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交换机与两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三层交换机使用三层交换技术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解决了在局域网中将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对网段中的子网进行管理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速度慢,复杂性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提出了三层交换(也称为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中执行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则是在网络的第三层中实现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模型。
简而言之,三层交换技术是:两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的网段划分后,必须由路由器管理网段子网的问题,解决了网速低,复杂度高的网络瓶颈问题。
传统路由器。
三层交换原理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具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这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在LAN交换机上叠加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
原理是:假设使用IP协议的两个站点A和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当发送站点A开始发送时,它将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以确定B站是否与自己位于同一子网中。
如果目的站B和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中,则执行第2层转发。
如果两个站点不在同一个子网中,则发送站A要与目标站B 通信,则发送站A必须向“默认网关”发送ARP(地址解析)数据包,并且IP 地址为“默认网关”实际上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机模块。
当发送站A向“默认网关”的IP地址广播ARP请求时,如果第3层交换模块在先前的通信过程中知道站B的MAC地址,它将用该MAC地址回复发送站A否则,第3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站点B广播ARP请求。
站B收到此ARP请求后,将其MAC 地址回复到第3层交换模块。
第三层交换模块保存该地址并在发送B时答复发送站A。
该站的MAC地址被发送到第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
从那时起,当将A到B发送的数据包全部移交给第二层交换过程时,可以高速交换信息。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
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
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
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
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
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
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详解二层、三层交换机区别及其适用场景

二、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企业组网到底应该怎么选择二层交换机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型组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组网越来越复杂、网速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需求越来越多,三层交换机迅速崛起,并一度成为数据中心和大型企业的企业网络部署首选。
那么,究竟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有什么区别?企业组网到底应该选择二层交换机还是三层交换机?■识别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故称为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识别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即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用途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该目的服务,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功能: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访问,只做数据的转发,并且不能配置IP地址;而三层交换机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转发功能结合在一起,可配置不同vlan的IP地址;应用:二层交换机主要用于网络接入层和汇聚层,而三层交换机主要用于网络核心层;协议:二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而三层交换机支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协议。
场景:二层交换机多用于小型局域网组网,其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解决方案;三层交换机则多用于中、大型局域网组网,可以有效加快数据转发。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怎么选?二层交换机可以满足接入层的应用需求,并且成本也比较低,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但如果把大型网络按照部门,地域等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局域网,这将导致大量的网际互访,单纯的使用二层交换机不能实现网际互访。
二层汇聚交换机和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汇聚交换机和三层核心交换机的区别
核心交换机并不是交换机的一种类型,放在核心层(网络主干部分)的交换机叫核心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地点。
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在功能、特性、参数、场景等都是有所区别。
1.功能区别
核心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路由选择及高速转发的,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用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汇聚层交换机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作用是将接入节点统一出口,同样也做转发及选路。
它必须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设备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
2.性能区别
核心交换机首先应该是三层交换机,高速转发,有大容量接口带宽(比如万兆接口),大的背板处理能力。
汇聚层交换机需要具备高转发性能,通常也是三层交换机。
在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核心层设备对于冗余能力、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方面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的设备通常要占大部分投资。
3.使用场景区别
对于核心交换机或者汇聚交换机并没有固定要求,取决于网络环境的大小及设备的转发能力,也不是每个网络都必须有这三个结构。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

一、bai指代不同
1、两层交换机:工作于OSI模型的第2层(du数据链路层),zhi 故而称为二层交换机。
dao
2、三层交换机: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工作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的第三层。
二、功能不同
1、两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2、三层交换机: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三、特点不同
1、两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
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三层交换机: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二层交换机用于小型的局域网络。
这个就不用多言了,在小型局域网中,广播包影响不大
,二层交换机的快速交换功能、多个接入端口和低谦价格为小型网络用户提供了很完善的
解决方案。
路由器的优点在于接口类型丰富,支持的三层功能强大,路由能力强大,适合用于大型的
网络间的路由,它的优势在于选择最佳路由,负荷分担,链路备份及和其他网络进行路由
信息的交换等等路由器所具有功能。
二层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地址学习功能):(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这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一)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1)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2)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3)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
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 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二)路由技术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其工作模式与二层交换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递包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实现功能的方式就不同。
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内部也有一个表,这个表所标示的是如果要去某一个地方,下一步应该向那里走,如果能从路由表中找到数据包下一步往那里走,把链路层信息加上转发出去;如果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那里,则将此包丢弃,然后返回一个信息交给源地址。
三层交换机和两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和两层交换机的区别二层交换技术从网桥发展到VLAN(虚拟局域网),在局域网建设和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层交换技术是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它按照所接收到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来进行转发,对于网络层或者高层协议来说是透明的。
它不处理网络层的IP地址,不处理高层协议的诸如TCP、UDP的端口地址,它只需要数据包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数据交换是靠硬件来实现的,其速度相当快,这是二层交换的一个显著的优点。
但是,它不能处理不同IP子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传统的路由器可以处理大量的跨越IP子网的数据包,但是它的转发效率比二层低,因此要想利用二层转发效率高这一优点,又要处理三层IP数据包,三层交换技术就诞生了。
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第三层交换工作在OSI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是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IP包的包头信息来对后续数据业务流进行标记,具有同一标记的业务流的后续报文被交换到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从而打通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之间的一条通路。
这条通路经过第二层链路层。
有了这条通路,三层交换机就没有必要每次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拆包来判断路由,而是直接将数据包进行转发,将数据流进行交换二层交换技术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 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4)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二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区别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层交换机的种类
根据图示,尝试表述一下硬件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层交换机的种类
根据图示,尝试表述一下软件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区别
二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区别
帧交换的依据
作用
优点
适用性
技术特点
二层 交换
MAC地址
构建小型局 ⑴高带宽
域网和数据 交换
⑵VLAN
可以建立简便且扩 展数百个节点的网 络,而不会遇到太 二层交换 多的二层广播问题; 机技术 桌面接入点的理想 选择。
三层 交换
IP地址
构建大型局 域网,加快 大型局域网 内部的数据 交换
⑴提高了网络效率 ⑵可持续发展 ⑶更加广泛的拓扑 结构 ⑷工作组和服务器 安全 ⑸更加优异的性能
PC:四台有以太网接口的 PC(其中一台需要有 COM 口) 。 线缆:直边网线四根,交叉线两根, RJ45−to−DB9 Console 线缆一根。 以太网交换机: H3C S2126−EI Version 3.10 RELEASE 2107 两台; H3C S3610−28P Version 5.20,RELEASE 5303 一台。
ETH1:10.110.1.254/24
10.110.0.113/24 G:10.110.0.254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0.110.1.69/24 10.110.1.88/24 G:10.110.1.254 G:10.110.1.254
10.110.2.200/24 G:10.110.2.254
在普通的小型企业中,采用路由器方式划分 VLAN 是 一种节约成本的方法,不过在大中型企业中,采用路由器 方式划分 VLAN 会严重影响企业网络的性能,而 VLAN 间的通信必需通过路由才能实现,因此,具有路由功能的 三层交换机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 VLAN 网络中。但 此时必须清楚一点,就是采用三层交换机的 VLAN 网络 同样需要路由器,只不过路由器只是企业网络和互联网的 连接工具,VLAN 间的通信不会靠路由器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
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
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
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
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
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
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
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三层交换机种类
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其处理数据的不同而分为纯硬件和纯软件两大类。
(1)纯硬件的三层技术相对来说技术复杂,成本高,但是速度快,性能好,带负载能力强。
其原理是,采用ASIC芯片,采用硬件的方式进行路由表的查找和刷新。
纯硬件三层交换机原理
当数据由端口接口芯片接收进来以后,首先在二层交换芯片中查找相应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查到,就进行二层转发,否则将数据送至三层引擎。
在三层引擎中,ASIC芯片查找相
应的路由表信息,与数据的目的IP地址相比对,然后发送ARP数据包到目的主机,得到该主机的MAC地址,将MAC地址发到二层芯片,由二层芯片转发该数据包。
(2)基于软件的三层交换机技术较简单,但速度较慢,不适合作为主干。
其原理是,采用CPU用软件的方式查找路由表.
软件三层交换机原理
当数据由端口接口芯片接收进来以后,首先在二层交换芯片中查找相应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查到,就进行二层转发否则将数据送至CPU。
CPU查找相应的路由表信息,与数据的目的IP地址相比对,然后发送ARP数据包到目的主机得到该主机的MAC地址,将MAC 地址发到二层芯片,由二层芯片转发该数据包。
因为低价CPU处理速度较慢,因此这种三层交换机处理速度较慢。
市场产品选型
近年来宽带IP网络建设成为热点,下面以适合定位于接入层或中小规模汇聚层的第三层交换机产品为例,介绍一些三层交换机的具体技术。
在市场上的主流接入第三层交换机,主要有Cisco的Catalyst 2948G-L3、Extreme的Summit24和AlliedTelesyn的Rapier24等,这几款三层交换机产品各具特色,涵盖了三层交换机大部分应用特性。
当然在选择第三层交换机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并选择上述产品或其他厂家的产品,如北电网络的Passport/Acceler系列、原Cabletron的SSR系列(在Cabletron一分四后,大部分SSR 三层交换机已并入Riverstone公司)、Avaya的Cajun M系列、3Com的Superstack3 4005系列等。
此外,国产网络厂商神州数码网络、TCL网络、上海广电应确信、紫光网联、首信等都已推出了三层交换机产品。
下面就其中三款产品进行介绍,使您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三层交换机,并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型。
Cisco Catalyst 2948G-L3交换机结合业界标准IOS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在版本12.0(10)以上全面支持IOS访问控制列表ACL,配合核心Catalyst 6000,可完成端到端全面宽带城域网的建设(Catalyst 6000使用MSFC模块完成其多层交换服务,并已停止使用RSM路由交换模块,IOS版本6.1以上全面支持ACL)。
Extreme公司三层交换产品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独特的以太网带宽分配能力,切割单位为500kbps或200kbps,服务供应商可以根据带宽使用量收费,可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固定延迟传输。
AlliedTelesyn公司Rapier24三层交换机提供的PPPoE特性,丰富和完善了用户认证计费手段,可适合多种接入网络,应用灵活,易于实现业务选择,同时又保护目前用户的已有投资,另可配合NAT(网络地址转换)和DHCP的Server等功能,为许多服务供应商看好。
总之,三层交换机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的普及应用,虽然只历经了几年的时间,但其扩展的功能也不断结合实际应用得到丰富。
随着ASIC硬件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三层交换的技术与产品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