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法规 交通秩序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车辆数量的迅猛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本文将对该法进行解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交通法规。

第一章总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章是总则,明确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法律适用范围。

该章节对交通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旨在提高道路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章主要涉及交通行驶规则和交通信号灯的使用。

其中,在交通行驶规则方面,规定了车辆的道路使用范围、速度限制、车距保持等方面的规定,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

此外,在交通信号灯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红绿灯的意义和使用规则,确保了交叉口交通的有序进行。

第三章机动车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章主要涉及机动车的管理和使用。

该章节明确了机动车的注册、驾驶证的领取和使用、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和处罚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有效管理机动车辆,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第四章非机动车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主要涉及非机动车的管理和使用。

针对脚踏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法律明确了其登记和标识的要求,规定了非机动车辆驾驶人的行为限制,旨在提高非机动车辆的使用安全性。

第五章行人和乘车人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章主要涉及行人和乘车人的管理。

该章节明确了行人和乘车人的行为规范,包括遵守交通信号、使用人行道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障行人和乘车人的安全。

第六章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章主要涉及交通事故的处理。

该章节规定了交通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程序,明确了责任划分和赔偿的原则,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法律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章主要涉及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

该章节明确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从罚款、暂扣驾驶证、行政拘留等方面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规范,以期约束交通参与者的行为,维护交通秩序。

总结《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机动车辆行驶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包括机动车辆的行驶、停放、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条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应依法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交通安全环境改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第二章车辆安全第四条机动车辆的制造、进口、销售、注册等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检验合格。

第五条机动车辆的车身、底盘、发动机、制动器、转向器等关键部位必须符合车辆安全要求,不得存在安全隐患。

第六条所有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验,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正常。

第七条机动车辆的所有人、使用人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负有维护和保养的责任,及时修理故障,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

第八条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得搭载超员,不得超速行驶,不得酒后驾驶,不得违反交通信号,必须按照规定规范行驶。

第三章驾驶人安全第九条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必须持有符合规定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严格遵守驾驶证的使用规定。

第十条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不得酒后驾驶,不得疲劳驾驶,不得超速行驶,不得逆向行驶,不得违规变道等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应当服从交通信号,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距,保证安全行车。

第十二条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停车,如实报案,保护现场,并配合交警的处理。

第十三条驾驶人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紧急制动、紧急避让等措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四章交通管理第十四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监管和巡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

第十五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道路的维护,保障道路的通行条件,保障交通安全。

第十六条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拥堵时,应当及时组织疏导交通,保障交通畅通。

交通安全生产法条例

交通安全生产法条例

交通安全生产法条例交通安全生产法是中国对于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之一,它主要涉及了交通生产中涉及的各方责任、交通安全标准、事故处理等内容。

交通安全生产法条例以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为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安全生产法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交通生产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交通安全生产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交通生产活动,包括道路、水路、铁路、航空、地铁等。

第三条交通安全生产法的宗旨是:高度重视交通安全事业,改进交通安全技术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完善交通安全法规与标准,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交通安全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交通安全工作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

第五条交通安全生产法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

第二章交通安全责任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

负责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制定交通安全规划与总体部署。

确保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监管和落实。

第七条公路交通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书。

负责组织、管理、监督本企业交通生产活动。

确保交通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驾驶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第八条机动车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驾驶员资格证件。

接受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驾驶培训,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人身和交通安全。

禁止酒驾、毒驾、超速等行为。

第九条行人应当遵守交通信号,走人行道;非机动车应当按规定行驶,不得逆行、闯红灯等。

特殊弱势群体应得到特殊保护。

第十条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货物和旅客安全运输。

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

第十一条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勘查和处理工作,履行事故处理程序。

第三章交通安全技术管理第十二条国家和地方鼓励研究和应用交通安全技术,提高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为维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道路交通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法律。

本法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交通参与者的责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旨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改善和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第一章总则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对道路交通的定义、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原则、国家的监管职责等核心内容。

本章规定了道路交通的基本法律原则,为后续章节的具体规定提供了基础。

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二章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主要涉及交通安全机构的设立和职责、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交通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规定。

本章强调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求他们加强交通安全检查和监管,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第三章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责任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三章明确规定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责任,包括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各类交通参与者。

本章不仅明确了交通参与者的基本义务和安全要求,还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确保各方共同遵守交通规则,保障交通安全。

第四章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及处理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四章围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展开,包括超速行驶、酒后驾驶、逆行、闯红灯等常见交通违法行为。

本章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强化了处罚的力度,以起到警示效果,促使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第五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五章详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

本章明确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责任,以及事故责任的认定和赔偿等重要内容,旨在维护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权益和公平公正。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与推进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六章主要强调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

本章规定了交通安全检查、事故统计、交通科技支持等内容,以加强交通管理和推动交通安全的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中华人民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章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交通安全法全文

交通安全法全文

交通安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促进公路交通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范行车行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秩序,依照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道路交通安全,是指保证道路交通秩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危害。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行为。

第四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所必需的资金应当予以保障。

第五条国家发展公路交通设施,配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道路交通警察,不断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第六条国家发展、制造与道路交通安全要求相适应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技术装备。

第七条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

第八条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活动。

第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条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运输企业、道路交通执法、交通运输管理等单位都应当履行维护交通安全的职责。

第十一条国家建立公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储存、分析、公开交通事故信息,推进交通事故治理工作。

第十二条国家依法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绩效评估制度,推动交通安全工作不断优化和提升。

第二章驾驶证第十三条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方可驾驶机动车。

第十四条机动车驾驶证的种类、准驾车型、驾驶证的期限和管理等,由国家规定。

第十五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一)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驾驶机动车的;(三)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驾驶证的;(四)造成危险驾驶、毁坏道路交通设施或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逃逸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

第十六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一年以上、五年以内,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以上,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一)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累计记分周期累计记分达到十二分以上的;(二)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三)机动车运载超过核定人数的;(四)由于过失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后致人死亡的;(五)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大型、中型载客汽车的;(六)由于过失致人轻伤的;(七)连续三次以上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被责令停止驾驶后仍不停驶的。

交通法规守则确保道路交通秩序

交通法规守则确保道路交通秩序

交通法规守则确保道路交通秩序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交通法规是为了确保道路交通顺畅、安全有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

遵守交通法规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也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守法行车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遵守交通法规的意义遵守交通法规有诸多益处。

首先,守法行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伤害,还会对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次,守法行车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行车规则,减少违规操作,能够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守法行车也能够减少交通拥堵。

遵守交通法规,尊重交通信号,避免违停、乱停,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常见的交通法规守则一、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知并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信号可以保证道路交通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合理使用车道车辆在道路行驶时应按照车道行驶,不得乱变道。

合理使用车道可以使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避免交通堵塞和事故风险。

三、尊重斑马线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专用通道,车辆在斑马线处应停车让行人先过。

尊重斑马线的规定能够保证行人的安全,缓解道路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四、不超速行驶不超速行驶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法规之一。

超速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车辆的行驶受到干扰,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五、禁止酒驾酒驾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会严重威胁到道路交通安全。

酒后驾车不仅对驾驶员本人造成威胁,也会给其他行人和车辆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绝对禁止酒后驾车是交通法规中的重点内容。

六、禁止打电话和发短信在驾车过程中,打电话和发短信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在驾车时严禁使用手机是一项重要的交通法规。

交通法规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为了保证人们对交通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开展交通法规教育与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例如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交通标识等,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和意识。

交通秩序

交通秩序

交通秩序
什么是秩序?秩序就是有条理的有组织地安排各项事物,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秩序二字。

秩序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见,例如:排队打卡、开车等红绿灯等,所有的事情都有序进行。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

您的生命,您珍惜吗?要想生命得到保障,那就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

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法规,它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是我国交通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和管理交通行为,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有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维护交通秩序。

第一章: 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法律,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

本法旨在规范和管理交通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顺畅,减少交通事故,维护交通秩序。

根据本法,道路交通参与方包含机动车驾驶员、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等。

第二章:交通管理根据交通管理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规定,旨在保障道路交通有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交通警察的责任和权限,以及各类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和使用。

第三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和规范也有具体规定。

首先,机动车在被允许上路行驶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检验和登记,并且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持有有效的驾驶证。

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员,不得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事机动车驾驶行为。

第四章:行人和乘车人员为了确保行人和乘车人员的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法也有相关规定。

行人在过马路时必须走过人行横道,禁止在车辆驶来的路段横穿道路。

同时,乘车人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遵守交通规定,配合车辆行驶和交通安全检查。

第五章:交通事故责任和赔偿交通事故责任和赔偿是交通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根据该法,交通事故发生时,责任方需要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法律也为受害人提供了维权的渠道,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得到保护。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法律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第六章中,明确规定了交通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行为,将会面临各种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和行政拘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行

法规、
、交通第交通法规
第二
第二讲
讲交通法规
政与交通秩序管理
吴兵李晔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1
交通管理法规概念与基本内容 交通管理法规概念
交通法规是道路交通使用者在通行中所必
须遵守的法律、法令、规则和条例的统称 交通法规基本内容
人的管理(
70%~90%)
车的管理(5%~10%)
路的管理(10%)
环境的管理
我国最重要的两部交通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实施;2007年12月29日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实施条例》
20043
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实施
交通行政管理
驾驶人管理 车辆管理
交通业务管理
管理队伍建设
事故主要原因死亡人数比例构成图(2004年)
1.8%
0.3%
2.5%4.3%37%
3.7%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乘车人
87.4%意外
非机动车驾驶人
道路原因
其他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
挪威(1936年):酒后驾车:BAC=0.5(mg/ml) 交通事故与BAC的关系:
¾BAC每增加0.2,死亡事故增加近2倍
¾BAC在0.50.9,死亡性事故的危险性是
05~09死亡性事故的危险性是BAC为0的9倍
¾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全球大约有120万人在交通
事故中伤亡,其中25%与BAC有关
¾部分国家交通死亡事故与BAC
日本荷兰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
5.08.314.31
6.716.743.5
6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
我国:
¾19942004年:与BAC有关的死亡交通事故人~
数从2%上升到4.4%,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
增长
¾2006年:BAC有关的死亡交通事故人数3726,
占总交通死亡人数的4.9%
49%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
血液中酒精含量与症状、肇事的关系血液中酒精浓度
(mg/mL )症状
发生肇事g 0.3~0.5精神愉快,有飘然感
有可能10兴奋脸红语无伦次笑怒无常1.0兴奋、脸红、语无伦次、笑怒无常
增加1.5异常激动、吵闹
很容易2.0动作不协调、意识紊乱、舌重口吃
一定发生30麻醉状态进入昏迷定发生83.0
麻醉状态、进入昏迷一定发生
关于酒后驾车问题
国内外血液中酒精含量临界值比较
(单位:mg/mL )
分类全国上海日本英国捷克法国德国
酒后≥0.2~08≥0.3罚
05
驾车<0.8≥0.3≥0.5≥0.8≥0.3≥0.8款≥0.5吊销驾
照一个0810照个
月醉酒驾车
≥0.8≥1.0
关于疲劳驾车问题
驾车人连续驾驶车辆若干小时后导致身体疲劳而不适应驾驶行为的情况下身驾驶
继续驾驶车辆
在我国,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交通秩序管理
通行秩序管理(路权空间划分)¾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¾非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¾行人交通秩序管理
¾乘车人与候车人交通秩序管理
¾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管理
道路使用管理

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通行秩序管理
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非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行人交秩序管
行人交通秩序管理
乘车人与候车人交通秩序管理 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管理
13
用分隔栏分隔机非车道
14m 人人行道
行道1421m
画标线分隔机非车道
7m 人人行道
行道1515m
不宜画标线分隔机非车道7m 人人行道
行道16<14m
骑自行车高架快路行驶骑自行车在高架快速道路上行驶
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
交通违法处理
¾现场处理
•口头警告、纠正违法行为、放行
•简易程序处理:当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一般程序处理: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不采取行政强
制措施
¾非现场处理
•以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为依据
•简易程序处理和一般程序处理
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道路交通标志和
标线(GB5768—
1999)》
道路交通标志
类别及内容
设计原则
设计规定
设置原则
标志的构造
道路交通标线
一般分类
种类及其作用
设置原则设原则
设计原则
其它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隔离设施
护栏
隔离墩
绿化隔离带
水泥体
道路照明
路面亮度
亮度均匀度
光源与灯具
照明方式
其他附属设施
视线诱导标
道路反光镜、反光道钉和反光几何体
减速垄和阻车器
交通岛
交通违法与事故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4年4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2004年4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
公安部令第70号发布)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