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
《荷花淀》ppt课件

s)hǔn j)iǎo dǎ)dian )bèn )lŭ
诗体小说之美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 质朴天然的泥土气息
荷花淀一美:环境美
水生家小院 白洋淀夜景 正午时淀上风光
荷花淀二美:人性美
水生 水生嫂 女人们
美的升级
仿照文章风格,写一个 小片段,展现环境美中 的人性美。
课后探究
延伸阅读
形象塑造技巧一: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形象:水生嫂-----夫妻话别 女人们-----探夫遇敌 助夫杀敌
人物形象——水生嫂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小组讨论:认真分析水生嫂的个性化语
言,概括水生嫂性格。
人物形象——水生嫂
温柔体贴
勤劳善良 水生嫂 深明大义
作者简介
• 孙犁
•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 平县人。
• 作品特点:有浓郁的乡 土气息,是淡雅疏朗的 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 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 “诗体小说” “荷花淀 派”
•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
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 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 势。
使令人恐怖的战争场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暗示出这里将发生一场消灭敌人的战斗,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根据地人民同仇 敌忾的斗争。
三处景物描写及作用
•开头部分对水生 家小院及白洋淀 夜景的描写
•正午淀上风光的 描写
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腼腆、忸怩
形象塑造技巧二:传神的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水生嫂 细节一: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 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吃惊、识大体、明事理、有觉悟
形象塑造技巧三:环境烘托
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

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荷花淀》精品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荷花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2.形成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1.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2.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3.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荷花淀解释

荷花淀解释
荷花淀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片湖泊,以其壮丽的荷花景色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景点和自然保护区。
荷花淀地处武汉市的东西湖区,面积约为33.3平方公里。
湖泊四周树木繁茂,荷花盛开,景色宜人。
每年夏季,湖泊中的荷花争相绽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荷花淀以其广阔的湖面、密集的莲叶和绚丽的花朵而闻名,有时被形容为“天
上仙境”。
荷花淀的景色变化万千,早晨的荷花花朵刚刚绽放,粉红色和红色的花瓣在阳
光下闪耀。
白天时,湖泊上漂浮着一片片莲叶,绿色和红色的叶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傍晚时分,湖面上的荷花开始慢慢合上花瓣,似乎在迎接夜晚的到来。
当夜幕降临,湖泊周围的灯光点亮,映衬着荷花淀的美景,犹如一幅现实中的画卷。
除了美丽的景色,荷花淀还生活着丰富的生物群落。
湖泊中栖息着各种鸟类、
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游客们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湖泊,近距离欣赏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湖畔还设有休闲区和观景台,游人可以在这些地方放松休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荷花淀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周边居民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保护区内设有游客中心,提供了关于湖泊的信息和保护意识的培训。
游客们被鼓励尊重自然环境,不乱丢垃圾,不损坏植被以及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
总之,荷花淀是一个迷人的湖泊,以其美丽的荷花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
吸引着游客们。
它提供了一个和谐与自然相融的场所,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宁静与美好。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荷花淀

荷花淀作品简介《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人物形象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1977年以后,作者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也有少量小说,陆续结集者有《晚华集》(1979)、《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均1981)、《尺泽集》(1982)等。
1982年,作者又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5册(内分7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
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伟大情操。
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
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参军的人出于对家庭的眷顾,便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这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的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丈夫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
荷花淀课文精讲

荷花淀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
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具体如下: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开端)1. 月夜编席(第1~4自然段)2. 夫妻话别(第5~29自然段)3. 水生离家(第30~31自然段)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险。
(发展)1. 探望丈夫(第32~38自然段)2. 扑空归来(第39~47自然段)3. 淀上遇险(第48~61自然段)第三部分:伏击歼敌,锻炼成长。
(高潮、结局、尾声)1. 伏击歼敌(第62~65自然段)2. 意外相见(第66~84自然段)3. 组织起来(第85自然段)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荷花淀》原文或查阅相关文献。
二、文章赏析《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荷花淀》的赏析: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荷花淀》展现了孙犁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才华。
小说以荷花淀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世界。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将荷花淀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
同时,小说还采用了诗意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将情节和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思想内涵上来看,《荷花淀》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小说通过描写荷花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和生活,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如封建思想的残余、官僚主义的腐败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从文学价值上来看,《荷花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花淀》

倡导性别平等观念
03
荷花淀中女性角色的勇敢坚定,有助于倡导当代社会
性别平等观念,推动妇女事业进步。
跨文化传播中荷花淀影响力评估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荷花淀作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在跨文化传 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走 向世界舞台。
展现中国抗战精神
荷花淀所展现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精神,在跨文化 传播中能够树立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形象,提升国 家文化软实力。
03
推荐阅读当代作家铁凝、王安忆等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如《
哦,香雪》、《小鲍庄》等,进行横向对比。
读者心得体会分享
女性形象的启示
通过阅读《荷花淀》,谈谈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认识 以及对现代女性角色的启示。
地域文化的魅力
分享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荷花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 化和风土人情。
文学审美体验
畅谈在阅读《荷花淀》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如 对作品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的感受。
04 社会价值探讨
荷花淀所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现象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背景
小说通过描绘荷花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 国社会的艰难历程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农村生活与社会变迁
荷花淀作为农村地区,其生活场景和社会变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 社会的现实状况,如封建残余思想、农民生活困苦等。
妇女地位与觉醒
这句话通过“藕断丝连”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妇女们对 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同时展示了她们深明大义、坚强勇敢 的品质。
03 艺术手法分析
荷花淀中意象运用及效果
荷花淀的意象
荷花淀作为核心意象,象征着美丽、纯净与生命力。通过细腻的描绘,荷花淀呈 现出一种宁静、梦幻的美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孙犁《荷花淀》原文阅读及赏析

孙犁《荷花淀》原文阅读及赏析孙犁《荷花淀》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
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荷花淀

丘、高阳等县市边境。由白洋淀等92个 大小淀泊组成。由于干旱与泥沙淤积等 原因,近百年来湖面由366平方公里缩 减至8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5米,最 深5.5米。接纳大清河上源唐河等水。为 华北平原最大湖泊。富水产。湖区景色 秀丽。抗日战争时为游击队雁翎队的根 据地。
孙犁,(1913—2002) 河北省安平县人,“七· 七” 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 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 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 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 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 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 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 品之一。
情节:
夫妻夜话挥泪别
探夫未遇反遇敌 助夫杀敌成长快
二读课文
了解人物及刻画方法
情节
对话
性格
夫 妻 夜 话 三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
来?”
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 关切责备 么晚?” 聪明智慧,察觉丈 二问:“他们几个呢?”夫有心事,不便 直问,试探。
嗔怪关心,水生 用“还在区上” 四问:“怎么了,你?” 岔开话题,察言 观色,只得逼问。
她们表面上是埋怨丈夫,实际上 是赞扬、夸奖丈夫,从话中可以看 出有的人俏皮风趣,有的人爽朗乐 观,有的人泼辣,但都是真心实意 爱着丈夫,支持他们。
片段四:归途遇敌
表现水生嫂等青 年妇女面对危险的 敏感和机警。
“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 不去。” 1 她们临危不乱,善于利用熟悉的 环境保护自己,这表现她们的沉 着、机智和镇定。 2 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进入荷 花淀助夫歼敌的情节。
变化
家庭 主妇
胜利 之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计划课时:三课时一、导入展示几幅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介绍荷花淀的来历和地理位置,并提问: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如果会发生一些故事,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的故事?学生可能会说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
教师引导:这里曾经是八年抗战的战场之一,那么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的《荷花淀》。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碎成了大大小小九十九块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九十九个水淀。
荷花淀便是其中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三千七百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四十三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的景观。
)二、孙犁介绍孙犁(1913-2002),河北平安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思考:1、理清思路,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32)夫妻话别第二部分(33-62)探夫遇险第三部分(63-86)助夫杀敌2、很多作家描写战争时,大都写了战争的残忍、恐怖,那么在《荷花淀》中,孙犁描写的抗日战争,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明确:美孙犁: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
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
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以“美”为核心,从语言美、景物美两个个方面,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四、阅读夫妻话别部分。
阅读6-15节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
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
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阅读阅读16-23节学生先不看书,看一下三段对话,可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
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人物 A B C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
”、“不嘛。
”①、“你总是很积极的。
”——(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性格:传统贤惠的农村妇女,对丈夫很顺从。
②、“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
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③、“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阅读24-29节①、“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②、“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
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温顺、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总结:夫妻话别的场面,没有离别的凄苦,没有家庭的抱怨,我们只看到了水生和女人之间含蓄、深厚的夫妻感情,以及舍身赴国难的高尚爱国情操,洋溢着纯朴善良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学生分角色朗读6-29节。
五、商量探夫①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爽朗直率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谨慎,考虑问题周到④“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性急、冒冒失失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新媳妇的形象,羞涩扭捏六、探夫未果、归途遇敌、归途说笑探夫未果“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她们表面上是埋怨丈夫,实际上是赞扬、夸奖丈夫。
归途遇敌“哎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哎呀,日本!你看那衣裳!”“快摇!”“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表现水生嫂等青年妇女面对危险的敏感和机警。
归途说笑“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
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不甘落后、自信乐观、迅速成长总结:诗体小说特点之一语言描写清新雅丽,婉约流畅,富有诗歌的韵致。
通过对话总结人物形象1、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水生女人是没有名姓的,而且连“水生女人”这样的称呼都很少使用,而只是以“女人”二字称之,为什么?她代表的是白洋淀妇女的共同特征: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
2、对水生的描写:“这年青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这明明是任何一个青年人所共有的打扮,尤其是在那样的时代和环境中,而最能反映外貌差异的面部描写则不着一字。
水生和水生女人塑造了华北平原农村革命青年的群像,他们身上既有夫妻之情,更有家国之爱。
七、诗情画意的景物美第一处,开头,月下的白洋淀。
1、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色调如何?有什么样的氛围?明确:干净的院子,湿润的、柔滑修长的苇眉子,银白雪亮的席子,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
氛围:宁静清幽2、在这样的氛围下,女人在做什么?明确:手指上缠绕着苇眉字,苇眉字在她手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
勾画出一片清新、恬静的画面,景美人更美。
3、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女人在静静地等着丈夫回来。
第二处:正午白洋淀上的风光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环境寂静无声,烘托出人物失望的心情,同时,水面上只有一只船又暗示情况异常,为下文鬼子追他们做了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处;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
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体会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
总结:诗体小说特点之二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两个特点使它称为一篇纯美的诗体小说,也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有了明显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斗的过程,也没有一般作品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媚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战斗场面寥寥几笔,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茅盾说“他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
(结合课后的知识卡片3)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