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ppt..

合集下载

名人介绍之苏轼PPT

名人介绍之苏轼PPT

人物生平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 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 贬惠州、儋州。
➢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 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关诗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章节

主要影响
主要影响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 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 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 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 酣畅。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 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 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 过了苏文和苏诗。
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 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 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 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 着眼的。
历史评价
✓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引,俞文豹《吹剑录》作“吾为子孙得两 相”。)
✓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在元丰则不容于元丰,人欲杀之;在元祜则虽与老先生 (指刘安世所师从的司马光)议论亦有不合处,非随时上下也。(马永卿辑《元城语录》)
✓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 终不以为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知人论世之苏轼PPT课件

知人论世之苏轼PPT课件

苏轼的哲学思想在宋代以后逐渐 发展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流 派,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苏轼的哲学思想还影响了道家和 佛家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哲学的
多元化发展。
对后世的文化影响
苏轼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局限于 文学和哲学领域,还涉及到艺 术、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
苏轼的文化影响力表现在他的 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对 后世的艺术家和文化人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独特的结构安排
苏轼的散文结构安排独具匠心,常常采用倒叙、 插叙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紧凑有力。
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苏轼的散文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表 现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
04
苏轼的影响
对后世的文学影响
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作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 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加丰富多彩。
03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散文风格
豪放奔放
苏轼的散文气势磅礴,语 言生动,情感真挚,表现 出豪放奔放的风格。
清新自然
苏轼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 不事雕琢,表现出清新自 然的风格。
幽默诙谐
苏轼的散文常常运用幽默 诙谐的语言,表现出机智 幽默的风格。
苏轼的散文主题
山水游记
苏轼的散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景 色的游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 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
往。
历史人物
苏轼的散文中也有很多描写历史人 物的篇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 和评价,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 悟。
社会评论
苏轼的散文中还有不少对社会现象 和人物的评论,表现出对社会现实 的关注和思考。
苏轼的散文技巧
丰富的表现手法

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PPT课件

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PPT课件
说明: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 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 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 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45
初到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
为广州建造清洁饮用水系统
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 下耳。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 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 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竿, 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然须于 循州置少良田,令岁可得租课五七千者,令岁买大筋竹万竿, 作筏下广州,以备不住抽换。又须于广州城中置少房钱,可 以日掠二百,以备抽换之费。专差兵匠数人,巡觑修茸,则 一城贫富同饮甘凉,其利便不在言也。自有广州以来,以此 为患,若人户知有此作,其欣愿可知。喜舍之心,料非复塔 庙之比矣。然非道士至诚不欺,精力勤干,不能成也。
17
18
19
20
不善饮酒的酿酒大师
黄州期间:在朋友杨世昌道士启发下,酿“蜜酒”, 并作《蜜酒歌》。(“柑橘酒”不成功)
惠州期间: “罗浮春”(即桂酒) 、“万家春”。 (“予家酿酒,名罗浮春” ,“余近酿酒,名万 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美酒玉色、香味超
然 ”, 掌故“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
海南期间:酿“天门冬酒”、“真一酒” 。 21
东坡的饮酒观
饮酒不求酒量,但求酒趣。 他反对泥醉,而主张“半 酣” :“我饮不尽器,半 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 空杯亦常持”。
22

苏轼-生平介绍精品PPT课件

苏轼-生平介绍精品PPT课件

著作汇总
❖ 文学著作: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大量散文。 ❖ 成名作:《刑赏忠厚之至论》 ❖ 诗集《南行集》 ❖ 诗文《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 ❖ 书迹《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 画迹《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 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 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 词风: ❖ 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丰富了词的意境 ❖ 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书风 ❖ 早期: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 中年:沉郁苍凉,不失旷达,跌宕起伏
气势不凡,一气呵成,心手相畅 ❖ 晚年:结体短肥
❖ 画风 ❖ 能画竹,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 论画主张:“神似” ❖ 《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
兴趣爱好
❖ 苏轼生性放达。 ❖ 好交友:结交了众多文坛、政坛好友。 ❖ 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如东坡肉。 ❖ 好品茗。 ❖ 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
诗书造诣
❖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古文:有“韩潮苏海”之称,与韩愈齐名。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开创豪放词派。 ❖ 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 )之一。 ❖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

宋史苏轼传课件ppt

宋史苏轼传课件ppt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 书法作品以行书、草书为主,笔力矫健,气韵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绘画作品以山水、人物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笔墨淋漓,富有生活气息 。他的绘画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幅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3
苏轼的政治生涯
苏轼的科举之路
文风格被广泛模仿和借鉴。
苏轼的思想和艺术观念也对后世 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苏轼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为
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人对苏轼的评价
后人对苏轼的评价非常高,他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和文坛领袖。
后人对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文学 领域,他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 的成就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苏轼曾深入研究佛学,认为佛家思想 有助于解脱人生苦难,达到内心的平 静。
苏轼在晚年更加倾向于佛家思想,通 过禅修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苏轼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佛家典故 和思想,以表达对生命和宇宙的独特 见解。
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不 同思想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构建 完善的人格。
05
苏轼的影响和评价
贬谪期间,苏轼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
04
苏轼的思想和哲学
苏轼的儒家思想
01
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传统美德。
03
苏轼认为学而优则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实 现儒家理想的途径。
02
他主张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提倡社会和 谐与公正。
04
在政治上,苏轼主张改革弊政,以恢复王道为己任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苏轼ppt优秀课件

苏轼ppt优秀课件
苏轼的思想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 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如重视人性和情感、 倡导自然和自由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文化、 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文化符号意义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 意义。他的文学作品、思想、价值观等都具有广泛的代表 性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苏轼的思想和哲学
03
苏轼的儒家思想
01
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传统美德。
02
苏轼认为,人应该以修 身为本,通过自我修养 来达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
03
苏轼倡导忠君爱国,认 为臣子应该尽忠职守, 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
04
苏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互助和关爱,认为这是 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石。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词创作背景丰富, 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 有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点
创新精神
苏轼的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 有创新精神,突破了传统诗歌和
词的限制。
哲理思考
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 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 到见解。
情感表达
苏轼的诗词情感表达真挚、深沉,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 共鸣。
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语 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诗歌创作背景复杂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民族危机,表达了诗人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苏轼的词
词的主题
苏轼的词主题多样,既有 描写爱情的婉约词,也有 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
艺术特色
苏轼的词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善于运用典故和比 喻,展现出极高的艺术表 现力。

《苏轼简介》PPT课件

《苏轼简介》PPT课件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 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 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 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 称苏门四学士。
4
﹤艺术成就﹥
➢二、诗
•苏轼的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3
﹤艺术成就﹥
➢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 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
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 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11
里此有应转 共事悲有朱 婵古欢恨阁 娟难离,, 。全合何低
。,时绮 但月长户 愿有向, 人阴别照 长晴时无 久圆圆眠 ,缺?。 千,人不
似高欲知明 在处乘天月 人不风上几 间胜归宫时 ?寒去阙有
。,,? 起又今把 舞恐夕酒 弄琼是问 清楼何青 影玉年天 ,宇。。 何,我不
明 月 几 时 有
水 调 歌 头

日卯江
夜正城
记月子

二 十

7
断惟窗 处有,夜 ,泪正来 明千梳幽 月行妆梦 夜。。忽 ,料相还 短得顾乡 松年无, 冈年言小 。肠,轩
不无量 识处,十 ,话自年 尘凄难生 满凉忘死 面。。两 ,纵千茫 鬓使里茫 如相孤, 霜逢坟不 。应,思

卯 子



8
作品赏析:

《千古奇才苏东坡》课件

《千古奇才苏东坡》课件
《千古奇才苏东坡》PPT课件
目录
• 苏东坡简介 • 苏东坡的诗词 • 苏东坡的思想 • 苏东坡的影响 • 结语
01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的生平
苏东坡(1037-1101),名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时期,自幼聪 颖好学,21岁中进士,后历任 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等职。
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贬 谪,但他始终保持豁达开朗的性
格,被誉为“千古奇才”。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词、散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思想 深邃,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 独到见解。
他的词作豪放不羁,语言优美 ,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这首词是苏东坡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词作,通过描绘明月和
酒来表达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赤壁赋》
03
这篇赋是苏东坡创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
历史场景来表达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苏东坡诗词的艺术价值
情感真挚
苏东坡的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 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受,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
承与创新。
苏东坡的道德观念
正直诚实
苏东坡认为做人要正直 诚实,言行一致,不虚
假、不矫情。
谦虚低调
苏东坡提倡谦虚低调的 处世态度,认为人应虚 心向他人学习,不自满
、不骄傲。
宽容大度
苏东坡具有宽容大度的 胸怀,能够包容他人的 缺点和错误,不斤斤计
较。
勤俭节约
苏东坡提倡勤俭节约的 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认为人应珍惜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他的出发点是在中秋之夜怀念兄弟,可是他的终结点却到达了 一个一般的人很想到达、却很难到达的圆融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 境界是超然达观与关爱人间相结合的。
兄弟间来往书信200多首,《水调歌头》巅峰之作。其他诗文书信中 彼此如何看待和评价对方?
苏轼之于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亦师、亦友、亦兄 苏辙之于苏轼: 沉稳、沉静、低调;有些诗作只和苏辙分享,知轼莫若辙。 兄弟之间,不仅仅是感情上、血肉的亲情上非常地深厚,同时在诗 文的交往方面,在知识的交往方面,也是对方的一个知己。他们都 很善于通过写诗和写文章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我这一辈子跟你做兄弟我还没做够,我下辈子、下下辈 子,我都要跟你永远世世代代,永永远远地结这个兄弟的 情意。(这个)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在面临死亡的威胁 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这个人在他的生命当中 占据着最高的位置,最重要的位置,最要害的位置。虽然 后来是一场误会,但是却由此检验出了兄弟两个人的感情, 兄弟两个人的知己之心。 北宋朝元佑更化时期的九年时间,苏轼苏辙兄弟共同经 历了他们政治生涯的顶点,后来,随着政权更迭,新党重 用,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苏辙同时被贬,他们也共同经历 了政治生涯的谷底。其中,最受新党记恨的苏轼当然首当 其冲,被贬到了遥远的广东惠州与海南,而苏辙也在后来 被贬到了广东雷州。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苏轼苏辙的兄 弟之情会受到影响吗?苏轼这一路上,以及落脚之后的巨 大开销,会有人来帮忙解决吗?而苏轼苏辙兄弟两个人的 最后一面,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苏洵曾生三男三女,苏轼为老五,苏辙老六,哥哥姐 姐早年去世。 苏小妹&秦观---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 《苏小妹三难新郎》 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苏轼巧帮---秦观“投石 冲开水底天” 苏轼“未能进门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大堂前”---苏小 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 秦观---徐文美 苏小妹存在的意义---苏轼智慧风趣的 一个倒影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出生于1039年,比苏轼 小三岁,同为唐宋八大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四班:班彪、班固、班超、班昭
成长背景: 苏父、苏母的教育 “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幼学无师,受业先君,兄敏 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苏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 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无常的感慨源于醇厚的兄弟情谊,过分的牵挂、 过分的挚爱,过分的留恋。
1074年,39岁的苏轼结束杭州通盘,主动申请前往山 东密州,离苏辙近。 航道被封,公务繁忙,终未得见,宋神宗熙宁九年中 秋节做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现实 生活的不得意(生活、政务),想要逃离。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恍惚之间,顺着一缕 充满人情味儿的月光回到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里边,特别充分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怀, 就是他既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无比的温情和关爱, 同时又极力地想要冲破现实的桎梏,达到一种情感 和生活的自由。正是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使得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更高层面的人生的智慧。 他超然达观,但从来都不孤芳自赏; 他热情好客,但从来都不世故圆滑; 他这个人才华横溢,但从来都不自鸣得意。 他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圆融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特别喜欢这首词的原因,
苏轼虽然官做得很大,但平时并无积蓄的习惯 (有钱就花钱,没钱就做计划,黄州生活)。 定州做知州---广东英德---广东惠州---苏辙七千 缗---七百万。 七百万救命钱钱对于苏轼后来到了惠州,甚至 到了海南,甚至从海南返回来以后安置家业, 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两个人不但在政治上互相为对方着想,在经济 上,苏辙也是倾囊相助,这个在世风凉薄的官 场里边,更为少见。

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遭遇“乌台诗案”
苏辙马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他马上派了一个人星夜快马,要把这个消息、要告诉谁呢? 当时还在湖州蒙在鼓里的苏轼。这是犯法的事情啊,我们现在的话来讲, 你这是通风报信嘛,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窝赃了、窝藏了。还好,他 这匹马本来是赶不过皇甫遵的那匹马,但是皇甫遵到了扬州以后,他儿 子病了,耽误了小半天。所以呢,苏辙派出的信使先到一步,起码让他 的兄长能有半天的时间把惊魂先定下来,然后考虑怎么对付的问题。后 来事实证明,苏辙因为这桩罪被贬到了筠州。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封建官 场上,不要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投井下石。 第二件事:马上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削掉自己所有的官职,用来 赎兄长的罪过。苏轼和苏辙早年的时候志向都是很高远的,他们两个学 养丰厚,所以不惧怕考试,一考就考个很高的名次。考那么高的名次干 什么,又不是挂在墙上,弄在相框里边做奖状的,是要有为于天下的。 那么现在哥哥遭了这么大的难,做弟弟的不但通风报信、以身试法,而 且要求削减自己的官职用来赎兄长的罪过,这个在古代的封建官场上是 极为少见的,如果不是知己,很难有这样的行为。(那么)当苏轼知道, 他是误以为自己要被判了死刑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一个人是谁呢? 是苏辙。给他弟弟写了一首绝命诗,很有名的: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示子由》(节选)
苏轼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在陈州(今河 南淮阳)做学官,有点类似于陈州市的教育局局长这样 的位置。但那个地方很穷,它不重视学官。苏轼写了一 首诗,叫《戏子由》,就是拿子由开玩笑,寄给他的弟 弟,实际上是要为他弟弟出一口气。我这么写你,就可 见当地政府是怎么对待你这个学官的,对待你这个教育 局长的,其中有这么四句:《戏子由》(节选)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 忽然欠伸屋打头。 鞭长莫及---愤懑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