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江苏专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_图文

合集下载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2章 第3节 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第2章 第3节 考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技 法
第三节 考点突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 1 鉴赏诗歌的形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 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 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 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技法 2__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注]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 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案】 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 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 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2-1-1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2-1-1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

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
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 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 “ 亭角寻诗” 和 “推户 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15分钟热身
15分钟讲练
15分钟互动
答案
(1)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 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光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 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15分钟讲练
15分钟互动
2.对于“陈居士”这一人物形象,在正文之外,命题人有没有 给予我们其他的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首先我们要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
“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出 “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5分钟热身 15分钟讲练 15分钟互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 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求我们分析的,是两句诗所描写景色特点的不同,而非
相同点。 ③分析时,注意不能脱离“园花经雨百般红身 15分钟讲练 15分钟互动
2.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哪些意象 具体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4)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4)

4. 衬托对比 衬托又称“映衬”“陪衬”。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诗人常常用另 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分为正衬、 反衬两种。正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也叫“烘 托”“旁衬”,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桃花潭水”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 情谊。 反衬,就是用次要的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一般包括美丑相衬、乐哀相衬、 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等。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 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 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5. 联想想象 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联想是由 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想象是 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它比联想更为重要,没有想象,就 没有诗歌的魅力,如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 个想落天外的典型例句。
三、区别易混 1. 借代与借喻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 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 借代则不能。 2.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 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 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 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 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 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 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 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 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 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2)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ppt (2)

二、掌握抒情方式,重点掌握间接抒情方式 (一)掌握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积累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 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 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 “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 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 情)。 (二)练好理解、领悟间接抒情中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间接抒情是中国古诗的主要抒情方式,它主要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 三种方式。因此,必须练好理解、领悟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1. 会理解、分析景中情。 2. 会理解、领悟物中情。 要把握“物”中情,最根本的是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 境等特点,从而体悟物中所寄托的感情。物中情有两个层面:一是表层的,一般 是关乎物的;二是深层的,是作者在“物”中寄托的与物高度融合的自己的感情。
(3)答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 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江苏卷中 体现得特别明显。江苏卷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 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二是从 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无论是哪一类,其 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如2007年江苏卷的《鹧鸪天· 送人》:“唱彻 《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题目是:“‘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考生一般都会答出“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但“路途 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却鲜有人 答出。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况开掘,以免缺失 要点。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48张PPT)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48张PPT)
第24页,共48页。
锁定高考
四、(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目 链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第25页,共48页。
锁定高考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 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这__首__词__表__达__了__对__远__方__行__人__的__深___切__思__念__。__首__句__起__兴__,__以__红__叶___ 栏
语。
第15页,共48页。
锁定高考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
合内容分析。
__奠__定__了__词__的__情__感__基___调__。__春__风__吹__雨__,__残__红__满__地__,__词___一__开__始__就___


_给__人__以__压__抑__低__回___之__感__;__接__下__来__写__风__雨__虽__停__,__红__日___却__已__西__沉__,__
第26页,共48页。
锁定高考
解析: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 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栏 目 链 接
第27页,共48页。
锁定高考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
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作者
体裁

无名氏 宋词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2第2节《鉴赏诗歌的语言》概要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2第2节《鉴赏诗歌的语言》概要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12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1 考情分析 2 考点梳理
3 提分技巧 4 专题训练
考情分析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 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 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考点梳理
●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涵义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 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 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语言形式、语言风格等,把握诗歌的 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 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 载体表现出来。下面分三个板块对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加以说 明。
⑤活用词类。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 功能,诗歌中的词类活用以形容词居多。如周邦彦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
梅子。”“老”,有“使……变老”的意思,雏鸟从 待哺到翅羽渐丰,由翅翼渐丰再到展翅离巢,这不是 一天两天的事,岁月的风霜使得雏莺渐渐变老; “肥”,“使……变得肥大”,梅子,从青涩到圆润, 从瘦小到肥圆,也就是几场雨水浸润的结果。作者用 拟人手法,既写出了莺与梅各自的现有形态,也写出 了它们各自成长的动态历程,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咀 嚼,既给读者以形象的美感,又给人以哲思的愉悦, 可谓含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 这首诗以王昭君在时空中的移动为线索。 时间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间上由汉地到胡地。“拥” 描绘出边城塞外早晨浓雾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写 出了边塞沙漠中夕照昏黄的情景。二字还烘托了王昭 君前往异地孤苦悲伤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王昭君出 塞的悲悯与手: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 诗歌鉴赏 (共329张PPT)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课件 诗歌鉴赏 (共329张PPT)

(2)感情词:反映诗人心情词:惜、 哀、悲、痛、怒、愤、怨、喜、叹、 笑、乐等。抓住这些感情词,基本上 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登高》,只要抓住 了首联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萧 萧”,颈联中的“苦恨”“潦倒”, 那么,就很容易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是低沉的,诗人的情感是凄凉的。
好事近 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 与胆瓶梅蕊,共此时萧索。 倚窗闲看六花飞,风轻止还作。 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问: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请联系词句简要分析?
好事近 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 与胆瓶梅蕊,共此时萧索。 倚窗闲看六花飞,风轻止还作。 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问: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请联系词句简要分析? 闲适、寂寞
二、如何初步读懂诗歌
理解诗歌应该关注五个方面:
1、关注诗歌标题
古代诗歌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 睛,往往可以提示季节、时间、地
点、人物、主要事件及情感基调等
信息。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 季节、时令特征或时间、地点等,
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春”、李商
今后,新课标高考将仍以主观 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会更加开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性
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 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பைடு நூலகம்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 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题人故意加了注释,有注释就一定 要关注注释,它对我们读懂诗歌也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形象。
考点二
鉴赏事物形象
[先做 后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匹轻捷矫健、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骏
新宜人景观,尾句表现惬意自得的喜悦。
思维建模 第一步: 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 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 感。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 (概括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精彩PPT名师讲解)
教你思维
第一题 1.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题考查鉴赏的是“景物形象”。
②要求我们分析的,是两句诗所描写景色特点的不同,而非
相同点。 ③分析时,注意不能脱离“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 明月中”两句诗本身。
[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
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
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