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2. 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海陆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2. 海陆的变迁规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息变化的,受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4. 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海陆变迁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进修1. 讲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规律,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指挥学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海陆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三步: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变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 让学生设计海陆变迁主题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球变迁的兴趣和热情。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海陆变迁的知识,拓展对地球变迁的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深化对地球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举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第3节 海陆变迁 第1课时 导学案

第3节    海陆变迁  第1课时  导学案

第3节海陆变迁第1课时导学案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

2.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是海陆变迁的首要原因。

(二)互动探究活动一:探究海陆的变迁现象仔细阅读图片,完成下列探究。

1.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这是什么原因对海陆变化的影响?2.人们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化石说明什么问题?你认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3.科学家在海底发现古河流的三角洲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可能什么原因导致海陆变迁?活动二:探究海陆变迁的模拟实验完成教材19页“实验演示海陆变迁的原因”,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办法是否可以让水面缩小?2.你还有其他办法使水面面积发生变化?3.三种方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使“海”和“陆”发生变迁的。

当堂检测1.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2.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A.这里曾经是海洋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C.生物在不断进化D.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太行山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4.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

澳门半岛的面积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千米、6.6平方千米。

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 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

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 D.人类活动──填海造陆5.下面是某科学家在研究地壳运动时搜集到的一系列资料,请你从中选出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资料()A.1907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B.2019年,四川发生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C.1992年,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D.1993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二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海陆的运动和变化自主学习1.运动变化海洋陆地陆地海洋2.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互动探究活动一:1.人类活动对海平面的作用2.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3.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变沧海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2021年整理〗《海陆变迁》导学案

〖2021年整理〗《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课标领航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并能用实例说明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从这些“学说”中感悟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懂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世界著名山系。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辅导一、海陆变迁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引起的二、大陆漂移学说――德国魏格纳1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证据:大西洋两侧的大陆轮廓相吻合。

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分布。

大西洋两侧的古地层相连接。

(P22图)三、板块运动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的,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大致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最大]、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P23图I]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例,东非大裂谷和红海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隆起。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是火山、地震分布的地带。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同步测评基础演练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当中。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__________国家的科学家__________。

3、“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_____,周围被__________所环抱。

后来,这块__________分裂成几块,每一块大陆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__________状况。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执行人:温馨寄语: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

【学习目标】1、能举出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例证,说明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学习重点】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

【学习难点】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

【学法指导】1. 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沧海桑田大陆漂移说【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

2、海陆变迁原因:现代科学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很多,例如______的变动和_______的升降。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例如___________。

3、大陆漂移学说: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1、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37-38活动题。

2、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40-41活动题。

【当堂检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1.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是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布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4.依据”大陆漂移说”,目前仍在继续扩张的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学练感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那些疑惑?评定等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第二课时主备人:执行人:温馨寄语: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

【学习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2、记住世界上六大板块的分布.【学习重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海陆变迁》1导学案.doc

《海陆变迁》1导学案.doc

教师复备或 学生批注栏 《海陆变迁》1导学案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小组:第 _____ 纽评价: ________ 科H地理 课型新课教学 课题海陆变迁 课时安排1课吋 授课吋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列举海陆变化的事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原因。

大陆漂移主要内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产生背景,掌握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2能力H 标:•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3情感H 标:通过大陆漂移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习重点、难点 列举海陆变化的事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原因。

大陆漂移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在预习过程屮,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地图,了解位置、、特点,在课本上勾划 出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 合作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效果检测。

导学过程预习案(熟悉课本)1、 “沧海桑田”说明了地形的变化,海洋变成 _______ ,陆地变成 _____2、 大陆漂移假说是2()世纪由 ______ 提出。

3、大陆漂移学说:厂(1)创始人: ____________(2)主要内容:2亿-3亿年前,地球只有一•块 _____ ;以后大陆解体 ____________了(3)证据: _______ 洋两岸的大陆能够吻和,而且两岸动、植物十分相似。

1(4)合作探究:煤形成于温带,为何南极大陆发现了煤田?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_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展示提高——我参与我快乐探究活动一:20世纪60年代,屮国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屮发现了 “鱼龙” 化石这是一种人类过去未知的“鱼龙”,取名为“惠马拉雅龙” o 这种生活在海洋屮 的生物,为什么会被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探究活动二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探究活动三:1、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
使学生更
好的理解
掌握本节
知识点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预习新知,为下
一节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用还是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而不是根据教师的思维方法。经常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大陆漂移学说”的教学设计时,试讲时我采用先让学生默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再演示大陆漂移全过程的动画,尽管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但总是感觉缺少点什么。
7.马来西亚是著名的“火山国”,因为()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D位于山区
8.假如地中海将在几千万年之后消失,那么将连在一起的大洲是()
A亚洲、非洲B欧洲、非洲
C北美洲、南美洲D大洋州、南极洲
预习下节课的知识
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的分析归纳内容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形成知识体系
2.世界上惟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是()
A.美国B.澳大利亚C.俄罗斯D.印度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A大地构造学说B大陆漂移学说
C板块构造学说D板块漂移学说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曾经是,由于地壳,海平面形成的
通过自主
学习使学
生的自学
能力得到
大的提高
二、
合作
探究

《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

《海陆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

2. 掌握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

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海陆变迁的观点和原因1. 海陆变迁是指地球上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形状和面积发生变化的过程。

主要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

2. 地壳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地壳不息运动,造成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板块运动导致海底隆起和沉降,影响海陆分布。

3. 气候变化也会引起海陆变迁。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陆地和海洋的边界,影响海陆分布和生态系统。

4.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也有重要影响。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受损,改变海陆生态平衡,影响海陆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二、海陆变迁的影响和意义1.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气候、生态系统和地质构造,对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2.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3. 海陆变迁的意义在于钻研和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增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三、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 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结构,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生产和发展,如海岸线变化影响渔业和旅游业发展,海洋污染影响海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

2. 海陆变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海陆变迁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影响了气候、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如海平面上升导致滨海城市淹没,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综上所述,海陆变迁是地球表面重要的地质和地貌变化过程,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加强钻研和珍爱,增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壳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成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世界地图和地质景观的图片,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面积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高山上会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地中海的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缩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二)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通过展示山脉的形成、地震导致地面断裂等图片和实例,讲解地壳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的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高大山脉。

2、海平面的升降展示一些沿海地区的变迁图片,如荷兰的围海造陆、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屿被淹没等,说明海平面的升降会使陆地变成海洋,或者使海洋变成陆地。

3、人类活动介绍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如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同时,强调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陆分布的状况,但这种影响相对较小。

(三)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介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非常相似,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2、主要内容(1)地球上的陆地在 2 亿年前曾经是一块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

(2)大约在 2 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漂移分离。

(3)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

(四)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海陆处在不断的变迁的例子;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学习难点: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速读教材、感悟新知。

(阅读教材P40-P43)
1.地球海洋和陆地处于不停息的 与 之中。

因为有些变化往往需要经历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

2.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改变地表形态的有 和 活动。

3.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 ,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叫做 。

4.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

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
的庞大陆地,被“泛大洋”包围。

后来大陆破裂,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七大洲和四大洋。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 拼合而成的,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 的。

6.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有的 ,有的 。

7.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基本上分布在 和 两大地带。

[与板块的关系:火山地震带位于 ]
8.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 .
四、合作探究,学点训练。

9、读"大陆漂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亿年,地球各大洲分布的状况是
(2)大陆漂移方向:南美洲向 漂移,大洋洲的大陆部分向 漂移。

(3)从图中可推测出大西洋的面积正在慢慢 (选:扩大或缩小)。

(4)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
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寒冷,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
条件。

小明百思不得其解,你能为他解惑吗?
10、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在长高2~3厘米。

(2)英国地震很少。

(3)日本地震频繁。

(4)印度尼西亚火山最多。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变迁过程中。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教师点拔、知识梳理
火山与地震带 两大地带 ①

六、课堂训练、巩固提高。

1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家长签名:
地表形态变化(例子)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人:
全球分 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运动形式 ①
海陆变迁 板块构造学说: ②
板块内部地壳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
12.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B.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C.古老动物的相似性
D.纬度位置的相似性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
六大板块。

它们是: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 着,当板块运动时,地
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板块。

(4)板块与板块的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

(5)地震发生时,应采取哪些应急、自救措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