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修辞【含答案解析】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ó束________开________(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缚;拓(2)番——帆;幅——副。
(3)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解析】【分析】(1)“缚”易写成同音字,形近字等。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 专题五 修辞练习(含解析)

专题五修辞1.(2019·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C.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D.天擦黑的时候,此起彼落的鞭炮轰炸着村庄,空气里弥漫着丝丝缕缕火药味儿。
2.(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愁之深。
)C.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他们的优点。
)D.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只小兔。
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我”画的小兔逼真有神,突出地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
)3.(2019·原创题)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比喻D.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排比4.(2019·原创题)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在表面的劝慰下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显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互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互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
(引用、对偶)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比喻)C.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引用、设问)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对偶、互文)2.下列诗句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忽然意义相近,都有表时间短促,出乎意料的意思;词性相同,都是副词。
B.“啊,黄河! ”一句中的“啊”与“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一句中的“啊”词性相同,都是叹词。
C.诗句“啊,黄河!你一泻万文,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夸张。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互文。
4.下列句子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解说:加点字“只”是副词。
B.我在.房间读书。
解说:在是连词。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解说: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脚印。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以下选项中,不是互文修辞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B.岸芷汀兰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拟人)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含答案解析】

专题六:修辞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对下列各旬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请国留学生前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台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对下列各旬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请国留学生前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台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B.“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一句中“镶嵌”一词很有表现力,让人觉得老王是门框的一部分,逼真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特点。
C.“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是在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柱头上雕刻的不同姿态狮子的可爱。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6.7.(2013•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辛勤劳动”“资源匮乏”“空气污染”“道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辛勤劳动”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B.“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C.“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艳阳跳跃。
D.“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该句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应用题9.(201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四季更替,风物长新。
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发)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0.(2013•浙江省杭州市)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60字左右。
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天12.(2013•湖北省黄石市)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13.(2013•福建莆田市)(1)舌尖上的美味。
莆田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
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莆田特急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兴化炒米粉传千年八方享誉....下句:莆田焖豆腐烩百昧□□□□(2)视觉上仙境。
兴化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莆田景点。
(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景点:14.(2013•辽宁东营市)为东营的风景名胜或土特产、品牌产品拟写一则广告(要注明名胜或产品的名称;能运用修辞手法)。
【链接】主要风景人文景观: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孙武祠、东营历史博物馆、清风湖公园、黄河大桥、新世纪广场等。
15.(2013•山东省烟台市)答案:专题六一、1、B2、B 项错在作用分析。
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3、D(设问)4、B5、参考示例:清洁可爱家园,装扮美丽柳州6、B7、A8、A解析:B项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项主干是“艳阳跳跃,打扮”;D项没有比喻修辞手法。
9、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10、示例:三个在车站维持车站秩序的志愿者,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肩佩鲜艳夺目的绶带,面豆类灿烂如花的笑容,演奏着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进行曲。
11、谈解析: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12、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人。
..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13、(1)十里飘香(四海闻名等)(平仄不作要求,宽对即可。
)(2)示例一:九仙溪峡谷间的泉流飞湍急下,或冲砸在突兀的崖石上,或跌落在探幽的碧潭间,或激荡在险峻的大峡谷中,发出一阵阵高高低低的不同爆鸣声。
示例二:石室岩山上常年烟雾缭绕,宛如一个披着轻纱的仙女翩翩而至。
古朴的宝塔在袅袅的仙雾中,若隐若现。
沉沉的暮霭中,微风传来悠远的钟声,让人不由地想起常建的诗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示例: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天鹅归来不想回,旅客到来不思归。
孙武祠:满目宝书胸中自有百万兵,一腔热血阁内不乏车千乘。
“驰中”肴驴肉:“驰中”驴肉,驰名中外。
万达集团:万达电缆,四通八达。
15、答案略一、积累与运用。
(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惩.罚(chénɡ)提.防(dī)绯.红(fēi)首当其冲.(chōnɡ)B.剔.透(tī)侥.幸(jiǎo)脑髓.(suǐ)扣人心弦.(xuán)C.惬.意(qiè)污秽.(huì)殉.职(xún)随声附和.(hè)D.允.许(yǔn)憎恶.(wù)祈.祷(qǐ)一碧万顷.(qǐnɡ)2.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药品价格监管范围,药品价格核定方式,政府定价程序,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调整规范改进提高B.调整改进规范提高C.规范改进提高调整D.规范调整提高改进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这种只顾自己高兴而不管他人感受的行为,让大家深恶痛绝....。
B.大家都喜欢听小红读书,她读书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抑扬顿挫....。
C.小明的写作棒极了,他的作文平淡无奇....,读了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D.他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3分)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
A. 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B.每一棵树木都挺拔昂扬,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闪烁着生命的光华C.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D.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5.下面语段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其中的任意两句,并加以改正。
(6分)⑴国家发改委列举了使用塑料购物袋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并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蓝子。
⑵超薄塑料购物袋已经被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生产、使用和销售。
⑶国家发改委领导表示,对执法不力者,要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⑷同时,全社会要营造大力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6分)①三人行,。
(《论语》)②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7.综合性学习。
(共8分)针对目前学生中出现的一种时髦现象——上学带手机,初三(1)班以“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为题,举行了一场辩论会。
⑴支持学生上学带手机的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从这些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作为依据,为正方写一段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