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4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

初中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

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习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乐曲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学习演奏乐曲2. 难点: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2. 了解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来历和意义3. 音乐特点:分析乐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4. 演奏乐曲:老师示范演奏《春江花月夜》,并指导学生逐步学习演奏乐曲的技巧和表现方式5. 欣赏交流:学生分组进行演奏,互相欣赏并交流乐曲演奏中的体会和感受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乐曲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反思自己在演奏中的体会和不足之处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录音和展示相关图片资料2. 乐器:提供乐器给学生进行演奏练习3. 教材:准备相关的音乐教材和乐谱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奏表现:观察学生在演奏中的技巧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2. 学生讨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拓展音乐的视野和理解2. 组织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xx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

xx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

音乐《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乐曲背景:《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后被改编为古典音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2. 乐曲结构:乐曲分为十段,每段都以一种乐器为主奏,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姿多彩。

3. 乐曲主题:乐曲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浪漫氛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乐曲结构和主题。

2. 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乐曲背景、结构和主题。

2. 示范法: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法: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乐曲,进行演奏和演唱。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特点。

2. 欣赏:教师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乐曲,进行演奏和演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演奏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理解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技能掌握: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奏和演唱,评估他们对乐曲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七、教学资源:1. 乐曲音频:准备《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资料,用于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和跟学。

2. 乐谱:准备《春江花月夜》的乐谱,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演奏。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乐曲背景、结构、主题等内容的图文并茂的展示。

八、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等,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1.1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1.1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3.1.1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第一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被改编为同名民族管弦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人们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音乐改编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张若虚;2.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和意境;3.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4. 讨论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意境,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并能够分析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唐代著名诗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已经有所接触,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美景。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音乐和诗歌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欣赏和讨论来学习。

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来提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时,可能会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可能对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缺乏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教材包括《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原文和民族管弦乐版的音乐资料。

此外,还需要准备《春江花月夜》的解析和欣赏指导书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片和图表包括《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画像。

春江花月夜教案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音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听懂《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听懂《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乐器:钢琴、小提琴、竖琴等。

2.音乐播放器。

3.课件:包括《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歌词和乐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然后问学生对这首歌有什么印象,有什么感受。

2.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教师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听懂《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春江花月夜》的乐谱教师向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乐谱,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曲调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演示如何用钢琴、小提琴、竖琴等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让学生跟着学习。

5. 练习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乐器练习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6. 总结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表达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听懂《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精选

2024年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精选

2024年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古典音乐欣赏》第三节《春江花月夜》。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学习乐曲的基本结构,分析乐曲的主题及其展开,欣赏并学唱《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能分析乐曲的主题及其展开,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乐曲主题的分析及其展开。

2. 教学重点: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春江花月夜》。

2. 新课内容展示:(1)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创作背景。

(2)分析乐曲的基本结构。

(3)讲解乐曲的主题及其展开。

3. 例题讲解:选取乐曲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及其展开,并进行分享。

5. 学唱《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跟唱,感受乐曲的美妙旋律。

六、板书设计1. 《春江花月夜》2. 内容:(1)创作背景(2)基本结构(3)主题及其展开(4)学唱旋律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乐曲主题的分析及其展开。

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学唱《春江花月夜》。

一、乐曲主题的分析及其展开1. 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的优美流畅,以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通过钢琴演奏、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主题旋律有深刻的印象。

2. 主题展开:分析主题在乐曲中的发展变化,包括旋律的重复、变奏、对比等手法。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

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优秀4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与学互动设计(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一、情境导入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

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三、知人论世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初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和鉴赏力。

3.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2. 音乐特点: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表现出江南春色的柔美和诗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美和诗意。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2. 讲解法:讲解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

2. 欣赏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3. 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4. 探讨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5. 互动分享:让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6. 总结:强调《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资料,如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等。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表现江南景色的音乐作品,如《姑苏行》、《江南春》等,感受不同作品的表现力和风格。

2. 艺术实践: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乐器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互动分享的表现。

2. 音乐理解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视频资料。

2. 参考书籍:关于《春江花月夜》的乐理知识、作品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音乐解析、演奏家介绍等。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

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春江花月夜初中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欣赏和分析《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探究:2. 给学生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乐器运用等。

通过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元素如何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实践:4. 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可以使用乐器或者人声演唱。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表达方式。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用音乐语言和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拓展:6.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家或教师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演奏经验。

7.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总结:8.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9.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的提高,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演奏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品演奏:评估学生在小组演奏中的合作和技巧。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写作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评论或分析文章。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作一首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或诗歌。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春江花月夜》这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元素和作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通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丽,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天月夜和江边水乡夜色的美景,牵强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盛的联想。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桡鸣远濑、欹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心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特点:换头合尾。

2.能否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

教具准备:
音响、VCD、碟片、钢琴等。

教学过程:
1、播放中国古曲《高山流水》。

老师请同学们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乐曲的曲名吗?”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确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有着丰盛的艺术创造和康健的审美观念,特别强调艺术作品的文与质的调和,情和理的统一。

它的文学精髓不仅渗透在诗、词、散文和字中间,同样也渗透在我国的古典音乐中。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学们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什么?
2、《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明清时期的琵琶独奏曲。

原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夕阳萧鼓》等曲名。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首次将它改编成民族乐合奏,后又改为《春江花月夜》乐曲共分为十段,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作品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3、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多媒体画面初次聆听《春江花月夜》,听完后谈谈音乐带给你的心情和感受(先分组讨论,再全班自主发言)。

A、每段音乐带给的怎样的情绪?
B、你联想到了什么?
C、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D、乐曲的意境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的呢?
小组一回答:乐曲带给我们典雅、柔美、抒情,给人以安静安谧、令人陶醉的心情。

小组二回答: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小组三回答:应该是通过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来表达的。

小组四回答:我们听完这段音乐,让人松弛、舒畅,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柔美的风景画卷中,其中笔情墨趣是那样的娟秀高雅,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4、解放发言后,让同学们对照乐曲谱例,续听乐曲第六至十段。

同学们又会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欣赏完后,同学们通过讨论,他们发现乐曲的旋律有一个特点,即每段的旋律与标题都有区别,但是每段音乐的最后一个乐句都是相同的。

这中创作手法叫什么呢?
5、简单介绍“换头合尾”的变奏法。

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它的每一段结尾部分都是一样的,而前面的音乐都有所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乐曲中常用的“换头合尾”的变奏法。

它是民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旋律,它能起一种对比统一的音乐效果,它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从例外的角度去揭示乐曲的意境或音乐主题。

6、“换头合尾”的简捷创作练习。

7、初听《春江花月夜》后,同学们觉得此曲很美,详尽又美在哪些方面?
A、美在音色。

二胡的音色明朗、抒情,洞箫的音色古朴,琵琶的音色柔美、坚强,古筝的音色悠长。

B、美在意境。

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典雅古朴的意境,也有柔美飘逸意境等。

7、跟琴学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8、统统地欣赏《春江花月夜》的全曲,再次感受这首古曲蕴藏的精神内涵。

课堂小结:
通过对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我们初步掌握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它对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欣赏音乐时能更多地从音乐本身去感受音乐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