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名词解析
建筑专业术语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解释建筑专业名词解释1、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2、层高:建筑物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净高:建筑物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地面的垂直高度3.基地红线:是指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4.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以及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不可变动的部分——构件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方便力的传递,使结构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围护、分隔系统——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考虑安装时与其周边构件联接的可能性及稳定问题;考虑对使用空间的物理特性如防水、防火、隔热、保温、隔声等要求的满足;考虑对建筑物某些美学要求如形状、质感等要求的满足)设备系统——如电力、电信、照明、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消防等等(需要建筑提供主要设备的安置空间,还会有许多管道需要穿越主体结构或是其它构件,它们同样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还会形成相应的附加荷载,需要提供支承):5.室内外高差设置: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底层地面应该至少高于其基底外的室外地面约150mm。
如果建筑底层地面架空铺设的话,最好高于室外地面450mm-600mm,一般可以在150mm-900mm之间选择2,有一些建筑基地上,本来的自然高差就相当大。
这时建筑布置应当考虑建造时土方的平衡、道路的顺畅便利以及建筑物对室外地面排水的影响6.建筑物采用的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骨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适用于室内空间功能和尺寸相对固定的建筑物,不适用于经常灵活分隔空间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骨架结构体系:梁、柱代替承重墙,节约空间(适用于内部分隔灵活或内部空旷的建筑物)空间结构系统:各项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结构自重小(不仅适用于各种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单体,而且可以运用于建筑物的局部)7、混合结构:是以砌体墙作为竖向承重体系,来支撑有其他材料构成的屋盖系统或楼面及屋盖系统的一种常用结构形式8、楼层分为几种?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几种类型9、现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是什么样?适用于现浇整体式的施工工艺是指在施工现场按支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等顺序将整个楼盖结构系统浇注成型(适用于那些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油管道穿过楼板的房间以及形状不规则或者房间尺度不符合模数要求的房间中)10.屋顶坡面的表示方法:1、斜率法:用屋顶坡面与坡面的水平投影长度之比表示,可用于平屋顶或坡屋顶。
建筑工程的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工程的名词解释大全引言:建筑工程是一门涉及设计、施工、装修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需要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名词解释,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建筑工程。
第一部分:结构与构造1. 承重墙:在建筑物中承受着重力和侧向荷载的墙体,用于支撑建筑的结构。
2. 梁:承载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支撑物上的水平构件,通常由混凝土、钢或木材制成。
3. 柱:直立的垂直结构,用于支撑梁、屋顶或其他重要的荷载。
4. 地基:建筑物下部的土壤层,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基础。
5. 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6. 屋顶桁架:支撑屋顶的结构框架,常见的形式包括平面桁架和斜面桁架。
7. 悬挑结构:部分结构支撑在墙体外,形成悬空的状态,常见于大跨度建筑。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与规划1. 平面布局:建筑物在水平面上的排列和布局。
2. 立面设计:建筑物的外表面设计,包括外墙、窗户和门的布置。
3. 室内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的设计和布置,包括家具、装饰和照明等。
4. 建筑风格: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如古典、现代、后现代等。
5. 建筑平面图:建筑师绘制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图,显示建筑物的布局、尺寸和功能区域等。
6. 建筑立面图:建筑师绘制的建筑物的正面视图图,显示建筑物的外观、材料和细节等。
第三部分:施工与装修1. 施工图:详细描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
2. 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挖掘的地下空间,用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工。
3. 地面铺装:在室内或室外铺设的地面材料,如瓷砖、木地板或沥青等。
4. 砌筑:使用砖块或石头等材料在建筑物中建立墙体、隔墙或其他结构。
5. 水电安装:建筑物中水、电、煤气等设施的安装和布置。
6. 室内装修: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装饰和装修,包括涂料、壁纸、地毯等。
结论:建筑工程的名词解释丰富多样,覆盖了结构、设计、施工和装修等多个方面。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建筑行业涉及众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在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建筑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一、结构设计术语1. 承重墙(Load-bearing Wall):指在建筑中起到承载重力和侧向力的作用的墙体。
它承担着建筑的主要结构和荷载传递功能。
2.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一种由钢筋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材料。
钢筋用于承担拉应力,而混凝土则承担压应力。
3. 梁(Beam):用于承载楼板等结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立柱或墙上的水平构件。
梁通常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
4. 柱(Column):竖直支撑结构的直立柱状构件。
柱通常用于支撑梁和屋面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5. 屋面桁架(Roof Truss):用于支撑屋面结构的框架系统,由多个斜杆和横杆组成。
它能够有效地分散和承载屋面的荷载。
二、建筑材料术语1. 人造石材(Artificial Stone):一种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仿制石材。
它的外观质感可以与天然石材相媲美,并且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和耐久性。
2. 幕墙(Curtain Wall):安装在主体结构外表面的非承重墙,通常由铝合金或玻璃构成。
幕墙能够增强建筑的隔热和隔音性能,提升建筑外观的美感。
3. 隔热材料(Insulation Material):用于隔热的材料,能够减少能量的传导和对流。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和聚苯板等。
4. 地板材料(Flooring Material):用于建筑室内地面的材料。
常见的地板材料包括木地板、地砖、地毯和复合地板等。
5. 粘接剂(Adhesive):一种用于材料粘接的黏合剂。
粘接剂可以将不同材料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常见的粘接剂有胶水、瓷砖胶和玻璃胶等。
三、建筑工程术语1. 招标(Bidding):建筑工程承包商或供应商出具报价,以争夺特定工程项目的过程。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建筑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领域的专业术语。
一、地基基础1. 承载力:指土壤在一定状态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承载力是土壤力学中的重要参数,用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
2. 沉降:指地基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下沉变形。
沉降可分为立即沉降和迟滞沉降。
3. 地基处理:指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来增加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改良和预压等。
二、结构体系1.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柱和梁进行支撑。
框架结构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2. 壳结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以曲面、球面或者柱面为外形形成。
壳结构常用于穹顶、弯曲墙面等。
3. 悬挑结构:指结构中的柱或梁的一部分超出支撑端点的形式。
悬挑结构常用于梁、屋顶等的设计。
三、建筑构件1. 砖: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通常采用粘土烧制而成。
砖具有轻便、保温等特点。
2.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由钢筋和混凝土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钢筋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
3. 玻璃:一种透明的建筑材料,常用于窗户、墙壁等。
玻璃具有透光性好、装饰性强等特点。
四、建筑特征1. 立面:指建筑物外部的正面或者侧面,是建筑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面设计可以反映出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2. 屋顶:建筑物的上部覆盖结构,用于保护建筑内部。
屋顶可以分为平顶、坡顶、拱顶等不同形式。
3. 竖向交通:建筑物内部的垂直运输系统,包括电梯、楼梯等。
竖向交通设备的合理设计对建筑物的使用非常重要。
五、建筑设计1. 平面布局:指建筑物在水平面上的空间布置。
平面布局包括房间划分、功能布局等。
2. 立面设计:指建筑物外部立面的设计,包括外墙材料、窗户位置等。
立面设计常用于展现建筑的美感和风格。
3. 可持续设计:指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理念。
可持续设计包括选材、节能设计等方面。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名词解释在建筑领域中,存在着许多特定的术语和专业名词,这些名词用于描述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建筑专业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行业。
一、基础名词解释1. 承重墙:位于建筑结构中起到支撑和承受垂直荷载作用的墙体。
2. 梁:连接承重墙或柱子的水平结构元素,用于承受横向荷载,将荷载传递给墙体或柱子。
3. 柱:竖直的结构元素,用于承受梁上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基础。
4. 地基:位于建筑下方,用于承载建筑结构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的土层。
5. 基础:建筑物的底部结构,通过承接建筑重量和将其传递到地基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二、建筑材料名词解释1. 水泥: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制作混凝土和砌体砂浆。
2. 砖:由黏土或混凝土制成的矩形建筑材料,常用于墙体的搭建。
3. 钢筋:用于加强混凝土和钢结构的金属材料,可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韧性。
4. 玻璃:透明的建筑材料,常用于窗户、墙壁和屋顶,以提供自然光线和观景。
5. 木材: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常用于梁、柱和地板等结构中。
三、建筑结构名词解释1. 框架结构:由柱、梁和框架组成的建筑结构,常见于多层建筑和工业建筑中。
2. 钢结构:使用钢材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常见于大型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中。
3. 混凝土结构:使用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结构,常见于住宅和商业建筑中。
4. 悬挂结构:通过悬挂杆件将建筑物的重量悬挂在支撑结构上,常见于大跨度屋顶和悬挂天花板等场所。
四、施工技术名词解释1. 砌筑:使用砖、石或块材等建筑材料进行墙体的搭建,常见于建筑的外墙和隔墙。
2. 抹灰:在墙面或天花板表面涂抹薄层的石膏状材料,用于平整墙面和增加装饰效果。
3. 玻璃幕墙:用玻璃作为主要立面材料,搭建在建筑物外墙上,以提供采光和美观效果。
4. 隧道爆破:通过爆破技术在地下挖掘隧道,常见于地铁、隧道和矿井等工程中。
5. 钢结构安装:将预制的钢构件安装到建筑现场,通过螺栓和焊接等方法连接构件。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

建筑专业术语大全一、基础术语1. 建筑:指人类为满足各类活动需求、提供住宅、工作、休闲和文化活动场所所创造的物质形式和空间环境。
2. 结构:指建筑物的承重系统,包括梁、柱、墙、地基等组成的框架结构。
3. 地基:指建筑物基础中位于地面以下的部分,用于传递建筑物重力荷载至地下。
4. 地基处理:指对原土进行加固和稳定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 基坑:指挖掘地基基础时暂时形成的开挖区域。
6. 地下室: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层,通常用于仓储、停车、设备室等功能。
7. 钢筋混凝土:指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复合材料,常用于建筑结构中。
二、建筑设计术语1. 平面布局:指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布置形式,包括建筑物的形状、朝向、内外空间的关系等。
2. 立面设计:指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包括外墙材料、窗户、门等元素的布置和风格。
3. 剖面图:通过垂直切面展示建筑物内外的构造和空间关系的图纸。
4. 平面图:以水平俯视的方式展示建筑物布局、尺寸和空间关系的图纸。
5. 立面图:展示建筑物外立面的图纸,包括建筑物外墙、窗户、门、装饰等元素的细节。
6. 建筑平面图:将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尺寸、房间分布等信息展示在一张图纸上。
7. 总平面图:将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平面布局展示在一张图纸上。
三、建筑结构术语1. 梁:指横跨在柱子上,用于承载楼板重量并将荷载传递到柱子上的结构构件。
2. 柱:指用于支撑梁和楼板重力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的垂直结构构件。
3. 墙:指建筑物外墙或内部隔墙,用于承受侧向荷载、分割空间和提供隔音、隔热等功能。
4. 框架结构:指由梁、柱、墙等构件组成的承重系统,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物。
5. 钢结构:指使用钢材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高强度、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6. 预应力混凝土:指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压力,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7. 拱:指用于承受垂直荷载并将荷载通过弧形构件传递至支撑点的结构形式。
四、建筑材料术语1. 砖:由黏土或水泥混合物制成的矩形或方形建筑材料,常用于墙体和隔墙。
_建筑工程名词解释最全

_建筑工程名词解释最全建筑工程名词解释最全1. 地基基础:指建筑物承受荷载的基础部分,包括基坑的开挖、地基处理及基础的建设。
2. 结构设计: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 施工图: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进行细化和详细设计的图纸,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4. 钢筋混凝土: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具有较高的抗压、抗震性能。
5. 预应力混凝土:一种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工作状态时能够抗拉的建筑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骨架结构,由柱、梁、框架等构件组成,能够承受荷载并传递至地基。
7. 剪力墙:承担建筑物整体剪切力的竖向墙体,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8. 幕墙:外墙表面的装饰性和保温隔热性构件,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和性能。
9. 屋面防水:建筑物顶部的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室内,保护建筑物结构。
10. 砌体结构:由砖块、石块等材料砌筑而成的结构系统,常用于建筑物的外墙或内部隔墙。
11. 塑料管道:用于建筑物内部供水、排水及其他管道系统的管道材料,具有耐腐蚀、易安装的特点。
12. 混凝土砌块:由水泥、石子等材料制成的砌块,用于建造砌体墙体的材料。
13. 地板:建筑物室内的平整地面,可采用混凝土、地板砖等材料。
14. 隔墙:建筑物内部用于分隔空间、起隔音、隔热作用的墙体。
15. 筒状结构:一种形状呈圆柱体的建筑结构,常用于水塔、烟囱等。
16. 土木工程:涵盖道路、桥梁、隧道等土木结构的建设和维护。
17. 起重机:用于建筑工地上升降、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
18. 照明系统:用于室内和室外照明的设备和灯具,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19. 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系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20. 消防系统:用于防止、控制火灾的设备和系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1. 自动化控制:通过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建筑设备和系统的自动监控和控制。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建筑名词解释大全建筑是指由建筑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设计、施工和装饰用来满足人类居住、学习、工作、娱乐等各种需求的建造物。
在建筑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建筑名词的解释。
1. 基础:建筑物的最底层,用来承担建筑物重量和稳固地面的结构物。
2. 结构:建筑物的骨架,由柱子、梁、墙体等组成,用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和抵御外力。
3. 门窗:建筑物的开口,用来进出建筑物、通风和采光。
4. 外墙:建筑物外部的墙体,用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蚀,并起到保温、隔热等作用。
5. 屋顶:建筑物的顶部覆盖物,用来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蚀,并起到保温、防水等作用。
6. 地板:建筑物内部的水平面,用来走动、放置家具等。
7. 设备:建筑物内部的机械装置,如电梯、空调、供暖系统等。
8. 管道:建筑物内部的管线系统,用来供水、排水、燃气等。
9. 活动隔断:建筑物内部的可移动隔断,用来分隔空间或调整空间功能。
10. 平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俯视图,用来展示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
11. 立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正面图,用来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立面造型。
12. 剖面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剖面图,用来展示建筑物内部结构和构造。
13. 扩大比例图:建筑设计师绘制的建筑物局部放大图,用来展示细节和构造。
14. 主持建筑师:负责建筑项目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员。
15. 施工队伍:承包建筑项目施工的专业团队,由工人、技术人员等组成。
16. 混凝土:一种由水泥、骨料和水混合制成的人造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等部位。
17. 钢筋:一种具有拉压性能的金属材料,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18. 砖块:一种由黏土或水泥制成的长方形块状建筑材料,用于砌筑墙体等。
19. 玻璃:一种透明、坚硬的材料,用于建筑物的窗户、幕墙等部位。
20. 石材:一种天然矿物质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地面、墙面等装饰。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名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建筑行业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专业名词解析
(1)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
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
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的下限是保证地块开发的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的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的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
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
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
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
(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
(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的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
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
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4)建筑物占地面积:以外墙(底层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构筑物占地面积以占地轮廓计算,但不包括铁路、道路,围墙及管线。
(5)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好像说反了,应该先说45……
以上所提到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设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构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多层一般不小于退让5m,高层退让不小于10M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绿化率也是如此。
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
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
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
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容积率比净容积率要低50%左右。
这两个指标都是合法的,除特别说明外,说到容积率时一般都是指净容积率。
但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开发商只能宣传净容积率,于是,一些开发商就钻法律的空子,将净容积率换算成毛容积率来宣传,购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妙,还以为这个小区的容积率真的很低,入住后才发现上当了。
什么是容积率?按照《成都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的解释,容积率是地面以上各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直接关系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住密度越小,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就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但对于开发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价格中的比例,决定被开发土地的含金量。
因此,容积率越高,开发商的利润就越大。
其他基本词汇,住宅: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一般测绘部门会给出)
总建筑面积=所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的和
公摊面积=每户分摊的公共部位的面积(一般由测绘部门给出)
公摊系数=公摊面积/建筑面积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房屋实测报告的房屋建筑总面积包括:房屋套内建筑面积和房屋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