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学分:32/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使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熟悉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教育技术学除外)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部分 1.教育技术概述(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2)了解国外教育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3)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了解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

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2)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说出经验之塔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启示;(3)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过程;(4)掌握教育传播的四个基本原理及使用策略。

3.信息化教学设计(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发展过程;(2)了解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掌握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结构和系统过程;(3)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过程;(4)掌握前期分析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掌握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理解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方法,了解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类型和实例。

4.现代教学环境与应用(1)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2)了解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设计要点,熟悉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机房的基本功能及教学特点;(3)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与微格教室设施的基本组成,掌握微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4)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5)了解网络课程的特点及实施时注意的问题;(6)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7)掌握网络下载的方法,学会从教学网站中下载教学视频和课件等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适用对象:师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容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3.教学设计理论4.信息化教学设计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6.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石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EdUCationTeChnOIogy)课程编号:Z210025总学时数:14+18 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要求,而为师范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的一门应用类课程,目的在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它的理论基础。

并对本课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教育技术的定义;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掌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的掌握,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简要概述(一)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二)授课对象:全校师范专业本科生(三)学时与学分:学时:48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实验32学时)学分:2学分(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70%)+平时(30%)(出勤+作品+实验报告)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演示法、小组合作法、上机实践法和实验活动等教学方法。

二、课程性质与特点2014年,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从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以及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具备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师范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课程。

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升师范生未来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未来信息化教学要求。

该课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

三、地位与作用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为此,全国各省也专门制订了省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显著提升各省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显然,这些任务和目标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我校作为我省培养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和基地,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合格师资和信息化教学人才的重任。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各师范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技术;掌握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制作工具,并能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并制作微课;能够熟练的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掌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与组成,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掌握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种教学评价方法组织开展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课程编码:14105D课程类别:必修课总学时:64学时总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小学教师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力求通俗易懂,突出使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简明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必然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的重任。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2.了解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5.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优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的概念2、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教育技术概念及内涵,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解现代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难点: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内涵第二章教学媒体(4学时)教学内容:1、教学媒体概述(1)教学媒体及其特性(2)教学媒体的分类(3)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2、信息化教学环境(1)校园网(2)多媒体教室(3)计算机网络教室(4)微格教室(5)电子白板基本要求: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分类,掌握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教学媒体的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难点:教学媒体的选择第三章教学资源(8学时含上机实验)教学内容:1、教学资源概述(1)概念(2)分类2、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3)选择多媒体素材的原则3、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1)文本素材(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基本要求: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类型及选择素材的原则,能熟练掌握相关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备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课程内容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应用领域等。

2、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等。

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管理等。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在线教育、移动学习、混合学习、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案例分析。

5、教育技术的实践项目: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项目,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项目和期末考试等方面。

其中,实践项目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本课程需要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在线课程平台、实验实训室等,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

还应提供一些教育技术领域的经典著作和优秀论文,以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现代礼仪教学大纲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礼仪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素质和教养,也是促进社会和谐、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现代礼仪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oden Educational Technoloy(三)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四)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心理学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1]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教程》,彭兵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李玉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 《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顾小清沈书生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4]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祝智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何克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ODELING WITH TECHNOLOGY:MINDTOOLS FOR CONCEPTUAL CHANGE) , (美国)D·H·乔纳森著顾小清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八)课程性质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校本科生通识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教学媒体环境、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知识。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其教学应用,设计教/学资源,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改进绩效。

(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兼容,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实验,作业,答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教育技术相关概念、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基础等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上机实验36学时,上机实验课中教师需对所讲内容进行释义、示范(演示)、实践、总结等教学活动,每次上机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给出评价标准,严禁抄袭或拷贝他人的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3140007(二)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ique(三)开课对象:文传学院本专科二、教学目标与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各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课。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三、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4学时学分:四、学时分配参考总学时:36五、基本要求l.对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维护能力3.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多媒体部分内容的教学在配有投影机的教室进行教学,采用讲授、实验、自学、交流、看相关动画制作光盘资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本课程是考试课;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

七、教学内容1.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2.学与教的理论(4学时)1)行为主义理论2)认知主义理论3)建构主义理论3.视听与传播理论(4学时)1)视听教育理论2)传播理论4.视听媒体辅助教学(4学时)1)教育传播媒体2)视听教学媒体3)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5.计算机辅助教学(6学时)1)概述2)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3)多媒体课件的开发4)*概念图及其应用5)新技术的教育应用6.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4学时)1)Internet教育资源2)网络信息检索3)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4)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7.现代远程教育(2学时)1)远程教育概述2)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3)*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8.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4学时)1)校园网络2)多媒体教室3)网络机房4)微格教室9.教学设计(4学时)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3)教学设计方案实例10.教学评价(2学时)1)教学评价概述2)教学评价技术3)教学评价实践4)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合计:36学时八、教材与教参1.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6.12 2.教学参考书1)《现代教育技术》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62)《现代教育技术》祝智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二版)李王知非、贾宗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4)《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李玉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5)《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讨》李康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教师教育各专业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54学分数 3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同时是职业师范各专业的特色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重点研究和培养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能力,是肩负着培养适应与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重任的课程。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理论、技术、素养、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而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1.实用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3.创新、引领性原则4.理论实践统一原则5.全面能力培养原则(五)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多元、立体、发展的评价方法,评价着眼于多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力,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解决浅层次学习的问题,解决简单记忆型学习的问题、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成绩构成包括7个方面:视频学习与及时强化、实验实践练习与训练、阶段性测验、综合项目式训练、期末考试、创造分、协作合作活动贡献分。

基于学习全程的记录,按“大数据”的要求累积,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发展性评价、增量评价。

最终成绩采用新的评定规则,即愈8累积,延后定绩。

即对于子考核,只有所取得分超过该子考核总分的80%,才能置入部分累积体系,以保证相关评价达到良好成绩,保证学生学得较为扎实,改变目前学生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延后一学期给成绩,以保障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深化学习,开发成果,让成果产生价值。

视频学习与及时强化训练,共300分,具体分值规定为:分个视频3分,其中完全观看1分有2次学习情况的检测,答对1次给1分,答对2次给2分。

每次问答显示15秒没有操作将自动关闭。

答案自动比对。

对于具体的视频可免视,但必须经过5道题测验,答对80%给2.3分,答对90%以上给2.8分。

免视只出现于技术性内容,不包括1、2、5章。

免视测验只出现1次,进行后自动变灰。

过客无免视测验,无问题弹出,无笔记,无提问,无分值。

阶段性测验与后三章学习结束相对应,共150分。

实验、实践练习与训练共4次,共120分。

综合训练项目1个,共100分。

期末考试1次,共150分。

创造分范围是0—100分。

其中的优秀创新作品必须包括网络、动画、DV、虚拟仿真中的至少两种形式。

创造形式包括获奖、论文、专著、专利、项目、推广、服务。

协作、合作、活动贡献分最大值100分。

最终成绩折算,及格500分,一般600分,良好700分,优秀800分。

(六)教材陈琳.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二、教学内容纲要模块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念和观念一、教学目标教学后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具有时代眼光、国际视野、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具有借助信息技术变革教育和学习的欲望和激情;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3.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信息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4.具有设计开发多样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能力;5.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智慧型教学设计的能力;6.具有高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智慧学习能力;7.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8.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和改变学习的能力;9.具有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的高超本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概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宗旨与学习目标智慧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及其特点第二单元时代呼唤技术变革教育时代巨变,教育唯有变革历史经验,技术改变教育难得机遇,变革适逢其时第三单元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近的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程第四单元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教育信息化定义教育信息化特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培养第五单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利用技术变革教育的勇气把握全球技术变革教育大势立体化学习与提升创新学习模块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2.知道现代教学理论对教育产生的影响3.把握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第二单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第三单元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同范畴智能的内涵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第四单元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情境学习的核心概念情境学习理论对知识的分类情境学习理论的启示情境学习理论应用难题第五单元联通主义学习观第六单元经验之塔理论“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经验之塔”理论的价值第七单元主体-主导教学理论第八单元大成智慧学第九单元长链学习理论第十单元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础的三个假设多媒体学习认知的5个过程多媒体学习认知的启示模块三现代教育媒体与信息化教育环境一、教学目标教学后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教育变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2.知道现代教育媒体发展趋势以及其功能特性;3.能根据教与学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4.知道常见的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方法;5.能规范熟练地使用投影机;6.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7.理解信息化教学人文环境建设的内涵及方法;8.领会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挑战,并能为应对挑战做好各种准备;9.说出“三通两平台”以及智慧教室、智慧教育的意义,做好其教育教学应用的各种准备;10.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变革学习方式;11.说出国内外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知道各种平台资源的特点,自觉应用其学习和研究;12.了解绿色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目的和要求;13.熟悉各类新型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工具,并自觉应用于学习。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教学媒体概说媒体及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第二单元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信息呈现类媒体选择信息呈现类媒体使用信息呈现类媒体维护第三单元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说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其构成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核心任务第四单元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用信息化教学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规划及其要求第五单元信息化教学工具模块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教学目标教学后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说出各类教学资源的特点;2.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原则;3.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4.知道数字图像资源建设的教育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内涵,并熟练掌握保障其实现的方式方法;5.理解画面稳定均衡的内涵,掌握在画面上突出主体的方法,了解各种光线的造型特点,知道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熟悉不同线条结构的造型特点,了解取舍组合色彩的原则及其内涵;6.熟练掌握数字图像加工和合成的方式方法;7.深刻认识图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掌握获取和加工图形的方式方法;8.了解音频的教学功用,掌握其采样频率、量化位数的含义,掌握数字录音、数字音频加工和扩音的方法;9.深刻认识视频教育教学功用,了解教育视频的分类及特点,知道数字视频资源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能编写高质量的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10.掌握摄像的方法和技术要领,掌握使用数字视频采集、编辑、加工的方法,熟悉教学视频资源的评价内涵;11.了解动画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用Flash软件制作形变动画和运动动画的基本方法,学会用Flash制作具有按钮交互的多场景动画;12.知道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一般过程,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点,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种类及各类制作工具的特点;13.掌握多媒体设计原则;14.掌握PPT课件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优化PPT课件教学的方法;15.掌握Flash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16.了解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原则,掌握利用Dreamweaver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的一般方法;17.了解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信息化教学资源概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和种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原则及分类评价指标第二单元数字图像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图像资源的教育性要求及实现数字图像资源的技术性要求及实现数字图像资源的艺术性要求及实现数字图像的加工处理第三单元数字图形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图形概述数字图形获取方式第四单元数字音频教学资源建设音频数字化采集技术音频数字化编辑加工第五单元数字视频教学资源建设数字视频资源特点与分类数字视频资源内容设计数字视频资源的采集数字视频资源的编辑加工教学视频资源的评价第六单元数字动画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动画概述Flash动画的关键概念Flash动画制作的一般过程基本类型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Flash动画的发布第七单元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多媒体课件概述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PPT课件开发Flash课件开发第八单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概说用Dreamweaver创建网站第九单元移动资源开发模块五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一、教学目标教学后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层次和模式,了解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和主导-主体结合的3种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

2.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制定等设计环节的内容和设计方法。

3.掌握目标分类理论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

4.掌握常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

5.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及其设计要点。

6.了解教学媒体选择原则。

7.熟悉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8.掌握WebQuest和TPACK的方法。

9.掌握翻转教学、微课程和MOOCs的特殊教学设计要领。

10.熟悉信息化教学方法。

11.理解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涵和理念,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评价和反思。

12.掌握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应用。

13.了解多种信息化教学教案,并独立进行编写教案。

14.了解教学设计模板。

15.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并有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践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层次教学设计模式第二单元教学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与组织第三单元学习目标确定第四单元教学策略设计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活动程序设计第五单元信息化教学方法及案例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讲授-播放法干线式方法探究-发现法微型(格)教学法模拟训练法任务驱动法第六单元信息化教学及其评价教学评价概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内涵及特点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及方法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模板及管理模块六综合训练、综合作品及考核一、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升其利用技术设计开发资源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