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班级:单位:指导老师:实验1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一、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PPO)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它是植物组织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内,可参与植物生长、分化、种皮透性及植物抗性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为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醌类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所以受伤组织一般这种酶的活性就会提高。

另外,多酚氧化酶也可以与细胞内其他底物氧化相偶联,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

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的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硫酸铵来调节粗提液的盐浓度从而可以将PPO蛋白从体系中析出,且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透析膜。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三、材料与试剂:1.材料:马铃薯(两小组共称200g)2.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是配x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 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3.设备:试管与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透析袋;过滤纱布;植物组织匀浆机;pH计和pH试纸;高速冷冻离心机;四、操作步骤:1.两小组共称取200g土豆削皮后切成小块,加入300ml缓冲液A,两者按1:1(W/V)比例匀浆1min;2.用两层纱布将所得的浆液过滤;3.将匀浆滤液装入200ml的离心管10000rpm离心5min;4.上清液两组平分,每组150ml,加36.4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5min;5.取上清液定容至150ml,加入30.7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8min,倒掉上清液得粗酶沉淀,用并加入10ml 0.03M磷酸缓冲液B复溶沉淀3-5min;6.将所得溶液倒入透析袋中,用0.02M的KCl溶液透析至无硫酸铵根离子。

生理性生化实验报告(3篇)

生理性生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了解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微生物校内某些酶类的有无、对某些糖的利用能力、代谢产物的类型等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

某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能分解培养基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为吲哚反应阳性。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成丙酮酸,2分子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肌酸类物质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三、实验方法1. 吲哚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色氨酸的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甲基红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吲哚试验:接种了大肠杆菌的试管在加入乙醚和吲哚试剂后,能在乙醚和液体培养基的交界面上产生红色环状物质,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显阳性。

2.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甲基红试验阳性,即大肠杆菌在培养期仍维持酸性pH。

五、实验分析1. 吲哚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乙醚加量太少,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肠杆菌菌种有问题。

2. 甲基红试验结果分析:大肠杆菌在培养后仍能维持酸性,而产气杆菌则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2. 掌握了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3. 认识到生理生化反应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污染;2.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 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理性生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的生理性生化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生理性生化检测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生理性生化实验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及其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

生化新陈代谢实验报告(3篇)

生化新陈代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酶促反应的特性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将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分解产物。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生化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 实验设备:离心机、移液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果糖、淀粉、蛋白质、DNA、RNA、酶、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酶促反应实验(1)将酶与底物混合,观察反应速率。

(2)改变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3)比较不同酶的催化效率。

2. 新陈代谢实验(1)将生物样本(如细胞、组织等)放入反应体系中,观察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改变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等,观察反应的变化。

(3)检测代谢产物,如葡萄糖、乳酸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促反应实验(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2)改变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3)pH值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最适pH值和温度条件下,反应速率最高。

(4)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如脲酶催化尿素水解速度比一般催化剂高10~10倍。

2. 新陈代谢实验(1)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样本在反应体系中发生代谢反应,物质和能量发生转变。

(2)改变反应条件,代谢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3)检测到代谢产物,如葡萄糖、乳酸等。

六、讨论1. 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特异、可调节等特点,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2.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酶在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实验结果表明,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对酶促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生化实验报告书

生化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蛋白质变性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10月25日实验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质变性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蛋白质变性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 分析不同条件下蛋白质变性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分子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蛋白质变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性情况,分析蛋白质变性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牛血清蛋白(BSA)2. 0.1M HCl3. 0.1M NaOH4. 10%硫酸铵5. 95%乙醇6. 0.1M Tris-HCl缓冲液(pH7.4)仪器:1. 电子天平2. 恒温水浴锅3. 移液枪4. 试管5. 试管架6. 移液器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方法1. 将BSA溶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25℃、50℃、75℃、100℃)的水浴锅中加热5分钟,观察蛋白质变性情况。

2. 将BSA溶液分别置于不同pH值的0.1M HCl和0.1M NaOH溶液中处理5分钟,观察蛋白质变性情况。

3. 将BSA溶液与10%硫酸铵溶液按1:1比例混合,观察蛋白质变性情况。

4. 将BSA溶液与95%乙醇按1:1比例混合,观察蛋白质变性情况。

5. 将蛋白质变性后的溶液用0.1M Tris-HCl缓冲液(pH 7.4)透析过夜,去除未变性的蛋白质。

6.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透析前后溶液的吸光度,分析蛋白质变性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温度升高,蛋白质变性程度逐渐加剧,吸光度降低。

2. 在不同pH值下,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易变性,吸光度降低。

3. 在10%硫酸铵溶液中,蛋白质变性程度较高,吸光度降低。

4. 在95%乙醇中,蛋白质变性程度较高,吸光度降低。

5. 透析后,未变性的蛋白质被去除,溶液吸光度降低。

六、实验结论1. 温度、pH值、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物理或化学因素均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常见生化试剂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生化反应的现象,加深对生化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或生物体外,生物分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酶促反应、非酶促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酶促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葡萄糖、蛋白质、淀粉2. 实验仪器:- 酒精灯、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移液枪、滴管、试管夹、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四、实验步骤1. 酶促反应实验:(1)将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分别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取培养好的菌液,加入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3)取培养好的菌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取淀粉溶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淀粉溶液,加入葡萄糖,观察颜色变化。

(3)取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酸碱反应实验:(1)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促反应实验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变为红色,表明其含有葡萄糖氧化酶。

- 大肠杆菌菌液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无明显变化,表明其不含葡萄糖氧化酶。

- 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变为紫色,表明其含有蛋白质。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 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表明淀粉存在。

- 淀粉溶液加入葡萄糖后,蓝色消失,表明葡萄糖与淀粉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淀粉。

- 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表明蛋白质存在。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反应在微生物鉴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对给定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同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常见的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等。

-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等。

-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等。

2. 仪器:- 酒精灯- 接种环- 超净工作台-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试管- 移液枪- 滴管四、实验方法1. 菌种培养:将菌种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糖发酵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记录发酵结果。

3. 吲哚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4. 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不发酵蔗糖。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枯草芽孢杆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变形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2.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吲哚试验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吲哚试验阴性。

- 变形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细菌生化实验报告

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常见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方法,如糖发酵、吲哚产生、甲基红反应等。

3. 学会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利用酶催化底物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通过检测细菌对特定底物的利用能力、酶的产生以及代谢产物的生成,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等。

3.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糖发酵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判断细菌是否能发酵该糖。

2. 吲哚产生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取培养液滴加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判断细菌是否能产生吲哚。

3. 甲基红反应实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取培养液滴加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细菌是否能产生有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阴性。

- 变形杆菌:葡萄糖发酵阳性,乳糖发酵阳性。

2. 吲哚产生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吲哚产生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吲哚产生阳性。

- 枯草芽孢杆菌:吲哚产生阴性。

- 变形杆菌:吲哚产生阳性。

3. 甲基红反应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甲基红反应阴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基红反应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红反应阳性。

- 变形杆菌:甲基红反应阳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不产生吲哚和有机酸。

生化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生化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一)实验背景(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实验材料1.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2.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仪器1. 实验室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2. 专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 实验前检查仪器、试剂是否齐全。

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3. 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

(二)实验操作1. 实验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n. 实验步骤n: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2. 数据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2. 计算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3. 与预期结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方法可行。

2.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3.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3.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八、参考文献[1]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附录1. 实验数据表: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照片: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过程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报告撰写注意事项:1. 实验报告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班级:单位:指导老师:实验1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一、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PPO)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它是植物组织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可参与植物生长、分化、种皮透性及植物抗性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

植物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后,PPO催化酚与O2氧化形成为醌,使组织形成褐变,以便损伤恢复,防止或减少感染,提高抗病能力。

醌类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所以受伤组织一般这种酶的活性就会提高。

另外,多酚氧化酶也可以与细胞其他底物氧化相偶联,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

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的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硫酸铵来调节粗提液的盐浓度从而可以将PPO蛋白从体系中析出,且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透析膜。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三、材料与试剂:1.材料:马铃薯(两小组共称200g)2.试剂: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是配x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0.03M磷酸缓冲液pH 6.0(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3.设备:试管与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透析袋;过滤纱布;植物组织匀浆机;pH计和pH试纸;高速冷冻离心机;四、操作步骤:1.两小组共称取200g土豆削皮后切成小块,加入300ml缓冲液A,两者按1:1(W/V)比例匀浆1min;2.用两层纱布将所得的浆液过滤;3.将匀浆滤液装入200ml的离心管10000rpm离心5min;4.上清液两组平分,每组150ml,加36.4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5min;5.取上清液定容至150ml,加入30.75g硫酸铵固体搅拌均匀后10000rpm离心8min,倒掉上清液得粗酶沉淀,用并加入10ml 0.03M磷酸缓冲液B复溶沉淀3-5min;6.将所得溶液倒入透析袋中,用0.02M的KCl溶液透析至无硫酸铵根离子。

五、结果和分析:实验所得的初酶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浅,主要是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匀浆以前速度较快酚类被氧化的少,从而最大程度的保留了PPO的活性;经过一个夜晚的透析,得到了澄清的略带黄色的液体,这样就为进一步的柱层析提供了优良材料。

六、讨论与结论:1. 本实验在匀浆阶段应尽量快速,防止酚类充分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2.实验材料马铃薯在削皮前一定要清洗干净;3.加入硫酸铵固体时一定要小心缓慢,同时伴有玻璃般的搅拌,在溶解蛋白的过程中避免溶液局部盐离子浓度过大,使蛋白变性,并注意用量的计算,第二步加入的时候起点浓度是40%而不是0,否则会加入过量,影响实验的结果;4.透析时,提前检查透析袋是否完整,避免透析时出现孔洞导致样品丢失。

实验2 胰酶分离提取及活性诱导一、实验原理:胰酶是医药、食品、饲料等工业上重要的酶制剂,胰酶的分离提取是普通生化实验的最主要、最经典的实验。

提取胰酶的经典方法,多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胰酶在75%饱和硫酸铵中沉淀,其它杂蛋白一般在10%硫酸铵饱和度下被沉淀除去。

经此多次提取,最后在pH 8.0硼酸缓冲液中得到结晶。

胰酶在pH 3.0时最为稳定,可在低温下储存较长时间而不失活;低于此pH酶易变性;高于pH 5.0时,酶易自溶而失活。

因此提取制备胰酶的全部操作过程易在低pH和低温下进行。

胰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动物的胰脏中。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拟通过从猪胰脏中制备胰酶结晶实验,掌握酶的制备、一般分离、提取、纯化和结晶的操作技术。

同时为亲和层析、免疫学实验准备样品。

三、材料与试剂:1.仪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离心机、组织捣碎机、pH计、显微镜、秒表、剪刀、镊子、搪瓷盘、乳钵,大玻璃漏斗、抽滤瓶,塑料小桶、纱布、pH试纸,滤纸、玻璃器皿等;2. 材料:新鲜猪胰脏;3. 试剂及溶液配制:pH 2.5乙酸酸化水、2.5M H2SO4溶液、2M NaOH溶液、5M NaOH 溶液、0.1M HCl溶液、0.025M HC1溶液、0.01M HCl溶液、0.4M pH 9.0硼酸缓冲液Tris,硫酸铵,0.8M pH 9.0硼酸缓冲液。

四、操作步骤:1.取新鲜猪胰脏1个冰浴下剥除脂肪和结缔组织,用绞肉机绞碎胰脏;2.加1-2倍体积已预冷却的pH 2.5-3.0乙酸酸化水溶液提取(按1g组织相当于1ml体积算);3.检查提取液中pH,若高于pH 3.0时应及时用10%乙酸调节,使提取液维持在pH 2.5-3.0之间,在冷室5℃左右搅拌提取18-24h,4层纱布过滤,用50m1 pH 2.5乙酸酸化水抽提残渣一次(时间约为1-2h)合并滤液,用5M H2PO4溶液调正pH至2.5-3.0,过滤,离心30min,取上清,量其总体积;4.盐析加固体粉状硫酸铵33.9g,至40%饱和度;盐析1h,12000rpm离心10min;5. 然后上清液加硫酸铵33.3 g,至75%饱和度盐析1h,然后12000rpm离心10min;6. 沉淀溶于10ml pH7.5,0.1M Tris,透析过夜,4℃保存。

五、结果和讨论:1. 经过以上实验步骤得到澄清的酶液。

2. 用新鲜的猪胰脏是因为新鲜的胰脏胰酶含量高,容易分离提取。

3. 提取过程中保持pH值2.5-3.0之间,是因为胰酶在低pH值下没有活性,不会催化其他蛋白的水解从而降低酶的含量。

4. 加入硫酸铵固体时一定要小心缓慢,同时伴有玻璃棒的搅拌,在溶解蛋白的过程中避免溶液局部盐离子浓度过大,使蛋白沉淀变性,并注意用量的计算。

实验3 卵清蛋白的分离提取一、实验原理:鸡卵粘蛋白存在于鸡蛋清中,对胰蛋白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高纯度的鸡卵粘蛋白抑制胰蛋白酶的分子比为1:1。

鸡卵粘蛋白是糖蛋白,分子量28000,但糖成分上有差别。

有四种不同组分,等电点的围为pH 3.9-4.5,280nm的消光系数为A=4.13(1%,1cm)。

鸡卵粘蛋白在中性或是酸性溶液中和高浓度的脲都是相当稳定的,而在碱性溶液中较不稳定。

由于鸡卵粘蛋白对胰蛋白酶的强烈抑制作用,因此可以用鸡卵粘蛋白做亲和配基制备纯化胰酶的亲和柱材。

二、实验目的:掌握鸡卵清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操作步骤,为以后进行自己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材料与试剂:1.材料:新鲜鸡蛋2只;2.仪器:抽滤瓶500-1000ml、烧结漏斗、移液器、磁力搅拌器;3.试剂:10%TCA,5N HCl,5N NaOH,冷丙酮,胰蛋白酶液,BAEE-0.05M,pH 8.0 Tris-HCl 缓冲液,pH 8.0 Tris-HCl缓冲液。

四、操作步骤:1.取两只新鲜鸡蛋,得蛋清50ml,置于烧杯中,外用温水浴25-30℃,在不断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等体积的三氯乙酸-丙酮(1:2V/V),立即出现大量白色絮状沉淀,加完后最终pH约3.5,在继续搅拌30min,然后在4℃放置过夜;2.次日进行离心,得黄绿色清液;3.边搅拌边加入4℃遇冷的丙酮200ml沉淀蛋白,在4℃放置2h之后将上清也小心倒入瓶中回收,下部沉淀部分于10000rpm离心5min,收集沉淀;4. 将沉淀溶于10ml无离子水中,对无离子水透析4h,换水两次,在对碳酸钠缓冲溶液透析过夜,10000rpm离心10min,去除不溶物,取少量上清液;5. 10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

五、结果和分析:1.经过上面实验得到了较为纯净的鸡卵粘蛋白,呈白色粉末状。

2. 在离心以后一定要弄清楚是收集沉淀还是上清液,否则实验将会失败。

3. 在实验中要控制pH值,不能使其成碱性,否则粘蛋白会分解,影响粘蛋白的量。

实验4 柱层析纯化PPO一、实验原理:柱层析技术是常用的纯化酶、蛋白的手段。

在普通生化操作中经常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联用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1)PPO的基团能被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从而可以把PPO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去掉杂蛋白。

在用与树脂离子结合强度比PPO大的洗脱液洗脱就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PPO蛋白。

二、实验目的:1.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PPO的操作,以期掌握柱层析的基本原理、运用及操作技术,并了解凝胶色谱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材料与试剂:1.材料:实验一所得的PPO粗提液。

2. 试剂:0.02M Tris-HCI缓冲液pH 7.4(含0.001M EDTA)配制时配X10倍浓缩液1000m1;NaCl;聚乙二醇。

3.实验器械与仪器设备: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层析柱PH计和pH试纸恒流泵、梯度混合仪。

四、操作步骤:1. DEAE-纤维素的处理及装柱,按照树脂材料的要求对进行处理,将处理好的材料装入洗净的层析柱,柱材装到离柱上端1.5-2cm时停止。

2. 平衡:柱材装好后柱上端进液口接恒流泵,下端出液口连接蛋白检测仪,用0.02M Tris-HCl 缓冲液对柱材进行平衡,直到仪器的显示数据不再变化为止。

3. 上样:将粗提酶液上柱,用0.02M Tris-HCl缓冲液pH 7.4洗脱蛋白。

4. 洗脱:用含NaCl的0.02M Tris-HCl缓冲液进行梯度洗脱,同时用小试管接洗液,每管接到试管的2/3处。

共接收8管。

五、结果和分析:1.经过柱层析纯化的PPO用1.5ml的离心管收集,每管收集2/3体积。

收集液无色。

2.在上样之前一定要平衡好柱子,否则首先洗脱下来的是缓冲液,影响洗脱效率。

3,柱子要竖直,以免柱材料表面不水平,从而影响洗脱实验5:酶含量和活性测定一、实验原理:(1)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后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测定其合适波长下的OD值可以推算出蛋白的含量。

(2)PPO可将酚类物质氧化成有色物质,通过测一定波长的OD值便可以推算出PPO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掌握酶蛋白含量和活性测定的方法。

三、材料与试剂:1.材料:经硫酸铵沉淀获得PPO粗酶液,DEAE-纤维素DE52分离的酶液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的酶液样品。

2.仪器与器皿: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和试管、核酸蛋白检测仪;GL-20C高速冷冻离心机,酶标板,酶标仪等。

3.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蛋白标准液;DEAE-纤维素DE52;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兰葡聚糖、葡聚糖-40、70、100等。

硫酸铵沉淀组分,DE-52洗脱组分,邻苯二酚,0.2M磷酸氢二钠-0.1M柠檬酸缓冲液pH 5.8,考马氏亮蓝G-250蛋白试剂,蛋白标准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