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研究进展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损害水生生物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性和慢性毒性影响,导致鱼类、贝类和藻类的死亡或生长发育异常,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金属在水体中积聚,会加速水生生物的寿命缩短,影响其繁殖能力,甚至引起种群减少或绝灭。
2. 危害人类健康水体重金属污染会进入人体,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重金属还可能引起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问题。
3. 污染土壤和植被水体重金属污染还会通过降雨和沉积物沉淀,污染土壤和植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危害人畜健康。
1. 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了解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工业生产和减少污染排放针对工业企业和冶炼厂的排放污染物中重金属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降低重金属进入水体的来源。
3. 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城市和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为了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重金属污染。
4. 推动生态修复和水体保护对于已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应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生物修复和人工修复等,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重金属进一步扩散和蓄积。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与政府共同参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污染形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当前常用的治理方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排放。
工业生产中的金属矿石开采、冶炼、化工和制药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
农业活动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农药、杀虫剂和肥料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水流进入水体。
城市污水排放是另一个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污染。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重金属可以积累在水体中的生物体内,从而进入食物链。
当人们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时,会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重金属还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目前,治理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和过滤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还原等技术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的化合物沉淀下来。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活性污泥、植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生物过程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这些治理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缺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除了目前已有的治理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更有效地治理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
首先,利用纳米材料来吸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高效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其次,通过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技术,可以设计出能够高效吸附或降解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材料。
另外,利用微生物群落的协同作用来降解重金属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此外,政府、企业和个人也应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排放。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水排放。
《2024年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范文

《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由于其难以降解、生物累积性强和长距离迁移的特性,一旦进入水体,往往会造成长期且难以逆转的污染。
本文将就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1. 污染来源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冶炼、电镀、化工等行业的废水排放。
此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城市污水的排放也是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2. 污染现状目前,我国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和近海海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这些重金属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研究进展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来源解析、污染程度评估、污染物迁移转化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1. 物理法物理法是一种常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包括沉淀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将重金属从水中去除或分离出来。
例如,沉淀法可以通过添加沉淀剂使重金属形成沉淀物,从而从水中去除。
2.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重金属从水中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法、络合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或价态,使其从水中分离出来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去除的方法。
生物法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某些植物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和转运重金属,将其从水中去除;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生物吸附、生物富集等作用降低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综述

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综述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综述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水中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问题。
水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农业、生活中排放的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物质超出标准限值的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
本文将对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找到一种更加有效和可行的治理方式。
1. 了解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水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物质具有毒性、积累性、生物增长助长作用和迁移性的特点。
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水体中,会导致人类健康受损,包括中毒、免疫功能下降、致癌等。
同时,水中重金属的积累对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治理水中重金属污染势在必行。
2. 常用的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1)物理治理方法:物理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
其中,共沉淀法和过滤法较为常见和便捷,但对于一些稳定的离子来说效果不佳。
而吸附法则能更好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有活性炭、纳米材料、离子交换树脂等。
(2)化学治理方法: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物。
例如,给水处理常用的钝化-沉淀法、酸洗-碱沉淀法等。
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药剂,存在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
(3)生物治理方法:生物治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活体或微生物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其中,植物吸附和微生物还原是较常见的治理方式。
植物吸附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茎叶等吸附重金属离子,而微生物还原则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不容易溶解于水中的沉淀物。
3. 各种治理方法的优缺点不同的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各有优劣。
物理治理方法是常见且直接的去除方式,但对于稳定的重金属离子效果较差;化学治理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存在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而生物治理方法相对环保,但处理周期较长,需要较大的空间和运营成本。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治理与评估研究

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治理与评估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
目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和紧迫性。
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评估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希望为提高水环境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首先,本文将介绍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分析其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的危害,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本文将探讨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和现代的生物修复技术。
通过对各种治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建议,以期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治理方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和实际效果,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此外,本文还将深入探讨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包括监测技术、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评估方法的评价和比较,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评估结果对于制定治理策略和环境管理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本文将总结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回顾,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治理与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的水环境添砖加瓦,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重金属物质超出环境容许范围,对水体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铬、镉、铅、汞、铜、锌、镍等。
由于工业、农业、矿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水中底栖生物死亡和逐渐消失,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影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养殖动物大量死亡,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体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长,对农田和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组织中富集重金属,从而引起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对鱼类、贝类和水生植物等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生物种群的灭绝。
3.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通过水源或者食物链向人体积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元素中毒,影响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严重的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甚至致癌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对于长期从污染水源中取水的居民、以及长期食用水生生物的人群来说,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更加明显。
1. 加强监测和评估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对污染水域的监测频率和覆盖范围进行扩大,加强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分析和评估,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改善工业生产工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工业废水,因此应当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工业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物质的排放,降低重金属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采用污染源减排、污染物迁移转化控制等技术进行治理。
3. 推行农田污水处理农田是重金属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应当推行农田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土壤和水质,减少农田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环境面临了许多威胁,其中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首先,重金属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废物处理过程中被释放到水中,进而进入水生生物和人体内。
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金属能积累在水中的生物体内,进而进入食物链。
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和底栖动物吸收了重金属,然后被鱼类等食用,最终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会导致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神经系统损害、肝脏疾病和肾脏损伤等。
其次,重金属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性。
许多重金属离子可以直接损害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其死亡或生殖能力受损。
这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对整个水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改变水的基本性质。
铜、锌等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改变水的pH值,削弱水体的缓冲能力,使水体呈酸性或碱性状态。
这种化学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并导致水体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
为了防治重金属污染,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应加强监测和控制重金属排放。
对于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进行严格的监测,并实施必要的净化措施。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有关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确保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应采取恢复水体的措施,减轻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持久影响。
例如,可以引入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或微生物将重金属从水中吸收和转化为不易溶解或不具毒性的形态。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重金属在水中的浓度,还可以恢复水生生物的生态功能。
此外,对于大规模的重金属污染事故,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避免进一步扩散和损害。
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

浅谈重金属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摘要:重金属污染时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最常见就是重金属是通过使用农药化肥、工厂排放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人为污染,而且重金属具有毒性大、不易被代谢、容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的特点。
因此本文对重金属污染水资源的原因进行阐述,以及分析重金属的特点找出治理方法。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治理1.分析重金属对水污染源头1.1生产废水处理超标排放重金属冶炼厂生产废水主要为熔炼、烧结等冶炼工艺和动力辅助生产车间产生的废水,这部分生产废水含重金属离子比较高,通常是通过集中收到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因生产过程不稳定,汇入废水处理站的水量和水质发生变化,当变化较大时,会引起废水处理站的出水指标波动,甚至造成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排放,特别是重金属火法冶炼,排水量较大,长时间的超标排放,容易引发江河水体沽水期的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
1.2地下水污染烟尘和粉尘中丰富含有冶炼物料中存在各种重金属元素,其溶于水能够形成重金属污染水,呈现出非生产落地污染的情况。
重金属冶炼厂生产过程中烟尘和粉尘散落在厂内的屋面、地面和道路上,随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进入雨水沟道,从雨水排水系统排入江河水体。
根据实测资料显示,从雨水沟道系统外排的地面冲洗水以及初期雨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的现象较为严重。
2.重金属的污染特点2.1 分布广泛重金属遍布大气、土壤、水和生物体中,而且人类生产和生活方便对重金属应用也十分普遍,但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环境中某些金属累积,让它们在环境中含量或高,造成环境污染。
2.2生物富集有部分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待人体的一定部分发生积聚,造成急性或者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体生命,难以根治。
重金属之所以会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那是因为重金属很难被微生物分解,反而会被微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2.3转化工程复杂重金属大多为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在不同的被污染物中存在不同的形态,加上其迁移转化十分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方法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江河湖泊重金属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累积于蔬菜、肉类、鱼类、海鲜中,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介绍了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后的危害。
重点介绍了现有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 并提出了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金属;水污染;危害;治理方法1前言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又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储库,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进入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这些污染物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随着采矿、冶炼、化工、电镀、电子、制革等行业的发展,以及民用固体废弃物不合理填埋和堆放,重金属污染物事故性排放以及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使得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体。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不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1]2水中重金属的来源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两部分: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2.1、自然来源在没有人为污染的情况下,水体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取决于水与土壤、岩石的相互作用,其值一般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3]。
但会导致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
2.2、人为来源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即向外排放,污染了土壤,废弃物堆放场受流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物输入,都使水体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
3、重金属污染的危害3.1、对水生生物的危害[1,4]重金属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后,分布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中,对生态系统各组分产生影响。
当生物体内重金属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出现受害症状, 生理受阻、发育停滞,甚至死亡,并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崩溃。
3.2、对水生植物的危害[4,5]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利用藻类及水生生物的敏感性来监控水体的重金属污染。
研究发现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后,一旦被藻类吸收,将引起藻类生长代谢与生理功能紊乱,抑制光合作用,减少细胞色素,导致细胞畸变、组织坏死, 甚至使藻类中毒死亡,改变天然环境中藻类的种类组成。
3.3、对人体的危害[1,4,6]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排泄,逐渐蓄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毒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造成生殖障碍、降低人体素质等。
重金属( 例如Pb、Se、Mn 等)通过水体直接或间接进入食物链后,能严重地耗尽体内贮存的Fe、维生素C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免疫系统防御能力的下降,子宫内的胚胎生长停滞和其他一些残疾。
重金属能抑制人体化学反应酶的活动,使细胞质中毒,从而伤害神经组织,还可导致直接的组织中毒,损害人体解毒功能的关键器官肝、肾等组织。
例如:Hg、Pb、Cd 等重金属及Se已被列为剧毒物进行重点防治。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Cr、Co、Ni、Cd、Se 等重金属元素均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险。
4、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4.1、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该法主要适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的废水。
4.1.1、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法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
[7,8]该法包括中和沉淀法、中和凝聚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
4.1.2、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一般作为重金属废水的预处理方法使用。
氧化还原法根据重金属离子的性质,分两个方向。
一是利用重金属的多种价态,在废水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重金属离子向更易生成沉淀或毒性较小的价态转换然后再沉淀去除。
[7,9]常用的还原剂有铁屑、铜屑、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硼氢化钠等,常用的氧化剂有液氯、空气、臭氧等。
二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使金属离子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
该方法有利于重金属回收,但能耗高。
4.2、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离子还原交换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技术。
主要适用于处理重金属离子浓度含量较低的废水。
4.2.1、离子交换还原法离子还原法是利用一些容易得到的还原剂将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原,形成无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的化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以减轻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
[7.10,11]离子交换法是利用重金属离子交换剂与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物质发生交换作用,从水体中把重金属交换出来,达到治理目的。
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
这类方法费用较低,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重金属污染物,但适用范围有限,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2]4.2.2、吸附法吸附法是应用多孔吸附材料通过离子鳌合、络合等作用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
[11]活性炭是传统常用的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强,去除率高,但价格贵,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人们找了许多天然吸附剂如膨润土、矿物材料、果胶等并研制了很多新型吸附剂。
吸附法不但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好,而且操作简单,吸附剂可循环利用。
4.2.3、膜分离法[11,14]膜分离法包括扩散渗析、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有效地从重金属废水中回收金属,或使生产废液再生回用。
具有节能、无相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生物法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治理方法主要有微生物絮凝法和生物吸附法。
4.3.1、微生物絮凝法微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的一种除污方法。
[15]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自身构成的具有高效絮凝作用的天然高分子物。
目前发现的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有12种。
近年来多菌株共同培养的生物絮凝剂,因其可促进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且絮凝效果好,成为研究热点。
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 不产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絮凝物易于分离,且微生物生长快,易于实现工业化。
[11,14,15]4.3.2、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是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的过程,这些作用包括络合、鳌合、离子交换、吸附等。
[12~16]生物吸附剂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并以这些微生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明胶、纤维素、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等材料固定化颗粒制得。
用固定化细胞作为生物吸附剂与直接用游离微生物相比,可以提高生物量的浓度,提高废水处理的深度和效果,大大减少吸附一解析循环过程中的损耗,固液相分离容易,吸附剂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增强,使用周期明显延长,降低成本。
若将多种对不同金属具有不同亲缘性的微生物固定化后,分别填装组成复合式的生物反应器,则可用于处理含多种污染成分的废水。
生物吸附法应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具有吸附性能强、PH 适应范围广和运行费用低等优势。
[15]5结语重金属多为非降解型有毒物质,不具备自然净化能力,一旦进入环境就很难从环境中去除。
目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环保的治理技术也受到广泛关注。
利用超富集植物从水体中将重金属提取到植物上部,人工收获转移,焚烧后用于提取重金属,使其变废为宝。
因此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逐渐加强,在治理和防治重金属污染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李战,李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李然,李嘉,赵文谦.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述[J].四川环境. 1997(01)[3]许秀琴,朱勇,杨挺,叶宇飞,江潇潇.水体重金属的污染危害及其修复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2007(04)[4]黄海涛,梁延鹏,魏彩春,林华,莫国林.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J].广西轻工业. 2009(05)[5]朱映川,刘雯,周遗品,雷泽湘.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08(08)[6]陈双雅.中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2(03)[7]张世霞.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9(13)[8]杨正亮,冯贵颖,呼世斌,郑雪斌.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治理技术[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01)[9]葛俊森,梁渠.水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处理方法[J].广州化工.2007(05)[10]孟多,周立岱,于常武.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 辽宁化工. 2006(09)[11]林阿彪.浅析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方法[J].农家科技.2011(04)[12]朱映川,刘雯,周遗品,雷泽湘.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8(08)[l3]张坤, 罗书.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0 ,6[14]董蕊妮,李少佩,李国庆. 浅析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J]. 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02)[15]郭轶琼,宋丽.重金属废水污染及其治技术进展[J].广州化工.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