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记忆中的礼拜五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多等10分钟

文/王悦每个周一下午两点,博和我都会到位于密尔沃基东北部的银泉康复中心,为老年病人进行1小时的心理治疗。
我们在走廊里走过时,病人都会过来拍拍博,他们都很宠爱这只10岁大的杜宾狗。
第一次去医院,我还在走廊里时,就听见一个老人激动的声音从112病房里传出来。
他的英语带着浓厚的德国口音:“德国狗来了,德国狗来了!”循声望去,一个满脸皱纹的瘦高老人正站在112门前迎接我们:“我是查理,请进。
”听到查理热情的召唤,博立刻兴奋地在他腿上蹭个不停。
查理一点也没让博失望,不停地拍着它的头。
查理解释说他小时候从德国移民到美国,但不得不把心爱的“马克”留在德国,而“马克”是和博长得一模一样的杜宾狗。
接下来的病人是住在114房的凯瑟琳,她今年70多岁,几个月前突然不能说话,整天待在自己的轮椅上一动不动,对医生护士的问话无动于衷。
我听说她没有朋友,而她的家人已经不再来看望她了。
走进她的房间,只见窗帘紧闭,屋里全靠床边的一盏小灯照明。
凯瑟琳坐在轮椅上,背对我们,身体蜷成弓形,面对着看不到外界的窗户。
一进门,博便追不及待地来到她身边,把头放在老人的膝盖上,像往常一样期待病人的爱抚。
我也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凯瑟琳对面,向她打招呼。
但是她没有反应。
足足15分钟过去了,她仍然一动不动,连一句话也没说。
但更让我惊奇的是,博也一动未动,它站了整整15分钟,自始至终博的下巴没离开过老人的膝盖。
如果你像我一样了解博的秉性,你就会知道,对它来说等10秒钟都是不可能的。
它会用鼻子不停地拱你,会发出抱怨的呜呜声,会靠在你身上扭动全身,直到你不得不抚摩它为止。
我问一个护士为什么凯瑟琳对外界会这样冷漠。
“我们也不知道,有时候老年人的亲戚对他们不理不睬时,这样的情况就会发生。
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让她最后的日子过得舒服些罢了。
”以后的每周一,我和博都重复同样的路线:到112探望查理,再到114陪凯瑟琳坐15分钟。
我们得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反应:查理的热情和凯瑟琳的冷漠。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乡村日子

文/刘志坚日子是一群羊,走过城市时,飞快。
走过乡村时,一边走一边啃草,要走得慢些。
大前天在西岭挖土种豆,昨天在东山给麦苗儿浇水,今天在果园里锄草。
日子过得再糊涂,你也不会忘记。
因为你一抬头就会看见,哪天种的豆子出苗了,哪天浇过水的麦苗抽穗了。
那日子一个个都生动地留在麦尖上,挂在树梢头,还在很蓬勃地生长。
锄禾日当午时,头上烈日炙烤,就会望望蓝天,希望有几朵白云飘来,送你一抹阴凉。
或在暴雨骤至时,你走到一棵大树下躲雨。
有闪电倏地划过眉梢,紧接着霹雳一声,一记惊雷在你头上炸响。
大树被雷劈成两半,你被震得手脚都麻木了。
于是这个很刺激的日子,你就永远记住了。
在乡村里过日子,风里来,雨里去。
有时一阵风来,把你头上的草帽吹走,吹落到山塘那面的草丛里。
于是你想去捡回来,但当你拾起草帽时,说不定草帽下正罩着一窝小山雀,还吱吱啾啾地叫呢。
这是山风给你的幽默。
乡村四季分明,在春风里播种,原野一片新绿。
在夏雨里耕耘,田垅一片青翠。
在秋阳里收获时,大地又一片金黄。
冬日朔风吹,树叶满天飞,雪花满天舞。
季节的变换,让你懂得,什么叫四时八节,什么叫春花秋月,什么叫多彩人生。
乡村的日子,一个个是可以抚摸的。
如前年栽的橘,今年挂果了。
去年放养的鱼,今年可以出塘了。
地里的油菜麦子,都摇着昨日的芬芳。
你可以看到,从地里长出的日子,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好了。
同样的日子,城里人对它很不在意,就像不在意头上飘过的白云。
乡里人却很看重,就像看重每一只羊,不想让它白白走失,总是用辛勤的劳作去拴系,去挽留。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小狗吉米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为曾养过疼爱过的一只狗写个故事。
在我的忆中,它是一只多么小的狗,是一团绒线球,一只皮球,或者是一个小小的软体精灵。
它在竹篓边蠕动着,黑油油的身子,见到门缝的光就拼命地使出它最快的跑速,向着我这个刚回家还来不及高兴的小女孩冲来,一点儿也不陌生地用小舌头舔着我的鞋子。
当时可把我吓坏了,赶忙跑上楼去。
它的两只小爪子拼命地也想往上抓台阶,可是到底还是上不来,它瞪着两只灰色的眼睛,小爪子朝我轻轻地挥着,一条肉鼓鼓的小尾巴微微摇着,嘴中发出“呜呜”的叫声,好像在渴望我抱抱它,好可怜哪!我终于感到了它的可爱,一股怜悯之心迫使我将它小心地托起来,可爱的小东西,看来它是多么想自己的妈妈呀。
时间过得相当地快,一年又一年。
那一夜,风刮得很大,紧紧地吹着,把四周的杉树都吹得快折了腰,发出“呼呼”的吼声,没有间隙,直到清晨。
我从梦境中醒来,心情不佳,老想着做什么事,到头来又忘了。
忽然耳边传来邻居们的呼声:“这狗怎么不动了,是死了么?”我想:这些人又在胡扯些什么,才刚听到狗的清脆叫唤,怎么无故死了,想后又是一惊,莫非我是做梦听见的,我的心开始颤起来,飞快地跑下了楼,推开门,见父亲正把狗从它的小屋中拖出来。
“怎么死了?”话还没出口,鼻腔中已酸成一团,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哀婉与惆怅。
它叫吉米,它死了。
从此我就想念它,为了它的名字,我曾翻过许多次字典,最终还是为它取了这个极为普通、亲昵的称呼。
我总觉得,我们家与狗的缘分很深,这不仅是一种喜好,也有一种渊源。
打我记事儿后,我们就养过好几条狗,但后来不是被人偷去就是被人打死了。
对于失去那些狗的伤心,都溶于对吉米的疼爱之中。
于是为了防范起见,我们为它盖了幢简陋的小屋,建在那些散乱的花草旁。
于是,朋友说,你可要与狗为伍了。
说就说吧,有时候狗是人的知己,这可能是许多同我一样养动物的人都有的同感吧。
我是个不善交友的人,与一条狗做朋友,其实是一件幸事。
谁也不会相信,吉米的叫声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哄亮,起初总是“呜呜”叫唤的吉米,在一个傍晚突然大叫起来,洪亮的声音让人简直不相信是一只只有40CM长的小狗叫出来的。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情感“四季”

文/金马富于审美兴味的情感,善于邀来奇趣。
富于智慧内涵的情感,对美的寻觅的兴味,很少受到时令的左右。
“春眠不觉晓”,是因为春的怀抱太温柔了。
高尔基认定春天就是圣母,库普林却说她饱含着新鲜的汁液,满怀着再一次做母亲的渴望。
于是,最娇嫩、最迷人、最生动的色彩,以各种各样的生命方式,把最珍贵的原色播洒在一切美好的心灵里。
在“不觉晓”中睡得惬意的人们,一旦醒来,自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爽丽的。
于是,春的蓬勃,唤起了审美情感的浓烈,人们踏青去,以接受春意浓烈的氤氲和由春发动的突突喷发着的大地元气,贪婪地汲取新的一年所需增添的奋争之力!在富于情感智慧的人的瞳眸中,春的“一切都在爱欲中燃烧……宇宙就是一幅最大的春画”(郭沫若语)。
夏是痴情的哲人,它唯恐世间的情意淡漠,爱心冷却,于是,火盆一般俯向大地,扑向人间,以“温热灼人的白色大袍”笼罩住一切情感几近涅槃的人们,使他们的心灵回暖,情思重萌。
夏倾尽着全力推拥着人们祛除体内的污浊,以涌流不断的汗液充当搬运工。
秋是生命创造力及其成果的大展览,是对人类创造力及其成果的反诘:你创造了什么?美的丰硕的创造成果总是色彩缤纷的。
故而,秋色之绚丽并不亚于春——春娇媚,秋深沉。
当夏促着人们祛除污浊之后,秋就来教人们补充足够的美。
吴伯箫说秋说得人魂儿发颤,譬如他说,“单看重九后那遍野的红叶就抵得过春天那满山的花草不足。
那不只是美丽,简直是灿烂;活着一蓬火,一满坡笑,看了足令人感慨,奋发,狂热的”。
因此,从来的大智者恋秋胜似恋春,他们从秋的奉献里审度自己,以比量自身尚属稚嫩的思绪,因为他们深信:秋是成熟的代表。
冬,是冷艳的洁,是沉静的思,是结晶的美。
这洁中含着纯白,思中蕴着春意,美中揽着花影。
冬是生命链环中新旧交接的关节点,是情感“四季”开始新的循环的另一个起点。
它以酷寒之力使人们的情感纳人冷静的轨道,使之不致偏离人生的大义。
有智慧“空调”的调节,人们的情感会获得特别深刻的感受力,发现大自然的“四季”与情感的“四季”原本可以如此美妙地合作、互补,使情感生活更富于自然的神韵,使大自然更富于人化的机智。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小园记

文/(日本)正冈子规译/陈德文我有二十坪的小园。
园在房南,面对上野的杉林。
宅子既建于市郊稀疏的人家之中,故庭外的蓝天广大,可纵览云行鸟翔。
刚移居此处时,庭院仅有一块开拓竹林后的空地,既无花草,亦无树木。
不久,主人种植小松三棵,遂初具规模,又添植几株邻家老妪赠送的玫瑰苗,四五花朵,足可鼓我吟兴。
从军一年,渡金州,归途得病,予须磨度过了在故乡难以想象的日子。
经半年,还家时秋已渐尽。
庭院较之去年更加荒寂。
白菊一二株,扭曲着身子开放。
面对此景,静静忆起昨日,胸中万感交集,命运多舛,得救归返,虽病衰亦不胜欣喜。
口中吟诵“三径就荒”诗句,怆然泪下。
这种寻常的花儿,开在逼仄的小院,居然使人如此感动,实出意料。
此后,病势日渐危重,以致腿脚不能站立,不能出门。
如今小园已是我的天地,花草也成为我唯一的诗料。
只因有了这十步土地,数种芒葩,才使我觉得自已到底是个强过呻吟于狱窗的人。
翌年某日,春暖渐催,鸟声浏亮。
我打开病窗,臀行至河端,让读书疲劳的眼睛得以神游。
草木蓬勃的生气如在掌中浮动,薄寒静轻风阵阵侵入病衣的缝隙,顿觉心情爽适。
当这风带着强劲的气势吹绿了邻居老妪送给我的胡枝子的短茎的时候,又会使我联想起秋的色彩。
白昼过后,夕照落于椎树之前,我大抵什么也不看,醉痴痴,倦慵慵,昏昏沉沉度着日月。
苦于疾病和寒冷而身体羸弱的我,此时像获得生命的新生儿一样,今后要同胡枝子幼芽一起茁壮成长。
有时,黄蝶飞来,采花于墙下,我也灵魂出窍,与之一起寻花探香,停于幼芽之上歇息羽翅。
一会儿又猝然越过低矮的杉墙,到邻院绕一圈儿,旋即回来,或款款飞于松树的梢头,或款款飞于水盆之上。
一阵风来,高高飘起,消隐于对面的屋顶。
此时我亦非我,惘然自失。
蓦地醒悟,感到浑身燥热,心地烦乱。
进屋拉上纸门,盖上棉被,非梦非幻,身体来到广阔无垠的原野,与刚刚飞逝的蝴蝶一起狂舞。
随即,不知打何处飞来数百只蝴蝶,群集游戏,仔细视之,群蝶皆化作一个个小小精灵。
空中响起音乐,彼等随之跳跃起舞,上下翻飞。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接不到你的信

文/哑鹤
天还是那种天,说不清是湛蓝还是蔚蓝,也完全不与海的颜色相同。
这段日子是没有心情的日子,好心情坏心情都没有,只剩一种飘忽不定的淡泊。
以前还有过与人吵架的愿望,或者是与人寻一处阳光坐下来倾谈的想法,此刻却是都已不再有,不知道与此时的天气有无关系。
晚上不想睡觉,翻看已经发表了的文字,其情景宛若在昨天睡觉以前,那些浪漫的回忆恐怕只在我的内心深处打下了烙印,而文中的“他”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胡编乱造”是我的唯一特点,也是唯一的优点。
喜欢对号人座是很多人的通病,正因为你从未将我与文中的“我”重叠,才成为我彻头彻尾的朋友,无论在比以往温暖的冬日还是比冬日还冷的早春,自始至终,我相信你的诚心诚意。
我不会撒谎,甚至善意的谎言,撒谎不是好女孩儿,这是真的。
曾经我的信箱是每日不闲地替我接收来自远方的信,甚至有人为我描述在大雪封山时他们打电话取代家书的令人心酸的亲身经历;还有看着残阳如血,却也解恨似的吃狼肉的情节;南国的椰风北国的雪疆,可我不想回信,哪怕在给我的信里,对方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赌注——“这是我写给我所想结交的朋友,也就是你的第一封信,如果你不回信,我便坚信这世上再没有友情。
”
我的信箱不是为他们而设的,尽管我不能抹杀他们的热情,但在我保持的缄默里面,也的的确确不同程度地拒绝了他们。
我的信箱专等一个人的来信,那个人,便是你。
可是时至今日我不知你将对我的等待作何种反应,总之接不到你的信之前,我无法相信友情及至爱情。
我期待已久的信的主人,请告诉我:
你,是谁?。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看病记

文/周齐昨晚着了风寒,惹得老毛病胃痛又犯了。
我以为没什么的,可是大过年的又不想跟父亲拗。
幸好楼下临街有间小诊所,看病还算方便。
于是,被父亲领着,老老实实地去看病。
进去了才发现屋里挤了不少人。
小等了一会儿,轮到我了。
简单地描述了一下病情,又测了一下体温,最后我被要求留下输几瓶液。
父亲的态度很坚决,要输,一定要输!针扎进手背的那一刻,我有点后悔了,倒不是因为被扎的微痛,而是我预感到接下来的被针束缚的一个下午会是怎样的寡然无味。
扎好了之后,我被安置在一把靠椅上。
刚坐下,父亲的手机就响了,他用一贯的打雷的声音和躁动的情绪接了电话,我曾一度打心眼里厌恶着这种好像要让全世界都听到的接听方式。
当然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用他来告诉我,也能一清二楚地知道整个谈话内容。
毋庸讳言,是他的朋友叫他出去打牌——一项这个聒噪和慵懒的小城市的人们在正月里用以对付无聊打发时间的集体活动。
父亲终于讲完了这通电话,他走过来,很温和地,用完全不同于之前的音调和语气对我说:“你就坐这儿输吧,我有事先走了!”“等等,陪我再坐一会儿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分明这时候已经没什么事需要他帮忙照料,我只需安安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
然而话说出去了,像无端抛出的玻璃弹珠,在空中划了个静止的弧线,然后弹落到地面,清脆而响亮。
父亲沉默了片刻,是否他也被我无端的依恋搞得措手不及?“那我先回个电话,不能叫人家干等。
”他没有过多地迟疑,只是这次回电话时他很轻风细雨,寥寥数语便收起了手机。
于是,我们开始了漫长沉闷的相对无言的端坐。
不想否认,我是个表达欲很强的人,起码在父母面前该是这样。
我总觉得心底的话像是附着的污垢,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不然堆积久了是会发霉的。
比如,在某个星期天饭后的下午,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暖暖地铺在沙发的软垫上,我和母亲闲适地靠在沙发上,我会将学校里大大小小与我有关无关的事情统统讲给她听,母亲祥和的面庞与均匀的呼吸融化在稀松的阳光里,仿佛她就是照耀我心底的那一缕阳光,将我的“霉气”烘干。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怎能忘记_少年岂识情滋味

文/沙叶新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问题上大多是很革命,甚至是很“左”的。
我当然也不例外。
1957年,我17周岁,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尽管情窦已开,甚至在读高中时便发表过情诗,但一入大学门便抱定宗旨:先立业,后成家,大学读书期间决不恋爱。
我在大学生中算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更是单纯幼稚,整日只是读书,目不斜视,心无邪念。
如今想来,真是可爱又可笑,可这确实是当年一代青年的真实情怀。
好不容易熬过大学四年,没想到又当了两年的研究生,只得再熬。
但任何人也不可能真正是什么特殊材料制成的,到了一定时候,总还是敌不过感情的需要,正是二十三四岁的年纪,身上燃烧着七斗火、八斗炭,爱的追求,欲的渴望正势不可挡。
研究生期间,我正跟随词学大师龙榆生先生学习填词。
我填的一首《浪淘沙》很能反映我那时期的青春骚动:一瞥永萦怀,一笑难猜,娉娉袅袅一裙钗。
萍水相逢挥手去,不见重来……寻觅立高台,注目前街,伊人仿佛现香阶。
载兴载奔忙去见,认错香腮……正是在这样的年龄,在这一饥渴已久的时刻,我开始了初恋。
她胖胖的,皮肤稍稍有点黑,眼睛大而亮,我特别喜欢她这对乌黑的眸子,很美。
我爱得如痴如狂。
第一次约会是在1963年10月27日,一个星期天。
上午我们先去看画展,接着是看电影、看戏,晚饭后看电影,看完电影再送她回家,已是第二天子夜时分了。
从此以后,可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了,频繁的电话、书信、约会。
我极为热烈,可她却比我冷静,每次约会她都显得有些勉强。
相处半年多,我投入了我全部的感情,可她对我则始终若即若离。
终于在一天晚上她对我说:“你……别跟我好了……”“为什么?”我大吃一惊。
她解释说,我马上要毕业了,要考虑去向。
她说她出身不好,家里是资产阶级,更应该带头报名去北方那些没人去的地方。
我当然完全理解,但我并不认为,她去北方我在上海就会妨碍我们的感情,我还引用了秦少游的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佚名
我用指甲刮去玻璃上的凝霜,朝窗外望去,除了大作的狂风和刺骨的雪花,什么都看不到。
没人敢在这样寒冷的冬夜冒险出去,除非他们别无选择,而我的母亲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
她正在赶往工作地点的途中,去芝加哥城市商业区打扫办公室。
在母亲出门之前,我慵懒地冲她和弟弟说再见。
在她的旧毛线围巾和帽子下,是一双略显疲惫的眼睛。
而弟弟瑟萨也被从头到脚地裹了起来,他大大的黑眼珠闪耀着光芒,仿佛要去做的是一件很神气的事。
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五,妈妈被允许带着孩子一起去工作。
那年我大约12岁,我的弟弟10岁。
妈妈要在礼拜一至礼拜六的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6点工作,而从家到工作的商业区需要换乘三辆公共汽车。
每月的第一个礼拜五,瑟萨都穿得严严实实跟着妈妈去上班。
而我,总是很忙。
如果没有棒球训练、篮球预赛或电影,我也总能找出其它借口。
我不敢想象自己一晚上不睡觉而在打扫办公室的情景。
瑟萨和妈妈有时会请求我一起去,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不再开口,因为我一定会说不。
每跟妈妈去工作一次,瑟萨就会激动地告诉我,他怎么用吸尘器帮妈妈清扫地毯除去尘土,并把垃圾倒掉。
而最有趣的事,莫过于在晚上和其他工人的孩子玩捉迷藏。
和母亲一起工作的大都是移民,那些妇女来自波兰和墨西哥,好多都是我们的邻居,他们也都会在那些礼拜五带着孩子去打扫办公室。
这些人千辛万苦费尽周折移民到这里,为的就是能送他们的孩子进教会学校。
我的母亲也不例外。
我的父母从墨西哥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都不会讲英语,他们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只能是体力劳动。
尽管如此,母亲从未抱怨过太忙或太累。
每天早晨,她做好早餐,然后总要等我们放学后,确定我们平安地上床睡觉后她才动身去上班。
律师和牙医们对他们的孩子炫耀自己在商业区的办公室时,是多么惬意啊!而为他们清洁工作环境的我的母亲,却是在周五晚上带着弟弟换乘三辆公共汽车,花费一整个晚上的时间,细心打扫干净每一个角落。
尽管我从未亲眼见过母亲是怎样赚钱的,但她在我们面前支付账单的样子,总显得非常高兴和骄傲。
我逐渐长大,升上了高中。
我问弟弟:“为什么你那么喜欢跟母亲去打扫办公室,干活干得手都裂了。
”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周围的人竟不谋而合地举起了手,暴发了一阵掌声。
“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先生都是忙于事业,很少见有亲自来买手套的,就是来买也是给妻子的,却鲜见这么细心地关心自己妈妈的。
我今天晚上也给我妈买一副送给她。
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一位售货小姐感慨地说。
“是啊,”一位老太太抬起了自己的手,“我的手也裂了,我那些孩子要有你这份儿孝心就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冻着;我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体面的。
他们长大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了,却把爹妈忘了。
”她说的
时候略带伤感。
我走到对面的柜台前,接过了售货小姐递给我的手套,感觉到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商品。
“我也买一副,我很长时间没去看看妈妈了,天这么冷,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买副手套送给她呢。
”一位小姐愧疚地说。
这时几个人围上前来,“我也买一副……”“给我也拿一副……”人们争先恐后地交着钱。
挤出人群,我长舒了一口气。
在这一刻我恍若走过了几十年,刹那间,我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幸福的暖流在心头回旋,原来,人生的幸福就来自于细微之处。
第二天,那家商店门口挂上了“天冷了,送给妈妈一副皮手套”的牌子。
听说那个冬天,那家商店的手套卖得特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