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湖北阳新布贴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模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阳新采茶戏现状调查报告

阳新采茶戏现状调查报告
喜好程度
调查发现,受众对阳新采茶戏的喜好程度较高,尤其是中老年受众更为喜欢。多数受众认为采茶戏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且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然而,也有部分受众反映采茶戏的剧目内容较为传统,与现 代生活存在一定距离。
04
阳新采茶戏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加强传承和保护力度
建立传承机制
01
通过制定传承人标准和认证制度,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03
对阳新采茶戏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况和发 展趋势,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报告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 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对阳新采茶戏的历史沿革、剧目 分类、唱腔特点、表演形式、传承发展等方面 的调查和分析。
阳新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
阳新采茶戏在传承方面,主要依靠传统的 口传心授方式,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 承至今。同时,在当地也开展了一些采茶 戏培训班、比赛等形式的传承活动。
VS
保护
为了保护阳新采茶戏这一地方戏曲瑰宝, 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采茶戏传承人的保护和资助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同时 ,也鼓励群众参与采茶戏的传承和保护工 作,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焕 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剧目和表现形式
鼓励创编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新剧目,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和手法,提高采茶戏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加强剧团建设
建立健全剧团制度,提高剧团整体水平,鼓励剧团之间交流、协 作与竞争。
加强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将采茶戏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了解 和欣赏采茶戏。

矢志不渝守传承,阳新布贴吐芬芳

矢志不渝守传承,阳新布贴吐芬芳

矢志不渝守传承,阳新布贴吐芬芳2023年5月19日,第13个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云南腾冲举行。

在“中国礼物”旅游商品展示现场,阳新布贴“香佩系列”被国家文旅部选入其中。

专家评介:“香佩系列”设计取材于传统阳新布贴纹样,自然淳朴地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体现了实用性、时尚性,是“非遗般的‘中国礼物’”。

远在千里之外,71岁的湖北阳新老人尹关山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欣慰地笑了。

尹关山与国家级非遗阳新布贴血脉相连。

他既是阳新布贴的发现者,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拓荒者,也是在创新设计与制作上将这一传统工艺推到一个新高度的践行者。

慧眼初识阳新粘花长期以来,一种传统的地方民间实用“粘花”工艺深藏于阳新乡村,不被外界所知。

◇ 吕永超阳新布贴“香佩系列”尹关山指导弟子制作阳新布贴1985年,湖北省文化厅为保护和挖掘省内民间文化遗产,动员全省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搜集“民间美术品”。

在动员会后的两个多月,阳新县的美术品收集工作杳无动静,身为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的尹关山有点着急。

他最朴素的想法是,阳新虽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但精神不能缺钙,工作不能被人瞧不起。

33岁的他随即决定告别妻儿,打起背包,走村串户,去寻找遗落在阳新民间的文化遗产。

阳新地处鄂湘赣三省交界,大多数村塆依山而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很少,自然环境相对封闭。

尹关山从当年的5月至7月一直奔波在山野间,解放鞋跑破了好几双,脚板上不知磨出了多少血泡,足迹遍布5个乡镇的18个自然塆,但收集上来的所谓工艺品绝大多数都毫无特色。

倒是有两件用粘花工艺做成的小孩涎兜,如同乡间山花一般质朴、美丽。

他隐约感知,这东西一定是“宝贝”。

有了目标就有了道路。

尹关山在大德乡杨柳村欧塆有了突破性发现:这里的粘花涉及儿童服饰、童用童玩、婚嫁实用、生活家用和宗庙饰用等五种类型,同一类型没有两件是雷同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妪,下到十二三岁的女童,无人不会制做。

尹关山背着第一批搜集到的多品种粘花实物,兴奋不已,一个劲地对随行的大德文化站小柯说:“谁说阳新没有民间艺术,关键是缺少美的发现啊!”返回县城后,尹关山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一方面搜集资料、咨询专家,确定阳新粘花是否为他首次发现;另一方面,开始着手提炼其基本特征和艺术特色。

论阳新布贴的稚拙美

论阳新布贴的稚拙美

论阳新布贴的稚拙美胡舒娟;石小波【摘要】Yangxin cloth paste is a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rafts in Yangxin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 has distinctiv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lines, shape,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Yangxin cloth paste, the paper intends to ifnd ou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of Yangxin cloth paste. 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simple beauty to attract wide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world and to better protect the purity of the Yangxin cloth paste art.%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阳新布贴线条、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的分析探讨,旨在寻找稚拙的艺术特征,归纳、提炼布贴的稚拙之美。

冀求引起学界的关注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阳新布贴的纯正性和稚拙美。

【期刊名称】《设计艺术研究》【年(卷),期】2016(003)003【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阳新布贴;传统民间工艺;稚拙美【作者】胡舒娟;石小波【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430205;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26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于1985年由阳新县文化馆尹关山先生发现并展开研究。

它是由当地农村妇女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布料上(多为黑色或深蓝色)精心拼贴出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而制成,用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以及帐沿、飘带、枕头和儿童玩具等[1]。

阳新布贴中点线面的运用

阳新布贴中点线面的运用

的浪漫情怀。本文将 结合 阳新布贴的 实图,以及相 关资料的参考与分 阳新 布 贴 中发散 的点给 我们 留下深 刻 的 印象 。这 种 以 向外 发 散 的
析 ,对 阳新布贴 中点 线面的运用进行一定 的解读 ,希望通过对其点 线 点 的形 式抽 象 的表 现 出花 盛开 的情 景 ,给 人一 种 生命 的 张力 与视


阳新 布贴 中点 的运 用
点 的不 同运 用 给观 者 带 来 的 感 受 是 不 同的 。点 的位 置 、大
肚 兜 荞 麦花 ( 图卜2 ) 这 幅作 品 中 以一 朵 大 的荞 麦 花 为视 觉 的 中心 点 , 向外 发 散 的点抽 象 的表 现 出荞 麦花 盛 开 的状态 ,将生 命 的张 力表 现 的淋 漓尽 致 。也 加大 了视 觉 上 向外扩 散 的冲 击 力 。四 周 采用 布料 拼贴 带给 人生 活 的气 息 。 在 阳 新布 贴 中除 了这 种 向外 发 散 的点 的形态 ,更 多的 是流 动 于画 面之 中的 点。花 瓣 、 叶子 、刺 绣 出的 小 图形等 在 画面 中通 过 作者 精心 安排 。这样 的点其 内在 的生命 活 力在 画面 中 一个 一个 的 跳动 ,这 不仅 是对 画面 的 点缀 ,更是 让观 者随 之深情 。 二 、 阳新 布贴 中线 的运 用 相对 于 点 、面而 言 ,线 是 最活 跃 、最 富于 变化 、最具 有个 性 的元 素 。在 阳 新布 贴 中,在 图样 周 围用 自线绕 边 ,不仅 使其 更加 结 实耐用 ,更 使 图样在 黑色 或深 蓝色 背景 下 凸显而 出 。 除去 这种 白线绕 边 的特 色 ,观 阳 新布 贴我 们不 难 总结 出其 布 贴 中线 的运 用特 点 可大 致 分为 两大 类 ,一 是近 似对 称 的 向 四周 延 伸 ,一是 自由活泼 的流 动 与画面 之 中 。 马 甲七仙 八 卦 ( 图 卜3 )这 幅作 品中 马 甲上 以相对 对 称 形 式 分 布 的花 藤 自由旺盛 的 生长 ,其 线条 自 由活 泼 ,在 不失 稳重 之 感

湖北民间美术阳新布贴文档

湖北民间美术阳新布贴文档

湖北民间美术阳新布贴来历、技艺、形式、特点
阳新布贴(阳新县):由阳新农村女性灵活运用不同布料,在底布上构图设计,经裁样、剪拼、粘贴、锁绣制作而成,具有各种精美图案的一种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起源于阳新民间工艺美术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

一经问世,阳新布贴即以她独有的艺术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

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间美术展览”。

1987年问鼎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对布贴进行了高度评价。

1988年《中国文学》英文版首次将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和一组彩照向海外传播。

1989年起,阳新布贴多次飘洋过海,出展前苏联、塞浦路斯、利比亚等国家。

-------------------------------------
阳新布贴是一个古老的的民间美术品种,”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说。

尹对阳新的布贴文化做了20多年的研究,他说,阳新布贴原来一直不被外界所知,上世纪的1985年----87年,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民间美术普查与收集时,才发现了这一珍贵的乡土民间美术奇花。

1986年,阳新布贴第一次披露于《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进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展出,1988年的第三期的《中国文学》英文刊首次向海外传播,接着到苏联、利比亚等20多个国家参加展出。

阳新布贴还被选入湖北省小学、中学、中师、高师等美术教科书。

荆楚非遗阳新布贴研究综述

荆楚非遗阳新布贴研究综述

荆楚非遗阳新布贴研究综述
蔡若兰;钟蔚
【期刊名称】《服饰导刊》
【年(卷),期】2022(11)3
【摘要】[研究意义]阳新布贴是湖北地区带有浓厚楚文化烙印的区域性非遗项目,
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特色和美学趣味使得它在中国传统布艺中独具一格。

通过整理收录于知网的文献信息(载至2021年7月14日),归纳总结其研究趋势和方向,分析其学术研究现存的不足。

[研究方法]采用图表分析法和文献调查法,分别从“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阳新布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解析。

[研究结果和结论]研究认为:(1)当下阳新布贴文献发表的整体趋势处于增长状态,文献类型呈多样化分布,研究发展趋势较为积极;(2)阳新布贴相关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同时伦理道德视角和工艺艺术研究角度的论文成果有所欠缺;(3)未来阳新布贴的学术研究可能需要解
决阳新布贴艺术在传承上的理论性缺失问题,以及如何与当下市场相结合的现实问题。

【总页数】7页(P79-85)
【作者】蔡若兰;钟蔚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2
【相关文献】
1.非遗湖北阳新布贴民间美术资源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研究
2.\"非遗\"贴布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应用比较分析\r——以阳新布贴和青森碎布为例
3.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的传承与利用研究
4.阳新布贴的非遗活化创新策略
5.阳新布贴的非遗活化创新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阳新布贴儿童围涎研究

湖北阳新布贴儿童围涎研究

Vol.13 No.5 2023 DESIGN RESEARCH 设计艺术研究133熊艺莹XIONG Yiying 田合伟TIAN Hewei福州大学,福建厦门361000(Fuzhou University,361000 Xiamen Fujian)28摘要:阳新布贴是湖北阳新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下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阳新布贴这一百年流传的非遗手工艺正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困境。

为更好地创新传承阳新布贴工艺,选取布贴围涎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布贴围涎的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和民俗内涵进行探索。

布贴围涎在造型上款式多变、朴实稚拙;在色彩上用色大胆浓烈、对比鲜明;在纹样上就地取材、丰富多样。

同时,在民俗内涵方面阐释劳动人民祈子、护生、祝福的朴素愿望。

以期提升阳新布贴的大众认知与情感认同,也为中国国潮服装设计、特别是儿童服装设计提供新的设计灵感与元素。

关键词:阳新布贴;儿童围涎;艺术特征;文化内涵Abstract: Yangxin cloth pas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Yangxin area of Hube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andicraft spread in this hundred years of Yangxin cloth paste is facing extin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innovate and inherit Yangxin cloth paste technology ,cloth paste bib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culture connotation of cloth paste bib are explored through fi eld investigation , literature discovery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 nds that in the shape of the cloth , the style is varied , simple and naïve; the color is bold and strong with sharp contrast; the local materials are rich and diverse. At the same time , in the aspect of the connotation of folk culture , it deeply explains the working people's simple wishes of praying for children , protecting life and blessing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public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identity of Yangxin cloth paste through this study and to provide new design inspiration and elements for China's fashion design , especially for children's clothing design .Key words: Yangxin cloth paste ;children's bib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5.028湖北阳新布贴儿童围涎研究*Study on Children's Cloth Bib in Yangxin , Hubei Province一、引言湖北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劳动人民用剪裁服装时所剩的各色边角料,在暗色底布上进行拼贴、缝合而成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其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

湖北阳新布贴图案的审美研究

湖北阳新布贴图案的审美研究

湖北阳新布贴图案的审美研究
王芙蓉
【期刊名称】《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基于大量湖北阳新布贴作品的图案内容,分析其图案的审美。

研究认为,阳新布贴自由浪漫的造型、惊彩艳艳的色彩和象征性的寓意赋予了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研究对阳新布贴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王芙蓉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北阳新布贴的图案特征 [J], 魏利粉;刘忠艳;曹琼
2.浅谈阳新布贴的图案特点 [J], 石小波;胡舒娟
3.湖北阳新布贴图案的审美研究 [J], 王芙蓉;
4.浅谈阳新布贴中情感因素对图案的影响 [J], 段纪麟;
5.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阳新布贴:悠悠乡土情浓浓荆楚魂 [J], 聂君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 与创新 —— 4 1
( 二 )阳新布贴发展模式 之献 策
新布贴在 历史表达中的弱势和为人 诟病 所在 ,已影 响到阳新布
基于系统论视域下对阳新布贴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分类 , 贴 的文化 发展。2 . 阳新 布贴的 “ 工艺 美术鉴赏品”的定 位有些 笔者对 阳新布贴 发展模式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 急进 ,及 实践 ,以充实 阳新布 贴的相 关 内容 ,展现 阳新 布贴所 代 表的艺 术形态 的 历史性 ,加 深 整个社会 对 阳新 布贴 这一工 艺 背景 的 了解 ,形成潜 在爱 好者群 体 ,进而 培养 潜在 的消费 市场 。
参考文献 : [ 1 】 王巧爱 阳新布贴第一家店开在户部巷[ N ] 长江商报,2 0 1 1 —1 0 - 2 8
( 0 1 )
[ ¨】 静药.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 M ] . 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 2 0 】 2
2 0 — 2 1 页
【 1 2 】 日 本拼布通信社 零起步玩布艺 ・ 手缝 9 7 款生活 中的实用小物件
产 业规模 化 ,而 是先通 过 阳新县 文化馆指 导 阳新 布贴 传 习所 【 M 】 高青译.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1 3 . 1 - 8 7 页
2 . 对阳新布贴系统文化的表现标志—— 表演艺术 、 社会实 践、 礼仪 、 节庆 活动进行 相关展示。一方面 , 通过广场表演 、 录 制 电视节 目、网络视频 、成立免费传 习所 、出版手把手教 阳新
布贴制 作的实例书籍 、 在高校 中开设相关课程等传播 阳新布贴 ( 0 7 ) ; 刘重嵘. 阳新布贴的艺术语言特色及其传承[ J ] l 服饰导刊,2 0 1 2 ( 0 1 ) 的文化 、手工艺 。另一方面 ,大力宣传 阳新布贴在礼 仪、节庆
场 ,通过 著名 工艺大 师的名 人效应 来带动 阳新布 贴知 名度 的 提 高 ,进 而 引发 人们 的收藏 兴趣 。所谓 市场 标准 化 ,并不是
【 8 】 赵丰 中国丝绸艺术史[ M ] . P , g: 文物出版社,2 0 0 5 1 7 9 - 1 8 0 页 [ 9 】 殷航 , 赵军, 杨小明 鲁绣的色彩及其文化探究[ J 】 . 服饰导刊, 2 0 1 4
( A 0 6 版) ; 张小波. 阳新布贴武汉走麦城 , 艺术奇葩何时放光彩[ N ] . 东楚晚报,
2 0 1 2 - 0 3 2 0 ( 第1 5 版) 【 2 】 殷海霞. 论 中国传统拼布文化的 传承与再生 —— 以阳新布贴为例【 J 】 . 芒种 , 2 0 1 2 ( 1 5 ) [ 3 ] 殷海霞 论湖北阳新布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J ] . 湖北社会科学, 2 0 1 j
妻嫁女 的必备性 礼仪服饰 ,因为 阳新 布贴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
品,其样式 、用色都与我们这个追求简洁 、实用特征的时代相
悖 ,我们只能将其定位于礼仪性服饰加 以继 承和发展 ,方可找
到 用武 之地 。
1 0 7 -1 5 9页
[ 6 】 湖北省 阳新县县志编纂 委员会 . 阳新县志【 M ] . 北京 : 新 华出版社,
[ 4 】 殷海霞. 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探究—— 以阳新布贴为例 J ] . 大众文艺,2 0 1 2 ( 0 2 ) 活动 中的礼 仪功能 ,如婴 孩出生、满 月、周 岁、端午节庆和娶 [ 【 5 】 【 1 0 】 尹关山 阳新布贴【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 0 { 0 . 5 页,
1 9 9 5 1 —8 8 2页
[ 7 】 李强, 李建强 反诘法在《 中国古代纺织工程》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
3 . 关 于阳新 布贴手 工艺 ,我们应 该采 取工艺 品收 藏化 与 索[ J 】 _ 轻纺工业与技术,2 0 1 5 ( o 4 ) 市 场标 准化并 举的 策略来传 承和 弘扬 它。所谓 “ 工艺 品收藏 化 ”的策 略是指 阳新文 化馆 应邀请 中 国著名 工艺大 师甚至 世 界 著名 工艺大 师制作 阳新布 贴作 品 ,并将 其流 通到收 藏 品市
阳新 布贴 的 口头 传说和 表现 形式 、有 关 自然 界和 宇宙 的知识 工艺 品收 藏化与市场标准化并举 的策略不能偏废 ,否则对其发 及 实践基本 上没 有发现 , 但 我们 可以从 研究 中国布艺 史 出发 , 展极 为不利。阳新布贴 的发 展还 需要践行者的努 力尝试 ,才能
整 理中 国布艺 的 口头传 说和 表现形 式 、有 关 自然 界和 宇宙的 真 正 传 承 和 发 展 这 一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
. 只有在 系统论视 域下努力培育 阳新布贴 在新形势下 1 . 进行 阳新布 贴系统 文化环 境的 培养 。( 1 )阳新布 贴作 扬其短 。3 为 巫觋文化 和禁 忌文化 的产物 ,其存 在和发 展 的根源 消亡 已 的新 土壤 即儒家的 “ 亲亲”理论 ,才能使其在 脱离原先 文化母 成 为社会 主义精 神文 明建设 的必然 ,但我们 可 以将这 两种文 体 的情 况下存活和发展 。4 . 只有将人类永恒 的 “ 亲亲”之心与 化 稀释在 民俗传 统 中 ,弱化 巫觋文 化 中的解释原 因,强化 中 现 代人的生活特点相结合 , 从 “ 爱”的角度来营销 D I Y式的阳 进 而 国儒 家传统 中的 “ 亲情 ”文化 的表现 形式 ,引入 儒学传 统文 新布贴产 品 ,才能在某种程 度上 提升阳新布贴的认知 度 , 当然 , 化 中的 “ 亲亲 ” 理论 , 让 阳新布贴 找到 可再培 育的新土 壤 。 ( 2 ) 为 阳新布贴在一定 范围内成 为工艺美术鉴赏品作好准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