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3 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学案苏教版必修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 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 •能力目标(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 T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____________ T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_________ T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_______ T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一一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________ 和 _________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体内转化实验(佃28年,英国,格里菲思)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思考: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苏教版必修2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word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杨明灯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论。

2 说出噬菌体的结构特点。

3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4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尝试信息的处理。

模仿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观察探索相结合。

教学过程:引课: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这些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生物体内的哪种物质控制了这些遗传现象哪?也就是说谁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哪?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大量实验探索,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本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们的探索足迹,去探索谁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板书本节的探索课题)新课研学:遗传和变异现象是通过生殖过程发生的,生物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有性生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要经过哪些生理过程?生: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三个生理过程。

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生理过程,看那些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前后代之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生:染色体。

由此,生物学家们认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思考,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那些?生: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这两种化合物究竟谁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哪?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生物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最终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其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是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面我们重点来探究这两个实验。

一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应至少具备哪些条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说课稿一、引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基因是如何被发现和研究的。

本节课将围绕着“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遗传物质的本质与特征。

二、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物质的研究历程,包括自孟德尔开始的遗传实验、DNA的发现和结构解析。

2.理解基因的作用和遗传的规律。

3.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复制过程。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基因的作用。

2.DNA结构和复制的原理。

四、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1 孟德尔的实验:遗传物质的基本规律•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内容和结果,突出他发现了离散性遗传规律(基因遗传规律)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如何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

1.2 DNA的发现:遗传物质的实质•讲述Griffith的转化实验,Avery-MacLeod-McCarty的滤过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的核心。

•展示一些DNA的相关研究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DNA的认识。

1.3 DNA的结构解析:Watson和Crick的发现•简明扼要地介绍Watson和Crick的实验过程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DNA的双螺旋结构对遗传的意义。

2. 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复制2.1 DNA的基本结构•介绍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糖和氮碱基。

•解释DNA的碱基配对原理,强调A和T、C和G的互补配对关系。

2.2 DNA的复制过程•详细讲解DNA复制的三个阶段:解旋、复制和连接。

•利用图示或动画演示DNA复制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孟德尔的实验和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进入探索遗传物质的话题。

2.分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孟德尔实验、DNA的发现和结构解析等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3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3 苏教版必修2

第1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和地位“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节是苏教版“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以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前面的内容已经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本节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提出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在内容上与教材中前后章节知识联系密切,是学好第四章的基础;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以掌握科学探究的实验思路与一般方法。

2、重难点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1)利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的认知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以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遗传与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关。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2.格里菲思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无毒性的R型活球菌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球菌混合后,有部分无毒性的R型球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球菌,且这种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

(2)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4)结论:DNA是使R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及方法(1)T2噬菌体的结构及代谢特点:(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实验过程及结论(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实验:①烟草花叶病毒结构:②实验过程:烟草花叶病毒水、苯酚――→震荡分离⎩⎪⎨⎪⎧RNA ――→感染烟草烟草叶发病蛋白质――→感染烟草烟草叶不发病③结论:控制烟草花叶病毒性状的物质是RNA ,不是蛋白质。

(2)TMV(烟草花叶病毒)与HRV(车前草病毒)的病毒重建实验: ①实验过程:⎭⎪⎬⎪⎫TMV 的蛋白质HRV 的RNA →重建病毒――→感染烟草→HR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HRV⎭⎪⎬⎪⎫TMV 的RNAHRV 的蛋白质→重建病毒――→感染烟草→TMV 的病斑――→后代的类型TMV②结论:控制TMV 、HRV 性状的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

2.人类的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四、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DNA(1)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 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_mol/L 时,DNA 的溶解度最低。

通过改变NaCl 溶液的浓度,可以使溶解在NaCl 溶液中的DNA 析出。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苏教版必修2)●课标要求1.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几个重要条件。

2.熟练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的过程、结论和分析比较。

3.通过肺炎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

4.学会分析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如细胞生物、噬菌体及烟草花叶病毒等。

5.学习提取DNA的实验方法。

●课标解读1.认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2.尝试提取DNA。

●教学地位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在高考中,对细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考查较为突出。

●教法指导1.围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

2.课件展示有关转化实验和侵染实验的比较表格,采取抢答、交流等方式填充两大经典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论及共同点。

●新课导入建议1.由每本书的后面都有的条形码引出超市携带商品信息的商品条形码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细胞核内存在的什么物质是类似于条形码的物质,进而思考蛋白质和DNA哪个是遗传物质?2.图片展示成龙与父、子三代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祖孙三代的大鼻子,引出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生物的遗传。

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毋庸置疑是DNA,但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P53-54相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完成思考交流1”。

(2)阅读教材P55-56有关内容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3、4,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情景导课:选择【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两种方式中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出本课时课题。

⇒步骤2:检测预习效果:(1)尝试描述DNA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2)分组抢答【正误判断】,并进行校正。

高中生物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3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

高中生物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第3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

第三课时提取DNA导入新课师:DNA并不神秘,我们可以从一些生物材料中把它提取出来。

师:我们可以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DNA吗?生:不可以,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而DNA主要是存在于细胞核里的。

师:我们可以根据什么原理,用哪些方法可以将细胞中的DNA提取出来呢?推进新课板书:探究题目:DNA的粗提取实验原理(1)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实验用具鸡血细胞液(5~1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 mol/L和0.015 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烧杯(100 mL,1个, 50 mL、500 mL,各2个),漏斗,试管(20 mL,2个),玻璃棒,滴管,量筒(100 mL,1个),纱布,镊子,滤纸,铁架台,铁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试管夹。

课前准备制备鸡血细胞液,方法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mL,置于500 mL 烧杯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 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

静置于冰箱内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

也可以用离心机离心2 min(转速1000转/分)。

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实验步骤(1)提取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搅拌速度稍快,稍重,时间为5 min。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 mL,逆时针方向搅拌,搅拌速度缓慢。

(4)用玻璃棒将丝状物挑起,获得含有一定杂质的DNA。

板书:实验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实验步骤2、3、4、5;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的方法步骤去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3 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
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
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
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DNA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
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三、核酸(DNA、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
1、两种菌落的比较
菌落荚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
S型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
2、实验过程
3、小结
步骤方法现象结论
1 R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正常R菌无毒性
2 S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死亡S菌能使小白鼠致病
3 S菌高温灭活小白鼠正常加热杀死的S菌不使小白鼠致死
4 高温灭活:S菌+R菌小白鼠死亡死亡的S菌中可能有使R菌转化因子
5 提取4实验死鼠发现S活菌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为S菌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案(2)苏教版必修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二)能力目标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目标
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课时说明
本节内容1课时,授课过程(包括与学生的互动)大约用时30 min,例题解析以随堂练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可作为作业。

对于例题解析和课后练习可根据时间情况灵活选用。

导入:有趣的生物遗传现象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另外,“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生虎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遗传的作用(这两句俗语还要考虑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与本文无关,不再赘述)。

概括: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

一、人类对遗传本质的探究
19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植物的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每一个性状都是通过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来传递的。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成单存在,配子结合(受精作用)后,遗传因子又恢复到成对状态。

19世纪末,科学家研究了生物生殖过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了解到染色体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体细胞(2N);配子(N);受精卵(2N)。

据此,有人设想:莫非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遗传因子?这不可能,因为生物的性状很多,而染色体的数目有限。

那么,一定是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遗传因子(基因)。

基于这样的认识,1903年萨顿和鲍维里提出遗传因子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DNA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性状;
4、具有存储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能力。

三、核酸(DNA、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一)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
1、两种菌落的比较
菌落荚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
S型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
2、实验过程
3、小结
步骤方法现象结论
1 R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正常R菌无毒性
2 S菌活菌注射小白鼠死亡S菌能使小白鼠致病
3 S菌高温灭活小白鼠正常加热杀死的S菌不使小白鼠致死
4 高温灭活:S菌+R菌小白鼠死亡死亡的S菌中可能有使R菌转化因子
5 提取4实验死鼠发现S活菌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为S菌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