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lygfx
有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有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1、检查背诵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3)学生自读课文(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学习目标】1.解典故,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和艺术手法;2.吟词作,感受这首词的豪放词风;3.赏名句,领会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掌握古典诗歌中的用典手法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一个21岁的青年率领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第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他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这个青年就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品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2.写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时辛弃疾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tuō胄zhòu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通用10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教学目标:1、诵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掌握作者生平特点;2、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3、通过大量拓展阅读,了解辛词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作者及写作特点;2、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学难点:全词中引用各种典故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的国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种类齐全的壮丽江山,我国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东有平原。
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不仅我们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要为它竞折腰,而外国的强盗也对它既羡慕,又垂涎三尺。
从奴隶社会时代起我国就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开始了保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战斗。
周朝,要抗击西戎;战国时直到东汉初年,中华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战。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秦始皇征发数十万人民修筑了长城,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家虎狼男儿几次击退匈奴,将他们赶出了威胁范围内。
南宋时期,更是有岳飞抗金,几乎就要直捣黄龙;后来的文天祥更是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可以说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爱国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这样一位抗金的英雄。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山东济南人。
幼年时期,和党怀英一起读书,党怀英后来也是一位抗金英雄。
1161他21岁的时候金国统治的北方全境汉族人民发起了反抗金国统治的起义,当时济南有一个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万人,给金国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很大威胁。
他也集合了两千人响应,被耿京委以重任。
他曾经追杀过叛逃的和尚义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
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统治者宋高宗赵构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来的时候一个叛徒杀害了耿京,他听说后率领着五十名骑兵冲入大营,在五万人中抓住了叛徒,带领着部队投奔了南宋。
高二语文下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三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1、了解⾟弃疾其⼈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的⽤典的艺术特⾊。
能⼒⽬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学⽣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赏析诗词的基本⽅法。
3、通过理解⽂句,分析意境,提⾼学⽣理解和鉴赏词的能⼒。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词的意境。
2、指导学⽣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下⾯我们来齐背⼀遍。
⾚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限遐想,他怀念古⼈,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华发早⽣、壮志难酬的东坡⾃然会⽣发⽆限的感慨。
同是豪放派词⼈,⼀⽣致⼒于抗⾦,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的⾟弃疾登上京⼝北固亭,⼜会借古⼈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弃疾的《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的⼀种⽅法。
请同学们齐读⼀遍。
⼆、新授 (⼀)、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1、学⽣齐声读⼀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纠正。
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名,封是动词,封⼭,是在⼭上筑⼟为坛以祭⼭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遍。
(⼆)课⽂研读 学⽣再读⼀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词的特点是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 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歌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3. 能够恰当运用一定的文学术语分析诗歌的精髓;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与文化内涵;3. 诗歌的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诠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和哲理;2. 运用文学术语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
四、教学方法1. 小组研讨法:先让学生阅读这首古诗,组成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难点,思想深度和感情寓意;2. 课堂讲授:针对学生阅读体验及小组讨论产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文学知识点精讲,让学生了解唐朝的背景和文化内涵;3. 个人分析法:学生个人分析诗歌意境和哲理,学生需要自行研究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提高诗歌文学鉴赏能力与文艺素养;4. 报告汇报法:整个课程结束前设计一个小小汇报会,让学生分别汇报他们的分析,并相互评论和加强。
五、教学内容1. 唐朝的时代背景:学生应该了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是几十个民族融合的时代,时代变迁非常快,政治制度也非常优越。
2. 杜甫的创作背景:生于唐代,少年时遭逢战乱,参加过农民起义,后来职业生涯波折,被流放到各地,在流沙河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思绪和感动的景,这些都是他“情感溢于言表”的诗文材料来源。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蕴:这首诗的主题是乐观,写的是一首悼念亡妻的哀歌,写的是如何通过生命的创伤,转而体验到生命的乐观,伤心离别变成了永不分离,每一次离别都是两情相悦的缅怀。
4. 诗歌的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这首诗歌的作者杜甫拥有着卓越的想像力和抒发情感的才华,他善于运用古人的形象和意象,以及周遭环境和声音等细节,表达对于历史的爱和对于爱情的思念和自己的情感。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了解作者杨洪基的创作背景及词的词牌特点。
(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特点及创作背景。
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词的意境的感悟。
3. 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词的全文、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杨洪基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词的全文,感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5分钟)(1)学生自主分析词的词牌特点,了解词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中的生僻词语和句意。
3. 合作探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欣赏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词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词,并进行练笔创作。
6. 课后作业(1)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练笔创作,尝试运用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杨洪基的其他词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lygf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lygf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2)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回忆古代英雄事迹,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2 创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爱国诗人。
他曾参加过抗金战争,后来退居江湖,以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他在登高远眺时,回忆古代英雄事迹,抒发自己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三、教学重点3.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文化背景;3.2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3.3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传递。
四、教学难点4.1 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4.2 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4.3 诗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的传承。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3)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5.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5.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3)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达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汇总五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法、品读法、推敲法、比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预设情境法,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意境美的魅力。
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听完歌曲,品读苏词。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赏析上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表: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仲谋: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背倚海疆,北据曹魏,西抗刘蜀,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2)寄奴: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出身寒微,后平定东晋内乱,建立功业,并取代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四、典故在词中的意义:(幻灯片)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是劝阻北伐?
——显然不是!
——乃是借此典故暗示南宋权臣,要以前事为鉴,妥为筹划,虑而后动。一句话,要慎重啊!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以廉颇自况。廉颇,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自己是堪比廉将军的。
学习时数:
一课时
上课用具:
录音机,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听我讲、学我讲。
听老师讲析也是辛弃疾作品与本文很相似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幻灯片)
三、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幻灯片)
1、读熟全词,并结合文下注释,感知词的大致意思。
(1)——点读,范读,齐读。
(2)——词的上片提到哪些人?词的下片谈到历史上哪些事、关系哪些人?
——(2)廉颇的遭遇,会否在自己身上重演?这不仅仅是个人升沉得失的问题,而是关系国运兴衰的啊。
五、思想内容:
上片:
呼唤英雄豪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望南宋当局能抗金救国的急切心情。
下片:
渴望北上用兵,但不可急于事功,轻启兵端,而应妥为筹画,虑而后动,并抒发愿当局者能重用自己的期盼之情。
六、艺术手法:
1、使用典故,出神入化。
(3)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的年号。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见《资治通鉴》)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说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谟玄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4)封狼居胥:《史记》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封、禅,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服天地之功,以示胜。
七、作业:
1、细细揣摩其他诗词中使用典故的例子,体会它们的妙处。
2、对比揣摩诗词其他艺术手法,如移情入景,借景言情,烘托映衬等等,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和答题水平。
(5)佛狸祠: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佛狸”是元魏拓跋焘小名。当年刘义隆北伐,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抬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拓跋焘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来成为一座庙宇。
(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将廉颇免职后,亡于魏。后秦击赵,赵无人能敌,赵王起起用廉将军,派人赴魏探险视,使者被颇之仇人郭开收买,最后,赵王未再起用廉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lygfx
学习目的:
1、流利朗读全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
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2、学习鉴赏词的方法,体会词中多种艺术技法的运用,如用典,借景抒怀等等。
看辛词用典,毫不牵强附会,而用得天造地设,自然圆熟;不是吊书袋,显学问。
2、用典好例: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陶渊明《乞食》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
(4)、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