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对联试题解读和解题指导
初中对联题答题技巧

初中对联题答题技巧
初中对联题答题技巧如下:
1.审题要认真。
对联题一般要求对给定的对联进行解释或创作,因此首先要仔细阅读题
目,理解题目要求。
2.分析题意,建立知识结构。
对联是由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短句组成的,因此需
要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如了解对联的基本要素、常见的联语形式等。
3.记忆对联的基础知识。
对联需要注重音韵、词性、句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平
时积累和掌握。
4.明确对联的特点。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要明
确对联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和判断。
5.注意上下联的对应关系。
上下联要形成对应的因果关系、包含关系、转折关系等,这
种对应关系常常是基于意义和情感上的联系。
6.避免明显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在创作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的语法和逻辑关系,
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
7.善用修辞手法。
对联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要善于运用这些
手法来增强对联的艺术效果。
8.注意平仄和韵脚。
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平仄和韵脚都要相合,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
一,需要注意平仄和韵脚的运用。
9.多做练习,积累经验。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创作
技巧和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
中考对联试题

中考对联试题
以下是一道中考对联试题的示例:
题目:请以“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育才报国家”为上联,对出下联。
这是一道对联的创作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上联,对出相应的下联。
在对联的创作中,需要注意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义连贯等要点。
对于这道试题,我们可以先分析上联“春风化雨润桃李,丹心育才报国家”的含义和特点。
上联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春风化雨滋润着桃李,象征着教育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同时,“丹心育才报国家”表达了教育者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在下联的创作中,我们需要考虑与上联的对仗和意义连贯。
我们可以从教育者的责任、使命和付出等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注意对仗和韵律的和谐。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下联:“秋月清风照菊兰,金榜题名耀家国”。
这个下联与上联的意境相呼应,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秋月清风照着菊兰,象征着学子的勤奋和努力。
同时,“金榜题名耀家国”表达了学子的荣誉和责任,与上联的“丹心育才报国家”相呼应。
当然,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下联还需要根据考生的理解和创意来创作。
中考对联题答题技巧

如:“扫千年旧习,树做一代新风人 。”
× “扫千年旧习,吃三碗稀粥 。
2.节奏要相同。
如:“扫/千年/Biblioteka 习,树/一代/新风 。”× 树立∕全新∕风
。
点击中考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精益求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中 欧阳修与民同乐。
6分
此木 山山 此木为柴山山出
火因
夕 夕
因火成烟夕夕多
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2、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3、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 花鲁落肃东山樊。哙 崇 4、两舟并行,橹速哪如帆快。 武
八音齐奏,箫和怎及笛清。 轻 萧何 狄青 文
5、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王安石,号“半山居士”) 僧上梁山,观花荣,赏石秀,不觉时迁
1.审读要求明方向。审读要求是为了更 好地明确答题指向。很多对联拟写题提 供了相关的场景和对内容的限定,或要 求联系课内所学,或联系民风民俗,或 联系生活热点,要认真理解领会,得出 答案后可与相应要求进行对照,以验证 是否恰当。
2.抓住特点细筛选。要抓住对联的固有 特点,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 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筛选确定 有效词句。
返回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 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
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拟对联: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 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 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 使灵魂得以烛照,是智慧得以开启。为 此, 右玉三中初三年级决定搞一次“名 言接力赛”,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 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中考语文对联考点分析及应对技巧

中考语文对联考点分析及应对技巧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表现形式,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意韵,其语言含金量极高,被国人称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熟悉其特征。
对联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应对技巧】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它能很好地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
解答对联题,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考生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试题解析(对联)

【试题解析】二、补写对联题 .这种题是在所给的对联上填上所空缺的字 ,使对联相对.例 2. (2014 年北京市)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 ,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正确的一项是()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B.乐忧大湖八百里C.喜悲大湖八百里D.忧乐八百里大湖【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进行补写能力 .这里我们根据对联上下联要相对 ,上联空缺的字我们可以依据下联填写 ,上联的“来”“往”是一对反义词 , 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上联填写“乐”“忧”,下联所补写的 ,我们可以结合上联去思考 ,上联的“老范一千年”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可以结合对联的大体意思补写一个主谓短语,“大湖八百里”即可 .【参考答案】 B 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结构相对应 .三、情境对联题 .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定的情境 ,让考生根据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对出下联或上联.例 3. (2014 年吉林省)初中生活即将结束 ,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 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 ,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 .请根据所给上联 ,对出下联.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 ,下联: .【解析】做好本题,考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 ,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 ,对照上联,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或组织词性相同的词语 ,对出即可.【参考答案】示例:古道边伤心忆故人 .四、古诗对联题 .这类题目是依据古诗的名句来应对上联或下联的 .例4. (2014 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 , 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解析】本题命题非常新颖 ,既考查对对联的能力 ,又考查古诗默写能力 ,真可谓一箭双雕,考生在针对《沁园春·雪》中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名句 ,进行填写,填写时同样也思考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参考答案】江山如此多娇 .五、赏析对联题 .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对联内涵意思的理解 ,写出对对联的理解能力 .例 5. (2014 年福建省厦门市)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 ,请选择其中一副 ,谈谈你对它内涵的理解 .①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内容理解能力 .做好本题考生首先结合对 ,抓住对联的主要内容去理解 ,对联①考生为人“宦官显赫”“家风儒雅”思考;对联②考生为人“个人修养”去理解;对联③围绕“胸襟”“志趣”去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祖上是官宦人家 ,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②上联的“室雅”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注重个人修养 ,志趣高雅.③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下联体现其至大至刚的浩然志趣.六、对联组合题 .本类题目是让考生在给定的备选词语组合选择恰当的词语 ,结合对联特点重新组合,把对联补充完整 .例 6. (2014 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 ,村庄道路宽阔平坦 ,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 .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 ,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 ,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扮靓铺就乡村道路康庄美丽上联:勤劳和汗水下联:智慧与真情【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 ,依据备选词语重新组合补全对联能力 .做好本题首先了解题干的的内容,然后考生在结合对联 ,研究备选词语的词性 ,依据对联的词性和字数的特点进行排列组合,做好词性相对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铺就康庄道路靓扮美丽乡村.七、名著对联题 .该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能力 .例 7. (2014 年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位同学 ,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 ,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 . (不超出所给字格)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 , 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人物:情节概述:【解析】本题依据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本题首先分析对联中的人物,弄清楚该人物是谁 , 了解该人物的先关故事情节 .结合上联看所写的人物的鲁达(鲁提辖、花和尚) ,然后我们在思考其人物的主要事件 ,及打山门、倒拔垂杨柳、闻潮信圆六和等 .做题时主要不要写错字 ,故事情节的概况要凝练 .【参考答案】人物:鲁智深情节概述:打山门: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 ,打坏门前金刚, 被长老打发到大相国寺 .拔杨柳: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与泼皮饮酒 ,嫌树上老鸦吵闹 , 倒拔垂杨柳(绿杨) ,泼皮拜倒在地 . 闻潮信圆六和:鲁智深在六和寺夜闻钱塘江潮信 ,想起师父偈语,便在椅子上坐化 .【对法指要】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 ,可理解为仿写对偶句 .一般来说, 中考试题没有在语言的平仄等方面作更高的要求 ,只要符合宽对即可 . 因此,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就能在中考时从容应对.首先, 了解对联的特征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符,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其次,注重平时积累 .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关注一些佳联 ,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 .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就是课本中涉及的 .最后, 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 ,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 .如“拆分法”,即把一联分成若干个词组一一作对 ,再合起来,就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试题演练】1. (2014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忠厚传家久 .下联:诗书继世 .2. (2014 年内蒙古包头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 (任选一题)⑴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 .这里曾经一片荒芜 ,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 ,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 ,只因这里气候寒冷 , 经常下雪, 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 .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 ,对出了下联: .⑵上联:今日称雄考场 ,谁拔头筹?下联:3. (2014 年浙江省宁波市)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 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 ,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 ,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 )A.相B. 自C.急D.少4. (2014 年贵州省遵义市)大赛现场要挂一幅对联 .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 ,拟写一幅对联.上联:下联:5. (2014 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市)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下联:6. (2014 年山东省莱芜市)假如你校将在山东省旅游网站用对联的形式发一条微博宣传推介莱芜,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 (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上联:房干山上观流泉瀑布品山珍野味 ,嬴牟风景果然好 .下联:7. (2014 年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 ,抒发对沈阳发展的赞叹之情 .下面是他写的上联 ,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昔日古都融古韵 .下联:8. (2014 年福建省龙岩市)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 .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9. (2014 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今年 9 月在娄底举行 .红山学校九年级 5 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 .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 ,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 ,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10. (2014 年广西省梧州市) 热爱传承祖国文化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把对联送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上联:汉字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下联:11. (2014 年福建省泉州市)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 ,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下联:宅家中聚网友【参考答案】1.长(“远”等)2.示例:⑴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 .⑵[他年]尽忠 (华夏>,我绘宏图.3. B4.示例:规规矩矩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5. 示例:树正气,建和谐社区;育英才 ,享幸福生活 .6.示例:雪野湖中赏水光潋滟听渔舟晚唱 ,莱芜大地就是美7. 示例:今朝新城谱新篇8.身教家风9.示例:显(扬)湖湘热血精 10. 示例①现代科技异彩纷呈 .示例②虚拟社区畅所欲言 .示例③网络神科技趣味横生 .。
中考对联题的分析与对策

中考对联题的分析与对策作者:李弗不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8年第18期【中考类型】一、据前写后【真题】(2008年湖南娄底)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
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递圣火,湖湘大地_________;迎奥运,华夏子孙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上联也有一部分,下联也有一部分,只是要求按照各自的已有文字,接续空缺文字而已。
接续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意思,把整体意思补充完整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热浪滚滚喜气洋洋二、联系内容【真题回放1】(2008年湖北恩施)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已明确要求联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上联又明确说了欧阳修,那下联一定是用范仲淹来对的。
【参考答案】范仲淹和万民共忧。
【真题回放2】(2008年吉林省)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文意完成对联:上联:调查研究得灼见,下联:______________。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信息同学们是非常熟悉的,其上联是总结课文内容的,下联同样要联系到课文内容而写。
【参考答案】以小见大出真知三、名句默写【真题回放】(2008年江苏盐城)对联名句填空。
(1)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写出其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
(2)大海的浩瀚无边,曾经引起我国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
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联有关大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实际上就相当于默写名句,不过不是一句,而是成对的两句,就是一副对联的形式。
当然,还要考虑其有特定的含义内容。
如上面第一问的传统节日,第二问的描写大海等等。
【参考答案】(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

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欢迎参考阅读!一、考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一)、考基本的对联常识。
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
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对。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
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平仄相对(要求不是太严,所以这里就不讲了)。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
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例:2002年天津市高中招生试卷中,有这么一题: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临绿水的轩斋。
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我们可以把后半句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二)、考对名著的了解以及对对联知识的运用。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对联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对联特别有可能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或者是作文中,因此,对联的掌握成为了中考语文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本篇文章将从对联的概念、对联的分类、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构成、对联的使用等方面全面地进行介绍。
一、对联的概念:对联是指两句对仗的短文,一般用于表达祝贺、劝诫、慰问、警句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体裁。
二、对联的分类:按照对联的形式,可以分为对仗、押韵、对仗押韵和作对。
对仗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中,各个字的位置、形式和结构都相同;押韵指的是对联中的前后两句,末尾的韵母相同;对仗押韵是同时满足前述条件;作对指的是前后两句的词、意义或者是反义。
三、对联的特点:简短精练、情意表达、反映时代、警醒人心。
对联是汉族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短文体,在它的创作中,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才情、情感和思想。
四、对联的构成:对联中的前后两句,前一个句子叫做“上联”,后一个句子叫做“下联”,两句诗的字数相同,要求用字正确,匹配紧密,意像新颖,才情横溢。
五、对联的使用:对联经常出现在节日、庆典、会议等场合,可以表达祝贺、慰问、警醒等不同的情感和含义。
在中考中,要求考生具备对对联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对对联的知识和技巧应进行充分的复习和练习。
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对联的练习题目,供大家进行训练,同时也提供了题目的解析,希望对大家参加中考能有所帮助。
1、有声有色的篮球场,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对仗)答案:上联有声有色的篮球场,下联拼搏奋斗的独角戏。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体育场馆和体育事业为基础的,上下联之间必须能比拟,或对仗或押韵,上下联之间形象对应,显得意境的完整、生动、深刻。
2、悠闲的农家乐,喧嚣的都市城。
(对仗)答案:上联悠闲的农家乐,下联喧嚣的都市城。
解析:这一对联是以城市人和乡村人为主题,反映了城市的喧嚣和乡村的悠闲,上下联之间必须有互相搭配的意义,有互相对应或补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对联试题解读和解题指导【知识储备】◎要点解读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相传起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起源于律诗的对偶句,现在仍保留着律诗的一些特点。
要求对仗整齐,平仄呼应,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考点动态如今,拯救、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是大势所趋,为此对联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我收集的136份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13份试卷考查了对联。
虽然,仅占约10%的比例,通常是2―4分,但预计2014年会有更多省市将对联纳入命题范围。
对联试题主要考查斟字酌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无论何种形式,中考对联试题一般要求宽对即可,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结构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认知、欣赏及拟写对联是考查重点,日常复习中我们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以便从容应对。
◎常见题型1.判断常见对联。
2.写喜欢的对联,并赏析。
3.填写重点词,补充对联。
4.根据上联直接拟写下联。
5.结合特定情境对出下联。
【例题解析】一、根据特点,判断对联常见对联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
我们只有牢记它们各自的特点,才能准确判断。
(一)春联是描绘时代背景、增加喜庆气氛的对联,常有“春、新年、岁”等字眼。
如:爆竹震落漫天雪,金凤唤来大地春。
(二)婚联是祝贺结婚的对联,常表达“成双成对”之意。
如: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三)挽联是哀悼死者的对联,表达哀悼、赞颂之意或对在世的人表示慰勉。
如: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这则挽联悼念逝者“德高”。
(四)行业联是突出行业特征的对联。
如:李桃交谊笃,橘柚及时登。
这是水果店的对联。
例(2013年白银卷)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正确的顺序是:答题指津:(1)熟知概念,牢记特点。
将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概念牢记于心,抓住各自的特点。
(2)抓关键词,准确判断。
如①“并蒂、喜、双飞”常用来祝贺结婚;②“白雪、红梅”表明是隆冬时节,“春”即春意、春节,是春联;③“百草、千方”指很多种草药和良方,“争鹤寿、续松年”即延年益寿,可知是“药店”的对联。
④“生能舍己、雄鬼、死”表示赞颂和哀悼。
(3)相同字眼,解意区分。
②③都有“春”,但意思不同,注意区别。
②是春天;③是回春,取自“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显然,对联②是迎春、赞春,对联③是祝愿药店生意兴隆,救死扶伤。
错误典型:将带有“春”字的对联统统归为春联。
参考答案:②①④③二、筛选对联,多维赏析(一)准确筛选对联,即选择符合对联要求的诗句。
律诗3、4两句(颔联)和5、6两句(颈联)讲究对仗,4、6句通常为平声韵。
如律诗: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登高》,李白的《送友人》,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二)日常生活,注意积累。
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我们要善于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励志对联。
(三)确定角度,深入赏析。
很多同学赏析对联时,感觉“一头雾水”。
其实,赏析对联就是赏析诗句,赏析角度有:重点词、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结构等。
如赏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内容角度上讲,宝剑经历磨砺才“光芒四射”,梅花经过苦寒才“芳香四溢”,别有深意;从表现手法上讲,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要想拥有美好的品质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的道理;从结构上讲,形式统一,对仗工整;从重点词上讲,一“出”一“来”,用词巧妙,贴切传神,道出了“人生需经历磨难才会成功”的哲理;从思想感情上讲,有劝勉、鼓励之意。
例(2013年白银卷)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副对联(试卷上的除外,写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也可),并做赏析。
(4分)对联:赏析:答题指津:(1)找准对联。
可选择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或选择一副常见的对联。
(2)多角度赏析。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内容: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下联有治国平天下之意,让人不由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绪和责任感。
结构:上下对仗,整齐划一。
重点词:运用叠词,朗朗上口,有复沓美感。
错误典型:(1)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自五言古诗《望岳》,并非对联。
(2)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赏析: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徐徐而下。
这里只是描绘画面,未从修辞、思想情感等角度分析,赏析过于简单。
参考答案: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赏析: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仗工整,叠词运用巧妙。
三、斟字酌词,补充对联在对联中填写词语之类的试题,难度较低。
答题时要注意:(1)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即上联是动词,下联也应是动词;上联中名词是植物,下联也应如此。
如: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一庭”“十亩”均为量词;“芳草”“藤花”均为植物名词;“围”“落”均为动词;“新绿”“古香”均为名词,一视觉,一嗅觉。
要严格遵循这个规律,不能“动词对形容词”,前后不对称。
切忌使用艰涩难懂的词语,以免令人费解、饶舌。
(2)修辞相同,贴切传神。
即上下联都用比喻,或都用拟人,在修辞上做到一致,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上联和下联都运用比喻,将“学习”比作“逆水行舟”,将“心思”比作“平原野马”,前后对应,而且运用形象的事物阐释抽象的道理,易于理解。
例(2013年山西卷)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
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天答题指津:(1)审读题意,明确重点。
题目要求填动词,与“读”相对,且要表现出山里的情趣,要将花鸟虫鱼表现得富有生机活力。
(2)抓关键词,确定修辞。
题目提示语“拟人化”,上联“鱼读”,显然是拟人,下联中一定要填关于人的动词,将“鸟”人格化。
(3)结合意境,巧妙应对。
“鱼读月”似乎鱼与月交流、嬉戏,动静相融。
下联要表现鸟与天的密切关系。
如“说”“谈”等,“说”虽是拟人,但有些口语化,不够雅,而“谈天”既有恬淡闲适之感,也将“鸟”与“天”自然相融。
错误典型:词语不合语境。
如“想”“吹”“唱”,虽是动词,但“想”是静态,与“读”的动态不符;“吹”,与鸟嘴较小的特点不太符合;“唱天”读来绕口。
关键是三个动词并不是“言”字旁。
参考答案:谈四、根据上联,拟写下联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一个原则:词性相同、字数相等、语义相关。
例(2013年广安卷)对下联,颂英雄。
上联:鞠躬尽瘁邓稼先下联:答题指津:(1)化难为易,分析结构。
上联结构:四字成语+三字人名。
注意:邓稼先属于现代英雄,对下联时尽量不要选如“诸葛亮”式的古代人物。
(2)“搜肠刮肚”,积累运用。
可供选择的人物,如书本上学到的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民主战士闻一多、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李大钊等,对于这些人物的事例、精神品质等,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用心就可牢记。
(3)锤炼成语,对号入座。
将所选人物的精神品质用成语概括出来,然后缀连起来即可。
错误典型:(1)无私奉献闻一多。
“无私奉献”并非成语,而是四字短语。
(2)百折不挠鲁迅。
人名字数不匹配,应将“鲁迅”改为“周树人”。
参考答案:呕心沥血袁隆平/坚贞不屈李大钊例(2013年德阳卷)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下联:,。
答题指津:(1)明确主题,分析结构。
例句主题积极向上,切合当今弘扬的社会风貌。
如:和谐社会、多读书、读好书等。
结构: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2)找同类词,一一对应。
如“文明”对应文化、知识、科技、书籍等,“书香”对应智慧、美好、完美等。
错误典型:(1)弘扬文化,共创和谐社会。
上下联都出现“社会”,语义重复。
(2)弘扬国风,创造辉煌万家。
读来绕口,且“辉煌”和“万家”搭配不当。
参考答案: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五、结合题意,巧对下联此类试题的形式:结合特定情境、名著内容、某一主题、热点图片等,对出下联。
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明确题意,也就是要充分理解活动的主题、情境及主要目的等,有的放矢地展开应对。
切不可还没读懂题意,就急于求成,结果徒劳无益。
例(2013年包头卷)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
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答题指津:(1)解读题意,提炼情境。
因题意是征集景区的宣传对联,所以上下联都要与风景、名胜有关。
上联可分解为:处所+动词+景致+动态景观。
(2)筛选词语,缀连成句。
下联,处所:白云观。
动词:望。
景致:白云或云雾。
动态景观:云散或雾散或太阳升。
但“报秋至”中有动词“报”,所以“太阳升”可改为“见日升”。
错误典型:云散见日生。
“生”是产生,而语境意是“升起”,应将“生”改为“升”。
参考答案: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例(2013年兰州卷)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
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耙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
花和尚唐三藏野猪林火焰山路阻败走大闹下联:答题指津:(1)积累人物,牢记情节。
阅读名著,我们要记住一些主要人物及典型事例,用“谁做什么”的形式概括出来,便于记忆。
如《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勇降牛魔王”,《水浒》“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三国演义》“关羽败走麦城”“林教头刺配沧江道”等。
(2)分析结构,对号入座。
上联结构:人名+动词+地名。
人物和事例要对应,切不可“张冠李戴”,出现“花和尚败走火焰山”的笑话。
参考答案:花和尚大闹野猪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例(2013年吉林卷)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2分)上联:四季美景养灵性下联:答题指津:(1)仔细审题,确定内容。
主题是“我爱校园”,即校园的景、人、情等都可作为对联内容,可借对联抒发对校园的热爱、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友情的珍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