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计算共51页文档

合集下载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西方经济的复兴,工业投资机会急剧增加,出现了资金短缺的局面,因此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便成为投资者与经营者普遍重视的问题。这种客观形势,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951年J.迪安(Dean)在《投资预算》一书中具体阐述了贴现法(即动态经济评价法)以及合理分配资金的某些方法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在随后的20年里,学术界对贴现法与非贴现法(即静态经济评价法)以及贴现法的多种形式的应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从60年代末期开始,贴现法已成为技术经济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1978年布西(L.E.Bussey)在《工业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一书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经济评价、优化决策以及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等。1982年里格斯(J.L.Riggs)出版了《工程经济学》,系统地阐明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的货币价值,货币管理,经营决策和风险与不确定性等内容。与此同时,公用事业投资决策、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多阶段投资决策以及多目标决策等不同类型的项目投资经济评价与决策方法也相继建立起来,计算机与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在投资经济分析中也得到了应用。除此之外,对技术经济分析中如何反映税收、物价变动、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也做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技术经济分析已发展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应用经济科学。
技术经济学中的技术是广义的技术,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综合体。
二、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经济”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原意是家庭管理。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定义“经济”是谋生手段的意思。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时,借用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我国现在所用“经济”一词是沿用日本泽法,对它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1.现金流量定义所谓现金流量,是特定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数量和流出数量的代数和2.现金流量注意问题(1)每一笔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都应有明确的发生时点(2)现金流量不受经济系统内部现金转移和认为调整的影响(3)确定同一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所站的立场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3.现金流量图4.资金的时间价值基本概念5.资金的时间价值六个公式,复利计算P25(1)某人欲在第五年末获得10000元,若每年存款金额相等,年利率为百分之十,复利计算.则每年年末需存款多少元?(2)若某人现在投资10000元,年回报率为8%,每年年末等额获得收益,10年内收回全部本利,则每年应收回多少元?6.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公式(会算)P35(1)张某欲入股与朋友创办一家软件公司,急需10万元现金,但他的一年定期存款到期日分别是1个月后的4万元、2个月后的3万元、3个月后的1万元和5个月后的2万元。

设月利率i=1%,复利计息。

如果张磊将10万元的定期存款抵押给典当行,他期望得到多少现金?(2)某人现在存款1000元,年利率10%,计息周期为半年,复利计息.问五年没存款金额为多少?(3)每半年存款1000元,连续存10次,年利率8%,每季计息一次,复利计息.问五年末存款金额为多少?(4)承租人李伟与某设备租赁公司签订了一年期的设备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年利率为6.5%,半年计息一次,复利计息,设备租金为每月1500元,承租人李伟每半年支付一次,在半年收复不计息,即李伟分别于年初和年中各支付9000元给设备租赁公司.在年初支付前半年的租金时,李伟提出一次支付了一年租金17500元,如果在办理半年支付手续时双方各需要发生交通,误工等手续费100元,试问设备租赁公司能否答应李伟的请求?(5)存款情况如图所示,年利率为8%,半年计息一次,复利计息.计息期内的收付款利息按单利计算.问年末金额多少?P36(6)某人每月存款100元,期限一年,年利率8%,每季计息一次,复利计息.计息期内收付利息按复利计算.问年末他的存款金额有多少?7.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计息周期率i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周期m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即r=iXm若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利率周期利率,并将利率周期内的利息再生因素考虑进去,这时所得的周期利率成为利率周期实际利率P32 8.内部收益IRR(指标)静态评价指标实在不考虑时间因素对货币价值影响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现金流量计算出来的经济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指标是在分析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益时,要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效益\费用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将现金流量进行等值化处理后计算的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P50某常规投资项目经现金流量如图所示,当基准折现率为12%时,试用内部收益率指标判断该项目的经济型P50净年值P559.静态回收期净现值投资回收期也称返本期,是反映项目技术方案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投资回收期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方案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投入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净现值npv是反映项目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盈利水平;评价标准容易确定,判断直观不足:必须首先确定一个符合经济现实的基准收益率,而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往往比较复杂;在互斥方案评价时,净现值必须慎重考虑互斥方案的寿命,如果互斥方案寿命不等,必须构造一个相同的研究期,才能进行各个反感之间的比选;净现值不能反映项目投资中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不使进行投资额不等的互斥方案比较;不能直接说明在项目运营期间各年的经营成果.10.基准收益率代数和法基准收益率的影响的因素: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i1,风险补贴率i2,通货膨胀率i3,资金限制代数和法:ic=(1+i1)(1+i2)(1+i3)=i1+i2+i311.独立方案方案评价的选择(计算—不用内部收益率)p71 寿命不等P63某城市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需在三个不同地点各建一个大型生活垃圾处理站.现有三个规划设计方案A,B,C,其现金流量如表所示,试判断其经济可行性.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为8%某生物制药公司有三个可替代新产品生产方案A,B,C如表所示,但由于生产场所限制,只能选择一个新产品投入生产,试用NPV指标选择最佳方案.基准收益率为15%试采用NA V指标对上一题的三个可替代新产品生产方案A,B,C,进行选优.基准收益率15% 已知表中数据,试用NPV,NPVR,指标进行方案比较.设基准收益率i=10%12.盈亏平衡分析计算选择P81盈亏平衡分析是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研究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产品生产成本,产销量与盈利的平衡关系的方法某设计方案年产量为12万吨,已知每吨产品的销量价格为675元,每吨产品缴付的销售税金为165元,单位可变成本为250元,年总固定成本费用为1500万元,试求用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点的售价某产品有两种生产方案,方案A初始投资为70万元,预期年净收益15万元;方案B初始投资170万元,预期年收益35万元.该项目产品的市场寿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给定基准收益率为15%,不考虑期末资产残值,试就项目寿命期分析两方案的临界点13.风险概念风险,是指对于所预期目标而言,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三要素(1)不确定性是风险存在的必要条件(2)潜在损失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3)经济主体是风险成立的基础14.风险的主要来源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15弄清市场调查方法文案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邮寄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直接观察法,直接实验法16.可行性研究概念,作用可行性研究过程形成的工作成果一般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固定下来,构成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可行性研究不必将所有工作过程都展示出来,只需详细说明最优方案.(1)作为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依据(2)作为筹集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3)作为编制科研实验计划和新技术,新设备需要用计划(4)作为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以及与国外厂商谈判签约的依据(5)作为与项目协作单位签订经济合同的依据(6)作为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7)作文该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8)作为项目科研实验,机构设置,职工培训,生产组织的依据(9)作为对项目考核后评价的依据17.调查报告深度要求(1)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确定方案和项目决策色要求(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信息资料应满足充分性,可靠性和时效性的要求(3)可行性研究报告选用主要设备的规格,参数应能满足预订货的要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资料应能满足合同谈判要求(4)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5)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6)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构造的融资方案,应能满足银行等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需要(7)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反映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或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8)可行性研究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政府批件等18.项目资本金及债务资金的融通来源P19119.国内外债务投资P19220.投资估算的方法P21021.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产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2.建设期利息估算23.折旧估算方法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按照可遵循得方法对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进行的一定时期内的补偿额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年限P224 某厂设备预计使用8年,原值为12000元,净残值为800元,估计可以工作44800小时,每年预计工作时输入表所示该企业此类设备按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试计算各年预计的折旧费用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估计残值为1500元,清理费用500元.按双倍余额减法计算折旧.试计算5年中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4财务报表P20825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的必要性及其内容费用效益分析师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等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经济合理性.26.与财务估算的关系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相同之处(1) 评价方法相同(2)评价的基础工作相同(3)评价的计算期相同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的区别(1)两种评价所站的层次不同(2)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划分范围不同(3)财务评价与费用效益分析所使用价格体系不同27.费用效益识别原则有无对比原则,关联效果原则,资源变动原则P27128价值工程价值工程师通过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价值,功能,寿命周期提高产品价值的两个因素是功能和费用F,C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P291。

06270技术经济学整理公式

06270技术经济学整理公式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1.表达式: 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0或经济效果临界=(所得/所费)或(产出/投入)>=1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01.资源报酬固定形态 (直线)2.资源报酬递增形态 (下凹)3.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上凸)(一) 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土地生产率 = 产品量\产值÷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产量\产值= 产量\产值÷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 = (农产品产值 - 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土地面积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 = (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 ÷土地面积(二) 劳动生产率指标组劳动生产率 = 产量\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 产品数量\产值÷活劳动时间正指标劳动生产率 = 活劳动时间÷产品数量\产值负指标劳动净产出率= (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活劳动时间劳动盈利率 = (产品收入-产品成本) ÷活劳动时间(三)资金生产率指标组1. 成本产品\产值率 = (产量\产值÷产品成本)x100%单位产品\产值成本= 产品成本÷产量\产值2. 成本净产出率 = 净产出÷产品成本成本利润率 = (利润÷产品成本)x100%3. 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量\产值÷资金占用总额)x100%固定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量\产值÷固定资金占用总额)x100%流动资金占用产品率 = (产量\产值÷流动资金占用总额)x100%资金占用净产率 = (净产值÷资金占用总额)x100%资金占用盈利率 = 【 (产品收入-产品成本)÷资金占用总额) 】x100%4. 资金生产率指标组1.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年) =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年平均利润增加额 (年平均成本节约额)2.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 = 年利润增加额(或年成本节约额)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投资总收益 = 【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x投资年收益额)÷投资总额】x100%投资年利润率 = (年平均利润增加额÷投资总额)x100%5. 追加投资回收期 = (K1-K2) ÷(C2-C1)K1,K2:同一用途的两种投资金额;C1,C2:同一用途的两种成本总额或利润总额.(一) 边际分析概念1.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表示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2.平均变化率:3.精确变化率:4.平均变化率---是曲线某一段切线的斜率精确变化率---是曲线某一点切线的斜率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 TPP = F(X)2.平均产量 APP = TPP / X3. 平均边际产量 MPP =⊿TPP /⊿X 或 MPP = ⊿Y /⊿X精确边际产量 MPP = limMPP = lim dY /dX1.生产弹性: 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她反映产品数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A: MPP=APP, Ep=1B: MPP=0, Ep=0第一阶段 (生产相对不合理阶段)Ep>1, MPP>APP,第二阶段 (生产相对合理阶段)0<Ep<1,MPP<APP第三阶段 (生产绝对不合理阶段)Ep<0,MPP<01. Py*MPP = Px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Y*Py = ⊿X *Px (产品价值增量=资源成本增量)MPP = Px / Py (边际产量=资源与产品价格比)2.确定单项变动资源投入量的最佳点A.列表法B.作图法 (1)Y1 : 总产量曲线Y2,Y3: 等值线, ⊿Y*Py = ⊿X*Px资源投入价值=产品价值Y2 的斜率与Y3的斜率相等,Q点为Y1与Y3的切点.C.代数法---导数极值定理F’(x)=0,Y有极值.F’(x)<0,Y有极大值.F’’(x)>0,Y有极小值1.边际产量最大法当MPP=Px / Py=0.4/0.4=1 时,资源利用最佳.2.边际产量相等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资源分配最佳.1.等产量线 , 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 扩展线2.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满足条件:3.计算: 产量一定水平下的最小资源成本组合4.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满足条件:最基本的条件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1.生产可能性曲线, 产品的边际替代率, 等收益线2.产品之间的三种关系3.收益最高产品组合点的确定---边际收益均等原理dY1 *Py1=dY2*Py2⊿Y1*Py1= ⊿ Y2*Py2两种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时,收益最大.4.列表法,作图法,代数法Y=f(X1,…..,X n) 其中 Y为农产品产量, X1…..X n为农业生产资源(二)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1.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2. 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3.反映的一般是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4.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5.具有变量的纯质性6.通常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7.定义域和值域都是正实数,并且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生产函数可反映:A. 某种技术水平下的产量与投入量之间的关系B. 技术条件在变化条件下的产量与投入之间的关系C. 技术应用的效率的高低1.物质生产函数和价值生产函数2.企业生产函数 (总生产函数)3.时间变量(趋势变量) ----用时间变量来反映技术的变化4.随机参数----引入一些必要的不可控制的生产因素5.虚变量----引入一些必要的无法用数量测度的因素(二) 齐次生产函数1阶齐次生产函数----固定比例报酬 (没有经济或不经济)>1阶齐次生产函数----递增比例报酬 (比例经济)<1阶齐次生产函数----递减比例报酬 (比例不经济)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A. 概念------农业技术商品从诞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发展过程.既农业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的有效应用时间.B. 技术商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及特点第 I 阶段: 生长阶段 (开始阶段.成本高,效益低)第 II 阶段: 成长阶段 (效率提高,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第III 阶段: 成熟阶段 (生产稳定,产量高,技术充分利用,市场饱和,销售增长缓慢)第IV 阶段: 衰退阶段 (原商品进入陈旧期,经济效益下降,新产品出现,最终被替代) 技术商品孕育阶段: 技术商品进入市场以前的技术成果的设计、研制过程.(不属于技术商品寿命周期)4. 农业技术商品定价的基本方法定义:农业技术商品定价是对农业技术的交易价格进行评定或测定.由权威职能机构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转让价格进行评定或是对该成果可能的转让价格进行预测的实践过程.A. 成本导向法 P = C + V + M* 完全成本定价* 直接成本定价* 投资成本定价农业技术商品定价的基本方法B. 需求导向法* 效益分成定价--- 根据农业技术在使用中的预期产出效益或实际产出效益,测算承受方因采用该技术而产生的净增利润,并按一定比例在供受双方分成,分给供方的利润折合到交易价款里.原则: 以承受方的利益要求为基础利润分成率 (效益分成系数 / 利润分享系数) --- 利益分成的具体比例= 供应者的竞争 + 承受方的迫切需要程度3.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新增总产量指标 Y = ( Y0 – YN ) * R * A新增纯收益指标 P = ( PN-P0 )*A – ( CN + EN + MN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 S = P / ( CN + EN + MN ) X100%科学决策率 = 报告期科学(民主)决策制定的政策数 / 报告期制定的政策数政策目标实现度 = 政策实施后的实现目标 / 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目标* 技术政策目标变动率 =(新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旧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 / 就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农民得益率 = 单位面积新增产量 (产值) / 单位面积新增生产费用 x 100%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 = 全年主要农产品生产量 / 年均人口量* 优质产品率 = 优质农副产品总量 / 农副产品总量技术进步对总产值 (净产值 / 国民收入) 增长速度的贡献 (%) --- P259科技经费占财政指出的比重 --- P260年技术进步速度 --- P259科技成果年平均增长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广成效率 = 某技术实际推广面积 / 本区某技术适宜推广面积 x 100%劳动者平均文化程度 = ∑(受教育年限 x 同一年限人数 ) / ∑各年限人数科技人员占农民总数的比重科技人员专业对口率绝对经济效益相对经济效益1. 平均生产函数模型---- 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生产函数是一种技术关系,被用来表明每一组具体投入品(即生产要素)可能提供的最大产出。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折旧的计算

技术经济学第2章--折旧的计算

《技术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y折旧的计算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主要内容¾固定资产的折旧¾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10年平均摊销•递延资产:5年平均摊销一、固定资产的折旧相关概念设备资产的折旧:按期或按活动量将设备磨损转成为产品的成本费用的方式。

折旧费:按期或按活动量转为产品成本费用的设备资产的损耗价值。

返回第一节一、固定资产的折旧相关概念计算设备折旧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设备资产的原值、净残值和折旧年限。

(1)设备资产的原值。

一般为购置设备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又称初始费用。

(2)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原值扣除累计的折旧费总额。

(3)净残值。

即设备的残值减去其清理费用以后的余额。

(4)折旧年限。

即按财政部规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使设备的帐面价值为零所需要的时间。

返回第一节二、固定资产的折旧的计算方法¾年限平均法(直线法)、¾工作量(或产量)法、¾加速折旧法9双倍余额递减法9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折旧法,它是在设备资产估算的折旧年限里按期平均分摊资产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

其每期折旧费的表达式为DNSP D −=式中:D ——每期折旧费,元;S ——折旧期末资产净残值,元;P ——资产的原值,元;N D ——资产的折旧期,单位一般为年。

其中S=S 0-S c式中:S 0——折旧期末资产预计残值,元;S c ——折旧期末预计清理费用,元。

返回第一节1、年限平均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等。

返回第一节例:一台机床原值4万元,使用年限5年,净残值1000元,运用直线折旧法,求年折旧额。

解:D =(40000-1000)/5=7800元D1=D5=0.78万元例:某设备的资产原值为10 000元,估计报废时的残值为1000元,清理费用为0 元,折旧年限为10年。

计算其年折旧额、折旧率。

元)(90010100010000=−=−=D N S P D 解:得年折旧额%910010000900100=×=×=%%P D d 净值0123456789年份折旧100009009100900820090073009006400900550090046009003700900280090019001090010002、工作量法1)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内可完成的工作量年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年实际完成的工作量2)特点使用年限内每年的单位折旧额不变,年折旧额随年实际工作量而变。

《技术经济学》课件

《技术经济学》课件

综合评估法
总结词
综合评估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的多个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详细描述
综合评估法通常包括多个评估指标,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通过对这些 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项目的综合评估结果。综合评估法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类型的项目 ,如技术研发、城市建设等。
成本效益分析法
总结词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评估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常用方法, 通过比较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效益来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详细描述
成本效益分析法首先计算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然后计算出净 效益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在计算 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以真实反映项目的经 济效益。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01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 动力,技术经济学将进一步研究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 索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02
技术经济学将研究如何通过政策 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 产业竞争力。
绿色技术经济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技术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经济学 将研究如何通过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企业经营决策
生产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 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营销策略
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成本控制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政府政策制定
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技 术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也是技术经济 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技术经济学 计算

技术经济学 计算

《技术经济学》计算题例1:某公司有两个投资方案A、B,寿命期都是2年,初始投资也相同,均为5万元。

A、B方案两年内收益的具体数据,见表:年末A方案B方案0-5万元-5万元18万元022万元10.5万元两个方案的投资额相同,如果从收益简单加总(代数和)角度分析,两个方案2年内收益总额分别为:A方案: 8 + 2=10万元;B方案: 0 +10.5=10.5万元。

似乎B方案优于A方案。

但是凭直觉和常识,我们会觉得A方案可能比B方案更好些。

这是因为A方案在第1年年末有8万元的收益,这笔钱可以用来再投资。

但是,在现实中A方案能否优于B方案,取决于再投资的投资收益率i。

假定1:i=10%。

把A方案第1年年末8000元的收益进行再投资,第2年年末则能获得 0.8万元,这样A方案第 2年年末的收益总额为 10 + 0.8= 10.8元;B方案仍为10.5元。

A方案优于B方案。

假定2:i=5%。

把A方案第1年年末8000元的收益进行再投资,第2年年末只能获得 0.4元。

A方案第2年年末的收益总额为10+ 0.4=10.4万元。

B方案仍为 10.5万元。

B方案优于A方案。

例2:拟建一个工程项目,第一年投资1000万元,第二年投资2000万元,第三年投资1500万元。

从第四年起,连续8年每年的平均营业收入5200万元,经营成本2600万元,折旧费800万元,营业税金160万元,所得税率为25%,项目在期末残值为700万元。

计算该项目的年净现金流量,并画出现金流量图。

第0年年末现金流量 -1000万元第1年年末现金流量 -2000万元第2年年末现金流量 -1500万元第4年至第10年各年末现金流量为:税后利润+折旧额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折旧费-营业税金)*(1-25%)=1230(万元)第4年至第10年各年末现金流量为:1230+800=2030 (万元)第11年各年末现金流量为:2030+700=2730 (万元)例3: 某厂1998 年初借5000万元,1999年末又借3000万元,此两笔借款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末以等额方式偿还,问每年末应偿还多少?试绘出其现金流量图。

技术经济学基础

技术经济学基础

技术经济学1、 折旧的计算方法(1)直线折旧法(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将应折旧的固定资产总额平均分摊故每年提取折旧费相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呈线性递减。

年折旧费计算公式为(7—1) 式中 d —年折旧费;K —固定资产原值; S —固定资产余值;n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折旧费也可用折旧率a 来表示:⨯100%第t 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B t =K -dt (7—2)式中 B t -第t 年末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t —固定资产已使用的年数。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适用于某些机械设备的折旧计算。

它与直线折旧法原理相似,直线折旧法是将应折旧的固定资产总额在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工作量法是将应折旧的固定资产总额在实际的工作时间或工作台班内平均分摊。

2、 现金流入(CI ) 现金流出(CO ) 净现金流量(NCF )NCF =CI -CO3、单利单利计息指在计算利息时只考虑本金,而不考虑已经获得的利息,即利息不再生息 F =P (1+ni ) (3—1)例: 某人将1000元存人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9%,按单利计息到期后可获本利和多少?解:F =P (1+ni )=1000×(1+3×9%)=1270(元)即到期后可获本利和1270元4、复利复利计息指不仅考虑本金生息,而且考虑已获利息生息。

即把已获利息加到本金中去,以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本期计算利息的本金。

F =P (1+i )n5、现值:指资金处于资金运动起点时刻的价值,也称初值,用“P ”表示。

年值: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有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即分期等额收付的资金值,用“A ”表示。

终值:指自己经过一定时间的增值后的价值,是现值在未来时点上的等值资金,用“F ”表示nS K d -=K d a =(二)资金等值的基本公式1、一次支付类型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已知P ,在n 、i 确定时,求F 。

• 式中,系数(1+i )n 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用符号(F /P ,i ,n )表示。

技术经济学(1)[1]

技术经济学(1)[1]
n (4)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但以定 量为主。
技术经济学(1)[1]
第一章 技术经济学概论
n 2、技术经济的研究内容 n 研究经济规律在工程技术中如何应用。 n 1)技术的经济效果 n 2)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适用技

技术经济学(1)[1]
n ①不同部门和行业都存在技术经济方面问 题,还有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技术经济学(1)[1]
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n 四、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6)* n 投资收益率 n 静态投资回收期 n 净现值 n 净现值指数 n 净年值 n 内部收益率 n 动态投资回收期
技术经济学(1)[1]
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
n 五、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6)* n 独立方案 n 互斥方案 n 混合方案
技术经济学(1)[1]
n 研究2)技术技、术经经济关济系的中研矛盾究与对统象
一,寻求技术和经济协调发展的 规律,使二者达到最优的结合。 简言之,研究经济规律在工程技 术中如何应用。 n 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技术经济学(1)[1]
一、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 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
n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技术已从各 种生产工具、装备和工艺等物质手段,即 物化形态的“硬技术”,发展到“广义技 术”。广义技术是指把科学知识、技术能 力和物质手段等要素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 个能够改造自然的运动系统,包括硬技术 与软技术。
n ④按发展时期垄断程度:尖端技术——前 沿 泛,…,先进技术,…,传统技技术经术济学—(1)[1—] 应用广
2.经济
n 一是指社会生产关系(中国经济体制)的 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及以相应的交换, 分配等方面的活动。
n 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各个 部门。技术经济学中“经济Economic”主 要指一种节约、节省,sa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