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多了

合集下载

小学生不应该有零花钱

小学生不应该有零花钱

小学生不应该有零花钱!1、省特级教师、西大街小学校长李莉在本校推行的政策是:不允许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万一有急用,学生可以找老师借。

“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如果给也应该是有条件地给。

”李莉说,其实小学生的吃穿用都有家长打理,孩子自己并没有要花钱的地方。

手上有了零花钱,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互相之间容易形成攀比、浪费风气,不珍惜、不体恤父母的劳动成果,也可能拿着零花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例如上网、租网络书籍等。

2、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太成熟.无法控制自己如何支配金钱.有些家长没空管孩子.以为给孩子些钱.让他想要什么自己买就行了.而小孩子又不能自我支配.所以很多时候钱是乱花的.浪费了金钱不说.还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3、有可能使小孩养成恶习.有钱当然能让他再大家面前有面子.小学生再了解世界的同时在学习着融入这个世界.那么这个花花世界这么多诱惑.当然有钱的小孩子会更容易受到诱惑.有的小孩子可能再小学的时候就学社会上的人交女朋友.装老大等.4、容易出危险.如果一个小孩子经常大手大脚得在外花钱.可能会被那些社会上的人盯上.背敲诈.更有可能背绑架.5、小学生零用钱调查报告反映出66.7%的人把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35.7%的人用于上网或娱乐。

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添置学习用品仍然是作为学生的一项最主要的消费,而上网娱乐或许是e时代下的必然产物,可能这个数字会随着信息通道的越发快捷而有所上升。

反驳: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反驳:1、理财是基于数学、经济学等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能力,理财能力的高低不在于有没有零花钱。

事实上证明,零花钱越多,孩子理财能力越差,生活越懒散。

综上所述.为了小学生得健康和人身安全.不应该给小学生零花钱.4、给对方提问1、怎么理解西方父母很少给零花钱,甚至生活费也不给,而是鼓励他们自己赚取2、认为自己的父母给自己零花钱是理所应当的吗?3、为什么网吧里的孩子屡禁不止?如果没有足够的零花钱会这样吗?辩论思想:(正面)1、孩子对钱的认识角度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角度3、家长的社会责任4、民族的发展1、提到小学生该有零花钱吗?大多数家长都会说“不该”!但我认为小学生该有零花钱。

中学生零花钱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零花钱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零花钱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状况要了解形成原因,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学生零花钱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方便大家学习。

中学生零花钱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

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

我们从从最小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

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

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

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

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

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

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孩子的零花钱,给多少最合适?

孩子的零花钱,给多少最合适?

孩子的零花钱,给多少最合适?说到孩子的零花钱,有些父母给的多,理由是不让孩子在同伴面前自卑;有些父母给的少,认为如果孩子从小花钱花惯了,长大也不懂得珍惜;也有些家长信奉“会用才会赚”,零花钱让孩子从小学会消费。

那么究竟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最合适呢?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情况,父母给予孩子支配金钱的程度不同,很难给一个确切的数额。

通常是孩子的年龄愈大,给的金额愈多,给的时间距离愈长。

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一星期可分两次或三次给,每次两元、三元、五元由父母自己确定。

孩子上小学了,除了固定的午餐费、交通费以外,可一星期给一次,每次八元、十元、十几元,根据孩子的自控、自理能力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

零花钱是次要的,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最重要。

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给儿子小约翰零花钱是这么规定的:每周给零花钱1美元50分(人民币约10元),最高不超过2美元(人民币不到15元)。

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每笔钱支出的用处,再领钱时交给家长审查,钱账清楚,下月增发10美分(人民币7毛),反之则减。

洛克菲勒通过这种方法,使孩子养成了不乱花零花钱的习惯。

墨西哥人卡洛斯拥有535亿美元的身家。

在他小时候,父亲每周给他5比索(人民币1.8元)的零花钱,并要求卡洛斯明确的记下花销,定期检查卡洛斯的账单,帮助卡洛斯分析每笔花费是否妥当,怎样才能提高这些钱的利用效率,怎样花费更加合理。

直到现在,卡洛斯的办公桌上还保留父亲要求他记录零花钱的账本。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有零花钱的孩子管理钱的能力远远超过没有零花钱的孩子。

给孩子零花钱是为了让他在实践生活中得到如何使用钱的经验,从而真正学到如何正确花钱。

中国父母给零花钱的2个误区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可往往又会走向两个比较极端的误区:一种是一味地教孩子“攒钱”。

不断跟孩子强调要节约,不要乱花钱。

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导,孩子会以为花钱就是不对的,即使长大了也不懂金钱的价值。

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6篇

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6篇

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6篇【第1篇】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零花钱每个小朋友都有,那么小朋友们是怎么使用他们的零花钱的呢?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1最近,我发现同学们使用零花钱时绝不留情,把钱使用了一大部份后,才把剩余的一点点零花钱存起来。

我觉得他们太浪费了,并且他们零花钱没有一个规划,有些钱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因而便对同学们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1、我先调查了二十个同学(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的年龄,又调查了他们一周零花的数目,还问了他们的零花钱主要花在哪些地方。

2、有的同学用零花买零食,有的同学用零花钱买玩具,钱花个精光;有的同学用零花钱买水、买早餐;还有的同学用零花钱买学习用品和书,则剩下的便存起来。

分析1、调查的同学年龄大约都是九至十一岁,大部份的同学都有零花钱。

2、大多数的同学零花钱都在十元之内,女生的零花钱相对来讲比男生的要多一些。

3、有些同学买吃的,有些同学买文具,有些同学很勤俭,他(她)把这些零花钱存起来,等到下次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结论1、一般同学们都是有一部份用来买零食、有一部份用来买文具、剩下的'存起来,可以等到同学过生日,或是等到必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2、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是比较有计划的使用着零花钱,并且有勤俭意识。

建议1、有些同学大手大脚的,把钱一下子就花光了,建议他们多存些钱,没必要买这么多玩具和吃的。

2、使用零花钱要有规划,有勤俭意识。

3、建议这些同学预备一个账本,把花钱的记录记在账本上,以后可以看一看,自己应不应当花这些钱。

4、我们要体谅父母,减少他们的负担。

5、我们要培养一个好的花钱习惯。

使用零花钱的调查报告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

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零花钱的呢?通过对全班同学的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的感触颇深。

有一些同学即使家长给他们的很多,可是一般不到中午就用完了,然后便向一些同学借钱。

怎样让孩子更合理地花每一分钱

怎样让孩子更合理地花每一分钱

怎样让孩子更合理地花每一分钱一、教育现象到了高年级孩子的零用钱一下子多了起来,一下课很多同学往学校商店跑,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孩子的心思都寻摸着怎样买好吃的,而不是休息好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

一段时间下来,班里的垃圾桶常常爆满,卫生公共场地也常常看到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卫生流动红旗好几个星期没有光顾我们班级了。

一个个每天花了好几块钱,可身体却没有长壮,反而经常有人闹肚子疼,嗓子疼,扁桃体发炎。

二、教育意义看着孩子们如此不合理的花钱,我很着急。

因为乱花钱的孩子中,有部分生活家庭是很困难的。

例:一男生的母亲一人在工厂上班,要供他和姐姐两个人上学,可他每天的零用钱却有十多块,母亲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

如果不及时教育,这些孩子并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更不知道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觉得每天拥有零花钱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不知感恩,心疼父母。

征对班级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在家长会上与家长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家校合作开展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合理使用每一分钱的好习惯。

三、教育目标1、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使用零用钱的合理性,知道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义。

2、学会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和使用零用钱。

3、知道使用零用钱应当考虑到节俭,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践行节约”情感。

四、活动准备: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五、活动过程:(一)观看生活图片导入师:家长们,你们每天送孩子上学、放学,都想自己的孩子:在校好好学习,中午多吃点饭,要注意安全。

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么孩子们除了学习,在学校还到底做了什么呢?我们来观看一组图片:图1:学校门口有很多小商小贩,每天上学、放学时都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购买各种零食。

图2:下课时,孩子纷纷涌向小店购买零食,孩子边走边吃,边玩边吃,甚至边扔,既影响身体健康,又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环境卫生。

图3:课间边做作业边吃零食,油渍的手去翻书写字,本子上留下油迹。

图4:课堂上,孩子老是将手伸进抽屉,偷拿零食吃,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几个误区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几个误区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几个误区给孩子零花钱也是一门学问,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误区一:不给零花钱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不会用钱,就缺乏理财意识。

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也就让孩子错过了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

现代社会,用钱无时不在,如果缺乏理财意识,就不会合理地对待金钱,就不会利用金钱这个工具为改善生活服务,还可能入不敷出,不会合理消费,月初可能富比皇帝,月末可能贫如乞丐。

有余钱可能学坏,没有钱也可能学坏,钱与学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孩子有适量的零花钱,家长又能引导孩子合理用钱,那么这个孩子理财能力很强,将来的生活质量也很高。

误区二:给太多的零花钱家长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想让孩子过得幸福一点,这种动机可以理解,但行为不当,孩子该吃的苦一定要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会误以为挣钱很容易,而且把父母当作“自动取款机”,会弱化孩子的理财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过多的零花钱,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孩子就会铺张浪费、摆阔、攀比,当今外界不良诱惑过多,一些不法分子盯着孩子的口袋,孩子容易失足。

误区三:干家务活给钱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如果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家长也要给他零花钱,倒不如让他通过干家务活来挣零花钱,这样能让孩子懂得挣钱的不易,还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效果确实很好。

但这样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把孩子的零用钱与家务活一一对应挂钩,就会让孩子把亲子关系金钱化、商业化,只看到钱,看不到亲情,也放弃了对家庭的责任、义务。

另外,孩子还会把“劳动=金钱”的错误观念带入到社会生活中,比如学校搞卫生大扫除,这些免费的义务劳动孩子就会不热心,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可能遭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孤立。

靠金钱来支撑的劳动意识能走得远吗?。

如何教育孩子不乱花钱.doc

如何教育孩子不乱花钱.doc

如何教育孩子不乱花钱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但钱多花的也多,很多孩子买着买那,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不乱花钱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不乱花钱方法11、父母以身作则,不乱花钱。

让孩子不乱花钱,父母首先要做到,父母勤俭节约的点滴做法,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影响很大,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2、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不管你多么富裕,都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够孩子用的就好。

而且要引导孩子零花钱怎么花,要多买一些学习用品,书籍等等,不能把钱都用在了吃喝玩乐上。

3、压岁钱尽量大人保管。

现在一到过年过节,孩子会受到很多大额压岁钱。

这么多钱肯定不能都给孩子,让其自由消费。

最好的做法是大人代为保管,给孩子少部分,告诉孩子,爸妈不会乱花,留着还是给子女上学等用。

4、教育孩子不攀比。

时常教育孩子不要跟同学、同伴攀比,不比吃穿,不比阔气,要比进步,比志气。

学习为重,学生不是讲究吃穿用的,学习好,习惯好,品质好才是真的好,才是应该比的。

5、有计划的花钱。

需要买的东西,没有了,再贵也要买,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买,买了没用的东西就是浪费钱。

要教育孩子有计划的用好零花钱,可以准备个记账本,怎么花的钱自己记一记。

父母也可以跟踪指导。

6、用贫困的实例教育孩子。

我们身边的,或者网络、电视等看到听到的贫困家庭、贫穷孩子的实例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她)感受体会一下人家的贫穷和不易,教育孩子不铺张浪费,不乱花钱,自己的零花钱用不完的还可以捐给他们,献爱心。

教育孩子不乱花钱方法21、让孩子远离"金钱优越感"在这点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颇值得中国父母借鉴。

他们通常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并鼓励孩子自已去打工挣钱,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百害而无一利,"再富不能富孩子"。

【育儿知识】压岁钱对孩子的四大弊端

【育儿知识】压岁钱对孩子的四大弊端

【育儿知识】压岁钱对孩子的四大弊端春节期间,很多孩子都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

但有不少孩子将这笔钱花在了网吧、迪厅,购买高档服装、玩具以及同学之间请客吃饭上。

对此,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指出,孩子们乱花压岁钱折射出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理财教育是一个盲点,目前存在四大弊端。

关颖说,通过对2000多名未成年人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调查,未成年人的零用钱明显高于普通未成年人。

从零用钱的使用情况来看,未成年人在犯罪前花的零用钱越多,去歌舞厅、游戏厅、网吧、洗浴中心等“儿童不宜去的地方”的比例就越高。

由于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和使用金钱的科学性,许多青少年罪犯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金钱。

调查显示,在所有类型的犯罪中,因抢劫和盗窃等与“金钱”有关的犯罪而被监禁的儿童占所有少年犯的7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犯罪。

关颖指出,未成年人对钱的认识和行为以及走上犯罪道路的教训,反映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存在四大弊端:首先,许多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有关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信息。

富裕家庭没有告诉他们的孩子创业的艰辛。

经济拮据的家庭羞于与子女谈论金钱。

即使他们省钱,也应该让孩子吃好穿好,口袋里有钱。

孩子们丝毫没有家里缺钱的危机感,更不用说知道什么是节俭了。

二是社会上对拜金主义金钱观的过度渲染,尤其是对某些“明星”“大腕”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使未成年人潜移默化地受到扭曲的金钱教育。

第三,缺乏消费引导。

未成年人控制金钱的能力很低。

他们往往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在商品广告的指导下,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

他们购买“不适合儿童”的产品,进入“不适合儿童”的场所,陷入盲目消费、高档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的误区。

四是未成年人获取金钱的欲望膨胀得不到有效制止,当父母的给予或自己的收入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金钱的需求时,在外力的引诱下就可能以违法的手段达到获取钱财的目的。

关颖说,未成年人的财务管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多了
现在都是独身一代,父母长辈都当孩子宝一样宠着,零用钱更是有求必应。

这样孩子可能不会很好的珍惜,更没有很好的金钱观。

可以自由支配、满足自己需要的花费。

孩子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就对零用钱有着越多的需要。

最新的一些教育研究认为,孩子应该要及早学会理财,学会独立。

孩子的零用钱给多了
钱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孩子在花钱时,是需要引导的,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惜举债也要当场买下,在解读这一行为时,相当一部分90后孩子属于冲动消费型,而这又与他们来钱比较容易有关。

此次调研的一大任务,就是摸底90后的钱袋子。

被调研对象多为就读于国内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1-3年级的在校生。

不要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交换条件。

要选择为他人服务的内容。

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难以逃脱学校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孩子考试分数越高,给的就越多。

但在美、日、韩等国家,孩子要得到零花钱,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必须多做家务、参加劳动。

2010年,中国大城市高中生每月获得的零花钱平均为250元,比三年前月均185元的水平,已经整整提高了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同城比较表明,北京孩子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钱最多,约每月303元;上海次之,为270元。

而湖南和辽宁分
别为222元和226元。

90后消费:观念超前,行为保守
简而言之,这代人的消费观念很超前,但消费行为则偏于理性,甚至还有些保守。

追求品牌、追求流行的意识迅速提高,但实际的消费行为还是跟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