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_记厦门市海沧文化中心设计_黄凯

合集下载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闽台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重要篇章。

闽南传统建筑以建筑形式多变、构造精细、彩绘精美著称,而台湾传统建筑则以独门独院、飞檐翘角、斗拱花纹、雕刻做工精细为特点。

这两个地区的传统建筑在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下探讨闽台传统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一、建筑特点1、建筑风格闽台传统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的“气势恢宏、雄浑厚重”为基础,融合了各种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精巧、华丽、瑰丽的特点。

其传统建筑结构包括斗拱、榫卯、雕刻等细节特点,给人一种复杂又有序的美感。

2、建筑构造传统闽南建筑以“横拉竖拱”为主结构,中间有“天井”或“天井院”,房间内部呈“厅”、“堂”、“轩”、“阁”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布局形式,外观形式更多的是飞檐翘角的形制,雕刻层次繁复的花鸟、人物、神兽等造型使建筑精致、华丽,极具艺术价值。

台湾传统建筑则以中庭为核心,周围为正房、偏房、厢房、堂口,构建了完整的空间结构,为建筑增加了立体感。

建筑采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质结构、花岗石、卵石等,也有茅草、竹箩、夯土等传统材料。

3、色彩绘画传统的闽南建筑固然精美绚烂,但色彩匀称和谐,浅色系居多,没有太多鲜艳的色彩。

台湾传统建筑则以鲜艳的色彩作为突出,火车站、丰原、南投、日月潭等地的传统建筑色彩鲜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文化意义闽台传统建筑不仅是建筑文化的代表作,更是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性和精髓的深刻表现。

首先,闽南传统建筑表达了闽南人民对生活、自然、人情、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闽南人民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才华。

同时,它也彰显了闽南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台湾传统建筑则是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湾民俗文化和建筑特色的缩影。

其次,闽台传统建筑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历史、艺术和服饰等为依据,承载着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印证了其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传承与发展_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传承与发展_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

传承与发展——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新诠释Inherit and Develop——The New Annotation of the Minnan TraditionCommon People Residence Construction文 / 陈琦 陈秀莲 Chen Qi Chen Xiulian陈 琦 厦门市规划局建筑工程管理处 副处长厦门市城市雕塑管理办公室 副主任国家注册规划师陈秀莲 前传媒工作者筼筜书院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之美2010 09 A+C XIAMEN P069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福建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四种,即:土楼、土堡、红砖和灰砖。

福建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部造型及细节装饰等方面,既保持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我国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又由于福建所处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

在这四种民居中,以红砖民居(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最为靓丽。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即红砖民居)素有“闽南地上文物”之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充满闽南地域特色的飞檐翘角、独具闽南风格的砖石墙、成熟的砖雕工艺、精湛的木雕工艺、具有象征意义的墙体彩绘等艺术形态,无不体现着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及文化意蕴之美。

1、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之美(1)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在一条纵向轴线上,布置一系列重要建筑,并左右对称地布置其他附属用房和院落,组成一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的完整建筑群。

(2)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院落,是以三面或四面房舍(围墙)围合而成的。

以院落为基本单元,进行群体组合,是我国民居建筑布局的又一个共同特征。

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院落的主体是厅堂,而不是庭院,这是和常见的北方四合院民居的主要差别之一。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800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800

闽南文化心得体会800读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心得急啊谁来帮我100~200字左右就行1月19日之前给我解读一:和睦和谐现代的城市人生活在密如林的楼群里,更多的人是聚在了一起,但彼此之间却保持着距离。

楼上楼下只有一层十几公分的水泥板相隔,你我却互不认识,更不用说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在大楼里荡然已成一种回忆。

有一种记忆:孩童端着满满的一碗饭,从自家串到邻家,饭吃完了再回来;邻里之间,串门聊天,围在院子前乘凉,非常惬意…这样的场景,曾经在古厝里经常可见。

“在那样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非常亲近。

李国宏说,古厝不仅只是居所,更有家的味道。

他进一步说,先人还十分讲究建筑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一座古厝里雕刻着这么一副对联:玉树琪花香作锦,水光山色翠连云。

展览厅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对联,“可见,先人所追求的生活环境崇尚与大自然紧密联系。

解读二:文化精神看过闽南一带的古厝,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古厝的大门两侧,房子内外的墙壁上都镶有一些石刻,内容或以诗句形式出现或是叙述体。

“这些题刻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纪实叙事类、警世名言类和家训类。

李国宏举例说,如宝盖龙穴村的景胜别墅就有四句诗:“少小耕田壮远游,岷江(指菲律宾)拓业几春秋。

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艰辛运尽筹…”这里讲述的是别墅主人的人生奋斗历程。

不少古厝里都有这种叙述家族历史、个人创业经历的纪实故事。

其实,不言而喻,这就是古厝的主人为了告诉子孙后代,富裕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懂得珍惜。

“文信国云:天地间只一个诚字颠扑不破公之正气…动心忍性处处是进德实地,切勿孤负。

这就是警世名言类,用古人的名言告诫子孙后代。

而还有很多题刻则是先人自己的人生感悟。

这些就是家训类,更有针对性。

有这么一首题刻: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能;如此自责,何怨尤之有;湛然纯一、肃然警惕,此意少不得。

更有先人通过自己的点滴生活教授家人持家做人的道理,如:淡饭粗衣未足羞心…留些余地勤修福,多少穷人仰面求。

融闽南地域文化 创灵动传承环境

融闽南地域文化 创灵动传承环境

我园地处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畔。

这里有闽南特色民居建筑———红砖古厝建筑群,有闽南民俗活动蜈蚣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新垵五祖拳(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漆线雕、陶瓷、石雕等闽南民间工艺……我们通过挖掘幼儿身边的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富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在互动式、浸润式的幼儿园环境中,促进幼儿提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本土文化精神。

一、传承闽南建筑文化,创设浸润式园所环境我园所在的新垵村保留着许多红砖古厝建筑,有的幼儿和家人至今还生活在古厝里。

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区特色建筑之一,红砖墙面象征着喜庆和富贵,“燕尾脊”和“马鞍脊”式的屋顶也颇有地域特色,另有木雕、石雕、砖雕等用于室内外的门窗、梁柱等。

红砖古厝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我们引导幼儿多维感受、体验红砖古厝之美,并通过创设浸润式园所环境,让幼儿沉浸在闽南建筑文化氛围中。

如我园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了“走进新垵古厝”系列活动。

幼儿跟随教师实地考察红砖古厝。

幼儿发现古厝有“口”字、“日”字、“目”字等不同的建筑布局;古厝屋顶的造型以两端上翘的“燕尾脊”和曲形的“马背山墙”为主要的造型形态;古厝以红色为主,红白相间、红黑结融闽南地域文化创灵动传承环境文/上官敏吴丽芳(指导)的多元性和便捷性。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当今,现代多媒体尤其微信、微博等微媒体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资源加工和传播方式,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的动态组合和瞬间传播,加速了新时代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开放化和多元化,在现代人人参与的微媒体推动下,资源建设者和利用者形成了随时互化、即时互动的关系模式,加速了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的便捷性、丰富性、及时性和泛在化。

不可否认,新媒体技术不断以压倒性的优势影响着当代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轨迹,一方面,新媒体持续对地域文化和传统的教育资源造成挤压;另一方面,新媒体也不断输出传统文化嵌入当代艺术、进入日常生活。

数字技术所引发的问题不再限于技术对地域文化生活空间和传统艺术教育资源单向度的侵袭,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依托数字技术创新福建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建设。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相辅相成。

闽南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闽南古村落。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厦门闽南建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闽南建筑特点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红砖青瓦”为主要特征,建筑物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花岗岩石料、黄泥瓦为主。

闽南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均衡、对称,注重层次感和轻重变化;在建筑装饰上善用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和泥塑,充分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闽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二、厦门特色建筑1. 鼓浪屿风格建筑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建筑主要由中外交融的各种建筑风格组成。

西式建筑有平房、别墅等,保存完好,中西融合的古建筑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

古典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的建筑与中国式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风采。

2. 沙坡尾风情街位于厦门岛西南端的沙坡尾,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西洋古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近代欧式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在这里,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西洋建筑的独特风采,感受到厦门曾经的繁华。

3. 厦门大学白城厦门大学,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鼓浪屿,是一所以世界闻名的高校。

其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散发出浓厚的学府氛围。

白色的建筑,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厦门传统建筑的杰作,它是闽南传统村落建筑的代表。

土楼为圆形或方形建筑,主要用土和石头建造,厚重坚固,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2. 传统闽南民居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二路三分院为多见,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作为中国海岛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闽南文化的核心地带。

厦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东方雅居乐园”,深受世人喜爱。

闽南建筑风格是厦门的一大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及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美学。

下面将深入探讨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鉴赏。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点1. 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厦门位于海滨,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建筑风格中带有浓厚的海洋元素,如渔船、渔网、海洋生物等。

许多建筑外墙都绘有海洋生物的图案,以及海中捕捞的场景,体现了闽南地区丰富的海洋文化。

2. 精美的建筑雕刻闽南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精美的建筑雕刻。

在建筑的柱子、门楼、窗户等部位都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绝伦的雕刻。

这些雕刻大多以花鸟鱼虫和神话传说故事为题材,具有浓厚的闽南民俗特色。

3. 独特的屋顶风格闽南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式、披山式等特有的风格,屋顶常常加上凸起的燕尾、翼角,形状优美、别致。

屋顶上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琉璃、彩瓦,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4. 独特的建筑布局闽南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般比较复杂,有前序、中间厅、后罩房等不同的空间布局。

前序常是开放式的空间,适合做为庭院,中间厅是主要的活动场所,后罩房则是供居住之用。

这样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气质和文化特色。

二、经典的闽南建筑代表1. 鸿山别墅鸿山别墅是厦门最为著名的民宅之一,也是当地保存完好的典型闽南建筑代表。

别墅坐落在鸿山路,占地近4万平方米,是一处集园林、宅第、民宅为一体的传统建筑。

鸿山别墅建于20世纪初期,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细腻,被誉为“门面楼”之一。

2. 思明区老城区思明区老城区是闽南民居保护富饶区域,这里的建筑大多由砖木结构搭建而成,屋顶多为歇山式,屋檐下雕刻精美,典型的闽南民居。

3. 厦门大学白城沙白城沙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26年,是一座仿古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其外墙装饰繁复,雕刻细腻,屋顶采用典型的歇山式,是迄今为止,保护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1. 引言1.1 闽台传统建筑的历史渊源闽台传统建筑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南方文化的发展。

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受到福建省南部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特点是山水相依、依山傍水。

闽南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四合五糖”的建筑结构,即中间为四合院,四周围绕着厅堂、耳房、鱼池等,形成一个整体。

而闽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则更多地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加庄重、厚重。

台湾传统建筑则融合了闽南传统建筑和客家建筑等多元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风格。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是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文化、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闽台传统建筑的历史渊源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1.2 文化视角下的建筑特征文化视角下的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在闽台传统建筑的建筑风格、装饰特色和功能用途上。

在闽南地区,传统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房屋多为横向纵深的独立式或成组的庭院式建筑,屋顶多为重檐歇山顶或悬山顶,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闽南建筑的外墙常用灰白色的石灰漆涂装,窗棂和门楣则常常精雕细琢,雕刻精美。

而闽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则更多地采用青砖和木材结合的形式,屋顶多为歇山顶,庭院以四合院或三合院居多。

台湾传统建筑则在闽南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客家文化和原住民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在这些传统建筑中,宗教元素常常体现在建筑布局和装饰上,如庙宇、祠堂等建筑。

民俗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闽台传统建筑在文化视角下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闽南传统建筑风格闽南传统建筑风格受到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色。

在闽南地区,传统建筑常常采用红砖青瓦的建筑材料,整体外观呈现出简洁、精致的风格。

建筑物常常以庭院为中心,形成围合式的布局,保护住户的隐私同时营造出宁静的生活氛围。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闽台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其传统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对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并且体会到传统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一、历史渊源闽台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史书《左传》中,就有关于闽台地区古文化的记载。

福建、台湾地区属于闽南文化圈,该文化圈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文风蓬勃、风俗淳朴而闻名。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闽台传统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建筑风格闽台传统建筑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它的建筑形式和设计风格上。

首先是建筑形式,闽台传统建筑多采用“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方式,即由前殿、中殿、后殿和厢房组成,中间为天井,形成一种独特的院落建筑形式。

其次是设计风格,闽台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都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建筑构件上,多采用剪影、雕刻、装饰等手法,突出了闽南风格的独特韵味。

三、文化内涵闽台传统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符号闽台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的龙、凤、麒麟等传统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

这些符号常常出现在建筑的柱雕、门楣上,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气息,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宗教信仰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宗教传统,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各种宗教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闽台传统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寺庙、教堂等宗教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社会生活闽台传统建筑是当地居民生活的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建筑中,可以看到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构件和装饰,如天井、神龛、挂墙等,这些构件和装饰都是当地居民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传承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11期总第149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 rchitecture &Co nst ruc tion
N o11·2010
V ol ·149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诠释
———记厦门市海沧文化中心设计
黄 凯
(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61004)
摘 要:闽南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体系、外部造型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既保持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砖木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我国汉族传统建筑的共同特征,又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与自然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而独树一帜。

在海沧文化中心的设计中,建筑师力图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将地域文化精神寓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取向之中,诠释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之神韵。

关键词:海沧文化中心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围合 天井 檐廊 文化廊
中图分类号:T U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2010)11-0005-03
The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Design in Xiamen Haicang curtural center
H uang K ai
(Xiame n H or do r A rchitecture &Enginee ring De sign Gr oup Co .,Ltd . 361004)
A bstract :In te rms o f plan lay out ,straucture sy stem ,ex ter nal styling ,decora tive de tails and such ,the re sidential building in
So uthe rn F ujian province has no t o nly maintained so me commo n features of tr aditional Han building s ,such as central a xis symme -try ,complex of co urts ,brick &w oo d bearing sy stem ,sloping roo f ,but also g radually established a lively and unique lo cal style gr adually because of differ ent histo rical backg round and changed natural conditio n .When desig ning the Haicang cur tural center in Xiamen ,by using the mode rn ar chitectura l lauguage ,a rchitect strived to blend the spirit of r eg io nal culture into the desig n idea a nd ae sthetic prefer ence to inte rprete the spirit o f traditional ar chitecture culture in so uther n F ujian Pr ovince .
Keywords :
H aicang curtural cente r T raditio nal a rchitecture culure in Southe rn F ujian Cour ty ard Enclo seing Cour ty ard Eav es g allery Culture ga lle
ry
作者简介:黄凯,男,1979年出生,工程师,建筑学专业。

收稿日期:2010-09-01
一、背景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及“大厦门”概念的提出,海沧已经成为海湾型城市“大厦门”发展格局中与岛内相匹配的城市副中心板块。

海沧大桥一桥飞架,改变了海沧与厦门岛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让依山傍海的海沧区成为了厦门迅速崛起的新亮点,而海沧文化中心作为政府投资的公共配套项目也应运而生。

二、概况
海沧文化中心位于海沧行政片区内。

行政片区的规划主轴从南至北由行政广场-行政中心-市民广场-文化广场-
文化中心-商务广场-海投商务大厦构成,形成了富有传统韵味的城市空间序列,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强调轴线与空间层次的建筑布局方式。

文化中心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建筑面积28892.6m 2,地上4层,地下1层,由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影剧院四部分功能组成。

三、建筑布局
闽南民居作为闽南建筑的主要代表,既保留了中轴对称、天井叠进的中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又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

其平面布局形式主要以“三合天井”型或“四合中庭”型为主,均保持以天井或中庭为核心的轴线,向纵向、横向或纵横向结合扩展。

文化中心为多功能的建筑联合体,模拟传统的布局方式,以文化广场为中心呈半月环抱状。

各功能区块围绕文化广场展开,其中功能联系紧密的图书馆、文化馆组成主体建筑,西侧为功能较为独立的青少年宫,东侧则布置娱乐功能较强,人流
图一 
总平面图
图二 功能分区图
聚散量大的影剧院。

由西向东形成了青少年宫———通高三层的门厅———图书馆(内设中庭)———通高四层的中庭走廊—文化馆(内设中庭)———连廊———影剧院的“天井叠进”式的活动流线,并通过文化走廊串联成一个整体,虚实结合,与文化广场共同构成了现代的开放的文化大厝。

四、建筑空间
作为功能主体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设计中采用三层通高的采光中庭将各垂直空间联为一体,与民居中不可或缺的天井空间异曲同工,营造出现代图书馆轻松、开放、灵活的阅览空间,以及多元、时尚的文化交流平台。

自然界的魅力与冬暖夏凉的气候使得闽南传统建筑无处不在的选择与外界直接接触、沟通与交流,并拥有一个能够与自然息息相通、有机联系的过渡空间———檐廊空间。

就其空间
形态而言,此空间属于居室空间的外延,直接吸纳室外自然景
图三 采光中庭
观,如从室外大空间的角度审视,檐廊空间因其内侧的门窗限定、外侧的廊柱及上部的廊顶、廊檐及地面的平台高差限定,形成一个半开敞的空间形象,由于它的开敞性,又完全突破了室内空间的封闭感,呈内外交融的流动状态[3]。

文化走廊作为文化中心的“檐廊空间”,以其虚敞性构成了内外空间的交会、流通。

在廊下,人们可以聊天、休息、聚餐、读书、做事、游戏,与自
然直接接触,感受传统建筑的空间神韵。

走出文化廊,步入文化广场,影剧院侧墙上L ED 屏幕播放的节目,广场的背景音乐,还有数十种不同的卡通脸谱广场砖,都将给来此的市民带来几分轻松和愉悦,使其融入现代科技的享受。

图四 全景鸟瞰
五、造型设计
闽南古建筑屋盖的举架落运使屋面成为双曲面,屋面脊部坡度陡峭、檐部坡度平缓,翘角燕尾高耸凌空。

屋盖秀丽端庄,曲线美在屋盖系统中得到充分的运用。

文化中心则采用现代的拱形坡屋顶,屋面中部玻璃两侧铝板,横向分为三段并延弧线向两侧伸展,纵向的铝板龙骨线条模拟传统屋顶中的“规带”增加屋面的层次,两侧末端弧形起翘的铝构架则暗喻燕尾脊的燕尾,通过现代的暗喻手法表现闽南建筑“弯月起翘、紫燕凌空”的飘逸形态。

闽南建筑另一大特色就是就地取材,采用红砖、红瓦、白石,形成闽南独特的“红砖、白石文化”。

独特的“出砖入石”的砌筑方式,以红砖白石色彩对比强烈的手法,产生出
一种“顺其自然”的不规则之“美”,勾勒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闽南地域乡土文化特色的独特魅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概念的提出,这些材料越来越多被现代的建筑材料替代。

文化中心则主要以石材幕墙为主,使用现代的材料与手法,追求与传统建筑的神似。

外墙楼层间的砖红色线条,纵横梁柱交点上内凹的砖红方块图案,中庭内穿插于柱、梁及天棚间的红色铝质板材,无不暗示着建筑与红砖白石文化的丝丝联系。

弧形的铝板屋面,通透的玻璃顶棚,厚重的石材墙面,伸展的铝构挑檐,宽敞的柱廊及高科技的节能幕墙等多种现代语汇则充分显示了时代特征,描绘出新时期海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风貌形象。

作为行政区主轴线重要的一环,文化中心的色彩、造型及细部的处理上均与已建成的海沧行政服务中心主体建筑相协调,以稳重与飘逸结合的气质与之呼应,增加了整个广场建筑
群的整体性。

沿广场一侧的外墙面逐层内倾减轻了厚重石材的压迫感;影剧院的石材及玻璃幕墙形成了曲面、斜面、球面等多种造型,虚实相间,空间层次丰富,光影富于变化;同时,作为全片区的俯视中心,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面)其形似机翼的造型更丰富了广场层建筑俯瞰文化中心的视线。

被建筑弧形围合的文化广场同时汇聚了众多的文化内涵,使整个建筑镶嵌在自然环境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表现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基于
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

七、结语
海沧文化中心在设计中,以积极探索的态度,力求用现代的建筑语汇来表现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之精髓,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对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当形似,注重神似;既重传承,更重创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福建民间传统文化[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贾宁.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J ].安徽建筑,2006/6.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