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12-14 木假山记
《木假山记》的阅读答案参考

《木假山记》的阅读答案参考《木假山记》的阅读答案参考「篇一」木假山记苏洵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澹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汩:涌出的泉水C、而有斧斤之患斧斤:砍伐D、则非徒爱其似山徒:只是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故舍汝而旅食京师B、则为人之所材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故木受绳则直D、而又有所敬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2019_2020年高中语文提能精学精练8木假山记(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木假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孽:树木的嫩芽 B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汩:沉没 C .而有斧斤.之患 斤:斧头 D .任.为栋梁而不伐 任:职责[解析] 任:能够。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其理似不偶然也②则.非徒爱其似山 B.⎩⎪⎨⎪⎧①不幸而为.风之所拔②任为.栋梁而不伐 C.⎩⎪⎨⎪⎧①而有斧斤之.患②则其最幸者之.中 D.⎩⎪⎨⎪⎧①而.有斧斤之患②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解析] A 项,①连词,那么/②连词,却;B 项,①介词,被/②动词,成为;C 项,均为助词,的;D 项,①连词,表示顺承/②连词,表转折。
[答案] C3.下列加点的字没有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 .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B .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C .或仿佛..于山者 D .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解析] A 项,薪,名词用作动词,做柴火;B 项,斧斤,名词用作动词,砍伐;D 项,服,使动用法,使……佩服。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及..于斧斤 B .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C .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D .强之以为..山 [解析] A 项,以及:古义指以致受到;今义指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的连词。
B 项,野人:古义是村野之人,农民;今义指原始人。
D 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指认为。
[答案] C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B.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C.则为好事者取去D.而不为人所材[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A[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10题。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三第2课木假山记

第2课 *木假山记1.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木假山记》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权书上》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一、字词积累1.字音蘖(niè)殇(shāng) 拱(gǒng) 啮(niè)食· (fén)樵(qiáo)夫 薪(xīn)踞肆(sì)岌(jí)然2.一词多义(1)数{①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名词,气数,非人力所控制的偶然因素②礼、乐、射、御、书、数 名词,六艺之一,算术③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动词,计算,查点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动词,列举罪状⑤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副词,屡次)(2)徒{①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副词,只,仅仅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名词,同一类的人③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 名词,被罚服劳役的人④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副词,白白地)(3)肆{①予见中峰魁岸踞肆 形容词,指仪态自然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动词,延伸③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名词,店铺④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 动词,尽)(4)伐{①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动词,砍伐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动词,征讨,攻打③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夸耀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劳,功业)(5)其{①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指示代词,那②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副词,其中③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 代词,它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自己)3.词类活用①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名词活用作动词,伐 而为薪②而不为人所材 名词活用作动词,取材③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叹服④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避免⑤木之生,或蘖而殇 名词作动词,成为蘖4.古今异义①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古义:到。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木假山记》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木假山记》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梳理《木假山记》重点实词和虚词。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4、赏析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2、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教学难点】赏析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教具】电脑【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假期作业重做)二、学生自读文本(5分钟)三、圈画文言重点(5分钟)四、学生思考交流(7分钟)五、校对,教师作补充(7分钟)六、文本内容梳理(16分钟)1、1)不幸-----“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相比之下,2)幸运---“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
3)最大的不幸-----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
这样的不幸者,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其不幸程度更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
2、面对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讨论:在作者家里的木假山它的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明确:“蘖而不殇”“拱而不天”“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为人所材”“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自己特别赏识这木假山,联想到社会现实,作者只能归结为“数”了,也只能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
【二次备课】【教学后记】。
木假山记 苏洵

木假山记苏洵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在本文的第一段,作者观察大自然,回顾历史,深沉发出慨叹:树木的成长,有的在刚出嫩芽时就死了,有的长到双手合围那般粗细就死了的。
那些幸亏长成而可以作栋梁的树木,则被砍伐了。
那些不幸而被大风卷而拔起,被流水冲走漂流有的破损折断,有的腐烂掉了。
幸亏没有被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们认为是有用之材,因而有被斧头砍伐之灾。
其中最幸运的树木,漂流、沉埋于急流和泥沙之中,不知经过了几百年,在激流冲击和虫蛀之后,有的仿佛形成了山一样的模样,于是被一些好事者取走,经过强力加工,做成木假山,从这以后,便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刀斧砍伐的灾害了。
然而,在荒野的江畔,像这种酷似山峦的树木该有多少啊。
这种不被喜好假山树木的人发现,却让樵夫和农民作为木柴砍伐的,哪里数得清呢?如此说,在这些最幸运的树木里,还存在着不幸呢!假山,在本文中,是作为人物成材的一种象征。
作者谈的是树木,特别是那些形成了假山形状的树木的命运,其实谈的是人才的命运。
而读者正可以从树木之命运,窥见到人才的命运。
您看,夭折的,被无情砍伐的,被大风卷走的,被流水冲掉的,数不胜数。
而那些奇妙的、成了材的假山树木,也不免被毁灭的命运。
世间人才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当作者一一数来时,我们不难品味道他的一种心酸、无奈的心情。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苏洵《木假山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苏洵《木假山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木假山记【宋】苏洵(1)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汾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
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③ 汾(fén):水边。
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夭:死亡、夭折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啃、吃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D. 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若属皆且为所虏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求人可使报秦者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语文选修《木假山记》精品课件

• 总结全文:
• 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述与 议论高度结合,使文章变得厚重,耐人寻 味。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发现木假 山之难,形象地比喻了人才成长之艰难, 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 满。然后借对家中木假山的描写,形象地 写出了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气节。全文 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
其旁之二峰。二峰者 的气派。旁边的两座山峰,庄
庄栗刻峭,凛乎不可 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
犯,虽其势服于中峰,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
而岌然无阿附意。吁!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
其可敬也夫!其可以 有所感也夫!
的神态,绝无丝毫逢迎依附的 意思。啊!它们是值得敬佩的 呀!它们是值得来(古今异义)
遭到水浪拍击、虫蛀蚁食 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 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 人拿走,加工它把它做成 木假山,这样之后它就可 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形 作动)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但是,在荒僻的江边,像 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 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 现,却被樵夫农民(古今 异义)当作木柴(名作动) 的,哪里数得尽呢!那么 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 有着不幸的呢!
2.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 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 分别是什么。
• “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 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 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 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 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 等可贵的品格。
木假山记
苏洵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三杂记第2课木假山记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木假山记一、基础过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或蘖.(niè)而殇.(shānɡ),或拱.(ɡōnɡ)而夭B.好.(hǎo)事者何可胜数.(shǔ)C.而岌.(jí)然无阿.(ā)附意D.漂沉汩.(ɡǔ)没于湍.(tuān)沙之间解析:选D。
A.拱ɡǒnɡ,B.好hào,C.阿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蘖.而殇(树木的嫩芽)B.而岌然..无阿附意(高大的样子)C.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沉沦,埋没)D.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气数)解析:选B。
高耸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B.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C.为樵夫野人所薪者D.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解析:选A。
B.服,动词的使动用法;C.薪,名词作动词,做柴火;D.斧斤,名词作动词,砍伐。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则为人之所材B.不幸而为风之所拔C.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D.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解析:选D。
D项是省略句,其余各项是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回答5~8题。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蘖而殇,或拱而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的(2)任用,担当(3)急流的水(4)水边高地6.下列各句中,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或仿佛于山者B.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C.而有斧斤之患D.不幸而为风之所拔解析: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木假山记第1学时/共1学时
学习目标1、疏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讨论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认识并学习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挖掘文章寓意,认识并学习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自学质疑
1.在课前,或回顾已学知识,或阅读课文注释、本案“知识链接”及其它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记住其中要点。
2.运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决文中词语的读音和释义。
(1)在右栏内为文中生字词注音并朗读记忆;
(2)在右栏内对文中划线实词注释并朗读记忆;
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
③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4.试着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
①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
②则为人之所材
③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④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5.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①出于湍沙之间
②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6.阅读本文后,你存在哪些疑问?试整理写入右栏,以备课堂研讨。
二、展示交流
1.在全班或小组内展示自主预习成果,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在组内交流,将要点记入右栏。
(1)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许多不幸都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这些遭遇有着什么样的寓意呢?
(2)讨论:"何可胜数"一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意味?
(3)在文章中,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用意?【注音】
孽殇汩没濆数岌然阿附
(4)第二段,面对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讨论:在作者家里的木假山它的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
三、互动探究:
(1)比较第一、二两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
(2)“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总结全文:本文主要采用了手法,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使文章变得厚重,耐人寻味。
文章先借助形象地比喻了,含蓄地表达了。
然后借对家中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
全文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
四、达标检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孽而殇或:有的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之以为山 B.以及于斧斤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然予之爱之焉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
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我看到中间的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5.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
话的意思,并举出符合此句及和此句对立的几个历史人物,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看法。
(不少于100字)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著有《嘉事祐集》。
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
《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
这篇文章从议论始,以议论终,这是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本文尤其典型。
(2)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说:“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者,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
”
译文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
有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
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
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
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
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
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的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
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
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
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