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苏轼ppt
合集下载
苏轼(2023版ppt)

04
作,描绘了雨中行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
和人生的感慨。
苏轼的其他作品
《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
1 有》:表达对 亲人的思念和 对生活的感慨
《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
3 声》:表达对 自然、人生的 感悟和对生活 的热爱
《江城子·密 州出猎》:表
2 达对国家、民 族的热爱和对 生活的乐观态 度
《赤壁赋》:
4 表达对自然、 人生的感悟和 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文化传承
苏轼诗词的特点:豪放、洒脱、清新、 0 1 自然
诗词文化传承的意义:传承中华优秀 0 2 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诗词文化传承的方式:阅读、背诵、 0 3 创作、交流、传播
诗词文化传承的价值:提高个人文化 0 4 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赤壁赋》:苏轼在黄州时所作,描绘了赤壁的
01
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02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密州时所作,描 03 绘了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
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在黄州时所
谢谢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赤 壁的景色, 营造出深远 的意境
《念奴娇 赤壁怀
3 古》的文学价值
历史地位
开创了豪放派词的 先河,对后世词坛
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选入语文教材, 成为经典文学教材
之一
01
02
03
04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被誉为“宋词第一”
反映了宋代文人的 忧患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
文学价值
苏轼.ppt

• 词作:《少年游· 去年相送》《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 有美 堂赠述古》《南乡子· 送述古》《永遇乐· 长忆别时》《蝶恋花· 密州上 元》《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 春未老》《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有》《洞仙歌· 江南腊尽》《阳关曲· 中秋作》《浣溪沙· 照日深红 暖见鱼》《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南歌子· 雨暗初疑夜》《《水龙吟· 小舟 横截春江》《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哨遍· 为米折腰》《洞仙歌· 冰肌玉骨》《念奴娇· 赤壁怀古》《南乡 子· 霜降水痕收》《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 居作》《满庭芳· 三十三年》《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定风波· 常羡 人间琢玉郎》《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 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 三年枕 上吴中路》《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浣溪沙· 门外东风雪洒裾》《行 香子· 过七里滩》《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 中秋》《醉 翁操· 琅然》
•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 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 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 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 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 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 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 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 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 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 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 一笑也。”[
研究性学习——苏轼_ppt

三、小品文
书简、序跋、随笔等 《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舒卷自如,涉笔 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 最能体现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 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其真性情、真人 格。
20
四、文赋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宋代文赋的“绝调”
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 究辞采,又融入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 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 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17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议论文
《教战守策》、《留侯论》 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 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 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 自创新意,又能自圆其说。 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 道理。
18
二、记叙文
31
32
1、前后两期的词风变化
• 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 写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如《玉楼春》(“晚妆 初了明肌雪”) • 写男女恋情。如《一斛珠》(“晚妆初过”)、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 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 尽”)、《清平乐》(“别来春半”) • 后期词风: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凄凉悲壮, 意境深远 • 《望江南》(“闲梦远”)、(“多少恨”)、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 雨潺潺”) 33
11
三、侍妾王朝云
• 小苏轼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 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 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 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 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 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 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 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 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 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中国古代文学:苏轼专题幻灯片PPT

苏轼的散文作品中,有不少是史论或政论, 如?上神宗皇帝书?、?范增论?、?留侯论?、?韩 非论?、?贾谊论?、?晁错论?、?教战守策?等。 这些议论往往就常见的事实翻新出奇,从别人意 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得出意料之外的结论,文笔 在自然流畅中又富于波澜起伏,有较强的力度和 感染力。
更能代表苏轼散文成就的是随笔、游记、杂记、 赋等感情色彩较浓厚的文体。
—— 苏轼?答毕仲举书?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 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墨,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三、苏轼的性情
〔一〕耿介率直、认真执着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
在语言风格方面,苏轼的散文 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 阳修那样平易流转,他更重视通过 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 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 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那 么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这一类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写作手法比前人 更自由,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 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 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构造似乎 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比之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等人性质相近而体裁单纯、构造清 楚的散文,显得更为自然、飘逸和轻松。
〔三〕元祐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但又不 苛 合于司马光、连放外任时期。(1085-1093) 〔四〕哲宗亲政、新党复起后,贬至岭南、海南时 期。(1093-1101)
(注:苏轼生平可参考?宋史?卷三三八?苏轼 传?〕
苏轼像
二、苏轼的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 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 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 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 之实,以合于大道。
研究性学习——苏轼_ppt

苏 轼
1பைடு நூலகம்
苏轼( ),北宋文学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 ),北宋文学家、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辛; 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长书画: 擅长书画: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 襄并称“宋四家”。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是北宋文人画 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能画竹
6
2
3
4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 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 遂题诗云: 像,遂题诗云:
《自题金山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
5
作者于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 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 作者于 年因 年被贬惠州, 被贬儋州, 于1093年被贬惠州,1097被贬儋州,放逐的 年被贬惠州 被贬儋州 生活更是辛酸苦涩,这一首自题诗, 生活更是辛酸苦涩,这一首自题诗,更是道 尽自己坎坷一生, 尽自己坎坷一生,但是仍然表达出自己豪放 的性格。 的性格。
1பைடு நூலகம்
苏轼( ),北宋文学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 ),北宋文学家、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辛; 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长书画: 擅长书画: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 襄并称“宋四家”。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是北宋文人画 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 能画竹
6
2
3
4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 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 遂题诗云: 像,遂题诗云:
《自题金山画像》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
5
作者于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 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 作者于 年因 年被贬惠州, 被贬儋州, 于1093年被贬惠州,1097被贬儋州,放逐的 年被贬惠州 被贬儋州 生活更是辛酸苦涩,这一首自题诗, 生活更是辛酸苦涩,这一首自题诗,更是道 尽自己坎坷一生, 尽自己坎坷一生,但是仍然表达出自己豪放 的性格。 的性格。
苏轼ppt优秀课件

苏轼的思想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作 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如重视人性和情感、 倡导自然和自由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文化、 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文化符号意义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 意义。他的文学作品、思想、价值观等都具有广泛的代表 性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苏轼的思想和哲学
03
苏轼的儒家思想
01
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传统美德。
02
苏轼认为,人应该以修 身为本,通过自我修养 来达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
03
苏轼倡导忠君爱国,认 为臣子应该尽忠职守, 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
04
苏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互助和关爱,认为这是 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石。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词创作背景丰富, 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 有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点
创新精神
苏轼的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 有创新精神,突破了传统诗歌和
词的限制。
哲理思考
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 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 到见解。
情感表达
苏轼的诗词情感表达真挚、深沉,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 共鸣。
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语 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诗歌创作背景复杂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民族危机,表达了诗人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苏轼的词
词的主题
苏轼的词主题多样,既有 描写爱情的婉约词,也有 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
艺术特色
苏轼的词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善于运用典故和比 喻,展现出极高的艺术表 现力。
苏轼的文化符号意义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 意义。他的文学作品、思想、价值观等都具有广泛的代表 性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苏轼的思想和哲学
03
苏轼的儒家思想
01
苏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传统美德。
02
苏轼认为,人应该以修 身为本,通过自我修养 来达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
03
苏轼倡导忠君爱国,认 为臣子应该尽忠职守, 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
04
苏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互助和关爱,认为这是 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石。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词创作背景丰富, 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 有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点
创新精神
苏轼的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 有创新精神,突破了传统诗歌和
词的限制。
哲理思考
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 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 到见解。
情感表达
苏轼的诗词情感表达真挚、深沉,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 共鸣。
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语 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苏轼的诗歌创作背景复杂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和民族危机,表达了诗人 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苏轼的词
词的主题
苏轼的词主题多样,既有 描写爱情的婉约词,也有 抒发豪情壮志的豪放词。
艺术特色
苏轼的词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善于运用典故和比 喻,展现出极高的艺术表 现力。
《诗人苏轼简介》教学通用PPT模板【2024版】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 进京应试 ▪ 名动京师 ▪ 自请出京 ▪ 徙知徐州 ▪ 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 ▪ 东 再起
▪ 二任 ▪ 流落儋州 ▪ 身逝常州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 , 是 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 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 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 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 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 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 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 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 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 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 林。
二任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 。苏轼第二次到 做官, 大旱,饥馑瘟疫 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 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 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 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苏轼说:“ ,水陆交会的地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 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苏轼又拿出自己的黄 五十两,办起病 坊,稍微积蓄一些钱粮收治有病的百姓。苏轼看到茅 有一条河专门容纳钱塘江潮水,盐 桥有一条河专门容纳西湖水,于是疏浚这二条河道以通航。再修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 的蓄积与排泄,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 城内。又用剩余的人力修复了六井,再把挖出来的 淤泥堆积在西湖中,南北长三十里,修筑成长堤以来往行人。吴地百姓种菱,春天就除草, 不留寸草。苏轼又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种菱,水草不再生长。把种菱的收入备作以后修浚西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 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 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 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 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 登闻鼓院。 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 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 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 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 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 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词研究课件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九)
11、著名的酿酒师,著有《东坡酒经》。 、著名的酿酒师,著有《东坡酒经》 蜜殊” 陆游《 和尚仲殊 :“蜜殊” 陆游《老学庵笔 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 记》:“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 之类,皆蜜渍之,客多不能下箸, 之类,皆蜜渍之,客多不能下箸,唯东坡 性也嗜蜜,能与之俱饱。 东坡酒” 性也嗜蜜,能与之俱饱。” “东坡酒” 12、服装设计师,设计出东坡巾、 12、服装设计师,设计出东坡巾、东坡帽 人人皆戴子瞻帽” 洪迈《 “人人皆戴子瞻帽”([宋]洪迈《夷坚 志》) 13、 13、植树能手 14、水利专家,治理过黄河、太湖、西湖, 14、水利专家,治理过黄河、太湖、西湖, 并且在杭州时最早改进了自来水。 并且在杭州时最早改进了自来水。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 》:“ 《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 州。”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东坡老人在昌化 在海南岛),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 ),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 (在海南岛),尝负大瓢行歌于田间。有老妇年 七十,谓坡云: 内翰(指苏)昔日富贵, 七十,谓坡云:‘内翰(指苏)昔日富贵,一场 春梦。 坡然之。里人呼此妇为‘春梦婆’ 春梦。’坡然之。里人呼此妇为‘春梦婆’。”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13)
苏轼将儒、 苏轼将儒、释、道三家思想兼融贯通,主张儒家 道三家思想兼融贯通, 思想而能融通、不迂腐, 思想而能融通、不迂腐,吸收佛老思想却又能不 沉溺在虚无、悲观的境界。儒家忠君爱民的思想, 沉溺在虚无、悲观的境界。儒家忠君爱民的思想, 道家任自然、同死生、轻去就的思想, 道家任自然、同死生、轻去就的思想,还有佛家 自我解脱的思想, 自我解脱的思想,都有机统一地表现在他的文学 创作当中。 创作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 33岁——58岁,继妻王闰之
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 轼。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 加,温柔顺从。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 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 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 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12
诗僧参寥《东坡先生挽词》: 峨冠正笏立谈丛, 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 直将和气接儿童。
13
三、文学思想
“明道”、“致用”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答乔舍人启》) 才气流贯,多姿多彩,自由挥洒,变化 无端
14
第二节
苏轼的文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 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 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不可知也。所可 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文说》)
16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议论文
《教战守策》、《留侯论》 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 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 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 自创新意,又能自圆其说。 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 道理。
17
二、记叙文
10
三、侍妾王朝云
• 小苏轼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 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 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 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 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 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 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 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 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 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1
• 嘉祐六年,经欧阳修的推荐,考取贤良方正能言 极荐科。被授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判。 • 神宗熙宁四年(1071),35岁,反对王安石新法, 两上万言书无效,自请外任,先任杭州通判,后 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 元丰二年(1079),44岁,在湖州任上,以诗文 讪谤新政的罪名,被逮至京,关在御史台的监狱 里。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因王安石等说 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在城东一块荒地上 耕种自给,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 元丰七年(1084),49岁,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路过建康,拜访了退居林下的王安石。王赞为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幼子夭折。
5
6
•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 遂题诗云: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金山志》)
• 擅长书画:
•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 四家”。
• 书法重在写“意”。黄庭坚:“其书姿媚……至酒 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 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 当推为第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小品文
书简、序跋、随笔等 《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舒卷自如,涉笔 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 最能体现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 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其真性情、真人 格。
19
四、文赋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2
3
4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哲宗祖母)
临朝,司马光等旧党执政,彻底废除新法。 元祐元年(1085),被诏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的重任。但因反对尽废新法,遭到新旧两党的夹攻。 元祐四年起,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先后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59岁,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第二年起恢 复新法。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先后被贬惠州、 儋州,在贬所六年。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神宗皇后向太后听政, 苏轼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66岁。 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 多首,散文。
•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能画竹
7
8
苏轼的三任妻子
一、19岁——30岁,结发之妻王弗
•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 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 “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 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 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 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 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 记梦》。
11
二、思想
宏博开放,兼收并蓄,灵活通脱,以儒为主、
儒、道、禅互通 儒家——政治态度 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为人坚 持操守,风节凛然。在朝直言不讳;外任勤 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 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 道、释——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随缘自适、超然物外、旷达乐观,“固穷”
18
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 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 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 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毫不雷同。 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 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 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 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 又具有思致理趣。
15
唐宋古文的最高峰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李耆卿《文章精义》) 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 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 鲜明特色。 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 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 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 传统至此而确立。
二、 33岁——58岁,继妻王闰之
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苏 轼。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 加,温柔顺从。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 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 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 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 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12
诗僧参寥《东坡先生挽词》: 峨冠正笏立谈丛, 凛凛群惊国士风。 却戴葛巾从杖履, 直将和气接儿童。
13
三、文学思想
“明道”、“致用”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答乔舍人启》) 才气流贯,多姿多彩,自由挥洒,变化 无端
14
第二节
苏轼的文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 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 山石曲折,随物赋形,不可知也。所可 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 止。”(《文说》)
16
一、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
1、议论文
《教战守策》、《留侯论》 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 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势。 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 自创新意,又能自圆其说。 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 道理。
17
二、记叙文
10
三、侍妾王朝云
• 小苏轼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 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 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与朝云共处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 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 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 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 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 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 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 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 ‘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 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 “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 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1
• 嘉祐六年,经欧阳修的推荐,考取贤良方正能言 极荐科。被授予大理评事,任凤翔府签判。 • 神宗熙宁四年(1071),35岁,反对王安石新法, 两上万言书无效,自请外任,先任杭州通判,后 调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 元丰二年(1079),44岁,在湖州任上,以诗文 讪谤新政的罪名,被逮至京,关在御史台的监狱 里。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因王安石等说 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在城东一块荒地上 耕种自给,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 元丰七年(1084),49岁,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路过建康,拜访了退居林下的王安石。王赞为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幼子夭折。
5
6
• 苏轼在去世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作的苏轼画像, 遂题诗云: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金山志》)
• 擅长书画:
•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 四家”。
• 书法重在写“意”。黄庭坚:“其书姿媚……至酒 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 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 当推为第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小品文
书简、序跋、随笔等 《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 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舒卷自如,涉笔 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 最能体现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 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其真性情、真人 格。
19
四、文赋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2
3
4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哲宗祖母)
临朝,司马光等旧党执政,彻底废除新法。 元祐元年(1085),被诏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的重任。但因反对尽废新法,遭到新旧两党的夹攻。 元祐四年起,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先后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59岁,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第二年起恢 复新法。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先后被贬惠州、 儋州,在贬所六年。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神宗皇后向太后听政, 苏轼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66岁。 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诗二千七百多首,词三百 多首,散文。
• 是北宋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代表画家,能画竹
7
8
苏轼的三任妻子
一、19岁——30岁,结发之妻王弗
•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 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 “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 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 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 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 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 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 《江城子· 记梦》。
11
二、思想
宏博开放,兼收并蓄,灵活通脱,以儒为主、
儒、道、禅互通 儒家——政治态度 一生积极入世,以经世济时为己任。为人坚 持操守,风节凛然。在朝直言不讳;外任勤 政爱民,即使中晚年迭遭打击,其报国事君、 关心民瘼的政治理想仍不改变。 道、释——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随缘自适、超然物外、旷达乐观,“固穷”
18
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 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 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 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毫不雷同。 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 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 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 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 又具有思致理趣。
15
唐宋古文的最高峰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李耆卿《文章精义》) 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 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 鲜明特色。 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 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 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宋文至此而定型,中国古典散文的艺术 传统至此而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