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第二课时
神奇的货币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及其职能;(2)使学生掌握货币的形态演变、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节约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2. 货币的形态演变、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3. 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的理解;2. 信用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货币实物(如人民币、美元等);3. 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财富的象征。
二、新课讲授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介绍货币的产生背景,如物物交换的困难;(2)讲解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3)分析货币职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 货币的形态演变(1)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实物,如贝壳、金属货币、纸币等;(2)讲解货币形态演变的原因及过程;(3)分析现代货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 纸币的发行及其与金属货币的关系(1)介绍纸币的发行背景及过程;(2)讲解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关系,如兑换比例、信用等;(3)分析纸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2. 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用工具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信用工具是货币的延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
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1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时信用工具和外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三、教学难点:外汇汇率四、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阅读且解决问题为主,在挖掘潜在课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
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这些工具怎么使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吗?(二)进行新课二、信用工具和外汇(板书)1、信用工具(板书)【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11“信用工具”部分,然后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生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两种方式。
生2:在生活中,我经常见父母使用信用卡,我也打算等上了大学后办一张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后,我们全家都感觉特别方便,它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方便。
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
信用卡是一种常见且越来越普及的信用工具,这里要大家注意的是,信用卡不一定是银行发行的,象校园卡“一卡通”其实也是信用卡中的一种。
正因为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信用卡,我们应有意识地了解与信用卡相关的知识,安全、文明地使用信用卡。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第2节 课内探究学案

《第1课神奇的货币》第2节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
2.学会怎样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培养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3.培养正确地认识信用工具的能力,并能正确认识外汇及国际间汇率的变化规律。
二、学习的重难点1.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2.外汇、汇率的含义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三、学习过程探究1: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但同学们去餐厅买饭时却不一定用现金。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在购物、旅游、上学时也未必使用现金。
我们还看到人们拿着一张卡轻轻一刷,交易就立刻完成了。
我们还经常看到某些企业进行交易时自始至终都没有使用现金交易。
(1)材料中的“卡”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2)某些企业进行交易时使用的是什么结算手段?这种结算手段有什么好处?探究2:某人要到美国探亲,他用5万元人民币到中国银行去兑换成美元,兑换比率是100美元=827.21元人民币,一周后他预计这些钱不够用,又兑换了部分美元,这次的兑换比率是100美元=826.35元人民币。
(1)前后两次兑换的比率不同,第二次兑换时人民币是否贬值了?(2)人民币币值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3: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2008年4月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0025元。
辨析: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更值钱。
四、反思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当堂检测有效训练要求: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相互批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1.1神奇的货币2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时一.课标要求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三.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商品的含义2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3 理解货币的本质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四.重难点1.理解信用卡、支票,以及他们的优势2.理解外汇与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五.教学过程1.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注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牡丹卡、金穗卡、长城卡、龙卡。
2.外汇与汇率(1)外汇①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定义和种类;2. 掌握货币的基本特征;3. 学会识别和使用不同货币;4. 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并征求他们的回答。
2. 概念介绍: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3. 特征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货币的基本特征,如可流通性、稳定性、持有性等。
4.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图片,让他们辨认并归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结果。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货币的定义和特征,并提出他们对货币的疑问。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2. 讲解: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货币种类,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
3.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辨认并说明使用场景。
4.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讨论其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5. 总结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货币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学资源:1. PPT和教案;2. 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2. 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3. 学生的反馈问卷。
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或金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的了解货币和金融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货币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3. 走访当地货币博物馆或金融机构,亲身感受和了解货币的历史和发展。
神奇的货币(教案)(精编文档).doc

“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础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即基本逻辑线索:生产什么(生活的体验,消费者)怎样生产(生活的创造)为谁生产(生活的规划,管理者)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生活的舞台,建设者)下面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第一单元第一节神奇的货币。
(播放第一张PPT)相信大家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出门消费,大家说是不是也喜欢说这几句话?老板,可以支付宝转账吗?可以微信转账吗?可以刷卡吗......等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实在是太fashion太了不起了!手机在手,世界我有!不带钱根本影响不了我们美妙的生活。
但是最初的人们用什么买东西呢?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神奇的货币,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二)新课教学1.商品(播放PPT)请大家看这几张图片,猜猜这是哪些地方呢?放假了同学们是不是都爱去这些地方呢?逛街购物,买买买,买的是什么呢?商品。
好,那么商品究竟为何物?怎么区分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两个因素:交换和劳动产品。
那某一位朋友亲手为你织的围巾是不是商品呢?判断圣诞玩具是不是商品。
(播放PPT)了解了商品的含义,我们简要看一下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没有使用价值,那一定没有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公开课

决定
反映
价格
表现形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时候只 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 一个月的辛苦之后,小张数了数,一共卖了16500元, 他想了想,到商场去买了一件标价为500元的衣服,支付 给店家500元。 同桌对学 两分钟 • 说说材料里两个500元所起到的作用相同吗?什么叫商 品流通?
(2)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W—G—W)
表现形式:现实的货币!
如果小张卖不掉菜,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你有什么启示
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 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与发展下去。 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张三在市场上用6元买一斤肉
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
10块银元留给了小明 偿军费2亿两白银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
1、《同步导学》P1—4,关于货币职能的 知识(10分钟) 2、思考总结: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区别货 币的几种职能呢? 3、思考:网上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 手段还是支付手段呢? 4、预习下一节内容《纸币》
(2)货币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3)货币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 (4)这个过程,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表明什么?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
含义: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
单位:元、磅、马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时货币的职能、纸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本质2、能力目标: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待货币以及认识的正确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货币的基本职能。
2.纸币本质和优点三、教学过程探究点一、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的作用。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探究:价值尺度活动:说说钱的单位: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
古时候在纸币没出现之前,货币的单位有哪些?黄金万两。
“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
纸币出现以后,货币单位就更多了。
注意:“货币名称”不等于“货币单位”(比如,一美元,美元是货币名称,元才是货币单位)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备课札记备课札记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备课札记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比如,一台电脑价值5000元,商家卖电脑的时候不需要将5000元的现金放在电脑旁边,只需用数字表明即可)2探究:流通手段。
活动:同学演示教材第6页图片,另一组演示原始人直接的物物交换,思考①这种商品交换活动有什么不同?②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③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总结: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流通
执行时的 特点:
只能是现实的货币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 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 品所有者。
A.8000 B.4000 C.8000 D.4000 0.5 纸币贬值 0.5 2 2 购买力降低 通货膨胀 购买力提高
6.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 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这 是因为 ( D ) A.乱写乱画的人民币就不值钱了 B.揉搓后的人民币不能用来购买 东西 C.人民币是我国合法的货币之一 D.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 职责
A.1000亿元
B.C. 400亿元
B. 200亿元
D. 1600亿元
1.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角色,常常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下 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C ) A.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由国 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B.为了保证 "钱要值钱",市场上流通的 货币越少越好 C.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 要观念中的货币 D.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3.什么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有什么不同? 5.纸币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含有单位的数量 表现的是什么?
彩电2770元/台
自行车280元/辆
电冰箱1200元/台
注意: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 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你掌握 了吗?
你是如何看待货币的?它到底是众善之门还是万恶 之源?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货币并不神秘,并非 金银天生具有某种魔力,它只不过是商品交换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既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 之源。
(2)在商品经济社会,货币依然是财富的象征,人 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货币。人们对待货币的态度 应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讨 论
三、纸币
国家发行 正在强制使用 是价值符号,不是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职能
思考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能不能想发行多少 就发行多少?为什么?如果货币的发行量超 过了或少于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会怎样?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 的货币量为限度。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这1850 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 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 电冰箱的价格 ( B)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4.小明家购买了某品牌电冰箱,花去了1850元,这1850 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 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 电冰箱的价格 ( D)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讨论:为什么企业视质量为生命?
结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 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商品生产 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 上乘的商品。
1.下列关于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 BC ) A.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 B.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C.货币是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在一切社会里, 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 2.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里的钱是 ( BD ) A.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B.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观念中的货币 D.现实中的货币
比较一下,为什么两个题的答案选择会有差异?
下列选项中体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张某用20元去快餐店吃一顿快餐 B.王某去百货商店看到一台20寸彩电标价 是1800元 C.某企业还给国家贷款1500万元 D.李某去银行取存款和利息共850元
?
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呢?
思考:如果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会怎样?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回答1:货币有哪些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什么? 回答2:什么是价格?价格与价值是什么关系? 回答3: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与 哪些因素成正比,与哪些因素成反比? 回答4:什么是商品流通?其公式是什么? 回答5: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回答6: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 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大小的职能 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价格含义: 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 来的商品的价值
执行时的 特点: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 币能不能是观念上 的货币?
卖 布 卖 菜 买 棉 花 买 衣 服
钱
钱
注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
2.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 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 种职能 B.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 段的职能 C.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D.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5.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 总量为 5000 亿件,平均价格为 8 元,在这一年 里货币平均周转 5 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 行量为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亿元,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 这会引起 。 (A )
7.《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 伪造变人民币”。印制假币者必受到 法律严惩。因为( D ) A.纸币仅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C.印制假币会造成通货膨胀 D.印制假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 社会稳定
流通中 所需要 的货币 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
待售商 商品价 × 品数量 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货 币 的 五 种 职 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1. 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要件?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复习提问
2. 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
(1)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 货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 什么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两者关系?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定 有实用价值。
物价上涨
物价下跌
通货膨胀 内容
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超 过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
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表现
物价总水平下降、货币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流通速度减慢、货币 不断升值。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 和量入为出财政政策 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
对策
练习:
假设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800亿元,每1元货币在一定的时间 内平均流通4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 要的货币量为(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