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的新技术

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的新技术

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的新技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无排放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电池的温度管理一直是限制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技研发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技术来改进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

一、被动散热技术被动散热技术是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和材料选择来提高电池系统的散热性能。

例如,采用高导热材料制作电池外壳,增加散热面积,利用自然对流来降低电池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和散热风扇等装置来增强散热效果。

被动散热技术虽然简单实用,但是其散热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高功率输出的纯电动汽车的需求。

二、主动散热技术主动散热技术是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增加散热器、采用水冷系统或者制冷剂循环系统等方式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主动散热技术可以根据电池的温度进行智能控制,自动调节散热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保持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在高功率输出时的散热问题,提高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三、相变材料散热技术相变材料散热技术是近年来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中引入的一种新技术。

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热物性的材料,可以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来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

在电池散热系统中,相变材料可以被安置在电池周围,当电池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吸收电池的热量并升华,从而降低电池的温度。

相变材料散热技术具有散热均匀、无需外部能源等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四、纳米材料散热技术纳米材料散热技术是纯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系统中的前沿技术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比常规材料更高的导热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提高电池的散热速率。

将纳米材料添加到电池周围的散热材料中,可以极大地增强电池的散热效果。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制备成多孔材料,提高散热材料的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比亚迪电动车的冷却系统优化研究

比亚迪电动车的冷却系统优化研究

比亚迪电动车的冷却系统优化研究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冷却系统作为电动汽车中保证电池和电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化对整车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比亚迪电动车的冷却系统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种优化方案。

1. 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冷却系统在电动车中起到散热、保护电池和电动机的作用。

正常的工作温度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寿命,减少电池损耗;同时,合适的温度范围也可以确保电动机高效运行。

因此,冷却系统的性能优化对整车的性能和续航里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比亚迪电动车冷却系统的特点比亚迪电动车采用了水冷式冷却系统,与空气冷却相比具有冷却效果好、温度控制稳定等优点。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和电动机的温度依然难以控制,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3. 优化方案一:增加散热面积通过增加冷却系统中散热器的面积,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温度升高的速度。

可以采用改变散热器材质、增加散热器数量等方式来实现。

4. 优化方案二:改进冷却液冷却液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介质,其导热性能对整个冷却系统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通过改进冷却液的成分和配方,可以提高其导热性能,减少能量损失。

5. 优化方案三:优化管路设计合理的管路设计可以提高冷却液流动的效率,降低流动阻力,进而提高冷却效果。

通过对比亚迪电动车冷却系统管路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减少电池和电动机的温度升高,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

6. 电池和电动机的温度监测与控制为了更好地优化比亚迪电动车的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加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和电动机的温度,并通过控制系统对冷却系统进行调节,保持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7. 实验验证与成果展示以上提出的优化方案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展示不同优化方案对比亚迪电动车冷却系统的优化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评估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通过对比亚迪电动车冷却系统的优化研究,我们可以为电动车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改进方向。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制定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

首先,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和缩短充电时间。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技术,但是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充电时间较长,续航里程有限。

因此,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重点将放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即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中所储存的电能量。

同时,通过改善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结构设计,以减少充电时间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进一步延长续航里程。

其次,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还包括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电池的过热、短路和爆炸等安全风险,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能够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较高,也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推广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正寻求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的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

另外,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还包括探索新的电池技术和储能方式。

除了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这些新型电池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能,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电池的循环寿命和稳定性。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方式也不仅限于电池,还包括超级电容器和氢燃料电池等。

这些储能方式具有更短的充电时间和更长的续航里程,但仍需要解决成本和技术难题等问题。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和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探索新的电池技术和储能方式。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将极大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方案探究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方案探究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方案探究摘要:当前全球都面临着能源紧缺问题,随着石油的存储量不断减少,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严峻。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受到了广泛地关注,而新能源的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冷却系统;研究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了,所以非常地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尤其在当前能源紧缺的情况下,而新能源的出现,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能源和环保问题,所以世界各国也非常地重视新能源的开发问题。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新能源已经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而新能源汽车,由于具有绿色、节能、环保、低噪音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进入到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虽然当前还存在着充电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石油含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大气的污染的不断研究,积极地开发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指除了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外,使用其它能源的车辆。

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是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

第二,是使用纯电动的汽车。

第三,是使用油电混合型的动力汽车。

第四,是使用氢发动机的汽车。

第五,是使用太阳能的汽车。

当前的汽车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类型的汽车,但是纯电动的汽车,显然是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焦点。

而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因为燃料是电池,所有这种汽车也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汽车厂家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不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解决了电池和充电问题,很大程度地延长了充电时间,也加强了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并且还提高了电池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成分,通过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重点。

许多企业也在加强了基础建设,加大了研发和投入力度,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研究

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研究作者:韩耀夫来源:《时代汽车》2023年第24期摘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电池模块是影响其续航里程、充电效率和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群体关注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容易产生能量功率衰减现象,还可能诱发电池自燃等风险隐患,在进行电池组模块的设计过程中关注可控冷却,不断优化汽车电池组的工作性能。

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統应用的重要性,结合电池组冷却系统设计,详细分析四种常见的电池组冷却技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1 引言在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车企将研发试验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特别是对其电池组的冷却散热技术优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其运行性能,是车辆运行辅助的重点核心要领。

在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冷却系统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了解不同冷却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冷却效果,结合冷却技术的差异化优势,充分考虑不同的车辆运行状况,构建更加高效安全的汽车电池冷却模式,合理控制汽车电池运行温度,助力新能源汽车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2 电池冷却系统应用重要性面对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也成了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其依靠可靠的电池组来实现不同能源向动能的转化。

以锂电池汽车为例,在其充放电的过程中会涉及较高的有端电压,且额定工作温度在-30℃~+60℃,一旦出现运行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充放电运行效率和循环使用寿命会有明显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电池组自燃的状况,给驾驶人员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

根据锂电池在充放电状态下的过程和原理分析,其内部的电子会出现补充和消耗的情况,而由于蓄电池内部电子的剧烈无规律运动,会表现出向外释放热能的现象,必须依靠可靠且安全的冷却系统来实现电池运行环境稳定的维护。

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以锂电池为主,其主要介质为磷酸亚铁锂材料,一旦出现高温运行环境可能会导致内液对电池外壳的腐蚀和泄漏等问题,不仅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还可能会诱发其他的驾驶安全风险,必须引起汽车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

关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的参考文献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可有效改善传统燃油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零污染、零排放,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

基于此,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切入点,从气体介质、液体介质、相变介质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通过电力能源取代传统燃油能源,可有效实现能源的节约,减少尾气排放,进一步符合我国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

此外,在汽车充电桩设施的布局下,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需求,为电力能源与机械能源之间的转换提供基础保障。

但电池装置在长时间驱动状态下,电能与热能之间的比例将呈现出负增长现象,当电池热能的产生高于热能输出时,则将加剧电力能源的损耗,缩减电池装置的使用寿命。

电池冷却技术的应用,则可为电池装置进行热量管理,通过不同技术工艺、介质材料等,及时将电池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分散,以提高电池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更为的经济利润。

所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就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一种电源。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用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源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和锂电池。

镍氢电池这种蓄电池的性能十分良好,具体应用中,可按照高压镍氢电池以及普通镍氢电池来进行划分。

在新能源汽车中,该动力电池的主要应用优势是放电功率大、记忆效应小、使用寿命长、可循环使用。

凭借着这些优势,这种动力电池已经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所生产的普锐斯新能源汽车中,就将这种蓄电池用作了动力电池。

目前,这种蓄电池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我国也在其原材料加工方面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这种蓄电池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动力来源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冷却技术分析:就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具体应用中,其冷却技术主要包括气体介质冷却技术、液体介质冷却技术、相变介质冷却技术、热电制冷技术以及热管制冷技术。

动力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

动力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

动力电池浸没式冷却技术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冷却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浸没式冷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系统中,以提高电池的冷却效果和热管理能力。

浸没式冷却技术是指将动力电池组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冷却介质中,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来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冷却。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全面、均匀的冷却效果,有效地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浸没式冷却技术能够实现全面的冷却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风冷或液冷技术,浸没式冷却技术可以将动力电池组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冷却介质中,使冷却介质能够充分接触到电池的每一个部分,实现全面的冷却效果。

这种全面冷却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内部的温度,减少因高温引起的电池老化和性能下降,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浸没式冷却技术能够实现均匀的冷却效果。

由于冷却介质能够充分接触到电池的每一个部分,所以可以实现对电池的均匀冷却。

相比于其他冷却技术,浸没式冷却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因为局部冷却不足而引起的温差过大的问题,从而减少电池的热失控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浸没式冷却技术还具有热管理能力强的优点。

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可以及时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保持电池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热管理能力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的温度升高,降低电池的功率衰减,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效率。

然而,浸没式冷却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冷却介质的选择和循环系统的设计。

冷却介质需要具备较高的导热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以确保冷却效果和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循环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冷却介质的流动速度、流量和冷却介质与电池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冷却效果。

浸没式冷却技术还需要解决电池的密封性和安全性问题。

由于电池组是完全或部分浸没在冷却介质中,所以需要确保电池的密封性能以防止冷却介质泄漏和电池内部受潮。

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动力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环保、节能技术的需求增加,动力电池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本文中,本人将会介绍一些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从而展示其在未来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大好前景。

一、研究进展动力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锂离子电池技术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越来越受关注。

与传统的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和更小的体积重量比。

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该技术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2. 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电解液电池,其可以更好的满足高能量密度、低内电阻、高循环寿命等新能源汽车动力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该技术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一些新型材料和工艺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3. 金属空气电池技术金属空气电池属于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简洁结构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门研发方向。

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该技术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例子也不断涌现。

二、应用前景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前景。

1. 电动汽车随着环保理念的推广,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电动汽车超长续航、安全可靠的保障。

2. 能源存储动力电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电网能源存储,为电力系统的平衡提供可靠、安全的备用电源。

固态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低内阻和长寿命等优点,成为能源存储领域的热点研发方向。

3. 智慧城市动力电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卢梦瑶章学来上海海事大学蓄冷技术研究所摘要:新能源汽车在运行时,如何冷却动力电池使其维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合适的冷却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效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动力电池老化的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述了几种电池热管理冷却系统,包括传统冷却技术中空气冷却系统、液体冷却系统和直接冷却系统。

新型冷却技术中基于相变材料冷却系统、采用热管技术冷却系统和电子元件冷却系统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

根据不同技术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适合的工作工况以及经济效益。

未来动力电池热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无论选择何种技术冷却动力电池,都应保证动力电池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冷却系统稳定、可靠并且能够稳定提高动力电池的转换效率,以期为电池热管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冷却技术;动力电池转换效率DOI:10.13770/ki.issn2095-705x.2019.10.001 Research Progress on Power Battery Cooling Technology for Electric Ve-hiclesLu Mengyao,Zhang XuelaiInstitute of Cold Storage Technology,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Abstract:When a new energy vehicle is in operation,cooling the power battery to maintain optimum operating temperature is a[作者简介]卢梦瑶(1995.2—),女,研究生在读,研究电池热管理和相变材料章学来(1964.11-),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蓄能材料No.082018ENERGY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POLICY节能战略与政策上海节能No.102019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Through the appropriate cooling technology,the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battery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and the aging speed of the power battery can be re-duced and the service life can be prolonged.Several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cooling systems are reviewed,including air cooling systems,liquid cooling systems and direct cooling systems in traditional cooling technologies.The new cool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 phase change material cooling systems,heat pipe technology cooling systems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systems.The performance of automotive power batteri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chnologies,analyze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itabl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hould be that no matter what technology is chosen to cool the power battery,the power battery should be guaranteed to be at the optimal working temperature.The cooling system is stable,reliable and can stably improv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battery.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s;Power Battery;Power Battery Cooling Technology;Power Battery Conversion Efficiency0引言传统汽车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同时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固体悬浮微粒、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硫氧化合物等是目前环境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在化石燃料的短缺、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开发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8]。

基于环保、高效、无害以及可持续续航的优点,由动力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最具有发展前景[9-15]。

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电动车的研发成功,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

在实际应用中,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16]、容量大[17]、工作性能好[18]、循环寿命长[19]、使用安全[20]、可回收[21]等优点,是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组。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对温度非常敏感,因此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工作性能最为突出的一个因素[22-23]。

锂离子电池温度范围应保持在25℃~40℃之间,单体电池之间温度差应小于5℃[24-27]。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没有得到适当的释放,由于热量的积聚,电池的温度会升高,极大程度上降低电池工作效率。

此外,电池内部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电池组内部各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度差等原因都会对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单体电池的内部构造、摆放位置、冷却条件等因素,导致电池组在产生热量、传递热量、散失热量时无法满足整个电池组的温度范围稳定、热量均匀分布[28-37]。

锂离子电池每升高1℃,电池能力消退0.2%,当温度超过极限工作温度时,还会加速锂离子电池的老化。

锂电池组的冷却技术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成果,整理得出现有常见的几种锂电池热管理的冷却方式,包括传统冷却方式中的空气、液体、直接制冷,新型冷却方式中的热管、PCM、电热元件冷却,基于这些现有技术的构成原理、降温效果、安装与使用的可行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性等多重因素进行对比,并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

同时,宏观上对现有冷却技术进行讨论,并对未来电池热管理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做出合理的未来展望,从而更好地将电动汽802上海节能ENERGY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POLICY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9年第10 期车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实现节约燃料、保护环境的发展目标。

1传统电池热管理冷却系统1.1空气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根据空气的不同来源可将空气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简单分类,其中一种是只使用外部空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另一种是将预处理后的车厢内空气用于电池冷却系统。

在某些情况下,对车厢舱室内和电池的冷却要求会有不同,这时可以考虑第三种电池热管理系统,使用第二个蒸发器专门给电池降温。

上面提到的三种空气冷却系统已经用于商用车中,原理如图1所示。

Kai Chen [38]利用流动阻力网络模型计算了冷却通道内的风量,建立了空冷式BTMS 测试系统,实验台如图2所示,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电池间距的优化策略,实现了冷却通道间等效风量的均匀化。

Fan [39]研究不同的气流速度,单体电池摆放位置对空冷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量效率影响。

Z.Lu [40]采用高密度电池箱体的强制空气冷却方式,探讨该箱体在不同流量、不同风量下的空冷能力对电池箱体温度均匀性和热点缓解的影响,并得出结论:随着冷却通道尺寸的增大,最高温度逐渐降低,但是最大降温程度逐渐减小。

Na [41]通过三维计算流体力学和实验比较了反向分层气流和单项气流,增加整流栅格,改变气流速度和单元间距。

最大反向分层气流使平均温差降低1.1℃,增设整流栅格可以减小电池入口温度波动,最高温度降低了0.5℃,平均温度降低2.7℃,提高了电池组温度的一致性,降低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

1-外部空气;2-风机;3-车厢HVAC;4车体;5-排气;6-动力电池组图1采用独立电池“HVAC 模块”的空气电池冷却系统示意图图2空冷式BTMS 测试系统1.2液体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液体冷却系统根据电池表面是否与冷却液体直接接触,可分为直接接触方式和间接接触方式[42-44]。

Jiaqiang E [45]提出了一种采用矩形通道和冷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模型图如图3。

当通道宽度为45mm,通道高度为5mm,通道数为4,冷却液流量为0.07m/s 时,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组合性能,即冷却板的平均温度和温差最小。

Cao [46]提出了一种用新型T 形接头提高各模块内流量分布的方法,以2C 倍率放电,流量36L/min,可以将工作温度和热均匀性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最高温度和温差都分别成功地保持在312K 和11K。

Zhao [47]提出一种基于微通道液体冷却缸的圆柱形电池冷却方法,当微通道数量不小于4个,进口质量流量控制在1103kg/s 时,电池模块的最高温度可以控制在40℃以下。

随着LCC 中微通道数量的增加,Tmax 逐渐减小,但通道数量不应超过8个。

图3利用矩形流道和冷板的液体冷却电池热管理模型1.3空调直接冷却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电池冷却直接集成到现有的VCC 中,电池直接与蒸发器板连接在一起,不需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803No.082018ENERGY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POLICY节能战略与政策上海节能No.102019另行设置冷却器、热交换器和冷却剂交换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