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分析

合集下载

生化检测实验剖析

生化检测实验剖析

生化检测实验讲义实验一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一、实验目的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受到温度、水分和酶的影响,其脂类物质易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

水解造成粮食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对粮食的种用品质和食用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粮食游离脂肪酸含量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00g粮食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值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通过脂肪酸值的测定,可以判断粮食品质的变化情况,推测储藏方法是否适当。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测定脂肪酸值的技术。

二、原理浸出法。

脂肪酸能溶于有机溶剂,利用苯来浸出脂肪酸,然后在酒精溶液中用标准KOH溶液中和脂肪酸,根据滴定时所消耗的碱液数量,就可求出脂肪酸值。

三、材料、仪器和试剂1、材料大米2、仪器带塞锥形瓶,量筒,移液管,微量滴定管,表面皿,天平,振荡器,漏斗3、试剂(1)、0.01N KOH(或NaOH)乙醇(95%)溶液先配制约0.5N的KOH水溶液,再取20 ml,用95%乙醇稀释至500mL(2)、苯,95%乙醇(3)、0.04%酚酞乙醇溶液0.2g酚酞溶于500ml 95%乙醇溶液中。

四、操作方法1、浸出称取事先磨细的大米粉20±O.Olg于200ml或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苯,加塞摇动几秒钟后,打开塞子放气,再盖紧瓶塞置振荡器振荡30min(或用手振荡45min),取出,将瓶倾斜静置数分钟,使滤液澄清。

注:粉碎后样品如在20℃以上室温放置,脂肪酸值会很快增加,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测定。

2、过滤用快速滤纸过滤,弃去最初几滴滤液后用量筒收集滤液25ml。

3、滴定将25ml滤液移入锥形瓶中,再用原量筒取25m1 0.04%酚酞乙醇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半分钟内不消失为止。

记下所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V1。

4、空白试验取25m1 0.04%酚酞乙醇溶液,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记下耗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毫升数V2。

五、结果计算脂肪酸值以中和100g大米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实验分析。

分光光度技术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结合成紫色的化合物,即为双缩脲反应。

在一定浓度内,颜色与浓度成正比。

实验结果:由于第五组数据误差较大,图像绘制时予以舍去。

实验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及其公式,并血清吸光度为0.089,得出每100ml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克数为0.548g。

实验二考马结合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考马与蛋白质结合后最大吸收峰从465nm变成595nm,即其595nm处光吸收增加量可知蛋白质的量。

实验结果: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407,标本溶液的吸光度为0.088。

实验分析:根据公式,可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0.811g/ml。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其高峰在280nm波长处。

在此波长范围内,吸收峰的光密度值与其浓度成正比。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生化检验质控实验报告

生化检验质控实验报告

生化检验质控实验报告标题:生化检验质控实验报告引言: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验技术,对于确诊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进行质控实验,以监测检验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质量稳定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参与的生化检验质控实验,并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实验目的:1.了解生化检验质控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熟悉生化检验仪器的操作;3.掌握质控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4.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实验方法:1.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包括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并使用外部质控品验证;2.按照实验室质控规定,每次操作前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控品的测试;3.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记录了生化检验仪器在不同质控品水平下的测量结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在大部分情况下,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某些浓度水平下,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超出了实验室质控标准。

这可能与质控品的制备或者仪器的校准有关。

数据分析:我们统计了所有浓度水平下的测量结果,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

根据实验室质控标准,我们将测量结果分为三类:合格、边缘和不合格。

结果显示,大部分测量结果处于合格范围内,但在两个浓度水平下有一定比例的结果属于边缘或不合格范围。

改进措施:为了改进实验室的质控措施,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仪器的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优化质控品的制备方法,确保质控品的稳定性,减少造成偏差的可能性;3.定期培训实验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4.建立质控数据的持续监测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质控实验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化检验质控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明确了质控改进的方向。

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常见生化试剂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生化反应的现象,加深对生化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或生物体外,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酶促反应、非酶促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酶促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葡萄糖、蛋白质、淀粉2. 实验仪器:- 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移液枪、滴管、试管夹、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酶促反应实验:(1)将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分别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取培养好的菌液,加入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3)取培养好的菌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取淀粉溶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淀粉溶液,加入葡萄糖,观察颜色变化。

(3)取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酸碱反应实验:(1)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促反应实验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变为红色,表明其含有葡萄糖氧化酶。

- 大肠杆菌菌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无明显变化,表明其不含葡萄糖氧化酶。

- 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变为紫色,表明其含有蛋白质。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 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表明淀粉存在。

- 淀粉溶液加入葡萄糖后,蓝色消失,表明葡萄糖与淀粉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淀粉。

- 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表明蛋白质存在。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

普通生化实验总结一、引言普通生化实验(General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总结普通生化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普通生化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一:蛋白质的定性实验1.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通过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定性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特性,在特定条件下,蛋白质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显色或沉淀。

2. 实验操作步骤1.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分别加入Biuret试剂和Millon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如果样品与Biuret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淡蓝变为紫色,可以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如果样品与Millon试剂发生变色反应,由白色变为红色,也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蛋白质。

四、实验二:酶的性质与活性测定1. 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了解酶的性质和活性测定方法对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测定酶活性,可以确定酶对底物的催化效果和酶的活化或抑制情况。

2.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酶底物和辅酶溶液。

2.将一定量的酶底物加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辅酶溶液。

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

3.在一定时间内测量酶底物与辅酶溶液反应的光吸收度。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吸收度差异,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酶活性。

根据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可以初步评估酶的催化效果和活性。

五、实验三:核酸的分离与纯化1. 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对于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引言:生化实验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生化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分子组成和功能,揭示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本报告将就我们进行的一系列生化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理过程的关键调节因子。

通过本实验,我们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 样本A的蛋白质浓度明显高于样本B,表明样本A可能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2. 样本C的蛋白质浓度最低,可能是由于样本C中存在其他干扰物质,影响了测定结果。

实验二:酶活性测定实验酶是生物体内参与代谢反应的重要分子,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状态。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酶的活性,得出以下结论:1. 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酶在适宜温度下具有最高的活性。

2. pH值的变化对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酶活性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降低,表明酶对于特定pH值有一定的适应性。

3. 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酶的活性,高浓度的阳离子对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大。

实验三:DNA提取实验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在基因研究和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几种常见的DNA提取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提取方法对于不同样本的DNA提取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 样本中其他杂质的存在会干扰DNA的提取,需要进行适当的纯化步骤以提高提取纯度。

3. 所得到的DNA质量可以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进行检测,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

实验四: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在酸碱度测定和沉淀反应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酸碱滴定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强酸和强碱的滴定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酸碱中和点,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2. 在滴定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需注意颜色的变化程度和持续时间。

生化实验分析

生化实验分析

果蔬成分生化分析果蔬成分的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过氧化物酶的分析。

总体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结果和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量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和技术。

2、了解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3、掌握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4、掌握蛋白质测定的方法和技术。

5、了解果蔬中蛋白质的含量。

6、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作过程及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1.还原型维生素C可被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下面简称染料)所氧化,成为氧化型维生素C。

氧化型染料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成为还原型后为无色。

用氧化型染料来滴定还原型维生素C,当滴至全部还原型维生素C被氧化后,在稍滴一点呈微红色为终点。

滴定用去染料量与样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量成正比。

(此法虽简单迅速,但氧化型染料亦能使其他还原型物质氧化,所以有一定缺点。

)2.蒽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

其原理: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硫酸脱水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再与蒽酮缩合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和寡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光吸收在595nm。

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波长为595nm处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生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生化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生化实验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言:生化实验是一种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来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它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实验将通过模拟常见的生化实验,探索其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剂、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样本:收集需要研究的生物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2. 提取样本中的生化成分:使用适当的试剂,将样本中的生化成分提取出来。

3. 分离和纯化生化成分:使用离心机等设备,将提取的生化成分分离和纯化。

4. 测定生化成分的浓度:使用光谱仪等设备,测定生化成分的浓度。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样本中的生化成分含量和活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通过测定血液样本中的葡萄糖含量来确定,这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可以通过测定尿液样本中的尿素含量来确定,这对肾脏功能的评估和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蛋白质的浓度可以通过测定样本中的吸光度来确定,这对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实验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此外,生化实验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

通过测定药物对特定生化成分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然而,生化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实验结果受到实验条件和操作技巧的影响。

其次,某些生化实验需要大量的样本和设备,成本较高。

此外,一些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结论:生化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的研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成分生化分析果蔬成分的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过氧化物酶的分析。

总体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实验结果和分析的角度进行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量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和技术。

2、了解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3、掌握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4、掌握蛋白质测定的方法和技术。

5、了解果蔬中蛋白质的含量。

6、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作过程及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1.还原型维生素C可被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下面简称染料)所氧化,成为氧化型维生素C。

氧化型染料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成为还原型后为无色。

用氧化型染料来滴定还原型维生素C,当滴至全部还原型维生素C被氧化后,在稍滴一点呈微红色为终点。

滴定用去染料量与样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量成正比。

(此法虽简单迅速,但氧化型染料亦能使其他还原型物质氧化,所以有一定缺点。

)2.蒽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

其原理: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硫酸脱水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再与蒽酮缩合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和寡糖彻底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再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光吸收在595nm。

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波长为595nm处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鉴定蛋白质,主要依赖于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

再与标准样品对照即可确定各区带的成分。

5. 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质,该物质在470nm 处有最大吸收,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470nm 的吸光度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

三.实验试剂:1%草酸溶液、2%草酸溶液、维生素C 标准液、氧化型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各种果蔬、蒽酮试剂、标准葡萄糖溶液(0.1mg/mL )、6mol/L HCl 溶液、20% NaOH 溶液、标准蛋白质溶液、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试剂、0.05mol/L Tris -HCl 缓冲液(pH6.8)、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7.6、反应混合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果蔬中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操作:1、制备新鲜果蔬液:如洗净新鲜橘子,擦干表面水分,剥去外皮,称20.0g 橘子放入50mL 量筒中,加2%草酸液至40mL 刻度处(即稀释1倍)。

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分钟,过滤,滤液即是(若样品中含大量铁,可用8%醋酸溶液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Fe 2+ 还原染料)。

2、染料液装入滴定管中:应驱除滴定管中的气泡,调整好零点。

3、滴定维生素C 标准液:吸取1.0mL 维生素C 标准液放入锥形瓶中,加9mL1%草酸溶液,摇匀,用染料液滴定至微红色保持15秒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下所用去染料液数量,可算出1mL 染料相当于多少mg 维生素C 。

4、滴定样品液:吸取10.0mL 样品液放入锥形瓶中,同上操作进行滴定。

可做两份,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Vc 标液用去2,6-二氧靛酚0.3ml萝卜:20.06g ,定容到40ml ,每10ml 消耗2,6-二氧靛酚:0.85ml; 结果得:每一百克样品中维生素C 含量m = ×100=5.99mg 盘菜 :21.26g ,定容到40ml ,每10ml 消耗2,6-二氧靛酚:1.0ml; 结果得:每一百克样品中维生素C 含量m = ×100=6.21mg结果分析:不同果蔬中的维生素的含量不相同,如盘菜和萝卜中的Vc 含量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 没有将果蔬充分的碾碎,维生素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或者一部分残留在实验仪器上;2. 在过滤多的时候,没有过滤完全,存在残渣;V ×C WV ×C W3.在移液时,常常把液体从一个容器移到另一个容器中,使实验的误差较大;4.在滴定时,没有明确液体刚变红的概念,可能滴得太多;5.滴定的时间花费太长,还原性的物质发生了氧化。

2.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操作: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标准液浓度(mg/mL)为横坐标做图得标准曲线。

2、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和测定称取1g实验材料,加水约3mL,在研钵中磨成匀浆,转入三角烧瓶中,并用约30mL 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

于50℃水浴中保温约0.5h(使还原糖浸出),取出,冷却后定容至100mL。

过滤后冰箱保存。

不同果蔬需进行不同程度稀释。

葡萄:取滤液0.5mL→100mL;梨:取滤液1mL→100mL;盘菜、萝卜取滤液10mL→100mL。

取1mL最终稀释液置于试管中,浸于冰浴中冷却,再加入4mL蒽酮试剂,沸水浴中煮沸10min,取出冷却后比色,其他条件与做标准曲线相同。

测得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算出样品液的糖含量。

3、样品中总糖的提取、水解和测定称取1g实验材料,加水约3mL,在研钵中磨成匀浆,转入三角烧瓶中,并用约12mL 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

再向三角烧瓶中加入6mol/L盐酸10mL,搅拌均匀后在沸水浴中水解0.5h,冷却后用20%NaOH溶液中和至pH呈中性。

然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过滤后冰箱保存。

不同果蔬需进行不同程度稀释。

葡萄:取滤液0.5mL→200mL;梨:取滤液5mL→100mL;盘菜、萝卜:取滤液10mL→100mL。

取1mL总糖的最终稀释液同上法进行还原糖测定。

实验结果:标准曲线的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结果分析:在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时,应使图上的点尽量聚集在直线附近,各标准液浓度与该溶液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测定计算时可先根据标准液浓度查出该溶液的浓度,产生误差的可能的原因有:1.标准曲线绘制不够准确;2.实验过程中蒽酮试剂加进去后未摇匀;3.蒽酮加入的时间存在着间隔。

3.果蔬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法操作:1、标准曲线绘制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后,摇匀,放置2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测定,记录A595。

以各管相应标准蛋白质含量( g)为横坐标、A595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制备称取1g待测植物鲜样置于冰浴上的研钵内,加入1mLH2O或0.05mol/L Tris-HCl缓冲液(pH6.8)研成匀浆,转入离心管,再用2mL水或缓冲液将附着在研钵壁上的研磨样品洗下并全部转入离心管,3500rpm离心15~20min,其上清液即为蛋白质的提取液,供分析用。

3、样品测定试管中加自制蛋白质样品1.0mL ,再加入5.0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5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记录A595。

根据所测A595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含量。

实验结果:蛋白质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可得:盘菜中蛋白质含量为180ug;萝卜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36ug。

结果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1.加入试剂后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色反应,蛋白质失活较严重;2.比色杯没有冲洗干净,存在一些残留在上面。

4.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1.贮液配制按上表配制贮液,但应注意(1)配好的贮液用棕色瓶盛装置冰箱内保存,可放1~2个月。

(2)过硫酸铵应当天配制。

2. 电泳槽的安装垂直板电泳槽的式样很多,目前流行的是用有机玻璃做的两个“半槽”组成的方形电泳槽,中间夹着凝胶模子,是由成套的两块玻璃板装入一个用硅酮橡胶做成的模套而构成,由硅酮橡胶套决定两玻璃板之间距离约为1.5mm,形成一个“胶室”,胶就在这两板之间的胶室内聚合成平板胶。

当凝胶模子与两半槽固定在一起后,凝胶槽子两侧形成前后两个槽,供装电极缓冲液和冷凝管用。

将两块玻璃板用去污剂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洗,直立干燥(勿用手指接触玻璃板面,可用手夹住玻璃板的两旁操作),然后正确放入硅胶条中,夹在电泳槽里,按对角线顺序旋紧螺丝,注意用力均衡以免夹碎玻璃板。

安装好电泳槽用pH8.9缓冲液配制的1.5%琼脂溶液封底,待琼脂凝固后即可灌制凝胶。

3. 制胶将贮液由冰箱取出,待与室温平衡后再配制工作液。

(1)配制分离胶A 3mLC 6mL0.14%过硫酸铵12mL水3mLTEMED 15μL将分离胶沿长玻璃板加入胶室内,小心不要产生气泡,加至距短玻璃板顶端3cm处,立即小心地覆盖2~3mm的水层,静置待聚合(约40min),当胶与水层的界面重新出现时表明胶已聚合。

(2)配制浓缩胶B 1.5mLD 3mLE 1.5mLF 6mLTEMED 18μL注:TEMED在灌胶前加,或者加完之后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先倒掉分离胶上的水层,用吸水纸将水层吸干,但不要弄坏分离胶。

立即加入浓缩胶,插入梳子(即样品槽模板),待胶凝后,小心取出梳子。

将稀释10倍的电极缓冲液倒入两槽中,上槽(短板侧)缓冲液要求没过样品槽,下槽(长板侧)缓冲液要求没过电极,备用。

4.样品的制备称取果蔬2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石英砂及5mL的样品提取液研磨成匀浆,置于离心管中,研钵用少量提取液清洗,洗液并入离心管,以14 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取上清液定溶至10mL,贮存于低温冰箱备用。

5.点样先向上槽液中加入0.1%溴酚蓝3~4滴,搅匀。

用微量注射器(50μL)吸取10~20μL 样液,在浓缩胶上层点样。

点样时须小心,防止样品液扩散。

6.电泳接好电源线(上槽即加样槽为负极)。

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到20mA左右,样品进入到分离胶后加大到30mA,维持恒流。

待指示染料下行到距胶板末端1cm处,即可停止电泳。

把调节旋扭调至零,关闭电源,电泳约3h。

7.剥胶取出电泳胶板,去掉胶套,用微量注射器沿玻璃内面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即可掀开玻璃,去掉浓缩胶(注意先进行测量),将分离胶放入培养皿。

8.染色、记录结果将配制好的染色液倒入培养皿,室温下1~10min后显示蓝色条带,后变红褐色。

用去离子水漂洗,并拍照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图:萝卜:R f=1.6÷7.6=0.21盘菜:R f1=4.6÷7.6=0.61R f2=1.6÷7.6=0.21结果分析:有实验结果可知,盘菜有2条条带,萝卜只有1条,由Rf1>Rf 可得盘菜的过氧化物酶电泳的速度快,可知盘菜中的过氧化物酶的分子量小,萝卜中的分子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