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试题3
八年级物理上册 4.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提要]1.声音传播的过程: 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进行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声源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些随声源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它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一般比在气体中大。
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当温度不同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相同。
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 m/s ,而在25℃的空气中速度为346 m/s.3人的听觉器官的构造及感知声音的过程: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A.有声波到达人耳 B.人的听觉器官正常 C.声音的上下和大小适度.[分级导练]双 基 园 地一.填空题1.如图4-3所示,图甲为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3.著名中外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甲 乙图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HY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图4-4 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5.如图4-4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那么会看到,这是因为。
6.人感知声音的根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7.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回声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就是因为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试题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同步试题3
典型例题
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 ,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 ,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分析生活现象.
错解:9320m 2s 340m /s)m /s 5000()(21=⨯-=-=t v v s
错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不懂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2)误认为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为2s .
分析: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2s 是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传播的时间差.
正确解法:设铁路长为s ,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空v s t =1 铁
v s t =2, t t t ∆=-21 ∴
t v s v s ∆=-铁空 ∴729.6m 340m/s
5000m/s 2s 5000m/s 340m/s =-⨯⨯=-∆⋅=空铁铁空v v t v v s . 答:这段铁轨的长度为729.6m .。
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项选择题1. 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A. 手指B. 琴弦C. 空气D. 弦柱2. 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A. 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B. 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C. 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D. 无法确定3. 在空间站外,两个航天员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
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航天员之间距离太远B. 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空间站外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4.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5. 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A. 在月球上B. 在旷野中C. 在海洋深处D. 在封闭的房间内6.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
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A. 真空不能传声B. 音叉在振动C. 超声波的存在D. 水具有导电性7. 下列物质中不是声源的是()A. 飞行的蜜蜂B. 运转的马达C. 张紧的橡皮筋D. 演奏的乐器8.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B. 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C. 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二、多项选择题9.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B. 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C. 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0. 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B. 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C.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D.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三、填空题11. 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4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填空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这种声音是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2、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人说话、唱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笛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胡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4、《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物质传播的:(1)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放在桌面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2)岸上的说话声是由_______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
6、正在发声的鼓面,压缩周围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随着鼓面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动,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________,就引起听觉,我们把声音的这种波动形式叫做_______。
7、在伊拉克战争中,英美联军利用“扫雷兵”——海豚来进行水中扫雷,这主要是依靠敏锐的声呐”系统,这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
二、选择8、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9、一只电铃放置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电铃的逐渐振动停止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10、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好象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但不发生振动B、撞击声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D、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11、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不能产生回声B、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C、回声到达人身的时间差太短D、声音容易散开12、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圆球形的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主要是利用( )A、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C、声音传播得快D、声源的振动13、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14、1994年,苏梅尔一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声响,这是什么原因( )A、彗星碎片太小了,没有分量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C、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D、原因尚待考查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空气不可能是声源D、真空不能传声三、计算与论述16、用棒槌击锣,即听到锣声,用手按锣面,锣声即停,这是为什么?17、将底端蒙着橡皮膜的空塑料瓶的瓶口对着蜡烛火焰,用手敲击橡皮膜,使橡皮膜发出声音,如图,这时你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振动,空气2、人的声带,空气,鼓面,弦,树叶3、介质,真空4、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5、桌面(固体),水(液体)6、振动,声波7、液体二:8、A9、B10、C11、C12、B13、D14、C15、C三:16、声音是由于物体的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在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中,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汽车鸣笛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C.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响度D.向人体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是通过笛子的振动发声B.我们能够分辨出每位同学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调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3. 如图所示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调相近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呐捕鱼主要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B.当声源的振动停止时,已经发出的声波会立即消失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响度太小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B.声音是一种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高速公路和居民区之间要建隔声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物体振动停止之后,发出的声音会慢慢消失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7. 在相同的温度下,下列情况中,声音传播得最快的是()A.在水中B.在真空中C.在空气中D.在大地中8. 无锡东林书院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上)(3套)典型例题3

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典型例题(北师
大版初二上)(3套)典型例题3
在一个长931m 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s ,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1s ,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求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
选题目的:通过此题提高学生运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知识与公式来解题的能力.
分析:敲铁管的一端,声音同时在铁、水和空气中传播.由于在这三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关系为空水铁v v v >>,因此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来,第二次由水传来,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两次声音的时刻间隔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时刻之差.
解:设铁管长为s ,那么⎪⎪⎩⎪⎪⎨⎧-=∆-=∆水空铁水v s v s t v s v s t 21 代入数值⎪⎪⎩
⎪⎪⎨⎧-=-=水铁水v v v m
931340m/s 931m s 1.2m 93131m 90.4s
解方程组得m /s 3910,m /s 1459==铁水v v
答: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为3910m/s ,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459m/s .。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第四章第二节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

北师大第二节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一、填空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 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340 声v m/s )6.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8.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10.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甲 乙 图3-1-511.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1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14.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15.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二、选择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5.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提质的不同而不同.6.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B级7.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B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9.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 =340米/秒).()A .1025米,175米B .600米,600米C .1000米,200米D .850米,350米三、计算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2.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 ,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 ,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 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4.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5.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 ,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1v 、2v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 ,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答案一、填空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2.振动,空气.3.振动,介质.4.液体(水)也能传声. 5.m 0421.2s m/s 3402121=⨯⨯==vt s 6.填“弹起”,“振动”.7.填“振动”,“空气”.8.340,声音在大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9.快.10.340.11.空气.12.9.13.振动,介质.14.0.1.15.空气,振动.二、选择1.B2.A3.B4.C5.A 、D .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 对,B 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 对;查表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 不对.6.A .点拨:人听到回声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17m 0.1s m/s 3402121=⨯==vt s .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选C .点拨:如果水管很短,声音传播的时间很短,我们分辨不出.8.C .9.A三、计算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41s 的时间.m 85s 41m/s 340=⨯==vt s .答:洗衣服离大桥85m .2.设甲、乙两车在鸣笛时相距为s ,甲、乙两车速度均为v ,则s 4525s 340m/s s 5⨯=⨯+⨯v v ,解得20=v m/s .甲车鸣笛时,两车相距1800m 5s 340m/s 5s m/s 20=⨯+⨯=s .点拨:此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可把问题简化为:(1)声音与乙车相遇,相遇时间为5s ;(2)甲、乙两车相遇,相遇时间为45s 两次相遇,通过的路程都等于甲车鸣笛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m 459s 0.6m/s 15302121=⨯⨯==t v s 声 4.甲每秒敲打3次,即每隔31s 一次,而乙却听到的是前一次敲打的声音,即敲打声传到乙处用的时间为31=t s ,则m 3.11331m/s 340=⨯==t v s 声.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211v t =.沿钢管传播用的时间121v t =,则21211221)(11v v v v l v v t t t -=-=-=∆. 6.声音传播100m 所用的时间,0.29s 340m/s 100m 1===声v s t . 运动员跑百米的真空成绩为13.98s 13.69s s 29.021=+=+=t t t .点拨:发令枪信号弹爆炸时形成烟雾和发出响声是同时的,但光速是声速的90万倍,在不太大的距离内,信息光(烟雾反射的光)传播所花的时间非常短,可忽略不计,而信息声(枪声)传播得慢,传播所花的时间要长,若也忽略不计,会使运动员的成绩与实际不符.。
初二上册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试卷

初二上册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试卷初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那么,对于初二这一年的物理要如何去学好呢?还没头绪的你,不妨和学习啦我一起来做份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试卷,希望对你有关怀!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物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试卷选择题人都长有两只耳朵,以下有关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人长两耳是为了左右对称的美B.若没有两只耳朵人就不能听到声音C.人长两只耳朵可以区分声音传来的方位D.人长两只耳朵可以增大听觉的频率范围关于立体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播放出来可能是立体声B.只用两个话筒放在舞台上不同的地方将声音播放出来才是立体声,其他都不是C.声源处不同位置放的话筒越多,观众四周对应的扬声器越多,通过扬声器听到的立体声效果越好D.通过剧院的扬声器听到的立体声效果与话筒多少无关,而是与演员的位置有关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 )A.钢、空气、水B.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填空题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__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不能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 ,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 ,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选题目的:通过本题教会学生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分析生活现象.
错解:9320m 2s 340m/s)m/s 5000()(21=⨯-=-=t v v s
错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1)不懂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2)误认为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为2s .
分析: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2s 是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传播的时间差.
正确解法:设铁路长为s ,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空v s t =1 铁
v s t =2, t t t ∆=-21 ∴
t v s v s ∆=-铁空 ∴729.6m 340m/s
5000m/s 2s 5000m/s 340m/s =-⨯⨯=-∆⋅=空铁铁空v v t v v s . 答:这段铁轨的长度为729.6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