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模型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其中,交通隧道工程作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国交通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潜在挑战。

我们将从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运营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二、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提升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施工效率。

中国的交通隧道工程设计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

在设计理念上,中国交通隧道工程注重“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的原则。

在隧道设计中,不仅考虑隧道本身的稳定性,也充分考虑到隧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同时,通过合理的隧道布局和结构设计,使隧道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在隧道结构设计、支护技术、防水技术、通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在隧道支护技术方面,中国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形式,如预应力锚杆、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大大提高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防水技术方面,通过研发新型防水材料和应用先进的防水工艺,有效解决了隧道渗漏水的问题。

在通风技术方面,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了行车安全。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还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如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等。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隧道工程的研究领域,也为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隧道建设中的新材料应用前景如何

隧道建设中的新材料应用前景如何

隧道建设中的新材料应用前景如何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中,隧道工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解决隧道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也为隧道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那么,隧道建设中的新材料应用前景究竟如何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隧道建设中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隧道建设通常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如软弱地层、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区等。

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给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隧道内部的环境也较为恶劣,如高温、高湿、高风压等,这对隧道的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隧道建设的成本和工期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材料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在隧道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材料。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例如,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增强隧道衬砌的稳定性,减少衬砌开裂和渗漏水的问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FRP 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在隧道加固和修复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在隧道衬砌表面粘贴 FRP 板材或布材,可以提高衬砌的承载能力,增强其抗震性能。

同时,FRP 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隧道内部的构件,如电缆支架、通风管道等,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空间利用率。

除了上述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隧道渗漏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不仅会影响隧道的使用功能,还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

新型防水材料如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渗透,保证隧道内部的干燥环境。

另外,智能材料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形状记忆合金(SMA)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可以用于隧道结构的抗震设计。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14T08:00:12.78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2期作者:彭梓涧[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无论是特路交通、公路交通、地铁交通、水工传送工程、市政运输等各个领域的交通运输都在高度发达的隧道以及地下工程技术下等到完备建设。

彭梓涧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无论是特路交通、公路交通、地铁交通、水工传送工程、市政运输等各个领域的交通运输都在高度发达的隧道以及地下工程技术下等到完备建设。

为实现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响应政策,为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提供制度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本文将围绕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展开论述,首先明确了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先关概念,然后剖析近几年我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而探究出当前隧道及地下工程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及研究情况,以及对于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析。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问题探究当前我国的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已经达到了黄金时期,自改可开放以来的技术发展以及经验积累帮助我国的隧道以及地下工程任务的开展不断先前奋进,有关公路、铁道、地下铁、地能源洞室等前赴后继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建设添砖加瓦,帮助中国在道路建设行业跻身世界之林。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便利的城市区域越来越像边缘延展,这少不了对于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推进,隧道开设以及地下工程项目的推进带动了农村乡镇的经济发展,从本质上提升了村镇人民的生活水准,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我国相关部门仍然宝成严谨的态度不断将隧道以及地下工程项目进行推广,在未来确保中国人民生活新福美满,国家建设富强昌盛。

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中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案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工程质量、延长结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案例包括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隧道支护中的创新、智能监测系统在桥梁与隧道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工程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为未来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桥梁与隧道工程、新材料、新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监测系统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桥梁与隧道工程正迎来全新的变革时代。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崭新应用,为工程质量、结构寿命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在这一领域中引人瞩目的应用案例,从高性能混凝土到智能监测系统,从创新的隧道支护材料到桥梁安全管理的突破。

通过这些案例的探究,我们将揭示新材料与新技术对于塑造未来工程发展的关键作用,为读者呈现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前沿领域。

一、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质量与可持续性的提升随着桥梁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正引领着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的提升。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材料应用在桥梁工程中所带来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变革,聚焦于其中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传统材料在桥梁建设中存在一系列局限,包括强度不足、耐久性不高等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材料正逐渐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强度和耐久性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应对日常交通负荷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新材料的性能特点,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建造耐久性更强的桥梁,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新材料的应用不仅仅关注工程的性能提升,还关乎可持续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对传统资源的需求,降低了碳排放,符合环保理念。

此外,新材料的长期使用也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工程管理。

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研究进展

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研究进展

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研究进展【摘要】隧道在现代交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是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抗渗性能、抗冻性能以及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进行研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进展。

研究发现,混凝土配合比、添加剂种类和掺量对其抗渗抗冻性能有重要影响,而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密实度也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当深入探讨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机理,并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这些研究对于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研究进展、综合研究、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隧道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隧道衬砌混凝土作为隧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渗抗冻性能对于隧道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隧道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所受到的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比如地下水压力、温度变化等,这都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渗漏和冻融破坏的重要因素。

研究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对于提高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研究也日益深入,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组成、配比、拌合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

深入研究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可以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为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运行效果和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为探究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特点,为提高隧道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通过分析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现状,探讨不同混凝土配比对抗渗性能的影响,为优化混凝土配方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相关机理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混凝土开裂风险的有效措施;比较隧道衬砌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能差异,寻找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优化设计方案;对隧道衬砌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的综合研究进行探讨,为提高隧道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与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与分析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与分析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多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隧道工程具有带状分布、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等独特的特征,其结构形式与建筑工程也有较大差异,因此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与建筑工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隧道工程1 隧道工程信息建模技术现状与分析1.1 隧道工程信息建模技术现状1.1.1隧道结构BIM建模目前主流的BIM建模软件缺少隧道结构所需的模型族库,直接建立隧道结构模型有诸多不便。

现有的隧道结构BIM建模方法可分为两类:(1)提取隧道轴线、建立参数化模型单元、将模型单元沿轴线拼接;(2)开发隧道辅助设计系统,根据轴线坐标和参数化断面设计,建立一体化隧道结构模型。

在山岭隧道方面,基于IFCAlignment1.0标准,对铁路工程常用缓和曲线统一参数表达、里程系统和非几何属性等进行扩充与修改,实现隧道中心线数据精确传递,自动生成线路中心线对象。

利用Microstation软件建立能够重复使用、参数驱动的隧道三维模型单元,提高设计效率和模型标准化程度。

将不同围岩等级的参数化单元构件模型根据地质情况,沿三维轴线拉伸和拼装形成整条隧道模型。

针对隧道中存在的横通道等附属结构,开发了洞室与暗洞相交点的自动剪切程序,提高隧道接口处建模的效率。

在盾构隧道方面,建立盾构隧道管片参数化模型,根据隧道线路自动计算每环管片的安装位置坐标和方向向量,通过拼装形成盾构隧道整体结构模型。

除通过拼接模型单元建立完整隧道外,基于BIM软件开发隧道辅助设计系统,通过坐标数据生成三维轴线,经参数化断面设计后建立洞身模型,并附加构件属性信息,最后对横通道进行自动识别和剪切,得到一体化隧道结构模型。

上述建模方法均已较为成熟,能够方便并且较为准确地建立隧道结构BIM模型。

然而在一些结构特殊部位,例如结构形式改变处、横通道位置处等,一般还是需要较多的人工处理。

新材料应用于隧道支护体系的研究

新材料应用于隧道支护体系的研究

新材料应用于隧道支护体系的研究一、引言隧道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在交通、水利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通道的作用。

在隧道建设中,隧道支护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传统隧道支护体系材料的使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新材料快速发展的时代,旧材料不断暴露出了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隧道支护体系存在的问题,新材料应用于隧道支护体系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二、隧道支护体系常用材料及其问题在传统隧道支护体系中,砖、钢、混凝土、木材等基础材料被广泛使用。

这些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一)砖在过去,砖块一直是隧道支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但是,砖块砌体不耐水、易被侵蚀、易发生开裂、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都制约了砖块在隧道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二)钢钢材不易腐蚀、强度高,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钢材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钢材的成本比较高,其次,在高强度冲击负载作用下容易产生好端坏、开裂和脆性断裂等问题,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煤炭钢材的价格不断飞涨,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资。

(三)混凝土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不仅可以作为隧道支护结构的构件,同时还可以做成砼块、砖块等材料,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和成型性。

但混凝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混凝土的强度难以保证,同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差。

(四)木材木材具有轻便、低温时保持原形、便于加工、价格便宜等特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可能会腐烂,这就降低了它的使用寿命。

三、新材料在隧道支护体系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新材料在隧道建设中应运而生。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特点在于更为轻便、结构更加稳固、强度更好、不易腐蚀、成本较低。

现在,大部分新材料都能够稳定地应用于隧道支护体系之中。

(一)玻纤增强材料玻纤增强材料是被广泛用于隧道支护体系的一种材料。

它的优点在于外观好、强度高、不易腐蚀、重量轻、加工方便。

使用玻纤增强材料可以大大降低支撑负荷,提高受力效果。

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和环保性的要求,各国在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外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一、隧道工程设计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

通过CAD技术,设计师可以快速、准确地绘制隧道工程的平面图、剖面图和三维模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CAE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隧道工程的受力、变形、稳定性等指标,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 钻爆法钻爆法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国外发达国家在钻爆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钻孔精度、爆破设计和施工自动化等方面。

高精度钻孔设备和高性能炸药的使用,使得隧道工程施工更加高效、安全。

2. 隧道掘进机(TBM)隧道掘进机是一种全机械化隧道施工设备,具有较高的施工速度和质量。

国外发达国家在TBM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出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TBM设备。

此外,通过对TBM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实现了隧道工程施工的智能化和高效性。

3. 地下连续墙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是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层和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国外发达国家在地下连续墙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采用多台大型连续墙施工设备进行高效施工,以及采用预制钢筋笼和混凝土浇筑技术,提高地下连续墙的质量和施工速度。

4. 衬砌施工技术隧道衬砌是保证隧道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结构。

国外发达国家在衬砌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如采用预制混凝土衬砌块和现场拼装技术,提高衬砌施工速度和质量。

同时,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材料,提高了衬砌的抗裂、抗渗和耐久性。

三、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 粉的磨 细 度 、 水 量 、 凝 时 间和 终 凝 时 间 等 有 掺 初
关, 所有这些 都对 相似材 料 的性 质有着本 质 的影 响 。 实验 表 明 , 大磨 细度就会 提高 相似材料 的强度 ; 增 增
大水与石膏的比例就会减慢石膏的凝 固, 降低相似 材料的强度和密实度 ; 缩短初凝和终凝时间就会降 低强 度 , 而增 大这 些指 标 就会 延 长 相似 材 料 的硬 化 时 间 。它 的性 质 与混 凝 土 比较 接近 , 属 于脆 性 材 均
( a MP )
1 .9 2 3
( a M )
l 92 |
( a GP )
6 28 .
比 ( KN/ ) m0
O 9 .1 7 1 47 .0
1O .
13 .
5 3 .3
4 3 .O
13 .3
1 O2 .
34 .9
2 2 .3
O 18 0 8 4 . 9 .8
发现现象 的本 质 特征 和 内在 联 系 。因此 , 近年 来模
型试 验在隧道 工程研究 中得 到 了很 大 的发展 。 模 型试验 是根据一 定 的相 似原理对 特定 工程 问 题进行缩 尺研究 的一种 方 法 , 应用 模 型试 验 对 隧道 工程 问题 进行研 究 时 , 一 步 就是 要 提 出力 学 参数 第 满足相似 准则 的相 似材 料 , 相似 材 料对 保 证顺 利 而
到一定 限制 。
研究单位 或个人
表 3 国外一些模型材料 ‘ 材料
石 膏 意 大 利 贝 加莫结构 试 验 所
( S ES IM )
— —
配 比 ( 重量 比)


物理力学参数
容 重
( /a ) KN r3 Biblioteka 0 3. ~ 58
3. 65
似材料 , 以机油 为粘结 剂 的相 似材 料 和 以松香 为粘
结 剂 的相 似材料 。 2 1 纯石 膏材料 .
吸湿受损 , 就会降低材料强度。 () 2相似 材料对 石膏用 量敏感 , 在小 比例模 型中
模拟低 强度 材料 时 , 石膏用 量不 易控 制 。 纯石膏 材料 主要 用来模 拟岩 石或混凝 土结构 的 线弹性 阶段 的形状 。
O 69 0. 4 .1 71
15 .
2 .O
2 9 .1
1 58 .
0 7 .6
0 3 .3
16 .5
1O .O
0 20 0 6 2 . 0 .3
0 0 0 82 .2 4 .4
完成试验 和试 验结 果 的可靠 性 、 准确 性具 有 决 定性
作用 。
料 , 压强度 大于抗 拉 强 度 , 松 比为 0 2左 右 , 抗 泊 . 通
过配 比调节 可 以得 到 E 一 1 0 ~5 0 MP ×1 。 ×1 。 a的
材料 ( 1 。 表 )
表 1 纯石膏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 水膏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弹性模 量 泊松 容重
维普资讯
公路 隧道
2 0 第 4期 ( 0 7年 总第 6 期 ) O
隧 道 工 程 模 型 材 料 研 究 进 展
吴 梦 军
( 重 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 1 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重庆 4 0 6 ; 0 0 7 2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 4 ) 0 0 5
1 引言
围岩 体 作为 一种 地质 材 料 , 经历 了长 期 的地 质 构 造运动 , 在一定 的地质环 境 中形成 一定 的结构 , 此 结 构必然会 显现 出多变 的材 料响应 范 围 。其工 程力 学 行为 以及 它 的变形 和破 坏 机 理在 主 、 观两 方 面 客 相 当程度上都 是 随机 、 糊 的 , 就 是 不确 定 的; 模 也 且
石膏 属 于气硬 性 矿物 胶结 料 , 种胶 结料 通 过 这 水 化作用 的化学反 应实现硬 化 。它 的主要 特性 与石

6 ・ 4
维普资讯
吴梦 军 隧道 工程模 型材 料研 究进展
22 石膏 混合材 料 .
纯 石 膏材 料 的弹 性模 量 调节 范 围不 大 , 压拉 比 过小 , 为 4 7 而一 般 岩石 的压 拉 强 度 比为 5 仅 ~ ( ~ 1, 5 混凝 土 为 1  ̄1 ) 因而纯 石 膏材 料 的应 用 就受 0 3,
摘 要 模型试验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原理对特定工程问题进行缩尺研究的一种方法, 而模型试验成功与否的首
要和关键 问题是必须提出满足相似准则的相似材料。本文对 国内外模型材料研究 和使用的现状进行 了阐述 , 并分
析 了模 型 材料 存 在 的问 题 。
关键 词 隧道工程 模型试验 相似材料

0. 7
由于获取信 息与数 据方面 的限制和 不完全 、 充分 , 不
它 又是不确 知的 。因隧道 围岩体 的不确定性 及不 确
知性 , 尽管 高等数学 和 力 学仍 然 是求 解 工 程 问题 必
要 和不可缺 的手段 , 利用 相似理论 与模 型试验 , 但 有 利 于在复杂 的试验过 程 中突出主要 矛盾 , 于把握 、 便
该材 料具有 成型方 便 、 工容易 、 加 性能稳定 的特 点, 最适 宜做线 弹性应 力模型 。此外 , 石膏材料 还具 有取 材 容 易 , 格 低 的优 点 。在 我 国 、 罗斯 、 价 俄 日本
和葡 萄牙 等 国, 种材 料 广 泛用 于 各 种地 下工 程 和 这
2 围岩体 模 型 材 料
对于围岩体模型材料的研究 , 国内外 已经做了
不 少 的工 作 。总结 起 来 , 国内外 所 用 的材 料基 本 上 是 纯石膏 材料 , 膏混合材 料 , 石 以石 蜡 为粘结剂 的相
混凝 土结构 的模 型试验 。
石膏材 料有 以下 主要 缺点 :
() 天然环境 中容 易吸 收空气 中的水分 , 旦 1在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