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华理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华理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华理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电泳等方法,将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2. 酶的活性测定:通过酶促反应,测定酶的活性,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等。
3. 脂类的提取与分析:通过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方法,提取和分析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了解脂类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代谢。
4. 糖类的测定和分析:通过酶促反应、比色法等方法,测定生物体内的糖类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四、实验方法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将混合溶液经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然后通过过滤、电泳等方法进行纯化处理。
2. 酶的活性测定:将酶样品与底物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并通过比色法、荧光法等测定酶的活性。
3. 脂类的提取与分析:将生物样品与有机溶剂进行溶剂萃取,得到脂类提取物,然后通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
4. 糖类的测定和分析:将生物样品与酶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并通过比色法等方法测定糖类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过滤、电泳等方法,我们成功地将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
2. 酶的活性测定:通过酶促反应和比色法的测定,我们得到了酶的活性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
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样品;试剂,酚酞、硫酸、氢氧化钠、蛋白质定性试剂、酶定性试剂等;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取少量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质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2. 核酸的定性实验,取少量核酸样品,加入核酸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3. 酶的定性实验,取少量酶样品,加入酶定性试剂,观察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
4.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实验,取少量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5. 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化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实验分析。
分光光度技术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结合成紫色的化合物,即为双缩脲反应。
在一定浓度内,颜色与浓度成正比。
实验结果:由于第五组数据误差较大,图像绘制时予以舍去。
实验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及其公式,并血清吸光度为0.089,得出每100ml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克数为0.548g。
实验二考马结合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考马与蛋白质结合后最大吸收峰从465nm变成595nm,即其595nm处光吸收增加量可知蛋白质的量。
实验结果: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407,标本溶液的吸光度为0.088。
实验分析:根据公式,可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0.811g/ml。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原理: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其高峰在280nm波长处。
在此波长范围内,吸收峰的光密度值与其浓度成正比。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工作报告之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书

工作报告之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书【篇一:2014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模板】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第六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实验日期2014-03-01合作者评分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地点指导老师教师签名第二实验室批改日期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
【篇二: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1%淀粉溶液100 ml0.1%糠醛溶液100 ml浓硫酸500 ml4、实验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 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1、原理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塞氏试剂: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4、实验操作取3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掌握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
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也称为分子筛层析法或排阻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孔径大小不一,能够根据分子的大小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洞,因此沿着凝胶颗粒间的缝隙快速移动,而小分子蛋白质则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较慢。
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可以推断其分子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凝胶层析柱- 凝胶- 蛋白质样品- 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 缓冲液(pH 7.4)- 标记笔- 移液器- 洗脱液- 紫外线检测仪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用标记笔标记起始线。
2. 将凝胶加入层析柱中,使其填充均匀,注意避免气泡。
3. 准备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4. 用移液器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别加入层析柱的起始线处。
5. 加入洗脱液,调节流速,保持洗脱液面始终高于凝胶表面。
6. 收集洗脱液,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紫外线检测仪检测蛋白质的吸收峰。
7. 根据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的分子量和迁移距离,绘制标准曲线。
8. 根据样品的迁移距离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分子量。
实验结果:- 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样品A 2.5 cm,样品B 3.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1 2.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2 3.5 cm。
- 根据标准曲线,样品A的分子量为 10 kDa,样品B的分子量为 15 kDa。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成功地将蛋白质样品与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离,并测定了样品的分子量。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模板_3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模板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李燚学号: 3180100093专业年级: 2018级护理学本科组别:第五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操作考试实验日期2019-12-24 实验地点第XX实验室合作者张怡君指导老师李某某评分XX 教师签名李某某批改日期2013-06-03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2.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4.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一)实验材料1.样品:鸡肝2.试剂:(1)95%乙醇;(2)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称取未潮解的三氯醋酸(CCl3COOH)5g,加蒸馏水溶解至100ml;(4)12mol ╱L HCl :浓HCl 原液(36%-38%);(5)12.5mol ╱L (50%)NaOH :称取NaOH 50g ,用蒸馏水溶解至100ml ;(6)碘试剂:碘100mg 和KI 200mg 溶于50ml 蒸馏水中;(7)班氏试剂:称取柠檬酸钠(C5H5NaO7 ?5H2O )173g 和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 溶于蒸馏水700ml 中,加热促溶。
冷却,慢慢倾入17.3%硫酸铜(CuSO4?5H2O )100ml ,边加边摇。
再加蒸馏水至1000ml ,混匀,如混浊可过滤取滤液。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3.仪器和器材:(1)普通离心机,室温至100℃恒温水浴箱(×2),723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精度为10mg 级电子天平(×1);(2)剪刀(×1),镊子(×1),研钵(×1);(3)试管架(×1),10ml 离心管(×2),(15㎜×100㎜)试管(×6);(4)刻度吸量管(2ml ×1,5ml ×2),1000μl 微量可调取液器(×1);(二)实验方法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的实验的流程图:+5%CCl3COOH 1 ml +5%CCl3COOH 3 ml沉淀(弃去)2.(1)(2)3注意事项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
生物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微生物对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分析其酶系统的差异。
2. 掌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4. 学习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将有机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获取能量和营养。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对底物的水解能力存在差异。
糖发酵试验和吲哚、甲基红试验是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 固体淀粉培养基- 固体油脂培养基- 葡萄糖发酵培养基- 乳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试剂:- 卢戈氏碘液- 乙醚- 吲哚试剂- 甲基红试剂- 蒸馏水仪器:- 酒精灯- 接种针- 培养皿- 试管- 试管架- 烧杯- 量筒- 德汉氏小管四、实验方法1. 菌种接种:将待测菌种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2. 糖发酵试验: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和乳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3. 吲哚试验:将培养好的菌液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 甲基红试验:将培养好的菌液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试验:- 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变黄,乳糖发酵培养基不变色。
- 大肠杆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变黄,乳糖发酵培养基变红。
- 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不变色,乳糖发酵培养基变红。
- 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不变色,乳糖发酵培养基变红。
- 普通变形杆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变黄,乳糖发酵培养基变红。
- 产气肠杆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变黄,乳糖发酵培养基变红。
2. 吲哚试验:- 枯草芽孢杆菌:呈阳性反应。
生物实验报告册模板

---封面- 实验报告册名称:生物实验报告册- 所属学校:(学校名称)- 班级:(班级名称)- 姓名:(学生姓名)- 学号:(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姓名)---目录-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 实验三:研究动物细胞的结构- 实验四:观察细菌的生长- 实验五: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六:探究生物的遗传规律- 实验七:研究生物的生理现象- 实验八:生态调查与环境保护- 实验九: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实验十:生物技术实验---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原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植物叶片-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铅笔- 滴管四、实验步骤1. 制作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3.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此处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实验讨论(在此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2. 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植物叶片- 显微镜- 蒸馏水- 酒精- 烧杯- 烟雾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 将植物叶片置于蒸馏水中,观察光合作用。
2. 使用烟雾发生器模拟光照条件,观察光合作用。
3. 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此处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结果,并进行简要分析。
)六、实验讨论(在此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以下省略其他实验的详细内容,仅展示模板格式。
)---实验九: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学习DNA提取、PCR等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
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不得高声说话。
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
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
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
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
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
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
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
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③实验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
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
器。
说明化学试剂时要避免使用未被普遍接受的商品名和俗名。
试剂要标清所用的浓度。
实验步骤:描述要简洁,不能照抄实验讲义,可以采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或自行设计的表格来表示,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关键环节应写清楚,以便他人重复。
实验记录:包括主要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
结果:应把所得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对比,尽量用图表的形式概括实验的结果,如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比较表等(有时对实验结果还可附以必要的说明)。
讨论:不应是实验结果的重述,而是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
如对定性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应有中肯的结论。
还可以包括关于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有关实验的一些问题,对实验异常结果的分析和评论,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结论:一般实验要有结论,结论要简单扼要,说明本次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1.实验预习报告内容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并书写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以下三部分:①实验原理:要求以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②实验材料:包括样品、试剂及仪器。
只列
出主要仪器、试剂;③实验方法:包括流程或路线、操作步骤,要以流程图、表格式给出要点,简明扼要。
依据各部分内容是否完整、清楚、简明等,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项目完整,能反映实验者的加工、整理、提炼。
合格:较完整,有一定整理,但不够精炼。
不合格:不完整、缺项,大段文字,完全照抄教材,记流水账。
实验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实验。
该实验应重新预约,待实验室安排时间后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记录内容
实验记录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实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主要实验条件;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③原始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准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
记录测量值时,要根据仪器的精确度准确记录有效数字,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实验记录应在实验过程中书写;应该用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不能用铅笔。
记录不可擦抹和涂改,写错时可以准确划去重记。
记录数据时请教师审核并签名。
实验记录分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如实详细地记录了实验条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
象、结果及实验中的原始数据等;实验记录用钢笔或者圆珠笔记录,没有抹擦和涂改迹象。
书写准确,表格规范。
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合格:记录了主要实验条件,但不详细、凌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不细致;原始数据无涂改迹象,但不规范。
有教师的签字审核。
不合格:记录不完整,有遗漏;原始数据有抹擦和涂改迹象、捏造数据;图、表格形式错误;用铅笔记录原始数据;无教师的签字审核。
若记录的结果有怀疑、遗漏、丢失,必须重做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结果与讨论
数据处理
对实验中所测得的一系列数值,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时,要根据计算公式正确书写中间计算过程或推导过程及结果,得出最终实验结果。
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
经过统计处理的数据要以X〒SD表示。
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处理方法合理,中间过程清楚,数据格式单位规范。
合格:处理方法较合理,有中间计算过程;数据格式单位较规范。
不合格:处理方法不当;无中间过程;有效数字的位数、
单位不规范。
结果
实验结果部分应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处理的最终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比对,以列表法或作图法来表示。
同时对结果还可附以必要的说明。
要注意图表的规范:表格要有编号、标题;表格中数据要有单位。
图也要有编号、标题,标注在图的下方;直角坐标图的纵轴和横轴要标出方向、名称、单位和长度单位;电泳图谱和层析图谱等要标明正、负极方向及分离出的区带、色带或色斑的组分或成分。
电泳结果还要标记泳道,并在图题下给出泳道的注释;要标出分子量标准的各条带的大小。
并且注意需要结合图表对结果进行较详细的解释说明。
可分成以下三个等级给分。
优秀:实验结果有归纳、解释说明,结果准确,格式规范。
合格:堆砌实验现象、数据,解释说明少。
不合格:最终实验结果错误且无解释说明,图表、数字不规范。
讨论
讨论应围绕实验结果进行,不是实验结果的重述,而是以实验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基本内容包括:①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的
各种资料、数据、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说明实验结果,重点阐述实验中出现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规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