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3课时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33~341.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和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数的运算的灵活性。
2.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数的凑整(拆分)进行简便3.教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今天,一家服装商店的售货员阿姨向我们发出了请求帮助的信号,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4(1(已知: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
第1周卖了58套,第2周卖了42套。
要求问题:还(2学生1:250-58-42=192-42=150(套)我是这样想的:用一共进的套数-第1周卖掉的套数=卖了1周后剩下的套数,再用剩下的套数-第2周卖掉的套数=还剩的套数。
学生2:250-(58+42=250-100=150(套)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第1周和第2周一共卖了多少套,然后用一共进的套数-一共卖掉的套数=(3学生1:从式子看,第一个式子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第二学生2:从计算过程看,第二个式子的两个数的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它比第一个式子计算学生3教师小结: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我们在计(4课件出示教材第33③集体讨论算法,并说明理由。
2.(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列出算式并板书:867+98(2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第2个加数有什么特点?(它接近100(把98看成100,但是98比100少2,所以867+98=867+100-2=965。
)教师小结:当加数接近整百并且小于整百数的时候,先加上整百的数,再减去多加的数会使(3教师:699+58,475-97学生1:把699看成700,因为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1,计算过程:699+58=700+58-1=757。
学生2:把97看成100,因为多减去了3,所以要加上3,计算过程:475-97=475-100+3=375+3=378教师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并且小于(或大于)整百数的时候,先减去整百的数,再加上(或减去)多减(或少减)的数会使计算简便。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97页到第100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以及一些数学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3.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合作: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1. 观察问题情境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答案:根据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他们应该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课程背景本课时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二单元第三课时,主要教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前两个课时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了解了有理数的概念,现在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目标•学习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或黑板、白板•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课本和练习册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回顾前两个课时中所学的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新课讲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根铅笔,小华有5根铅笔,两个人一起拥有多少根铅笔?”•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并讲解解题方法•在黑板或者课件上展示这个问题,并用加法进行运算,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计算的过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3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任何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指导课堂互动(15分钟)•收集学生自己编写的实际问题,并让其他同学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讨论其中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以相互学习和进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强调总结常用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家庭自习时复习新学的知识,并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可以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的反馈,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问题解决》教案(优秀资料)

《问题解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公路标语,课件展示教师收集到的公路标语。
通过刚才的展示,可见修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修路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1.独立探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你能解决题目中所提的问题吗?试着列出算式。
150×6×40 150×40×62.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想法。
所列算式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3.交流探索成果。
请个小组汇报解决方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解法。
(1)先求6台铺路机一天铺路多少米?150×6,再求6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路多少米?列出算式150×6×40。
(2)先求一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路多少米?150×40,再求6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路多少米?列出算式150×40×6。
4.巩固练习。
(1)观看课件,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2)独立解决问题。
205×4×28 205×28×4(3)小组交流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想法。
刚刚我们已经把路修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坐车到北京去旅游一下。
5.教学例2。
(1)师: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发车时间:8:00。
到达时间:13;00(次日)引导学生理解次日即为第二天的意思。
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时问题解决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3课时问题解决教材第56~571.2.3.4.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工程、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教学过程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1.引导学生看例1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学生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1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题变成例12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450m,40(1(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
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作指(3①450×2×40=900×40=36000(m) 36000m=36km②450×40×2=18000×2=36000(m)36000m=36km学生:先算2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2台铺路机40天一共铺路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学生:转化单位。
3.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例2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利学生2:列(1(2(3)全班交流:23-8=15(h) 102×15=1530(km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件,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课件出示教材第56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如:205×4×28或205×28×4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工程问题中求工作总量的问题;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问题解决,具体是西师大版的教材。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涵盖在教材的第96页至第101页。
其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关键信息来简化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画出准确的图来帮助解决问题。
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关键信息来简化问题的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问题的关键信息和解决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解答,让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反应,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还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键信息的识别和利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在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简化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
在教学中,我会特别强调这一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
画图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然而,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形来表示问题。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的:⑴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⑵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习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东山中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出示主习题图)下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二、应用知识,解决问习题。
⑴ 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答复)(1)二(1)得了16面小红旗;(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因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可以用减法算出二(2)得的小红旗数。
列式:16 – 3 = 13 (面)⑵你能说了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1)小组讨论。
(2)报告交流。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1)班比二(1)班多2面,用加法算:16 + 2 =18(面)b、四(1)班比二(2)班多3面,用加法算:13 + 3 = 16(面)……三、稳固练习。
⑴同学们都喜爱运动,教师知道有个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第23页“做一做”)师:优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来钱少。
你能算出现在足球、蓝球、排球的价钱吗?(学生计算,集体勘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习题?(学生发问习题,全班解快)⑵出示第24页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标题,独立完成。
三、总结归纳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习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习题。
1/ 1。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问题解决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整理与复习全套教案模板范文【比赛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有较浓厚的兴趣,能主动积极学习。
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增强应用意识。
3重点难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3、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2【活动】复习知识点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 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 422÷80≈ 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 289÷50≈ 396÷42≈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和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数的运算的灵活性。
2.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数的凑整(拆分)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数的拆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个售货员阿姨求助图)。
教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今天,一家服装商店的售货员阿姨向我们发出了请求帮助的信号,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探索减法性质。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1)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
第1周卖了58套,第2周卖了42套。
要求问题:还剩多少套服装?)
(2)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并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1:250-58-42
=192-42
=150(套)我是这样想的:用一共进的套数-第1周卖掉的套数=卖了1周后剩下的套数,再用剩下的套数-第2周卖掉的套数=还剩的套数。
学生2:250-(58+42)
=250-100
=150(套)
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第1周和第2周一共卖了多少套,然后用一共进的套数-一共卖掉的套数=还剩的套数。
(3)议一议。
教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哪种计算简便?
①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
学生1:从式子看,第一个式子是连续减去两个数,第二个式子是减去两个数的和。
学生2:从计算过程看,第二个式子的两个数的和正好是一个整百数,它比第一个式子计算简便。
学生3:从计算结果看,这两个式子的计算结果相等。
追问:怎样把你们的发现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
指名尝试概括。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
教师小结: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4)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算一算”题目。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抽两个学生板演。
③集体讨论算法,并说明理由。
2.探究数的凑整(拆分)方法。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5情境图。
问:哪位同学能列出算式?
(列出算式并板书:867+98)
(2)算法探究。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个算式,第2个加数有什么特点?(它接近100)
追问:这道题怎样计算较简便呢?
①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把计算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②集体汇报。
(把98看成100,但是98比100少2,所以867+98=867+100-2=965。
)
教师小结:当加数接近整百并且小于整百数的时候,先加上整百的数,再减去多加的数会使计算简便。
(3)想一想。
教师:699+58,475-97应该怎样算才简便呢?
①学生观察并在答题纸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②展示计算过程。
学生1:把699看成700,因为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1,计算过程:699+58=700+58-1=757。
学生2:把97看成100,因为多减去了3,所以要加上3,计算过程:475-97=475-100+3=375+3=378。
教师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并且小于(或大于)整百数的时候,先减去整百的数,再加上(或减去)多减(或少减)的数会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课堂活动”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交流简算计算的过程,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34页“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运算符号。
(2)汇报交流,并说说填写理由。
强调:当减数接近整百并且小于(或大于)整百数的时候,先减去整百的数,再
加上(或减去)多减(或少减)的数。
3.完成教材第34页“课堂活动”第3题。
(1)抽两名学生上前板演。
(2)集体讨论算法,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减法的性质;学会了怎样计算含有接近整百数的加减法才能使计算简便的方法;还学会了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以帮助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更简便的算法,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在潜移默化中把重点和难点都突破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通过多次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简便算法对于计算的好处:计算速度快并且准确率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做练习时,对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还不能灵活运用,需要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