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推荐书目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的书籍

关于建筑的书籍

关于建筑的书籍建筑是人类创作的伟大艺术,也是实用性的作品。

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关于建筑的书籍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历史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建筑的经典书籍。

1. 《建筑设计原理》这本书是建筑设计学的经典教材,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介绍了建筑设计的整体过程,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制作。

这本书对于想要学习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是一本必读的书籍。

2. 《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

这本书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以及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同时,它还介绍了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如梁、柱、墙等部件的设计和施工。

3. 《建筑美学》建筑不仅仅是为了实用,还要追求美感。

这本书探讨了建筑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比例、对称、空间等。

它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帮助读者理解建筑美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设计技巧和方法。

4. 《建筑史》建筑史是了解建筑发展和演变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建筑的历史,从古代文明的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演变。

它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帮助读者了解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5. 《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理论是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重要思想和原则。

这本书介绍了不同的建筑设计理论,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生态建筑等。

它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不同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应用方法。

6. 《建筑技术与细节》建筑的技术细节决定了建筑的质量和功能。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建筑的各个技术细节,如墙体细节、屋顶细节、门窗细节等。

它通过图纸和说明,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建筑细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7. 《建筑项目管理》建筑项目管理是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这本书介绍了建筑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项目计划、成本控制、施工管理等。

它通过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建筑项目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最完整建筑技术书籍

最完整建筑技术书籍

最完整建筑技术书籍建筑技术书籍是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无法提供详细链接,但可以帮助读者找到相应的书籍。

1. 《建筑设计原理》- 爱德华·阿伦,建筑学家本书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建筑规划、形式与空间、建筑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是一本经典的建筑设计参考书。

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林拓,建筑施工管理专家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流程、工程组织设计、施工计划、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建筑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人员阅读。

3.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手册》- 杨祖彬,建筑结构设计专家著名的建筑结构设计权威,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结构计算等进行了全面讲解,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具书。

4. 《建筑材料学》- 戴明,建筑材料专家本书全面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的保养与修缮等知识,是一本重要的建筑材料学参考书籍。

5. 《建筑绿色标准与认证》- 高景华,建筑绿色标准专家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绿色标准的发展历程、国内外主要建筑绿色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绿色建筑技术与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与应用绿色建筑标准。

6. 《建筑测量学》- 王功权,建筑测量专家本书详细介绍了建筑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等内容,对建筑量测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 《建筑工程概预算》- 叶春晖,建筑工程概预算专家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方法以及预算与成本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造价员等专业人员参考。

8.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 徐军,BIM技术专家本书主要介绍了BIM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包括建筑模型的构建、参数化设计、协同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构建数字化建筑模型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书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书

建筑学学生应该读的书1.张在元《非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779-0 220元出版人:王树泽2000年2月第一版2.张永和《非常建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004-9 98元 1997年9月第一版3.《都市村庄》傅刚,费菁著天津大学出版社ISBN7-5618-1297-3 82.0 2000,6第一版4.《走向新建筑》作者或编者的名字 :柯布出版社 :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年份:1981.4 ISBN(统一书号):15040.39235.《建筑的革命》作者或编者的名字:郑光复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 :1999.5 ISBN(统一书号):7-81050-484-3价格 :35.006.侯幼斌的《中国建筑美学》7.《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形式的建构形式的xx? 作者:张雷,丁沃沃,冯金龙定价大约110元一本8.刘先觉先生的《建筑艺术世界》当代青年科普文库,江苏科技出版社9.《路易斯·康》10.吴焕加的《现代西方建筑》11.《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13.《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沈福煦14.《华夏意匠》李允禾15.《唯有园林》陈从周16.《存在、空间与建筑》舒尔茨17.《城市建筑》罗西1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建工出版社 2000年2月第一版7-112-3913-4 40.00元19.约翰.o.西蒙兹(美)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建工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 7-112-03759-x 66.00元20.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1999年12月第九次印刷 7-112-360-1 50.00元21.支文军徐千里建筑设计系列丛书/沈福熙主编《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7-5608-2005-o 35.00元22.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建工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2000年12月第二次印刷7-112-3561-9 120.00元23.陈志华《北窗杂记》24.L.本奈沃罗《西方现代建筑史》25.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26.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27.walclaw zalewski andedward allen (《图解结构》)28.T.Y.LIN and Sidney D.Stotesbury 即林同炎和 S.D.斯多台斯波利《结构概念和体系》29.H。

建筑工程类的书

建筑工程类的书

建筑工程类的书
以下是一些建筑工程类的书籍推荐:
1. "现代建筑设计原理" 作者:李虹文
2. "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 作者:王明志
3. "建筑材料与构造" 作者:刘文熙
4. "建筑力学与结构" 作者:陈守广
5. "建筑设计原理与实践" 作者:王明志
6. "建筑项目管理" 作者:吴世凯
7. "建筑经济学" 作者:朱凤英
8. "建筑物理学" 作者:郭天麒
9. "建筑机电工程设计与施工" 作者:楼忠禹
10. "建筑规划设计与土地利用" 作者:李悦民
这些书籍涵盖了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理、施工管理、建筑材料与结构、项目管理、经济学等重要内容。

它们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实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建筑学推荐书目

建筑学推荐书目

建筑学推荐书目建筑学推荐书目(一)1、《建筑空间组合论》2、《形式空间与秩序》3、《走向新思维》4、《大师作品分析》一、二、三5、《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6、《交往与空间》7、《建筑家安藤忠雄》8、《安藤忠雄论建筑》9、《安藤忠雄连战连败》10、《设计与分析》建筑学推荐书目(二)1、《建筑师的20岁》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译者: 王静王建国 / 费移山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浅显易懂,整本书洋溢的是建筑界巨人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坚持,具有感染力。

2、《型和现代主义》作者: 贾倍思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理由:对于大一的构成课时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对训练造型能力、表现手段很有帮助。

比起清华出的那本构成书要好不少,有意思的多。

但是图片够多够好容易让低年级同学落入简单的抄袭,还是应该学习造型的逻辑方法。

3、《外部空间设计》作者: 芦原义信译者: 尹培桐推荐理由:每年大一要做的一个课程设计,但是找到有点难,必看的。

4、《交往与空间》作者: (丹麦)盖尔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理由:本书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是在讨论空间的基本问题。

5、《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作者:程大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够基础,从一个点讲起,够厚够打基础,够分量。

这种书是要反复的翻反复的看的大一看大三也要看,一遍掠过不如不看。

觉得基本功差的同学尤其推荐。

相类似的书其实挺多的像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与它显得枯燥。

6、《DOMUS》杂志推荐理由:出了中文版后,中国的建筑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学常翻翻DOMUS 的近期杂志,了解建筑界设计界关注的人物关注的问题,如今不知道Koolhaas 、Zaha是谁,枉学建筑。

杂志很好很好,笔者的最爱。

建筑学推荐书目(三)《形式空间和秩序》亚历山大《建筑的永恒之道》《模式语言》《住宅制造》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E计成《园冶》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李允鉌《华夏意匠》塔夫里《现代建筑》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程大锦《建筑.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林奇《总体设计》贺叶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建筑师梁思成》《建筑十书》。

2024年建筑学专业的推荐书目

2024年建筑学专业的推荐书目

2024 年建筑学专业的推荐书目建筑学专业的举荐书目阅读是困难的认知行为,是为了获得学问,信息而产生的互动的过程。

对此我就为各位整理了建筑学专业的举荐书目的相关优秀内容,欢迎各位参阅。

建筑学专业的举荐书目(一)1.《建筑十书》维特鲁威2.《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4.《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5.《建筑空间论》布鲁洛塞唯6.《图解思索》保罗拉索7.《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弗朗西施8.《园冶》计成9.《现代建筑语言》布鲁洛塞唯10.《建筑的永恒之道》亚历ft大11.《后现代建筑语言》查尔斯詹克斯12.《建筑模式语言》亚历ft大建筑学专业的举荐书目(二)1.《建筑体验》拉斯姆森2.《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彭一刚3.《城市发展史》刘易思芒福德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5.《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6.《城市意向》凯文林奇7.《中国建筑技术史》赵立瀛8.《艺术哲学》丹纳9.《中国古代建筑史》潘谷西10.《美的历程》李泽厚11.《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12.《艺术的起源》格罗塞13.《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14.《西方现代艺术史》阿纳森15.《古今图书集成》线函本古籍出版社建筑学专业的举荐书目(三)1.《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2.《广义建筑学》吴良镛3.《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4.《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将来》吴良镛5.《生态文明论》刘湘溶6.《生态的忧患》陈鸿清7.《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8.《城市生态学》杨小波等讨中心9.《城市生态平安导论》曹伟10.《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及其治理》朱士光11.《中国居住文化》丁俊清12.《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刘沛林13.《乡土中国》费孝通14.《华夏意匠》李允鉌15.《中外传统民居》荆其敏张丽安16.《中国民居探讨》孙大章17.《中国民族建筑》(5 卷)中国民族建筑编委会18.《可持续性建筑》(英)布赖恩爱德华兹19.《城市生态平安导论》曹伟20.《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高校绿色建筑探21.《新乡土建筑当代自然建立方法》(美)琳恩伊丽莎白卡萨德勒亚当斯。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1.《建筑原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理、构造和规范,涵盖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建筑史》: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和演变,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3.《建筑美学》:探讨建筑美学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帮助读者了解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原则。

4.《LEED认证》:介绍LEED认证的标准和评估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和建造环保、节能的建筑。

5.《建筑节能技术》:介绍建筑节能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绿色建筑、太阳能利用、建筑隔热等方面的内容。

6.《建筑材料与技术》:介绍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和应用。

7.《建筑设计》: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建筑图纸、设计软件、设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8.《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实践,包括项目计划、预算、施工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9.《建筑安全》:介绍建筑安全的概念和措施,包括建筑火灾、地震、安全疏散等方面的内容。

10.《建筑法规》:介绍建筑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及建筑法规的执行和监管机制。

- 1 -。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与建筑有关的课外书
1.《建筑美学》:一本介绍建筑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书籍,让你对建筑的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建筑史》:一本全面介绍世界建筑史的书籍,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让你了解建筑发展历程和演变。

3.《建筑设计》:一本介绍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书籍,让你掌握设计建筑的基本技能和流程。

4.《建筑结构》:一本介绍建筑结构原理和工程技术的书籍,让你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原则。

5.《建筑材料》:一本介绍建筑材料种类和性能的书籍,让你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和选用原则。

6.《城市规划》:一本介绍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和方法的书籍,让你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和实践。

7.《建筑经济学》:一本介绍建筑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书籍,让你了解建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8.《建筑环境》:一本介绍建筑环境基本原理和技术的书籍,让你了解建筑环境的影响和改善方法。

9.《建筑文化》:一本介绍建筑文化历史和现状的书籍,让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10.《建筑法律》:一本介绍建筑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的书籍,让你了解建筑合同的签订和执行过程。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专业推荐书目必读精读: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程大锦FRANCIS.C.K.CHING《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张雷丁沃沃《形式的建构》余人道《建筑绘画》--绘画类型与方法图解强烈推荐: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扬.盖尔《交往与空间》勒•柯布西埃著吴景祥译,《走向新建筑》,推荐: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西方现代建筑史》王受之《现代建筑史》《现代设计史》李允禾《华夏意匠》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萨利赫《美国建筑画——复合式建筑画技法》张雷丁沃沃《形式的逻辑》《形式的意义》诺伯格•舒尔茨(Noberg Schulz),《存在•空间•建筑》C•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译,李道增等校,《建筑模式语言》布鲁诺•塞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克莱尔•库伯•马克思卡洛林•弗朗西斯《人性场所》1、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含续街道的美学》与《外部空间设计》两部著作是关于外部空间理论分析的重要理论文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界的研究奠定了模式。

他将建筑与城市空间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部分,并且分析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内外空间的划分与衔接模式的不同,以及这种不同对空间构成与结构的影响。

他将空间划分为积极空间(positive)和消极空间(negative),分别具有以下性质:P空间:积极性、求心性、阳性、凸性、实等。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

N空间:消极性、远心性、阴性、凹性、虚等。

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P空间和N空间的划分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在这两种空间中人类行为与心理的不同。

这对人类行为与空间的结合方式是有很大启发的。

芦原义信详细分析了一系列空间特征,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空间比例的分析工作。

在人类感知的统计基础之上,它用比例的方式描述空间围合与三维体量对人的意义,其中几何特征是主导性的,而不是符号或其他象征性元素。

另外,作者以格式塔心理学和东西方空间结构的探索为基础,分析更为细化的空间形态、建筑元素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

芦原义信指出:“所谓建筑,通常是指包含由屋顶和外墙从自然中划分出来的内部空间实体”。

通常在考虑建筑时,是把“内部”与“外部”的界限定在建筑的外墙处,由屋顶的建筑物内侧视为“内部”,没有屋顶的建筑物外侧视为“外部”。

……在现代建筑中,也有不能简单规定“内部”与“外部”的情况,……有时创造出被看作“城市走廊”的“内部式的外部”,或是在建筑物内部广植树木,创造出“外部式的内部”。

芦原义信说道:“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根据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确定的”。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如果把原来房子的屋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面。

那么,内外空间就会颠倒,原来的内部空间成了外部空间,原来的外部空间则成了内部空间。

像这样内外空间可以转换的特性成为空间的可逆性”。

2、[美] 程大锦FRANCIS.C.K.CHING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以形态学的方法研究形式和空间的基本要素,采用了以图式为主、文图穿插的生动形式,力图使形式的研究更趋于科学化,把建筑分解成许多构成元素,再按特定的条件将这些元素加以组合,从而引导出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

建筑在物质上的表现,是顺应人类活动的。

而空间和形式要素的安排和组合,则决定建筑物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引起反响,以及表达某种含义。

书中主要涉及形式与空间要素的物质性提在建筑中的效果问题。

点,在空间中移动确定了线,线确定面,面则确定形式和空间的体。

由于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组合的性质,这些要素除具有视觉方面的作用之外,还表达了领域、位置、入口运动的通道、登记、秩序等概念,体现了建筑和空间的意义所在。

作者将建筑秩序定义为三种方式:1、物质上的。

形式与空间,实与虚,室内与室外。

2、知觉上的。

感官的知觉和时常连续体验到的物质因素的认识。

3、观念上的。

在建筑物的要素和体系中,对有秩序和无秩序的理解,以及对他们所引起的含义的反应。

并把空间体验界定为空间——时间中的运动。

依据分类学的方式将空间的功能、相似性或通道的连接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空间组合方式。

3、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文丘里的这一篇著作是继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后的又一篇对世界建筑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作。

书中作者提到建筑的不定性——在复杂和矛盾的建筑中到处存在着不定和对立。

建筑是形式又是实体——抽象的和具体的——其意义来自内部特点及其特定的背景,复杂与矛盾,是建筑手段所特有的不定和对立的源泉。

他认为:“特意设计出来的不定形式是以生活不定为基础在建筑要素中反映出来的”。

他主张“混杂”而不要“纯粹”,“含糊”而不要“分明”;他喜欢“两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

在谈及到建筑时内与室外的关系时,文丘里之处室内与室外的不同是建筑中矛盾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流动空间产生一种横平面与竖平面相连的建筑。

这些视觉上独立不断的平面,应归功于平面之间相连的平板玻璃:墙上开窗洞的情况消失了,变成墙的中断而看不到建筑实体。

现代建筑强调室内外空间打成一片,由于新机器设备的出现才首次使室内气温不受室外的影响。

有时室内室外的矛盾并不在室内室外之间,而在建筑的顶层与底层之间。

二者的矛盾还表现为外墙内有一层脱开得里层,外墙和里衬之间多出一层空间。

文丘里指出:“设计从外到内,同时又从内到外,产生必要的对而有助于成为建筑艺术。

由于室内不同与室外,墙——变化的焦点——就成为建筑的主角。

建筑就产生于室内功能与室外空间的交接之处”。

4、诺伯格•舒尔茨(Noberg Schulz),《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作者在书中十分详尽、系统地分析、归纳了建筑空间的发展源流,论述了空间观念的各要素、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他的空间论。

他认为“最完善的建筑空间论与其作为思考或知觉次元”,提出了“存在空间”的概念。

“存在”的概念据《哲学事典》的解释有三种意思1、根据日常语法的一般意义,使之我们的认识或意识出发,独立的称谓事物存这一事实。

2、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意义,人本来是包含在世界万物存在之中的存在者。

关于存在者又有两种存在状态,基本只存在和县存在,亦即某种东西的本质和现存。

自文艺复兴以来,“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极大的影响了建筑理论的发展。

舒尔茨的以“场所精神”与“存在空间”为基础的理论就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之以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其目的就是要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不仅要重视建筑的物质属性,而且要重视建筑文化与精神作用。

”(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诺伯格•舒尔茨间空间理论总结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欧几里德空间为基础,研究其…文法‟”;“另一种是以知觉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空间理论的研究。

”他把存在空间归结为中心场所、方向与路线、区域与领域诸要素(这一观点来自凯文•林奇),并把存在空间划分为地理、景观、城市、住房、用具诸阶段。

对建筑空间进行了相应的归结合划分。

诺伯格•舒尔茨所谈到的存在系存在哲学中的概念,也就是自己所讲到的“人在世界内存在”。

建筑空间就是存在空间的“具体化”、“结构化”。

他认为空间概念的重要性是有一定界限的,用空间一词说明建筑物的三度性以外某些事物的意义是毫无理由的。

这一论点的根据不过是在几何学及视觉研究中抓住了问题的表面。

应该在研究中导入存在空间的概念以至于取消这个界限,使得空间取得在建筑中的中心位置。

所谓“存在空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与人相互作用、为满足生活而发达的图示。

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形象(Image).存在空间是从大量现象的类似性中抽象出来,具有“作为对象的性质”。

在建筑史上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中,诺伯格•舒尔茨认为有三个层次及时期之演进。

①是关于实体的发射能,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是由实体而向外发展的空间概念。

②是关于哈德瑞恩的万神殿的几何圆顶,他将第二个空间概念突破并且明显化了;从这时起,建筑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的空间概念了。

③第三个空间概念是关于内外空间互动关系的发展。

在《存在•空间•建筑》一书中,舒尔茨将人类所认识到的空间划分为以下几类: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Pragmatic Space)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物理世界的认知空间(Cognitive Space)纯物理的抽象空间(Abstract Space)。

舒尔茨广泛探讨了场所、节点、体量、路线与轴线、领域等空间要素的特性与相互作用。

并且从自然环境到住宅内部空间的尺度中详细探讨了建筑空间与存在空间的密切关系。

把存在空间作为解决人类存在的意义与环境关系的桥梁。

同时,场所精神是舒尔茨使用的另外一个主要概念,它注重分析场所的精神特质,并且将其置于空间和特征等传统的建筑概念之上。

例如他在书中所讲到的:“最初对人来说,与周围广阔的、未知的、总觉得引起恐怖的世界相对照,中心时表示已知的东西。

”5、美] C•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译,李道增等校,《建筑模式语言》,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是美国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建筑模式语言》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共253个模式为建筑设计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蓝图。

作者的论述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思想出发点。

他所提到的模式不是简单的空间类型,而是空间与行为活动共同形成的场所状态,模式没有给出这一场所状态的具体唯一的答案,而是给出了一种结构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场所状态。

《建筑模式语言》中论及到的模式14易识别的邻里;模式15邻里边界;模式30活动中心;模式31散步场所;模式36公共性程度;模式48住宅与其他建筑间杂;模式53主门道;模式98内部交通领域;模式105朝南的户外空间;模式10主入口;模式112入口的过渡空间;模式114外部空间的层次;模式128室内阳光;模式130入口空间;模式131穿越空间;模式160建筑物的边缘;模式180窗前空间;模式193半敞开墙;模式226柱的连接;模式236大敞口窗户等都会对过渡空间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