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13诗词三首ppt教学课件(2套)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 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 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 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 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 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 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细读感悟
zhuǎn

miá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chán
千里/共/婵娟。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 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 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 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 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 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 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 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 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 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R·九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 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 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 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对 后代很有影响。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 石变法而被贬官。
再读课文,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朗读上阕,总结作者经历的心理变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

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

(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
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水调歌头
苏 轼

背景知识
文章赏析

课文学习
作者、名家评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
宫。
⑻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
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含视频)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含视频)

朗诵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诗人是如何突出“行路难”的?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 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 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停、投、拔、顾四个连动,形象地把诗 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 表现出来。由前两句急转直下,这样强烈的 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 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 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 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 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 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在二十六岁那年,抱着“四方之志”, 出蜀远游。但李白却不愿意像当时多数知识分 子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是希望借广泛的结交和诗文投赠培养声誉以 此得到不寻常的提拔。
行路难(其一)
1.反复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 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 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 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 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美梦初 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 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 酒作诗,喜交友,有《李太白集》传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朗 读 诗 词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吟诵 月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学诗词少不了读,那么初读诗词要做到什么呢?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展示朗读女生上阙,男生下阙 (要求: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 有情有味,注重韵脚,语速稍慢)
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
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读 懂 词 把酒:端起酒杯。 意
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 弄:玩赏。 共:一起欣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3张PPT)
6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小序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原 因。
通宵,整整一 夜,直到天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 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 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7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 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11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12
环境描写
1.写出了(回忆了).....景色....特点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3.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 6.深化文章主旨 7.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哪一年
端起酒杯 担心,害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想要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 的清朗身影
8
译文: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举起酒杯 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 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 寒。 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 人间呢?
13
借景抒情
} 上阕——写景 望月问天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想象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

13 诗词三首 真题演练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 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 山僧,以践前约; 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 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13 诗词三首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
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
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 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 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 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 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
达自己期待能像姜尚、伊尹一样早受君命,一朝 平步青云,实现“济苍生”的宏愿。
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冰塞川 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意: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 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 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13 诗词三首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纷繁复杂的感情、博大精
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精彩优美的语言 ……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 三首古诗词,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 意境美。(难点)
诗意: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 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 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
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
行路难 (其一)
状元成才路
冰塞黄河,大雪满山 垂钓碧溪,乘舟日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长风破浪,挂帆济海
1.用典精当。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
句诗连用两个典故,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
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从而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自比
宗悫,可见其远大志向。
2.虚实结合,想象雄奇。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冰塞川”
的黄河,一会儿飞到“雪满山”的太行,一会儿想
到碧溪垂钓、乘舟日边,一会儿又回到“多歧路”
的现实,一会儿又要乘风破浪,高挂云帆远渡沧海。
从上古写到未来,从现实写到幻境,虚实结合,想
象雄奇。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 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天宝
三年(744年),李白遭受谗毁排挤,愤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离开京城时所作。
状元成才路

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汉代以前“诗”
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专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 拔 顾 诗意: 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 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 河南、(其一)
李白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
状元成才路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状元成才路
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 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 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炼的文字 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他的 散文长于说理,著有《刘梦得文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 1990年版)。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免和 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 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 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 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 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借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
既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又表现 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执着追求理
想的坚定信念。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
苦恼 艰难 希望 追求 坚信理想 积极乐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歧路:岔路,大路上分出来 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 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 哪里? 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反复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
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
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
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zūn zhù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状元成才路
3.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的人。(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 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 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