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特点
和需求,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运用英语知识,提升他
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是一门富含文化内涵
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材料,如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国际交流中,沟通能力
是非常重要的,而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际的语言活动,如角
色扮演、辩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
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交际需求。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思考和分析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冲突,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文化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
评价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分析能力。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英语知识,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使他们能够适应多元文
化的社会环境,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探讨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以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导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际活动。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机会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通过一系列改革,将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二、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1. 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行为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身份的关系。

其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它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2. 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创设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三、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1. 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主题和材料,如节庆、习俗、风土人情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2. 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如何选择适合的跨文化教材和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选择富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跨文化教材和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刺激学生的兴趣;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在21世纪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而高中英语作为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1.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新课程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交际中能够尊重其他文化,理解他人的文化差异,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注重学科整合新课程提倡学科整合,高中英语教学不再以单一的语言知识和语法技能为主,而是要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通过多方位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以文化为纽带,拓展课程内容在新课程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是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引入跨文化交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比如跨国合作、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和挑战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挑战,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英语演讲比赛、国际文化节等,让学生有机会与外国学生交流和合作,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接触其他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然后深入探讨了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接着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进一步分析了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并强调了教师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实践案例、关系、教师、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习俗习惯,从而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文化障碍时所需的一种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理解、尊重和沟通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包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信仰、习俗和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并且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关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增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分析作者:戚桢豪贾卉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3年第03期摘要教材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更好实现外语教学的育人价值。

本研究基于拜拉姆对教材文化内容的评价框架,以高一年级牛津版教材和上教版教材为语料,通过对比两版教材的文化内容分布情况,发现牛津版教材涉及的主题范围广泛、具有趣味性,但分布不均匀,有更新迭代的空间;上教版教材选题更为新颖,涉及更多中国特色文化,注重学生思想价值引导和核心素养培养,但缺少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上教版教材特色,克服不足之处,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拜拉姆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模式;牛津版教材;上教版教材;新课标中图分类号 G6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4-0045-04依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年通过教育部审核,以下简称“上教版教材”)于2020年秋季在上海高一年级试用。

相比《英语(牛津上海版)(试用本)》教材(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通过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核,以下简称“牛津版教材”),上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设计与使用效果值得大家关注。

本文基于拜拉姆对教材文化内容的评价框架,对上教版必修三册教材与牛津版高一上下两册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对比,探究两版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分布与占比异同,并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一、外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外语教学是实施跨文化教育最主要的阵地之一,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1]。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阶段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予以高度重视。

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说明了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载体,教材需要教师们更多的关注。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是当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因为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了必然。

而在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涉及到语言、行为、价值观、信仰等多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跨文化交际,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

这有助于学生有效地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跨文化交际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语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此外,跨文化交际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领导力。

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不同,培养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和尊重。

例如,在教授某个国家的课文时,可以介绍该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礼仪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比较。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与外籍教师或学生交流、举办国际文化展示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多种资源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如阅读跨文化交际的相关书籍、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跨文化交际,如参与国际教育项目、加入国际学生社交平台等,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拓宽视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素养。

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进行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跨文化交际理念融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教学内容的跨文化性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跨文化内容,涉及各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这些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讲解节日时,教师可以介绍不同国家的节日起源、庆祝方式、食物和礼物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行为。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角色,了解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和礼仪规范。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行为,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信心。

四、对比与反思对比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跨文化学习方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比较中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的节日起源、庆祝方式、食品和礼物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通过对比反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

论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技能,备受关注。

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我们来定义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在现代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

它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业往来和政治交流,而且还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来探讨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素材,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价值观和信仰等。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材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间的对话、辩论和文化展示等,以增进学生间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此外,通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邀请外籍教师给学生上课,组织学生与外籍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文化旅行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新课标下跨文化交际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跨文化交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通过学习并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交际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其次,跨文化交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作者:赖小燕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1期
【摘要】学习英语最终目的是与世界各国的人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层次水平直接影响交流效果。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高中英语教材对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中英语教材
【作者简介】冯志桃,谢燕红,赖小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在1996年第一次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个概念。

Hymes认为交际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得体、恰当地在限定的时间和场所、语言环境与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团体有效地进行交流。

著名语言学者B.D.Ruben(1976:334-35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为了实现他的性格、目标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的一种特殊能力”。

因此,Hymes对跨文化的定义,概括为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是这样定义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胡文仲,1999:28)。

牛新生(2002)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分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文化分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观念文化。

北师大版教材每一教学单元一个主题,五册共有十五个主题,并按照模块顺序编排为十五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文化的呈现。

根据Braj Kachu(1985)三圈理论,将教材呈现的文化不同的国家也划分为三圈理论(见表1):
表2至表7可见:教材比较注重内圈国家文化的输入,总共有35篇,约占总共68篇的50%。

特别是英国文化18篇,占内圈国家文化的50%。

教材也有意识凸显我国文化,有23篇,约占总篇数的33%,占整个扩展圈国家文化的73%。

教学中,应注重:精神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

关于教材在文化类型的设置上,过重于强调社会文化,不重视行为文化。

忽视了视跨文化交际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这个理念。

教材中,中国本土文化的元素能否输入多一些?关于国外的节日,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圣诞节,西方情人节和万圣节,也比较容易用英语去表达这些节日。

但是关于本土的”清明节”和”七夕”这些传统节日,学生到底了解多少?能否用流利英语清晰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教材有个特色就是每个教学单元都专设文化角。

这个文化角窗口的设定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有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依托教材,但不局限教材。

可从教学内容上去扩展,从教学技巧上去改进。

对此,笔者向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努力提高个人的本土传统文化英语表达水平,课前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加强中西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和跨文化基础素养。

2.努力研究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不断补充教材,丰富课堂,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领域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注重中外文化的交融与思考。

教材是学生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媒介。

教材的内容编排直接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里的文化内容尽量涉及各个方面,使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促进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目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Hymes.D.H.1971.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Ruben,B.D.(1976).Asse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 Intercultural
Adaption.Group&Organization Management.
[3]Kachu,.B(1985).World Englishes.https:///wik/World_Englishes.
[4]Cortazzi,M.&Jin,L.(1999).cultural Mirrors: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In E.Hinkel(Ed.).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chning and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219.
[5]汪涛.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分析[J].教育旬刊,2014(11)下.
[6]王水云.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98 .
[7]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
[8]汪琼.浅谈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之必要性[J].教育视角,2011(8).
[9]曹伦华,章学锋.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J].基础英语教育,2008(10).
[10]车晓沛.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11]宋艳.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2]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1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