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射线的小动物成像micro_CT系统_李昊
基于X射线的小动物成像micro_CT系统_李昊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singh ua Un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6期2009,V o l.49,N o.6w 28http ://qhx bw.chinajo 基于X 射线的小动物成像micro -CT 系统李 昊, 郭晓莲, 唐智伟, 张 辉, 胡广书(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8-06-24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705700)作者简介:李昊(1984—),男(汉),江苏,硕士。
通讯联系人:胡广书,教授,E-mail :h gs-dea @tsinghua.ed 摘 要:为了实现针对小动物特别是小鼠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断层成像,设计了一个基于X 射线的mic ro -C T 系统。
该系统包括X 光源、CM O S 平板探测器、步进电机控制的转台、相应的机械结构及计算机采集控制软件。
数据采集系统经校准后使用。
利用FD K (Feldkamp -Dav is -K ress )锥束算法,重建得到小鼠断层图像。
图像重建像素100μm ×100μm ×160μm,能够很好地分辨出骨骼和肺部的图像,对比度分辨率高,可分辨10mg /mm 3的密度差异。
该系统可用于小动物成像并且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将成为进行小动物功能和解剖成像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小动物成像;X 射线中图分类号:R 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54(2009)06-0884-04X -ray micro -CT system for smallanimal imagingLI Hao ,G UO Xiaolian ,TAN G Zhiwei ,ZHANG Hui ,HU Guangshu(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 tract :An X-ray micro-C T (compu ted tomog raph y)s ystem w as developed for high resolu tion tom og raphic im aging of small animals,es pecially s mall mice.Th e s ystem includes an X-ray tube,CM O S flat panel detector,data acquisition s oftw are,and a rotational s tage driven by stepper moto r.Th e components are in troduced along w ith th e sys 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alib ration for small mous e tomog raphic imag es created using the FDK (Feldkamp-Davis-Kress )cone b eam recons truction alg orith m.Th e reconstructed 100μm ×100μm ×160μm images can easily differen tiate the s keleton and lung and hav e good contras t resolu tion to distinguish d ensity differences of 10mg /mm 3.The s ys tem produces ex cellent images fo r small animal imaging as a pow erful tool for small animal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Key words :com puted tomog raph y;s mall animal imaging;X-ray小动物,特别是小型啮齿动物,已经成为生物和医学研究实验室用来建立人类疾病模型或者测试新药和治疗方法的动物选择。
Micro CT对标本三维立体重建优势及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Micro CT对标本三维立体重建优势及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杜龙龙;袁普卫;杨威;李雪枫;高启萌【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22(26)12【摘要】背景: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中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滑膜炎症、软骨丢失、软骨下骨损害、骨质增生等,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Micro CT是一种非破坏性成像工具,可以形成样本的高分辨率3D图像,实现骨和软骨的相关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疾病进展和治疗的定量评估及对比增强软组织成像。
通过micro CT扫描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可以明确在骨关节炎病程中关节、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血管等组织的病理变化,有利于骨关节炎病理进展的研究。
目的:归纳总结micro CT 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骨内血管的成像方法及研究展望,为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变化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万方等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Osteoarthritis,micro CT,Pathology"等,中文关键词为"骨关节炎,micro CT,病理"等,选取相关性强,发表年限较新的合格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1)Micro CT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骨内血管都有较好的成像表现,成像方法成熟,改变传统病理切片破坏组织整体性、步骤繁琐的缺点。
(2)Micro CT在滑膜的成像方面尚未有文献报道,但在如脂肪、肿瘤等软组织的成像中有着不错的表现,对滑膜的成像在未来有研究前景。
(3)Micro CT可以对标本进行三维立体重建,打破常规二维病理切片的局限性,为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模式。
【总页数】6页(P1931-1936)【作者】杜龙龙;袁普卫;杨威;李雪枫;高启萌【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R318【相关文献】1.CT三维重建心脏立体模型在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教学中的应用2.Micro-CT三维重建技术在根管治疗研究中的应用3.Micro-CT三维重建技术在根管治疗研究中的应用4.Micro?CT三维重建技术在根管治疗研究中的应用5.三维CT重建和立体重建技术在脊柱损伤扫描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需求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需求
1 设备名称:
小动物活体影像系统。
2 数量:
1套。
3 设备用途说明: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采用高灵敏度的冷CCD相机,能够检测弱光信号,达到很高的量子率,且背景噪音极小,外加独特设计的暗箱和科学高效的数据处理,使其可以完成无论是发光或者是荧光所涉及到的所有发光标记物的成像分析,能满足实验室多种研究的需要。
4 技术要求及参数:
6 技术服务条款
售后服务要求:
1)需为本项目配备足够的售后服务力量,具有国内本地化的服务团队。
2)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电话响应时间要求4小时内,到场响应时间要求
2个工作日内(指从接到报障至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
3)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热线电话。
4)免费提供email技术支持,并且在24小时内回复。
5)提供仪器设备的免费保修期至少一年(保修期内免费维修并更换除消
耗品以外的零部件,维修人员的路费、食宿等自理)。
6)提供该设备的技术使用说明书及外购配件仪器说明书,并指导在使用
该设备时的操作注意事项等。
7)提供配套软件至少一年的免费升级服务。
培训要求:
1)为保证所提供的仪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便于方的运行维护,必须
对方培训合格的维护和管理人员。
2)负责对方提供至少一次现场技术培训,以便工作人员在培训后能熟练
地掌握系统的维护工作,并能及时排除大部分的系统障碍。
Micro CT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的研究

Micro CT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的研究张亨国;刘向辉;孙卫革;张磊;沈彬;叶长林【摘要】目的应用Micro CT对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4只Beagle犬,拔除其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在相应的拔牙窝选择最佳位置即刻植入DIO种植体(直径3.8 mm,长度10.0 mm)各1颗,同期连接基台(直径3.8 mm,长度6.0 mm).术后24 h内采用种植体垂直加载仪进行垂直加载,将每只犬下颌的4枚种植体按照加载力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不加载),加载5、10、15N组,加载频率为2 Hz,加载时间为每天15 min.开始加载后第4、8周后各处死2只Beagle犬,制作离体犬下颌骨标本并用Micro CT扫描,以CTAn软件分析扫描后图像,取与种植体相邻的感兴趣区行骨密度(BMD)及骨计量学分析.结果①加载4周时,加载10N组与加载5、15 N组以及对照组在BMD、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加载8周时,加载10 N组与加载5、15N组以及对照组在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加载8周时,在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加载15 N组与加载5、10 N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icro CT对种植体-骨界面新生骨骨小梁情况进行分析,客观地对不同加载时期不同加载项下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进行了评估,为牙即刻种植术及术后即刻加载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9)004【总页数】5页(P455-459)【关键词】Micro CT;即刻种植;即刻加载;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作者】张亨国;刘向辉;孙卫革;张磊;沈彬;叶长林【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八一临床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4;R318.01;R364.3Branemark et al[1]提出的经典种植理论认为:种植体在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基础上,必须要有至少3个月的无干扰无负载愈合期,以达到理想的骨结合。
高校大型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研究生科研和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第7期 收稿日期:2020-01-14作者简介:赵小鸽(1967—),本科,实验师。
高校大型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研究生科研和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赵小鸽,王晓霏,杨 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探讨高校大型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研究生科研和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总结现阶段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本校教学和科研中的运用,提出更为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更好为广大师生科研提供服务的方法。
使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得到更为合理充分的利用。
关键词:小动物活体成像;大型仪器;科研;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07-0191-01 大型仪器在高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学校管理人员对大型仪器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使师生的合理实验要求基本能得到满足,尽可能使大型仪器的得到充分使用、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大型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高校研究生的科研和实验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是高等医学类院校常见的一种大型仪器,具有穿透一定厚度机体组织的特性,常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生物医学材料观测、药物代谢、示踪和疗效等领域。
具有操作简单、无创、连续、动态、成像直观等特点。
1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隶属于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心,本中心承担医学部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选修课《高级生物医学技术》,此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学人数控制在15~20人,包括的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篇和高级实验篇。
基础实验篇中包括常见的免疫组化技术,以及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的图像信号采集系统,细胞培养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的使用、WesternBlot、Real-TimePCR等。
高级实验篇包括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DNA甲基化分析、CRISP/CAS9基因编辑系统等。
其中涉及到使用大型仪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实验为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原理、操作的讲解及演示。
OPG缺失后小鼠下颌骨微结构增龄性变化的Micro-CT评价

OPG缺失后小鼠下颌骨微结构增龄性变化的Micro-CT评价杜海明;张旗【摘要】目的:基于Micro-CT评价骨保护素基因敲除(Opg-knockout,Opg-KO)型小鼠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的下颌骨微结构增龄性变化,以便更好了解小鼠下颌骨的增龄性骨质改建情况.方法:分别采集6周、12月龄Opg-KO小鼠和WT小鼠各6只,采用Micro-CT扫描观察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对感兴趣区域根分叉部位松质骨及前牙颏孔前缘区皮质骨骨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Opg-KO小鼠6周时第一磨牙根分叉处松质骨、髁突颈部、下颌角处、前牙颏孔前缘区均出现了明显的坑凹状吸收;12月时,这些区域破坏愈发严重,甚至出现穿孔;根分叉松质骨区域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升高(P<0.05);前牙颏孔前缘区皮质骨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OPG缺失引起小鼠下颌骨发生严重的骨质破坏,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破坏程度越发严重,并且松质骨骨微结构改变更显著.%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mice with knock out osteoprotegerin gene (Opg-KO)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ge-related changes of mandible. Methods: 6-week-old and 12-month-old Opg-KO mice (n=6) and WT mice (n=6) were comprised in this study. Micro-C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steoporosis degree of the ROI (the region of inter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WT mice, Opg-KO mice developed serious bone resorption in the cancellous bone of the mandible, the neck of condyle, the angle of mandible and the incisors at 6 weeks, and the bone resorption became more serious at 12 months. The Tb. Th, BMD, BV/TV of the cancellous bone decreased obviously, but the Tb. Sp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BMD andBV/TV of the cortical bone decreased obviously. Conclusion: OPG deficiency causes serious bone destruction in mouse mandible. The more severe bone destruction positive related to increased age. The bone remodeling of the mandibular cancellous bone are more remarkable.【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增龄性;Micro-CT【作者】杜海明;张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可溶性、分泌性糖蛋白,于1997年分别由美国和日本两家实验室同时发现[1]。
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命题组三等

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命题组三等奖名单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1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李润华|周家骐|李紫怡武汉科技大学2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丁凯旋|李佳燨|赖珏竹天津工业大学3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郭义|蓝志昊南方医科大学4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值测量系统钟楷|胡臣艳|李佳能武汉科技大学5医疗电子类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张洁|杨志豪|丘琦传重庆大学6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蔡金颖|林承慧|袁智颖深圳大学7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王行|舒少将|田爽中南民族大学8医疗电子类基于阻抗法的生物多参数检测系统王佳升|李嘉旭|孙涛重庆理工大学9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值测量系统王钰潇|塔娜电子科技大学10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系统管洲乐|黄海婷|刘意重庆大学11医疗电子类123孔莉|陈珺煜天津工业大学12医疗电子类生物阻抗测量仪田晓燕|周晓丽|徐镜为中南民族大学13康复辅助类一种针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镂空状桡骨远端保护器具王梦薇|田原|徐文思西安交通大学14康复辅助类骨质疏松损伤保护辅助器具郝曼均|张锐岩|王俊电子科技大学15康复辅助类骨质疏松损伤保护辅助器具邸劲|叶立明|马慧安徽医科大学16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李浙铨|王志豪|周荣图浙江大学17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吴积棠|陈嫣嫣深圳大学18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周洋|杨蕾|张伊诺重庆邮电大学19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陈树超|李鲲鹏|刘泽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刘文宇|孙凯中南大学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命题组三等奖名单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1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刘明宇|柯丽媚清华大学22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唐岚|汪喆|邓燊中南民族大学23人工智能类基于 FCN全卷积网络的脊柱图像分割王桂森|方杰|余瑞中南民族大学24人工智能类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自动分割王衍松|陈智国|朱森斌电子科技大学25人工智能类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自动分割 刘磊|马宗扬|甄帅电子科技大学26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张宸睿|许博文|周玉琳东北大学27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肖小舟|武晓林|何艺璇中南大学28人工智能类基于U-net模型的脊柱图像分割算法丰云杰|何恩阳|韦婷天津医科大学29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钟宇鸣|林昊能|王新跃深圳大学30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韩静斌|田赢男|司迎军河北工业大学31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张振璇|赖嘉琪|张真僖中山大学32人工智能类基于SegNet的脊柱图像分割研究及实现李昊|汪能志|马明慧华中科技大学33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分割刘彦含|梁嘉铖|陈立慧中山大学34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曾平君|盘江艳|刘骁磊中南民族大学35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董家麟|马良杰|王铭重庆邮电大学36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自动分割王胜|梁愿怀|马孝轩华中科技大学37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劳喜鑫|潘伦欣|耿玉娇中南民族大学38人工智能类基于深度学习的脊柱MRI图像分割蒋望舒|吕佳慧山东大学39人工智能类基于全卷积网络的脊柱图像分割周信宏|罗文溪|牧富豪中南民族大学40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劳国彦|陈伟煌|何忠毅华中科技大学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命题组三等奖名单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41人工智能类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李语翀|姜飞虎|柳儒杨东南大学42人工智能类基于Unet的脊柱医学图像自动分割孙悦洋|袁凯欣|方郅昊东北大学43体外诊断类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刘萌|刘琼|吴金洋华中科技大学44体外诊断类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张舒南|潘恒乐|李佳艺天津大学45体外诊断类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邓云杰|周慧晶|杨雨昊天津大学46体外诊断类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刘振扬|梁志超|林宗悦南方医科大学47体外诊断类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吕润枫|李兴华中科技大学48生物医学材料类具有微量元素掺杂及缓/控释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蔡国磊|台晓琳|杨昭郑州大学49生物医学材料类多孔去铁胺掺杂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李静娇|常荷玥|邹亚峰四川大学50生物医学材料类三维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含锶缓释促成骨陶瓷涂层的设计与制备蒋佑民西安交通大学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1医疗电子类超大转角腹腔镜电动吻合器的设计与研究葛文明|王佩瑶|曹璐上海理工大学2医疗电子类智能运动生理监测腰带张硕|常知强|杨鸽长春理工大学3医疗电子类多功能智能电子导盲仗李明珠|梁思琴|张孝东西南科技大学4医疗电子类手指静脉识别系统黄易豪|陈家毓|张宸西南科技大学5医疗电子类医用数字X线机摄片智能化系统马庄宣|罗江|涂佳琪徐州医科大学6医疗电子类基于Laplacian电极的胃电检测系统张金涛|李鹤|肖秋月天津大学7医疗电子类防晕车手环罗轩|张少谦|李可河北工业大学8医疗电子类无线人体成分测量仪代曾|胡桥福|李杰成都医学院9医疗电子类UnFall-down-可穿戴式跌倒检测及预防装置杨明|林子雄|高宇歌河北工业大学10医疗电子类无障碍穿戴式睡眠监测装置贠波|祁霞|王祥桂西安交通大学11医疗电子类Neck Helper—智能监测颈环肖瑞|李嘉琪|黄齐林河北工业大学12医疗电子类基于近场通讯技术的便携式微型电化学工作站李鑫|张情情浙江大学13医疗电子类便携式近红外睡眠监测系统黄振祥|李春燕|吕彬电子科技大学14医疗电子类基于肌电传感器的姿态矫正器胡心莹|李舒苗电子科技大学15医疗电子类基于红外检测的输液控制管理系统雍佳|苟云飞|李欣西安工业大学16医疗电子类智能腰椎保护系统张洪铭|马典良|高宇呈河北工业大学17医疗电子类基于VR与EEG的情绪识别及干预系统乔锐|杨清清|张诗琪重庆邮电大学18医疗电子类基于HBC-UWB信道建模的人体区域通信系统设计刘海莲|韩福晔|郑绥昌东北大学19医疗电子类Better Sleeper——基于STC12C5A60S2的助眠缓鼾仪刘浩冉|朱亚坤|王璐琪河北工业大学20医疗电子类头戴式体温持续监测仪王永欢|杨紫彤|滑雪娇河北工业大学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1医疗电子类便携式呼吸监测系统陈旭萍|黄荣祯|刘麒龙深圳大学22医疗电子类可调节情绪的健康光治疗仪燕光光|张婷|李文杰长治医学院23医疗电子类基于单片机的激光针灸设备吴泽锋|关巧贤|黄伟安广东药科大学24医疗电子类生理信号检测仪张长亮|杨丽|郑伯明长春理工大学25医疗电子类智能电磁眼部按摩仪陈志英|李相龙首都医科大学26医疗电子类运动人体多生命参数实时监测与处理系统贾亚超|陈缘缘|谢苑瑶|夏诗杰南方医科大学27医疗电子类基于石墨烯负载超灵敏太赫兹生物传感器设计王富仕|黃嘉良深圳大学28医疗电子类个性化脉诊教学智能仿生仪的研究与设计谭迎宵|黄鸿彪|阎淑丹广州中医药大学29医疗电子类医用钴-60治疗机操作训练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赵欣玥|梅峻豪|俞嘉伟徐州医科大学30医疗电子类便携式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及警示仪徐晓英|赵彦富|汪晓铭上海理工大学31医疗电子类可控烟自动推进艾灸按摩器姚洁|安松|王鑫长治医学院32医疗电子类心电物联网及病理分析孙宇林|张国坤|宋炜明天津大学33医疗电子类金标试纸定量仪詹铭|赵毅飞|王涛长春理工大学34医疗电子类可穿戴人体多生理参数监护系统卢阳光|钟杰欣|范玉婷韶关学院35医疗电子类并联谐振式的无线充电器辛逸男|夏伦腾中南民族大学36医疗电子类基于蓝牙的低功耗多参数监护系统王业磊|项勇|胡海洋安徽医科大学37医疗电子类基于图像识别的便携式人体注意力训练系统吴惜媛|包青青|曾浩勇南方医科大学38医疗电子类面向光敏蛋白的X射线脉冲激发控制系统研究宋伟峰|安志伟|兰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39医疗电子类鲜红斑痣病变程度或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黄小娜|郑永杰广西医科大学40医疗电子类便携式多参数智能监测仪郑伯明|刘园园|朱宵彤长春理工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41医疗电子类微型心电采集监测系统覃进宇|庄锦湖深圳大学42医疗电子类基于阻抗谱分析的尿液预诊贺子亮|陈天乐|张榆四川大学43康复辅助类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臂控制高筱茹|王天景|李可欣南方医科大学44康复辅助类基于unity的智能康复辅具训练系统严伟成|刘畅|陈王俊电子科技大学45康复辅助类基于脑波音乐的疲劳调节仪成怡波|陈家鑫|郭思嘉电子科技大学46康复辅助类面向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连续型上肢软外骨骼康复与辅助系统田桢吉|李应辰|唐希上海理工大学47康复辅助类可穿戴式踝关节辅助康复装置王玥|许佑欣|黄君胜河北工业大学48康复辅助类基于足底白噪声神经刺激的可穿戴防跌系统黎杰文|王泽圣|应继明上海理工大学49康复辅助类基于肌电信号的智能机械手康复设备张贤鑫|范文靖|王永吉长春理工大学50康复辅助类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无人机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张克旭|王畅|陈婷西安交通大学51康复辅助类智能语音手部外骨骼康复器蒋豪|夏晨昀|陈智伟上海健康医学院52康复辅助类手机控制便携高精度直流电刺激系统刘珂嘉|刘洵|董甜西安交通大学53康复辅助类IG智能手功能康复系统(IG:intelligent gloves)赵梦文|张帅|范萌河南科技大学54康复辅助类导盲仪郑玲玲|孙荧弟|张羽萌长治医学院55康复辅助类多参数生理监护仪卢玉蝶|赵宇露|吴锴镔南方医科大学56康复辅助类基于STM32的足底多点压力采集步态矫正系统祝伟仝|王鑫|吕林洋河北大学57康复辅助类压力感知型智能防压疮坐垫李伟|范秀琴|肖艺璇|石萍上海理工大学58康复辅助类基于虚拟现实和动作捕捉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庄建军|刘晗桐|杨柳|曾庆宇南京大学59康复辅助类养老院智能药盒系统薛晋涛|夏永彬|夏磊西南科技大学60体外诊断类黏弹性组织超声成像系统张可浩|王凯|曾泽源西安交通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61体外诊断类基于大数据诊断的便携式眼底相机王大珩|汪威|夏禄东北大学62体外诊断类基于颜色识别的尿液分析技术研究魏若凡|杨程|申家珂上海理工大学63体外诊断类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的智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测仪展格格|查依敏|邱政宣上海理工大学64体外诊断类微流控芯片内液滴操控技术研究王洪|张晨|王淞重庆理工大学65体外诊断类基于IOT的远程医疗诊断及机械臂辅助配药系统李捷|林思龙|蔡允杭韶关学院66体外诊断类便携式高灵敏度铜离子比色传感器陈愈祥|孙琪琪|李晓太原理工大学67体外诊断类高衬度便携式显微镜邵梦|杨霄|张书赫安徽医科大学68体外诊断类便携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仪樊晓军|杨文光|种姝睿西安交通大学69体外诊断类基于语音指示的脉搏心率健康检测设备韩睿|李晓旭|王定一天津工业大学70体外诊断类交互式腭裂语音诊断康复系统田维维|李智倩|田婷四川大学71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CT图像分类研究蒋家伟|王杰|高亮亮电子科技大学72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语音信号的帕金森症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陈萌|冀宏|余雨蝶东南大学73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图像伺服的机械臂超声自主扫查及重建系统秦浩|陈超宇|王键深圳大学7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智能眼底视网膜血管分割系统吕念祖|王常安|唐彰成西南科技大学75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心电信号的心脏病预断系统刘园园|杨丽|王涛长春理工大学76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低剂量肺部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王博|余旺旺|李云翰电子科技大学77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动分级张汝钢|刘冬冬深圳大学78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及网络评估系统王子轩|刘瑞博|田川东北大学79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数字乳腺断层影像肿块良恶性检测与分类系统的研发黄方俊|孙磊南方医科大学80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多通道胶囊网络和对抗生成网络的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识别方法研究钱晨|李博文|蔡梦媛华中科技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81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癌图像检索系统郭慧敏|李东昂东北大学82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机器学习和MRI的矮小症患儿生长激素峰值水平预测杨泽帆|钟少楠深圳大学83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脉搏信号的抑郁症辅助诊断系统及装置孙晓颖|王雅彤|许晓钰中山大学8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的瞳孔检测及眼动跟踪刘英华|林忠俊深圳大学85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低秩自校正脑网络估计和自动加权集中多任务学习用于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成妮娜|杨梦雅深圳大学86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新型电磁搏动式血泵的左心辅助系统王俊上海理工大学87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U-Net的脑部出血医学图像自动分割及分析检测邱宇航|陈岚清|陈晓峰福州大学88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MelanomaNet对皮肤黑色素瘤图像识别的研究黄日安深圳大学89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深度学习的肺部X-Ray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田宜聪|唐俊日|丁匀泰东北大学90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类基于纵向不完整数据联合长短期记忆网络回归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评分杨梦雅|冯驰宇深圳大学91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测序数据的智能分析闫昊|陈婷|Rachel Low Ee Thon西安交通大学92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可穿戴式人体科普教学系统王诗艺|姚沛霖电子科技大学93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面部图像下眼睑特征变化的疲劳检测杨宇航|李霞|郭蕊西安交通大学94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脑电信号的下肢运动意图识别及在康复领域的应用郑长坤|张弛|李星辉东南大学95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手势识别的非接触式医疗影像浏览系统李梦婷|李娜|卫娟西安交通大学96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3D虚拟显示江嘉瑶|周潭|谢子越华中科技大学97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声血管图像分割与识别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贾先圆|余鑫豪|孙海凤重庆大学98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脑电和面部图像的便携式疲劳检测装置研发赖润晨|殷思明|秦雪薇西安交通大学99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老人安全监护系统刘重|左倩倩|朱佳欢长治医学院100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筛查刘闯|陈思洁|马彦彪西安交通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101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的白细胞类型识别杨海旭|孙洪伟|詹学海东北大学102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视网膜眼底图像血管分割谭玉博|杨恩东|陈钰中电子科技大学103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听觉追踪的BCI系统设计马亮|谭廷一|冉俊玲重庆邮电大学104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超声成像的产程参数自动监测方法研究与系统设计周铭鸿|袁超|赵焕明暨南大学105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残障人士生活助手--基于面部特征识别的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赵东帅|郑泽辉河北工业大学106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共享体检机器人王聪|马佳敏|王博天津工业大学107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多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看护系统向琦|陈旭|周涵西南科技大学108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密集卷积神经网络与局部权重共享迁移学习的胎儿超声标准平面识别梁家俊深圳大学109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眼底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研究谢珂|丁奥林|苟瑞娥电子科技大学110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多模板多中心表示的自动加权自适应结构学习用于自闭症的研究黄芳琳|王永军|黄珊深圳大学111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便携式智能听力综合检测分析系统方娇|李尉铭|刘家乐天津工业大学112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椎体图像自动分割陈伟峰|梁志高|卢彦询中山大学113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组织病理图像中蛋白质亚细胞位置分布的自动识别薛珍珍|徐莹莹南方医科大学114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DeepLabCut和斯纳金箱的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陈畅明|卓奕荣|张峥广州中医药大学115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医路同行—面向患者的智能化电子病历卢严砖|徐云舟|李星星上海理工大学116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任务驱动的低剂量动态脑灌注CT成像凌艺隽南方医科大学117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脏短轴MRI的多目标自动分割张浩然|曹学浩|吕玉超东北大学118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心灵之窗张谦谦|李迪|车恒毅天津工业大学119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基于心算的深度学习分析和可视化系统许家杨|司马腾|陈欢重庆邮电大学120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针对抑郁症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数字化干预陈琳|罗程雨|付仕菊电子科技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121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类柔性可穿戴便携式水凝胶防霾鼻塞刘文卿|石小斌|王钰岚太原理工大学122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自动伸缩减速带装置孔佳丽|梁明辉|龚晨昕长治医学院123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近红外光响应水凝胶用于肿瘤诊断与治疗研究刘鑫|汪翔|周翔暨南大学124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仿生蛋清纳米递药体系的开发与应用苏小涵|王鹤霓|辛沛坤中山大学125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人体鞋垫的生物力学优化设计李朝鑫|王安虎|张佳鑫太原理工大学126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可用于关节软骨修复的导电水凝胶冯茹靓|郑浩男|王玉太原理工大学127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具有优异粘附性及保湿防冻性能的皮肤修复水凝胶创可贴严达祥|马嘉靖|张思琪太原理工大学128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3D打印可形变生物支架及其应用林欣|陈碧睿|王志勇深圳大学129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草鱼鱼鳞蛋白与荞麦蜂蜜皮肤烫伤敷料石玉飞|张鑫|马军华中科技大学130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肿瘤靶向超支化聚甘油纳米载体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梁景兰|吴城广暨南大学131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一种用于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的光响应凝胶的设计及制备肖晓珍|陈安孛南方医科大学132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人参多糖—果壳植物纤维素纳米复合膜伤口敷料的制备与研究许文瑞|许美瑜|郭显赫长春理工大学133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用于气道狭窄治疗的新型覆膜载药支架研制梁毓|王晨光|杨小渡广州医科大学134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肾癌病人个体化诊疗的核酸适配体plga纳米载体构建宁嘉瑞|徐钰熙|时佳音湖南大学135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3D打印一种有机/无机双相支架用于关节骨软骨的修复王志勇|林欣|陈碧睿深圳大学136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GSH响应型超支化聚酰胺—胺 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张玲俐|刘璐暨南大学137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温度/pH双重敏感的智能水凝胶及其药物控释研究唐婷婷|申阳太原理工大学138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医用高强韧可降解Mg-Zn-Ca非晶材料设计及性能调控裴娟|王建利|秦佳妮西安工业大学139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超灵敏纳米荧光探针在犯罪现场血迹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袁燕燕|任巧菊|蒋超深圳大学140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新型miRNA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张银玲|胡烟茹|周炜骁深圳大学序号类别题目作者获奖单位2019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自选组三等奖名单141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3D打印组织工程支架李鹏飞|白天宇|李媛媛太原理工大学142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具有磁导航功能的内窥镜载体朱亚萍|王景辉|朱羽太原理工大学143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基于石墨烯谐振腔结构的太赫兹生物医学成像关键调制器设计贾明阳深圳大学144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具有抗氧化及缓释功能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和制备孙东允|孟昊天|曹晓雨西南交通大学145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石墨烯复合体系功能化修饰聚醚醚酮骨修复材料高翔宇|张爽|周俊杰四川大学146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类新型促伤口愈合复合水凝胶敷料安子尧|黄嘉娜中山大学。
Micro-CT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小动物CT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小动物CT又称微型CT、显微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3D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清楚了解样本的内部显微结构。
骨质疏松症( Os t e o p o r o s i s )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本实验采用去卵巢大鼠作为实验模型。
去卵巢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能较好地模拟成年妇女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本次实验主要应用小动物CT研究某补肾阴药物(文章未发表不方便透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通过小动物CT图像能够清楚地看到该补肾阴药物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
关键词:小动物CT,骨质疏松,去卵巢大鼠小动物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又称微型CT、显微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3D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清楚了解样本的内部显微结构。
它与普通临床的CT最大的差别在于分辨率极高,可以达到微米(μm)级别,因此具有良好的“显微”作用。
小动物CT可用于医学、药学、生物、考古、材料、电子、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
目前国外有不少科研人员采用此项技术进行骨科领域的研究。
通过这项技术能够获得骨骼的多个常用而有重要意义的参数数据,而通过扫描图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骨的变化情况,包括骨小梁的形态结构变化。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以绝经后妇女为多见,病因病理学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失引起的。
去卵巢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较好地模拟了成年妇女雌激素缺乏的反应,本实验利用此模型,研究某补肾阴药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1.1 药材及试剂某补肾阴药物;尼尔雌醇;血清Ca、P;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血清骨钙素、降钙素、雌二醇测定试剂盒。
1.2 仪器ZKKS-MCT-Sharp-V小动物CT(广州中科恺盛小动物活体CT);1.3 实验动物3月龄,♀,SD大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singh ua Univ (Sci &Tech ),2009年第49卷第6期2009,V o l.49,N o.6w 28http ://qhx bw.chinajo 基于X 射线的小动物成像micro -CT 系统李 昊, 郭晓莲, 唐智伟, 张 辉, 胡广书(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8-06-24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705700)作者简介:李昊(1984—),男(汉),江苏,硕士。
通讯联系人:胡广书,教授,E-mail :h gs-dea @tsinghua.ed 摘 要:为了实现针对小动物特别是小鼠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断层成像,设计了一个基于X 射线的mic ro -C T 系统。
该系统包括X 光源、CM O S 平板探测器、步进电机控制的转台、相应的机械结构及计算机采集控制软件。
数据采集系统经校准后使用。
利用FD K (Feldkamp -Dav is -K ress )锥束算法,重建得到小鼠断层图像。
图像重建像素100μm ×100μm ×160μm,能够很好地分辨出骨骼和肺部的图像,对比度分辨率高,可分辨10mg /mm 3的密度差异。
该系统可用于小动物成像并且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将成为进行小动物功能和解剖成像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小动物成像;X 射线中图分类号:R 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54(2009)06-0884-04X -ray micro -CT system for smallanimal imagingLI Hao ,G UO Xiaolian ,TAN G Zhiwei ,ZHANG Hui ,HU Guangshu(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 tract :An X-ray micro-C T (compu ted tomog raph y)s ystem w as developed for high resolu tion tom og raphic im aging of small animals,es pecially s mall mice.Th e s ystem includes an X-ray tube,CM O S flat panel detector,data acquisition s oftw are,and a rotational s tage driven by stepper moto r.Th e components are in troduced along w ith th e sys 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alib ration for small mous e tomog raphic imag es created using the FDK (Feldkamp-Davis-Kress )cone b eam recons truction alg orith m.Th e reconstructed 100μm ×100μm ×160μm images can easily differen tiate the s keleton and lung and hav e good contras t resolu tion to distinguish d ensity differences of 10mg /mm 3.The s ys tem produces ex cellent images fo r small animal imaging as a pow erful tool for small animal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Key words :com puted tomog raph y;s mall animal imaging;X-ray小动物,特别是小型啮齿动物,已经成为生物和医学研究实验室用来建立人类疾病模型或者测试新药和治疗方法的动物选择。
无损成像技术被认为是在器官或者动物全身层面对小动物进行活体生物检测的有用工具。
但是,临床CT 的空间分辨率通常为1mm ,无法满足对于小动物成像空间分辨率的要求[1]。
X 射线平板探测器和高容量微焦点X 射线管的发展,使得获得小切片和小动物的高分辨率CT 图像成为了可能[2-5]。
Micro -C T 系统的扫描可以用来作为预临床研究时针对不同器官系统进行的无损扫描[6-9],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优势。
本文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对小鼠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其一个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与正在进行研发的小鼠光学成像系统相结合,得到的新双模态成像系统可以同时生成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而解剖图像信息也可以用来辅助重建光学断层图像。
该micro-C T 系统主要由微焦点固定阳极X 光源,CM OS 数字平板探测器和步进电机驱动的旋转台及机械调整结构组成。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产生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其空间体积的重建范围为直径4cm,高4cm 。
在系统的搭建中,采用了基于CMO S 技术的平板探测器作为micro -CT 的探测器。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针对采用硬件的特点,设计了高帧率的采集时序。
本文描述了系统设计中的不同方面,系统校准以及系统的评估,展示了重建图像的结果。
1 系统描述本文设计的micro-CT 系统包括4个主要子系统:微焦点固定阳极X 光源、CM OS 平板探测器、步进电机控制的旋转台以及相应的机械调整结构和采集控制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如图1a 所示。
图1 系统示意图及数据采集时序1.1 X光源在micro-CT系统中使用的X光源是牛津仪器(Ox ford Instrum ents,USA)的5000系列固定阳极X光管。
X光管由Spellman公司(Spellma n Electro nic Co rpo ra tio n,US A)的MNX50P50进行供电。
这样的组合可以产生4~50kV的高压以及最大1.0m A的阳极管电流。
同时,采用M NX50P50中的标准接口控制(standard interface contro ller, SIC)设置,进行远程网络控制。
1.2 探测器探测器在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系统采用了日本滨松公司(Hamamatsu Pho to nics K.K.,Japa n)基于CMO S的平板探测器C7921CA02。
该款探测器包括了一个碘化铯的闪烁层和一个1056×1056像素,52.8mm×52.8m m的大面积高分辨率的CMO S阵列(50μm×50μm)。
CM OS阵列的输出被数字化为12位的信号,并且可以获得4帧/s的读出速率。
如果采用像素合并模式(pix el binning),在4×4合并的情况下,可以将读出速率提高到16帧/s。
相对于常用的CCD相机,CM OS平板探测器解决了CCD相机成像尺寸小的缺点,其系统功耗、微型化方面也大大优于CCD相机,并且有很好的抗辐射性能。
随着CM OS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质量、低成本的CM OS平板探测器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本文作者率先在micro-C T系统中采用此类平板探测器,并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1.3 机械装置出于成本和与光学系统结合的考虑,系统采取旋转老鼠以获得各角度投影数据的方案。
其中旋转运动是通过步进电机(A012,华维浩润仪器,北京)进行驱动,其分辨率可以达到0.00125°,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005°。
步进电机驱动的转台被放置在一个有20cm的游程的精密平移台上,进而来改变小鼠的投影放大倍率。
为了相对容易地对探测器进行几何位置的校准,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采用了两个紧密的平移台,保证探测器的中心正对X射线管的焦点。
同时,在平移台上加装了倾斜台来进行俯仰角度的调整。
1.4 采集控制主机以及软件采集控制主机是基于Xeon的Dell服务器,采用Window s X P操作系统。
采集软件由Visual C++开发,允许用户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
2 数据采集由于X射线管对平板探测器持续照射,每次采集数据前需要进行一次刷新操作。
而在采集过程中,物体总是在旋转使得数据采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获得一个可能的最大采集速度,本文特别针对所选用的平板探测器的成像特点设计了采集时序,并且对系统不同组件之间的同步进行了仔细校正。
对于每次如图1b所示的静止期,发送给平板探测器两个触发信号,一个进行刷新操作另外一个进行图像读出。
通过调整旋转的时间和角度,使得旋转在读图像和刷新两次触发信号的间期进行,进而可以良好地捕捉到物体静止的图像。
在这种设计下,可以获得最大2帧/s的采集速率。
3 系统校准在实际的micro-CT系统搭建中,为了保证系统采集得到的数据符合重建算法的要求,需要调整并校准系统。
3.1 几何校准系统几何参数的偏差,会造成采集的数据不符885李 昊,等: 基于X射线的小动物成像micro-C T系统合重建算法的要求从而造成重建图像质量的退化。
为了修正系统的几何参数,特别是探测器和X光源的相对位置,本文设计了如图2a所示的校正模具。
杯盖中心有一圆孔,其位置图2b中点A所示,杯身底部有一钢珠,其位置如图2b中点B所示。
使用时,用压具将杯盖和杯身一起装配在探测器的表面,并保证A点位于整个探测器的中心位置。
调整探测器的位置和俯仰角度,使得B的投影与A的投影重合。
可以从图2b中看出,当且仅当焦点与探测器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探测器时,B的投影与A的投影重合,从而达到了几何校准的目的。
图2 几何校准模具3.2 探测器校准在没有X射线照射的情况下,由于光电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以及数据采集电路中电荷放大器零点漂移的影响,探测器各像元仍有一定的输出值,这就是偏置误差。
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每个像元的偏置误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能够将其消除。
经过偏置误差修正后,图像灰度曲线仍有较大起伏,且呈明显的分段特性,而整幅图像的灰度分布则呈现规则的柱状,这是由像元响应不一致性引起的。
利用以下公式可以对像元响应不一致性和偏置误差进行校正:I c(x,y)=c I r(x,y)-I d(x,y) I f(x,y)-I d(x,y).其中:I r为输出的原图图像,I d为暗场图像,I f为亮场图像,I c为修正了像元响应不一致性后的图像,c为I f(x,y)-I d(x,y)的像素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