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

合集下载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探讨严重创伤病人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2 结果
经 急救 和 有效 的护 理 措施 后 ,显效 是 指患 者 意识 清楚 , 纠 正休 克 的患 者 ,有 效是 指 患 者 意识 昏迷 ,休 克 得 到纠 正 的 患者 ,无效 是 指 临 床死 亡 的患 者 ,此组 患 者 的 临 床急 救 效果 详见表 1 。 表1 此组 患者 的临床 治疗效 果
1 资料和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针对 我 科 收治 的严 重创 伤 患者 7 8例 进行 分 析 ,其 中男 性5 1例 ,女 性 患 2 7例 。 年龄 在 2 4~ 6 4岁 之 间 ,平 均 年 龄在 3 9 . 4 9±7 . 2 8岁 。此 组 患者 在 受 伤 后 1 5分 钟 至 2个小 时到 我科 就诊 。其 中休 克 的患 者 3 4例 ,呼吸 心跳 骤停 的患 者 1 2例 ,意 识朦 胧 的患 者 2 2例 , 昏迷 的 患者 1 0例 。按受 伤 原 因分类 : 其 中交通 事故 伤 的患者 3 3例 ,殴打 伤患者 1 7 例, 坠落 伤的患 者 8例 。受 伤的部 位 : 颅脑 损伤 的患者 3 5例 , 四肢 损 伤 的 患 者 2 5例 ,腹 部 伤 的患 者 2 6例 ,胸 部 伤 的患 者2 9例 ,复合伤 的患 者 7 2例 。
2 . 4 控制活动性出血
对与 存在 闭合性损 伤 的患者 ,护士要 认真 密切观察 病情 变 化 ,发 现 患者 若 出现 血 压 呈进 行 性 下 降 、面色 苍 白 、脉 搏 细速 、呼 吸浅 慢 以及 四肢发 凉 时 , 以及 提示 存 在 内脏 或 者其 他 器 官 有活 动 性 出血 。如 进 行腹 腔 穿 刺抽 出不凝 固 的 血 液时 提 示 有活 动 性 出血 的存 在 。应 迅 速 配合 医 生做 好 术 前 准备 ,由 医生做 剖 腹 探查 术 明确 出血 器 官 以及 部 位 。对 于 开放 性 的损 伤 及皮 肤 撕 裂擦 伤 有 出血 的患 者 ,采取 压 迫 止血 ,及 时 用 无 菌敷 料 包扎 伤 口 ,病 情允 许 在 有 条件 下 先 清创 在 进行 消毒 包 扎 ,防止 伤 口发生 感 染 , 四肢 受伤 包 扎 后 可将 伤 口抬 高 以减 轻 出血 与水肿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摘要:目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

方法:在某医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择9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其中,对照组使用了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用了优质急诊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抢救成功率,观察组的98%高于对照组的83.7%;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12.2%低于对照组的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严重创伤;满意度;失血性休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某医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择9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在4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1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6±5.3)岁,其中,年龄最小者为18岁,最大为67岁。

而在4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0±5.2)岁,其中,年龄最小者为19岁,年龄最大者为67岁。

通过对上述研究对象病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来自交通意外、机器损伤以及高空坠落等方面[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没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晓此次研究内容,而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急救的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症护理方法,主要是遵医嘱对急诊护理人员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发表时间:2018-12-03T16:46:17.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王久新[导读] 探究并总结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院 101400摘要:目的探究并总结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结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44.72±11.2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护理,并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并发症严重创伤是指在高能量背景下,机体造成重大创伤,往往失血量大。

严重创伤极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失血性休克,需要在尽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工业、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因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的严重创伤越来越多,临床创伤性休克以及并发症者呈上升趋势,伤后第一个小时内患者死亡率极高[1]。

经临床证明,若在该段时间内能够给予有效抢救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本文主要探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半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52±4.46)岁。

创伤急救干预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

创伤急救干预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

创伤急救干预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摘要: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和对比,分析创伤急救干预模式对于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效果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方法:在我院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内来就诊的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作为样本。

为了提高最终样本之间的对比性和有效性,使得观察结果更加明显,将其治疗样本分为样本组和常规组。

其中样本组通过创伤急救干预模式,对其治疗和抢救效果进行干预。

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抢救结果进行记录分析。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其创伤急救干预模式的效果。

结论:其中样本组的创伤患者的精神状况、健康状态和心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整体的统计学概率( 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创伤急救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抢救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

关键词:创伤急救干预;急诊创伤;抢救效果;作用分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个行业比如交通业、旅游业、建设业等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我国每年急诊创伤的患者数量不断提高。

这不仅对于我国临床急诊科的急救效果、急救质量和急救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于人们积极解决急诊创伤治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了使的研究结果更加完整和科学,选择了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过程中主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创伤程度和治疗时间,使得整体的样本选择更具针对性。

由于急诊创伤具有特殊性,在选择过程中,对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官障碍和直接死亡的患者不进行选择。

将150组研究对象分为样本组和常规组。

其中样本组主要通过创伤急救干预模式进行急救干预,常规组则使用常规的急诊治疗模式。

在样本组急诊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在36岁至41岁之间。

其中主要发生急诊创伤的原因有斗殴、车祸和其他。

主要创伤部位为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等。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双色球(蓝,白)分组分为甲组,乙组,均为30例,甲组-常规护理,乙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理指标。

结果:乙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理指标优于甲组(P<0.05)。

结论:将优质急诊护理干预使用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对提升患者急救成功性有显著价值,可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常规护理;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失血性休克近年来发生情况逐渐增多,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伤等,需要迅速为患者进行抢救,提升患者急救成功性。

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是患者临床护理重要组成,将其使用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患者急救成功性,维持患者生理指标正常,避免患者病情进展[1]。

基于此,研究选择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急诊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可实践性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双色球(蓝,白)分组分为甲组,乙组,均为30例。

甲组男/女18/12,年龄28-59岁,均值(40.25±2.41)岁,病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15/15;乙组男/女19/11,年龄28-61岁,均值(40.33±2.50)岁,病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16/14。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可忽略。

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患者知情本次研究内容。

1.2 方法甲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给予患者科学急救药物使用,患者家属交流掌握患者现病史,疾病史情况为患者急救。

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与观察

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与观察

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与观察发布时间:2021-11-04T08:55:42.47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李静[导读] 目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李静西安仲德骨科医院创伤科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目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此基础上加强急救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4%,差异明显(P<0.05)。

结论:加强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严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交通行业发展,严重创伤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该类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症状复杂,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研究发现,急诊抢救及护理干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1]。

因此,如何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已经成为急诊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53例,男/女为28/25例,年龄22~68岁,平均(46.26±5.50)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4 ~ 8 分,平均(6.36±0.72)分。

对照组53例,男/女为31/22例,年龄21~67岁,平均(45.89±5.92)岁, GCS 3 ~ 8 分,平均(6.22±0.84)分。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监护室的急救护理【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析急救护理干预对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该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有74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抢救失败,成功率为97.37%,死亡率为2.63%。

结论创伤性休克属于突发疾病,发病早起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临床医学上,由于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十分复杂,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以降低死亡的发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护理方法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5-02创伤性休克属于急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近年来,由于我国重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类交通事故、爆炸以及高处坠落等意外频频发生,增加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

突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因血压过低以及供氧不足导致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循环受阻,在体内出现大量危害物质[1]。

突发早期,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2]。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男性52例,女性24例;年龄为(5-69)岁,平均年龄为(46.5±3.4)岁。

该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颅脑创伤,21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重症胸腹联合损伤,6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肝破裂,8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脾破裂,8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四肢骨折,7例患者的受伤部位属于骨盆骨折;有12例患者因爆炸所致,14例患者因尖锐器物所致,8例患者因挤压所致,22例患者因高处坠落所致,20例患者因交通事故所致。

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年 6 月第 21 卷第 12 期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June 2021,Vol.21,No.12
窑 2209 窑
乐观态度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救治措施 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提供口腔护理、吸 痰排痰等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改善病情提供帮 助[员园]。
综上所述,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 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
住 陨悦哉 时间、住院时间,使患者各项气血指标恢复正常,以高鹏,刘琴凤援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的影响[允]援医疗装备,圆园圆园,猿猿 (员远):员愿员鄄员愿圆援 [2] 董真真援 无创通气治疗 悦韵孕阅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面部压疮预 防的护理分析[允]援医学理论与实践,圆园圆园,猿猿(员远):圆苑猿远鄄圆苑猿愿援 [3] 何 援 专职护理干预对 悦韵孕阅 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 预后的影响[允]援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圆园圆园,猿员(苑):愿怨猿鄄愿怨缘援 [4] 白琳琳,胡赛男援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允]援中国当代医药,圆园圆园,圆苑(员愿):
对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强调给予患者良好的护 理,以为患者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现阶段,随着护理程度的 不断完善及服务理念的持续发展,对急救护理的工作也变得 程序化及系统化,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强调相关配合 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确保急诊护理合作的系统性[远]。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年 6 月第 21 卷第 12 期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June 2021,Vol.21,No.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7期375
·临床监护·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
谢晓华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接收
并治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干预。

对比并分析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包括抢救结果、抢救时间、
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两组抽取各5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护理后,结果显示,
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后其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性休克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
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几率,增加家属的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荐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严重创伤性休克;抢救时间;家属满意度;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327
0 引言
本文着重从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方面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干预。

其中研究组休克患者男性有35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区间在26~68岁,平均年龄为(45.6±
2.3)岁;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休克患者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区间在22~71岁,平均年龄为(50.2.3±
3.7)岁,两组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2007年WHO制定的《 休克患者诊断与抢救治疗标准》排除了精神异常患者,造成休克的因素主要为交通事故、硬物砸伤、高空坠落、跌倒损伤、锐器刺伤和其他伤等类型,且两组对象在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抽取的53例休克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即护理内容包括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关注患者脉搏、瞳孔变化、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并要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采用药物注射。

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寻常护理:将患者保持良好体位和姿势,避免血液回流,或者腹腔器官上移后导致呼吸功能受阻,同时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较大伤口,若发现伤口需要立即压迫止血并进行包扎处理 。

1.2.2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查看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吸入性窒息,必要时采用机械通气或者气管插管等。

1.2.3 静脉通道护理 打通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血液供给,必要时采用中心静脉插管。

患者多半存在较大性伤口,因此输液或者输血时要尽量避免伤口区域,防止输入的液体或者血液还未被机体利用,就会从伤口溢出。

1.2.4 药物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血压问题,通常休克患者都会产生血压异常,必须通过多巴胺或者间羟胺等来稳定血压。

同时要防止因休克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应用酸性溶液来补充,中和过多的酸性物质,保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血压稳定后应降低药物的使用。

1.2.5 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护理:患者休克时其家属和陪护人员心情较为激动,且出现紧张和焦躁不安等情绪,必须通过沟通来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感,避免其干扰治疗工作。

同时要处理好患者的伤口,做好骨折处理,准确紧急手术需要的药物、器械,做好配血和药敏试验工作,并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安慰和术前教育。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得试验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选用卡方值检验、t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等指标。

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亲属对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亲属对护理满意度77%,研究组患者亲属对急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达94%,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3 讨论
近些年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发生率持续上升,该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外界环境强大的冲击或撞击,身体多个器官或者组织出现大出血,引起体内血液循环降低,细胞缺氧或者缺血,身体产生功能性障碍。

该病症发病急,病情严重,治疗过程复杂,故需要通过急诊护理来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帮助。

针对创伤性休克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效果,值得推荐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会,韩鹏飞,刘爽,宁美.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
者的急诊护理刍议[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5:287-288.
[2] 王玮.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J].医
学信息(上旬刊),2011,06:3782-3783.
[3] 袁晓敏.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分析[A].
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1.
[4] 钟梅,黄丽.整体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
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08:101-103+107.
[5] 黄芳.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的应用价值
探讨[J].人人健康,2016,08: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