民。

又改革弊政,革除官场陋习,使政风为之一新。

公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朝中有奸臣当道,鱼肉百姓,公上书弹劾,无所畏惧。

虽因此遭奸人陷害,被贬谪_____,然公不悔,曰:“吾为国为民,虽九死犹未悔!”在贬所,公亦未忘忧国忧民。

与当地士绅共商发展之策,兴修道路,发展商贸。

数年后,该地亦渐繁荣。

及奸臣伏诛,公得以复用。

复官后,公愈感责任重大,夙夜在公,鞠躬尽瘁。

终因积劳成疾,于_____之年,卒于任上。

公一生,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功绩卓著,为后世传颂。

其风范长存,激励后人,当以公为楷模,为社稷苍生谋福祉,不负家国之望。

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你还记得课本中人物传记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欢迎借鉴!(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的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的。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的智,守不假器,吾既受的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的,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的,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的路,一时破械遣的。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的。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的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的。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的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拜太中大夫,食卿禄。

年八十二薨。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的将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C.南州晏然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B. 思以爵禄相荣以乱易整,不武C. 公其深计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D. 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

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

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

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参考答案1.A[厉,磨砺,激励]2.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3.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4.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参考译文: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

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

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

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

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

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

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

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

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

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

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

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

”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

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

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

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

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

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

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

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2)余玠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南宋淳祐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朝廷不吝以报功。

B.王进兄弟饮食而已。

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

(余玠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

(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参考答案1.C(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2.A(报功,酬报有功的人)3.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

)4.D(“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参考译文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

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

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

(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经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坚决不肯就职。

他们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