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球的形状》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分布极广的(),绝大多数要用()才能看到。
2、()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生物学家()。
4、水滴里的生物有()。
5、微生物分布在()。
6、常见的微生物有()。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
3、利用霉菌可以()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的前提下简单发霉,在()的前提下不简单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4、馒头上的霉是(),水果上的霉是()。
1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过:3、尝试:设计馒头发霉的尝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结论: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发现了()。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酿成的。
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分歧?答: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曾提出了()的猜想。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表面-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主要有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的。
2.【答题】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低东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
【解答】我国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答题】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4.【答题】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赤道周长和半径。
【解答】地球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地球赤道半径约是6000千米。
5.【答题】地球仪上,我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知识点。
【解答】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我们发现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
6.【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拍摄。
【解答】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精确地、全景地描绘地球面貌,人们开始利用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7.【答题】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解答】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岛屿、平原、山地、峡谷。
8.【答题】在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上,蓝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黄色表示______,棕色表示______。
【答案】海洋平原丘陵高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表面。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球的形状》测试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做一只小船,让其在地球仪上航行,然后仔细观察,再完成练习。
最先看到的是进港船只的______________,接着会逐渐看到______________2.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______________,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______________,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分析出地球是______________或近似______________。
4.人站在海岸看远处的航船,先到出港船只的船身,再看到桅杆,这是因为地球是______________的。
5,苏联在________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______________搭乘“东方1号”进人太空。
二、判断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历时约3年。
()3.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4.地球的表面积是510067888平方千米。
()5.2010年,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三、选择题。
1.人类最初对地球的认识基本上都是()A.天圆地方B.大地是圆形的C.天空是圆形的D.球形2.第一个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人是()A.麦哲伦B.阿姆斯特朗C.杨利伟D.尤里・加加林3.我国第一艘载人的飞船是()A.神舟四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神月七号4.第一个在月球上拍摄到地球的是()A.美国人B.日本人C.加拿大D.中国人四、探究题。
1.简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如果想在一天内乘飞机绕地球赤道一圈,我们的飞行速度应该是多少?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1.桅杆船身 2.锅棋盘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球体球体4.圆5.1957 尤里·加加林二、1.√ 2.√ 3.√ 4.× 5.×三、1.A 2.D 3.B 4.A四.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形状-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麦哲伦的成就。
【解答】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他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答题】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拍摄。
【解答】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照片。
3.【答题】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A.太阳B.地球C.月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第一张照片。
【解答】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了地球。
4.【答题】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解答】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答题】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航天事业。
【解答】200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6.【答题】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张衡的学说。
【解答】张衡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7.【答题】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麦哲伦的航行。
【解答】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他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8.【答题】古代人们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答案】平的【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人们对地球的猜想。
【解答】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上”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1.地球的内部构造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山是由于地下______________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____喷发而形成的白然灾害。
3.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______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__________上拍摄地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____________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__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
5.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______________,主要由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______________;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
6.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南水冲刷、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
7.我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沧海变桑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D.杨利伟2.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A.1967B.1976C.1980D.19783.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14的是我国字航员()A.杨利伟B.聂海胜C.刘洋D.沈括4.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B.火山周围不会形成温泉C.火山喷发物一层层地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D.火山喷发不可预测,也没有任何征兆5.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东高西底呈阶梯状分布C.基本上一马平川,没有太大的变化D.时高时低,无规律分布6.海边礁石是什么力量形成的()A.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B.海浪的冲击C.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D.强风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5.地球的形状》练习含答案

2.1《地球的形状》练习一.填空1、地球是()的。
2、葡萄牙的航海家()的海上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3、1961年苏联宇航员()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4、2003年5月15日至16日,,中国宇航员()乘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二.选择1、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
A. 俯视B. 平视C. 仰视2、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景象分析,地球是球体。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张衡三.判断1、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2、美国人最先登上了月球。
()3、张衡的浑天说与现代天文学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对盖天说提出了质疑。
()四.简答题1、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1《地球的形状》练习一、填空1、球形2、麦哲伦3、尤里∙加加林4、杨利伟神州5号二、选择1、B2、A三、判断1、×2、√3、√4、√四、1、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棒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棒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进港船只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船只,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2、答:猜想——实践——精细观察。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有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
3、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4、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5、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6、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7、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时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8、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9、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0、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到了地球。
11、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过程大体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再到细致观察三个阶段。
12、地球的周长为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0067866平方千米。
13、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是增加了3.43岁。
14、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
15、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突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我们称它为“梨形地球”。
2019年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5.地表的变迁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一

2019年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5.地表的变迁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一第1题【单选题】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A、番茄酱冒出B、土豆泥纹丝不动C、土豆泥出现裂缝D、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宋时期的( )所著的《梦溪笔谈》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A、张衡B、沈括C、孔子【答案】:【解析】:第3题【判断题】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而形成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______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______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改变了地表。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______年10月“______”把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坏的过程叫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我国______时期科学家______,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阐述了关于______、______的精辟见解。
【答案】:【解析】:第11题【解答题】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A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火山口湖是在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石林是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海岸边的礁石是由于受到海浪的冲击形成的。
风蚀石主要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地球的形状》练习
一.填空
1、地球是()的。
2、葡萄牙的航海家()的海上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3、1961年苏联宇航员()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4、2003年5月15日至16日,,中国宇航员()乘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二.选择
1、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
A. 俯视
B. 平视
C. 仰视
2、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景象分析,地球是球体。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张衡
三.判断
1、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2、美国人最先登上了月球。
()
3、张衡的浑天说与现代天文学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对盖天说提出了质疑。
()
四.简答题
1、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1《地球的形状》练习
一、填空
1、球形
2、麦哲伦
3、尤里∙加加林
4、杨利伟神州5号
二、选择
1、B
2、A
三、判断
1、×
2、√
3、√
4、√
四、1、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棒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棒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进港船只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船只,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2、答:猜想——实践——精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