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分析_姚涛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分析

的 国家 之一 。伴 随着 我 国整 体 经 济 的高速 增 长 , 农
产 品进 口额也表现 出稳步增 长 的态势 。农产 品 出 口 方 面则表现 出与进 口完全 不 同 的状 况 , 增 长 率一 其
直较 为平稳 , 尤其是 我 国加入 世贸组 织后 , 断适应 不
一
、
我 国农 产 品贸易 逆 差格 局 的形 成
从农 业部 的统 计 资 料 来 看 , O世 纪 9 2 O年代 末
年 , 之 贸易壁垒 的削 弱加 剧 了我 国农 产 品的 价格 加
波动 , 不利 的天气条件 使得全 球主要农 产 品减 产等 ,
如全球 谷物 减 产 1 4 , . 多种 因素 的综 合 作 用 造 成
要 国家 和 地 区 的进 出 口依 赖 程 度严 重 等 主 要 特 点 。 关 键 词 : 产 品 贸 易 ; 易 逆 差 ; 易顺 差 ; 易 壁 垒 农 贸 贸 贸 中 图分 类 号 :7 5 6 7 6 F 2 .5 . 2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 2 1 (0 10 一O 8 一 O 1 7 - 8 7 2 1 )1 O6 6
品关税水 平 降 至 1 . 5 , 远 低 于全 球 农 产 品关 5 3 远
税 平均水 平 6 , 国成为世 界上 农 产 品关税 最低 2 我
由于我 国加人 wTO 的 强力 推 动 , 20 开 始 , 从 00年
我 国农产 品进 出 口总 额开 始 保 持较 快增 长 , 其 是 尤 20 0 3年之后 , 长幅 度很 大 , 增 贸易 格 局 开 始 出现 变
《 农业 协议 》 的规定 , 逐渐形成 了 比较优 势产 品 , 产 农
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探究.doc

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探究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的形成从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很大。
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7%、1%、10.9%、1.7%。
危机过后,由于我国加入WTO的强力推动,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开始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年之后,增长幅度很大,贸易格局开始出现变化,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出口增长速度,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直至到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当年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额,这是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首次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了181.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逆差。
说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开始履行各项减免关税的义务,农产品关税税率由21.1%降到18.5%,2003年和2004年两年连续调整最惠国税率,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
2005年是我国履行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加之贸易壁垒的削弱加剧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利的天气条件使得全球主要农产品减产等,如全球谷物减产1.4%,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当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缓慢。
2006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35%,远远低于全球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62%,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农产品出口方面则表现出与进口完全不同的状况,其增长率一直较为平稳,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适应《农业协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比较优势产品,农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说明我国的农业出口体系已经逐步成熟,受各种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以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数据为基础,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是我国的前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分别占到了我国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9.8%、9.19%、8.57%和8.21%。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农产品市场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涉及到农业生产、供应链管理、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一、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和结构1.1 农产品市场的规模: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巨大,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多个品类。
1.2 农产品市场的结构:农产品市场分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其中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2.1 农产品供应情况:我国农产品供应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包括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等。
2.2 农产品需求情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高品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的需求。
三、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3.1 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由于季节性生产和供需变化,农产品价格在不同季节会有波动。
3.2 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因素影响:市场因素如供应量、需求量、政策调控等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四、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方式4.1 传统营销方式: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进行销售。
4.2 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和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兴营销方式。
五、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5.1 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5.2 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为了提高农产品市场的效率和质量,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5.3 农产品出口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巨大,供需状况复杂,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农产品市场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安全,优化供应链,同时加大农产品出口力度,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啊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前景分析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前景。
一、现状分析1.出口贸易规模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2.贸易结构日趋完善:中国农产品出口种类从传统的农副产品向加工、精深加工及农业技术合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转变。
同时,进口农产品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大,满足了国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3.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需要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4.进口依存度加大:中国农产品进口依存度逐年上升,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短缺的农产品,如大豆、棉花等。
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同时,保持国内农产品生产的竞争力和自给率。
二、前景分析1.出口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出口潜力巨大。
全球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空间广阔。
尤其是中国农产品的优质、营养丰富和丰产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2.农产品质量提升是关键: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农产品出口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质量控制,并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
3.加强对外农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农业技术合作和投资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
4.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通过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认可度。
5.农产品进口多样化: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城市人口对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打开门户,加大农产品进口,丰富国内市场的产品种类和供应。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诸多优势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生产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进行探析。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质量和品种需求不断提升。
农产品贸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宗交易,更多地需求面向高品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营养均衡的农产品需求更为迫切。
这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这也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我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包括黑土地、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国农产品的品种也十分丰富,涉及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多个领域。
这也为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措施。
对于出口农产品的补贴,对于农产品贸易企业的税收优惠等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盈利空间,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从新型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到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等,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这些技术的运用也为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我国的农产品需求量是十分庞大的。
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开拓海外市场对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分析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经济增长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应对挑战,挖掘潜力,实现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从产品种类来看,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以及茶叶等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水产品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达的水产养殖技术,使得水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都具有优势。
虾、鱼、贝类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蔬菜和水果的出口也保持着稳定增长。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能够生产出种类繁多的蔬菜和水果。
特别是一些特色品种,如大蒜、生姜、苹果、柑橘等,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
畜产品方面,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以及蛋类、乳制品等也有一定的出口量。
但受到疫病防控、质量标准等因素的影响,畜产品出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尤其是绿茶,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较为广泛。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
亚洲地区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等与我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饮食相似,对我国的农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
日本对我国的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进口量较大;韩国则在水果、肉类等方面有一定的进口需求;东盟国家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
欧洲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要求较高,但我国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茶叶、蜂蜜等,在欧洲市场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北美洲市场,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对我国的农产品也有一定的进口。
美国进口我国的水果、蔬菜等产品,加拿大则在水产品方面有一定的需求。
此外,我国也在积极开拓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以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空间。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1. 引言1.1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产品贸易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逐年递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畜禽肉类等领域,而进口则以大豆、糖、棉花等农产品为主。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居全球前列。
但与此中国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提升产品质量。
中国农产品贸易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发展势头良好。
未来,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政策调整,中国农产品贸易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国内外贸易环境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一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差异较大,包括关税、补贴、贸易壁垒等因素,这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
美国对农产品的贸易政策一直在调整,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形成一定的影响。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
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越来越频繁,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构成了挑战。
三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全球范围内农产品贸易竞争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竞争力差异较大。
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
国际贸易规则不断调整和改变,对农产品贸易形成影响。
WTO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条件和限制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
2. 正文2.1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和养殖各类畜禽,这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我国农产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人口,同时在内外贸易政策、农业科技和市场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就国内贸易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优势进行探析,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各种农作物、水果、畜禽产品等种类繁多,产地广阔,且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品种。
在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资源能够满足国内外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的农产品资源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品种特色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于农产品多样性和特色化的需求。
二、庞大的农业人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人口的庞大数量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质量。
农村人口的大量就业也推动了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三、内外贸易政策的支持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并在内外贸易政策上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措施。
针对一些关键的农产品,政府会采取调控政策,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同时还会针对农产品出口制定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这些政策的支持为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保障。
四、农业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农产品更加安全、优质和高效。
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多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对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期2011年1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4 No.1Jan.2011收稿日期:2010-11-16作者简介:姚涛(1980-),男,陕西澄城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与农业经济学。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分析姚 涛(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西安 710068)摘 要:现阶段农产品进口的激增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逆差格局。
从地区结构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与美国、巴西以及东盟诸国的贸易,贸易顺差则来自与东亚诸国和欧盟的贸易;从产品结构来看,贸易逆差主要来自粮食作物和畜牧养殖业产品,贸易顺差则主要来自园艺产品和蔬菜产品。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表明,明显存在着农产品贸易总额受此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程度小于进出口贸易总额;对其的影响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贸易壁垒依然较多,困难和压力很大;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依赖程度严重等主要特点。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贸易逆差;贸易顺差;贸易壁垒中图分类号:F725.65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1)01-0086-06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的形成从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很大。
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7%、1%、10.9%、1.7%。
危机过后,由于我国加入WTO的强力推动,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开始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年之后,增长幅度很大,贸易格局开始出现变化,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大于出口增长速度,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不断缩小。
直至到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当年出现了46.4亿美元的逆差额,这是我国自1984年以来的首次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了181.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逆差。
说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开始履行各项减免关税的义务,农产品关税税率由21.1%降到18.5%,2003年和2004年两年连续调整最惠国税率,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
2005年是我国履行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最后一年,加之贸易壁垒的削弱加剧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利的天气条件使得全球主要农产品减产等,如全球谷物减产1.4%,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当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缓慢。
2006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降至15.35%,远远低于全球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62%,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农产品进口额也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农产品出口方面则表现出与进口完全不同的状况,其增长率一直较为平稳,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适应《农业协议》的规定,逐渐形成了比较优势产品,农产品的出口稳步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说明我国的农业出口体系已经逐步成熟,受各种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以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数据为基础,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是我国的前四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分别占到了我国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9.8%、9.19%、8.57%和8.21%。
如果以大洲或者区域来划分,则是亚洲(35.47%)、北美(22.30%)、南美洲(21.11%)、欧洲(13.82%),其68中,亚洲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东盟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东亚的日本、韩国、香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欧洲的欧盟27国、俄罗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一)对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贸易分析1.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2008年,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到了我国当年农产品贸易总额的近1/5。
且2008年贸易逆差额达到了93亿美元,而我国贸易逆差总额是181亿美元,美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国。
从两国的进出口农产品来看,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大豆、豆油、棉花、冻鱼、肉鸡、动物饲料等,尤其是大豆、动物饲料和肉鸡等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均占到我国进口额的将近一半且进口增速较快,表明美国这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比较优势。
我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墨鱼等水产品、苹果汁、羽毛羽绒等初加工农产品,表现出量价齐跌、价涨量跌或者增长缓慢等特点。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额会不断加大,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形势短期内难以逆转,甚至还会继续扩大。
2.中巴、中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巴西、阿根廷是仅次于美国的我国第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
2008年,中巴、中阿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分别占我国总额的近10%和9%,我国对巴西、阿根廷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分别达到了85亿美元和83亿美元。
从具体的农产品品种来看,我国对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农产品几乎全部集中在大豆和豆油这两种农产品上,且较之2007年呈现出量价齐涨的趋势,进口额增长速度很快,进口量相对缓慢,如占到我国从巴西进口农产品总额90%的大豆,进口总额同比增长了87.2%,进口量仅增长了10.1%。
对阿根廷的农产品进口情况基本类似,同时还应该注意的情况是,大豆和豆油也恰好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
出口方面我国的农产品几乎表现的毫无竞争力,出口额均很小。
因此,我国和这两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几乎是净逆差。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国和美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农产品进口额越大,那么从这两个国家的进口额就会越小,美国、巴西、阿根廷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大豆和豆油,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出口相似度非常高,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我国对巴西、阿根廷两国的农产品进口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
3.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08年对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分别是28亿美元和17亿美元,也成为我国的第四和第六大贸易逆差国。
此外,我国与东盟成员国之一的泰国在2008年也有着4.6亿美元的逆差额。
具体来看,我国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棕榈油、鲜干水果、坚果、稻谷和大米等,其中仅棕榈油一项,2008年进口排名前三的均是东盟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
从马来西亚进口额达到了32亿美元,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额达到了14亿美元,成为我国与这些国家贸易逆差的最重要来源。
出口方面,我国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是柑桔属水果、小麦等,这两种产品的出口额排前三名的均为东盟国家。
另外,对印度尼西亚的大蒜、对泰国的棉花和苹果、对马来西亚的纸烟、对越南的中药材等的出口也有一定规模,但总体来看,除过对印尼的大蒜出口额在2008年度破1亿美元之外,其余出口额均较少。
4.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除了以上提到的美国、巴西、阿根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之外,2008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在还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法国等国家。
2008年,澳大利亚是我国第七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羊毛是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最主要农产品,由于澳洲羊毛品质上的优势、羊毛适用的广泛性和其替代品较少,我国主要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进口羊毛的状况还将会维持较长时间。
印度是我国第七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当年贸易逆差额达到12亿美元,其中有9亿美元来自于棉花。
2009年,我国棉纺织企业因为世界金融危机造成外贸订单大幅度减少而对棉花的需求也相应减少,1—9月我国对印度的棉花进口额减少了81.1%,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外贸订单的逐渐增多和我国政府的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将会引起我国新一轮的棉花进口的增长波。
加拿大是我国第八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主要是菜籽油。
作为世界第一大菜籽油生产国,我国的产量不断增长,且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作为食用油之一的菜籽油的进口会保持平稳并不断减少。
秘鲁是我国的第九大贸易逆差国,2008年我国对秘鲁的贸易逆差额为9.7亿美元,其中饲料用鱼粉占到了8.6亿美元,从其用途和近年来的贸易数据来看,我国仍将保持对该产品的大量78姚 涛: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点分析进口。
(二)对我国与主要农产品贸易顺差国的农产品贸易分析1.中国与东亚诸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与我国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香港和韩国是我国前三大农产品贸易顺差国。
2008年,我国对这三国的顺差额分别为73亿、34亿和28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农产品贸易顺差额已经远远高于与其他两国的顺差额。
日本和韩国的多项农产品都是我国前三位的主要出口市场。
我国的水产品如烤鳗、虾,园艺产品如茶叶、中药材,畜产品如鸡肉和鸡肉制品,其他的如苹果汁、蔬菜等这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多年来都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保持着旺盛的出口能力。
而我国从东亚诸国的进口额则一直远小于出口额,主要是大米、小麦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从较长时间来看,由于日本等国与我国同处东亚,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比较相似,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可提供种类较多的差别农产品,因此我国会继续保持对东亚诸国的大额贸易顺差。
2.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欧盟27国是仅次于日本、香港和韩国之外我国第四大农产品贸易顺差地区,其中对德国的贸易顺差最大。
我国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仅蔬菜、水果两类农产品贸易顺差额就高达11.24亿美元,占中欧农产品贸易顺差的44.1%;肉类、奶制品和葡萄酒为贸易逆差,葡萄酒逆差最大逆差额为2.09亿美元。
欧盟需求是推动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缺乏足以推动对欧盟出口增长的优势农产品,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成为保持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欧农产品贸易比较平稳,各自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近年来欧盟逐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其目的旨在扭转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劣势。
我国目前的应对措施尚不十分有效,对欧盟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有可能会不断缩小。
三、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一)粮食作物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多年来供给大于需求,因此,也有大量出口。
以2008年为例,谷物净出口总额为32.1万吨,大米净出口总额为65.7万吨,玉米净出口总额为20.3万吨,小麦净出口总额为9.4万吨,同时大麦一项净进口106.2万吨,且从2008年全年和2009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看,谷物等基本表现出的特点是出口日益缩小、进口日益扩大,尤其是大麦,由于我国的进口大麦主要用于生产啤酒和动物饲料,我国又是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产量还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