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范围
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

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到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大量统计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来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情况。
宏观经济学还探讨了政府在调节整个经济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微观经济学则更加关注个体在市场上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本身。
它研究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消费者选择行为等问题,旨在揭示市场机制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微观经济学还探讨了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消费者如何最大化效用等问题。
除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外,经济学还包括许多分支领域,例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这些分支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例如国际贸易、贫困和不平等、人类行为等。
在我看来,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还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例如,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市场机制来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在企业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来制定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在政府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然而,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
例如,在市场机制下是否真正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贫富不均问题上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便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之,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机制,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经济学范围

一、名词解释1、劳动需求2、劳动供给3、失业率4、劳动市场歧视5、人力资本投资6、劳动参与率7、生命周期8、工作—闲暇无差异曲线9、劳动力参与率二、简答1、简述奥肯定理的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2、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3、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工作搜寻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6、简述失业的种类及其治理措施。
7、简述歧视的概念和种类。
8、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的主要观点。
9、简述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10、简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主要特征。
三、计算题1、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存在A、B两类劳动力。
当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由10元/小时降低到9元/小时后,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100000人增加到120000人;同时这种变化也使得A 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50000人增加到55000人。
要求:1)计算B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2)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3)判断A、B两类劳动力属于总替代还是总互补关系。
3、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为1亿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和专用设备(K)。
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W)为每人200000元/年,每台专用设备的成本(R)为500000元/年。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等成本线的斜率。
四、论述题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就业问题?2、影响劳动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目前的劳动需求有哪些特征?3、根据有关部门调查A国30%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6%,而30%的高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60%;B国30%低收入人口所占收入比重为15%,30%高收入人口占收入比重为5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哪国贫富差距大?2)简述基尼系数的含义。
3)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说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
4)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要有哪些表现?请您分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经济学专业研究范围及其社会影响

经济学专业研究范围及其社会影响经济学专业是研究资源配置、生产与分配关系以及个体与集体经济行为的社会科学学科。
它以理论和实证方法为基础,通过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机制,以及对经济政策和管理实践的分析,旨在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福祉。
经济学专业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等。
首先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个体经济决策行为,揭示了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
其次是宏观经济学,它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领域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通过对宏观经济模型和政策的研究,可以预测和评估经济政策对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工具,它利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对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
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建立经济模型、验证经济理论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产业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产业的行为和竞争策略,通过对市场结构、垄断和竞争、产业集群等因素的分析,提供对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指导。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影响工资与就业的因素。
劳动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包括劳动力供求、技能与教育对工资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等。
金融经济学关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运行与影响。
它研究利率、汇率、股票市场、证券投资等金融问题,以及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金融政策的制定和金融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社会科学学科,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政府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政府利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进行科学决策。
经济学课程大纲

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经济思维方式,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课程涵盖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同时也探讨了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关键概念。
二、学习目标1.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 熟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经济学对个人、社会和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影响。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经济分析能力,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
三、课程内容1. 导论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围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 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微观经济学2.1 供给和需求分析2.2 市场结构与垄断2.3 成本与利润最大化2.4 生产要素市场2.5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3. 宏观经济学3.1 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3.2 通货膨胀和失业3.3 货币与银行3.4 供给与需求侧政策3.5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国际经济学4.1 贸易与全球化4.2 汇率与汇兑市场4.3 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4.4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影响5. 发展经济学5.1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2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实践5.3 发展经济学中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授课教师通过演讲、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3. 个人研究报告:学生选择一个与经济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撰写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个人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学课题研究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六、参考教材1. 曼昆《经济学原理》2.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原理》3. 特鲁迪《经济学导论》4. 卡尼《经济学:一门总体观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01 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Nature and Scope of Economics)

第1单元经济学的性质与范围(Nature and Scope of Economics)经济学BA330 1.1 什么是经济学?(What is Economics?)人们到处都在努力赚钱并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将钱花掉。
经济学研究的正是这种赚钱、花钱的活动。
1.2经济学的各种定义(Various Definitions of Economics)i) 亚当史密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起因”的学科叫经济学。
ii) J.S. 密尔斯:研究“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实用科学”叫经济学。
iii) L. 罗宾斯:经济学是“将人类行为看作是具有可选择用途的目标资源和不足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iv) 理查德利普西: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是:-a) 社会资源在各种用途上的分配和社会产品在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分配。
b) 生产与分配随时间而变动的方式。
c) 经济体制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总定义(General Definition)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了满足无限的需求而将有限的资源如土地、劳力和资本而进行分配的学科。
1.3 经济学分支(Branches of Economics)1.3.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定义:研究市场环境下公司和个人的经济决策的学科叫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分析的问题有:-a)消费者如何行为。
b)企业如何进行选择。
c)如何确定市场价格。
d)税收和价格控制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有何影响。
BA330 经济学e)市场结构对经济特性有何影响。
f)工资、利率、租金和利润是如何确定的。
g)家庭中的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1.3.2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定义: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探讨各总总量度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叫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分析研究的问题有:-a)国民收入。
b)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
c)货币价值。
d)通货膨胀及其决定因素。
e)宏观经济的目标,如价格稳定、充分就业、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认识世界的经济学

认识世界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学科。
通过经济学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的经济发展历程、各国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领域。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的行为决策,如消费、生产、供给等。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学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因此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对于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
此外,经济学的学习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个人和家庭财务,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经济学,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可以在个人和家庭财务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1 -。
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生产、交换和分配资源时的行为和决策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面临稀缺性和无限欲望的问题。
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
经济学家通过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寻求经济理论和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企业和个人家庭)的行为,分析他们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做出最优决策。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另外,经济学还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是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经济学家研究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以及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然而,在市场中也存在一些失灵现象,如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这些现象,提出政策建议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此外,经济学也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经济增长研究如何实现长期的产出和收入增长,研究创新、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学家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提出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面临稀缺性和无限欲望时,如何做出经济决策和行为,以及这些决策和行为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个体决策和行为、市场运作和市场失灵、经济增长和发展等方面。
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和理论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
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如何决定的。
3.经济学涉及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是资源的稀缺性,第二个核心思想是效率。
4.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6.经济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转移
支付、GDP平减指数、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等。
7.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个量分析法(即微观经济学)和总量分析法(即宏观经济学)。
以上这些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但经济学作为一个深奥的学科,还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答:粮食价格上升将使猪肉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因为粮食价格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提高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数量随之减少。
Q=5000-0.5P 这一需求函数中的价格弹性是否为常数?为什么?答:不是常数。
因为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该需求线上不同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相等的。
即:2、设需求函数为nM Q P =,试中M 为收入,P 为价格,n 为常数,求需求的点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答:由n M Q P =,得11M n ndQ M M E MdM Q P P =∙=∙= 11()p n ndQ P P E M n n M dP Q PP +=-∙=-∙-∙∙=2、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递减,将高工资者的收入转移给低工资收入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并用图说明。
答: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由于低工资者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高工资者货币的边际效用,所以把相同部分的收入从高工资者手里转移到低工资者手里,从全社会来说,损失的总效用小于增加的总效用,最后全社会的总效用是增加的。
3、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试用无差异曲线说明?答:用发现金的方法给消费者会带来更高的效用,因为发了现金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发实物则可能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效用。
MN 线是食物和衣服价格一定时,发了一笔现金的预算线,如发食物,该消费者可得Y1的食E 0.50.550000.5P d dQ P P P dP Q Q =∙=-⨯=-⨯-物,所获效用为U1,如发现金让消费者根据偏好自由选择,消费者会购买X2的衣服和Y2的食品,所获得的效用为U2。
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 。
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X 减到4单位,问需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答:当X=9,Y=8时,当U=20,X=4时,由 ,可得Y=12可见,当X 减到4单位时,需消费12单位Y 才能与原来的满足相同。
若需求函数为q=a-bp ,a 、b>0,求:(1)当价格为 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当价格由 时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答:(1)由q=a-bp ,得反需求函数为设价格为 时,需求量为 ,消费者剩余(2)略设无差异曲线为0.40.6923x y U x y P ====,P ,,求:(1)X 、Y 的均衡消费量;(2)效用等于9时的最小支出。
答:(1)0.40.6U x y =,那么,0.60.60.4X U MU X Y X -∂==∂ 0.40.40.6Y U M U X Y Y-∂==∂ 由X Y X Y MU MU P P = 可得:0.60.60.40.40.40.623X Y X Y --=,该式与0.40.69U x y ==联立,求得: 99X Y ==,(2)最小支出=293945X Y P X P Y ∙+∙=⨯+⨯=试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假定生产某种产品要用A 、B 两种生产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答:不对。
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即//A A B B MPP P MPP P =,当A B P P =时,均衡的条件是A B MPP MPP =,而不是A B =。
(2)两种要素A 、B 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答 :对。
产出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的条件可以写成A A B B MPP P dB dA MPP P -==,如果A B P P =,则1dB dA -=,即1dB dA=-,此均衡点即为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1的点。
(3)假定生产X 产品使用A 、B 两种要素,则A 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 的使用量增加。
答:不对。
当A 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A 的使用量将较前增加,而B 的使用量将会减少。
5、说明成本函数是怎样从生产函数求得的?答: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而成本函数则反映着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它是由生产函数以及投入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
由于在短期中,给定的生产规模实际上是为求得最低成本而设置的,在长期中,每一种生产规模都是最低成本的规模,于是,成本函数的确定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在给定产量情况下确定最低成本问题。
如果给定生产函数,那么总可以求出相应的成本函数。
例如设生产函数为(,)L K Q f L K TC LP KP ==+,,则我们可以利用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厂商均衡条件//L L K K MPP P MPP P =求出K 与L 的关系式,然后分别代入生产函数中求出L (或K )与产量Q 的关系,最后代入所设成本函数中即可求出成本函数。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85/8Q L K =,又设3L P =元,5K P =元。
(1)求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 与K 的数量。
(2)求产量Q=25时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 和K 的数量。
(3)求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 、L 、与K 的值。
答:求既定产量下的最低成本支出和投入生产要素组合可根据//L K L K MPP MPP P P =的厂商均衡条件求解。
对于生产函数3/85/8Q L K =,有5/85/838L MPP K L -=和3/83/858K MPP L K -= 由厂商的均衡条件//L K L K MPP MPP P P =可得:5/85/83/83/83/835/85K L L K --=,得到1K L=,即K L = 当产量等于10时,有3/85/810L K =,得到10K L ==于是可得最小成本min 35305080TC L K =+=+=(2)当25Q =时,求得25K L ==最低成本支出min 35325525200TC L K =+=⨯+⨯=(3)花费给定成本使产量最大的厂商均衡条件为://L K L K MPP MPP P P =同理,可得到K L =,代入总成本为160元时的成本函数35160L K +=,求得:20K L ==则:3/85/83/85/8202020Q L K ==⨯=所以,当总成本为160时,厂商的均衡产量为20,使用的L 与K 的数量都是20。
6、设生产函数为Q=6KL ,试求出相应的成本函数(K 与L 的价格既定)。
答:对于生产函数Q=6KL ,66L K MPP K MPP L ==,由生产者均衡条件//L L K K MPP P MPP P =,得:66L L K KP LP K K L P P ==,带入生产函数6Q KL =中, 266L L K K LP P Q L L P P =∙=∙, 1/21/2()6K L P L Q P =, 1/21/2()6L L K K LP P K Q P P == 则1/21/22()3L K L K TC LP KP P P Q =+=令某个生产者的生产函数为Q =,已知K=4,其总值为100,L 的价格为10。
求:(1)L 的投入函数和生产Q 的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
答:由题意,100K KP =,4100K P =,则:25K P =对于生产函数Q =,有1/21/212L MPP K L -=,1/21/212K MPP K L -= 根据生产者均衡条件//L K L K MPP MPP P P =,得1122112211022512K L L K --=, 25K L =, 25K L =,代入生产函数Q =Q L ==,则:L Q Q ==,此即为L 的投入函数。
总成本函数10010100K L TC KP LP L =+=+=+平均成本函数100TC AC Q Q==,边际成本函数(100)dTC d MC dQ dQ ==+=。
(2)如果产品的价格为40,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应生产多少Q 及利润。
答:由题(1),当生产者达到均衡时,25K L =,因为K=4,所以L=10代入生产函数Q =,即得 6.32Q ==利润40(1001010)20052.98Q QP TC π=-=⨯+⨯= (3)如果K 的总值从100上升到120,Q 的价格为40,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应生产多少Q 及利润。
答:当K 的总值上升到120时,120K KP =,即4120K P =,得30K P =则根据生产者均衡条件//L K L K MPP MPP P P =得:1122112211023012K L L K --= 13K L =,则33412L K ==⨯=由生产函数Q =得:Q ==利润()40(120120)37.13Q Q L K QP TC QP LP KP π=-=-+=⨯+ 2、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C=MR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示为MC=P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 (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 ),由于利润极大化的原则是MC MR =,而在此是MR P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 P =。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为什么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平行的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倾斜的曲线?答: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和横轴之间的距离等于商品的价格。
而行业需求曲线是由所有的消费该商品的个人需求加总而成的,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故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是否必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它们是否必然处于短期均衡状态?答:(1)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P=SMC=LMC 。
但整个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的话,则不但要求P=SMC=LMC ,还要求P=SMC=LMC=SAC=LAC 。
可见,即使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不一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但如果整个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必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答 (2)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即P=SMC=LMC=SAC=LAC ,则企业必然处于短期均衡状态,因此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S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