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_3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四:语言运用

2010 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四:语言运用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四:语言运用专家解读考点语言运用包含仿写、拟写、续写、补写、缩写、改写等。
课标与教材对语言运用的有关要求是:语言运用重在培育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写自己想说的话 , 写想象中的事物 , 写出自己对四周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语言运用试题题型主若是填写题。
模仿例句写出句式同样、内容邻近、语意连接、字数相当的句子;拟写广告词、春联、颁奖词、口号口号、赞叹词、班训等;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依据文段的有关内容进行扩写、续写;变换文章的表达方式进行改写。
平常在阅读中留意各样语言现象,经过仿写、拟写、续写、补写、缩写、改写等训练形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典型例题透视例请认真剖析并模仿示例,接着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同样,语意连接,使之组成一个整体。
示例:人人需要关怀,需要快乐,需要祝福。
假如一滴水代表一份关怀,那我就送你一个东海;,;,。
(2009 年湖北咸宁市中考试题)答案示例:假如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那我就送你一条银河;假如一棵树代表一份祝福,那我就送你一片丛林。
(如果一棵草代表一份快乐,那我就送你一个草原;假如一页书代表一份祝福,那我就送你一座书山。
)透视:这是一道续写题。
要求是模仿例句续写两个句式同样、语意连接,能与语段组成一个整体的句子。
解答本题,意象不限;按“关怀、快乐、祝福”的既定语序写;每一类意象之间的关系,既是同类,又是局部与整体。
常有失误剖析例依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组成连接流利的排比句。
有蓝天的呼喊,就不可以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适中退化;;有远方的呼喊,就不可以让寻找的信念在走不出的愁闷中低沉。
生活,要有追求永支撑;人生,要有激情常相伴。
(2009 年湖北十堰市中考试题)答案示例:有海洋的呼喊,就不可以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波中却步。
剖析:这是一道仿写题,要求考生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组成连接流利的排比句。
2010中考原题之病句修改专项训练 一、病句类型归纳 二、突破方法 三

8.(2010聊城市)修改病句。 2010聊城市)修改病句。 聊城市
春夏之交的江北水城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A 春夏之交的江北水城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B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4.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
①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②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要努力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 习科学文化知识。 万里无云,繁星满天, ③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 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④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自相矛盾 分类不当
“热汤”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东西,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句子 热汤”既可以理解为一种东西,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 意思表述不清楚。 意思表述不清楚。
7.重复啰嗦 重复啰嗦
病句:个体户登上舞台,这可算破天荒第一回。 病句:个体户登上舞台,这可算破天荒第一回。 “破天荒”与“第一次”重复,任意删去一个。 破天荒” 第一次”重复,任意删去一个。
关联词语错用
②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 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 学很喜欢。 学很喜欢。
关联词语滥用
③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关联词语缺失
④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 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
病句: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病句:他提出展开学习竞赛,大家纷纷附和。 由于没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造成贬义的“附和” 由于没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造成贬义的“附和” 误用,应该为“赞成” 误用,应该为“赞成”。
9.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进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①进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_5

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知识网络]《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2010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运用答案_初中作文

2010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运用答案_初中作文2010年中考复习资料语言运用答案1、①D②B③A④C2、①A②C③D④B3、C4、B5、B6、诗圣著千秋7、笑骂皆文章8、聚天地精华且读中西万本书9、万家箫管乐中秋10、宋濂勤奋手录书14、宣传标语示例:①赏“绿色”美景,唱“红色”歌谣;②唱“红色”歌曲,建美好江西。
短信示例:①加油,我们支持你!②相信你一定能取胜,等待你的好消息。
18、示例①: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示例②: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
示例③:农家乐,乐农家。
19、(1)示例:节日文化是宝贵的精神食粮。
(2)示例:不同节日文化的实质性内涵。
(3)①示例:形式新颖,自由活泼;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
②示例:形式多姿多彩,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底蕴厚重。
20、这是划船比赛项目的会标,设计者巧妙地将两个划船人的正在进行比赛的姿态设计成一个“比”字,既形象地表明了体育项目的内容,又突出“比赛”的意思。
(意思对即可)21、①(龙的)图形点明省运会的举办地在龙岩市。
②(龙的)图形点明这届省运会是第十三届。
③(龙的)图形象征了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
……22、略23、“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将“京”字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北京的拼音字母、举办年份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
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划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隐喻着中国的信誉和沉稳。
而作为一届运动会的会徽,她还表现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
北京在舞动,在和着时代的韵律舞动;北京不仅是富有文化传统的古代名城,更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都市――这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又一寓意。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广告标语

201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积累运用突围方略:广告标语【课标定位】《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
”广告类试题的出现不仅是语文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语文走进生活的需要。
广告题启发我们,学习语文一定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力求创新。
多阅读、品味经典广告语,自己学写广告语,我们将受到美的感染、智慧的熏陶,有助于提高我们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考点归类】[来源:学*科*网]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广告试题,归纳起来,中考广告目前有六种考试题型,分别是改正错字、修改语病、发表看法、改写广告、拟广告语、评析广告六类。
【知识导航】广告语的特点广告语是语言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它一般要求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还要有文采,富有人情味。
好的广告语耐人寻味,给人以美感,使人难忘。
比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产品广告)这个经典的广告语一语双关,将人类的思维现象与联想集团的产品名称融为一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联想’对世界很重要”这一宣传主旨。
其他的还有:一毛不拔。
(牙刷广告)心服,口服。
(矿泉水广告)不打不相识。
(打字机广告)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电扇广告)好的公益广告词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准: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家做什么,不希望人家做什么,必须具体明确的表达出来,让人一看就明了,不能含混模糊,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珍惜我,就是造福全社会”,是要“爱护花木”,还是“珍惜土地”,不知所云;而“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节约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意思具体明了,要人们干什么一看就明白。
2.语言简洁精练,朴素平易。
广告词太长了一般不容易记住,因此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广告是说给大众百姓的,因此,用词又要平白简易通俗,大众化,而且朗朗上口,有时越是市井语言越是容易被老百姓接受记牢,故作高雅反而不利传播。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项训练:历年中考仿写真题集锦全国通用

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历年仿写真题2007年中考语文仿写题集锦1、(福州市)在“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林晓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
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艰,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沫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①冬天阳光对白雪的亲吻示例②明月对清泉的细语仿照示例,把你最钦佩的一位家乡名人介绍给游客。
要求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金华)示例:他是“新闻全才”,秉笔直书,抨击丑恶。
他用他的鲜血浇灌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之花,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邵飘萍。
参考示例:如:艾青,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土地的深爱。
2、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
如:鸟语如诗,一只鸟就是一个诗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3、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网友精彩发言帖子一网友昵称【小桥流水】发帖时间【2007-5-28 20:02】内容烧完了石油和煤,我们应该烧什么?的确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帖子二网友昵称【喜刷刷】发帖时间【2007-5-30 12:12】内容要降低制造氢气的成本,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科学技术。
好好学习吧,朋友们!4、济宁市)自古以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传为美谈。
2007 年5 月18 日,首届中华母亲节文化月活动在孟子出生地——曲阜小雪镇凫村开幕,并就母教文化、经典教育开展了研讨交流。
传统的母爱教育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010年中考专题复习语言知识积累及运用

2010 年中考专题复习语言知识积累及运用
走在2010中考前的关键的日子里……
语言知识积累及运用
提议伤心上课征稿作证
口吃心疼耳鸣海啸胆怯
研究思想纺织朋友多少弱小开关
奖状记者卷尺良心轻视水手公路
看看下列词语,每一行各有什幺特点?
1.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队的表现上半场“灿”,下半场“烂”。
2.如果能够知足常乐,那幺虽贫而不苦。
3.如此折腾下去,那只会“折”,不会“腾”。
4.他这个人,可以“任劳”,但不能“任怨”。
看看下列词语的用法,你能不能学习这种用法?
“蒋兴权是骨灰级教练。
”一家媒体以此为题,引来一场“口水仗”,大家觉得这是什幺意思?
新词语新用法
先看一例:
活动一:
新词语与时代生活的关系:
沙发、牛鬼蛇神、打工、下岗、马达、咖啡、电视、洋烟、洋服、走资派、红卫兵、德先生、彩电、洋油、洋蜡、海归、留守儿童、蒸汽机、样板戏、经济特区、中国特色、大串连、黑白电视、农民工、赛先生、液晶
晚清、民国初:。
2010中考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复习资料

2010中考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复习资料字形D文学常识D名著阅读D连贯D词语运用D病句D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答案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名著知识点2010中考综合性学习专项训练名著中的歇后语名著导读资料成语运用注意事项成语运用病句修改注意事项九年级标点综合练习初中语文全册生字总汇2010中考病句主观题专题复习2010中考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10届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12010届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22010届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32010届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42010届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5语言积累与运用专项复习中考专题第十:古诗文默写2<a TITLE="中考专题第十:50篇必背古诗文默写训练大全1" HREF="/s/blog_4ceec2480100jbm4" TARGET="_blank">专题第十:50篇必背古诗文默写训练大…中考专题第七部分:订正错别字]常用、常考、常错的二十个成语中考语文常见错别字表2009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题分类汇编(语音篇一)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病句修改(一)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修辞.仿写文言词汇引起的语病归纳<a TITLE="背诵默写专项突破陕西曹公奇" HREF="/s/blog_4ceec2480100husq" TARGET="_blank">背诵默写专项突破陕西曹公奇我的更多文章:2010中考作文复习资料汇编(2010-05-19 11:54:41)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2010-05-1911:14:12)2010中考古诗文阅读专题复习资料汇编(2010-05-19 06:26:57)时鲜作文素材:“网络热点新闻”制造幕后(2010-05-19 05:57:32)陕西2010《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调研卷(2010-05-18 18:23:52)名著阅读考查(2010-05-18 18:19:00)中考专题第十:古诗文默写2(2010-05-18 08:46:51)中考专题第十:50篇必背古诗文默写训练大全1(2010-05-18 08:45: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知识网络]《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
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考场回声]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复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从题型分析看: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辩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辩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中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拟写句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来出现在各地中考卷上的关于修辞这一知识点的考题: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解析:这是一道判断题,难度不大,只要明确了要求掌握的八种修辞的主要特征,是很容易看出C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修辞的辨识和作用的理解能力,而且是在阅读题中来考查的,难度显然比上题要大。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熟知修辞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基本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这种修辞的意图。
答案:拟人。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妙题解说][题一]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
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答案]C[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答:[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题三]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解说]这是一道错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时没有给出可供判断的修辞手法,而是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蚂蚁的力量进行夸张,但不知夸张的运用应注意:①必须注意真实,不能哗众取宠;②必须合乎逻辑,不能片面夸张;③必须防止误解。
[答案]B[题四]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下面句子。
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答:[解说]这道题表面上看来是一道语言品析题,其实考查的就是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文章,揣摩语句。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子等待收割的情形[题五]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解说]B项修辞手法应为比喻,C项修辞手法也是比喻,D项意在表明即使你调多少种颜色,也无法把祖国的面貌画出来。
[答案]A[题六]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解说]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
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
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
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
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A练习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比喻)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
(反问)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夸张)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对偶)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夸张)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4、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比喻)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拟人)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