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临床中大面积脑梗死的处理

浅谈临床中大面积脑梗死的处理

发生脑 梗死 ;4颅脑外 伤后合并休克 及血液处于高凝状 态是导 ( 1
致脑 梗死发 生的重要 因素 ;5 脑外 伤后微 循环 障碍及血管反应 ( ) 性变化 。患侧脑组织水 肿继续加重 ,两侧大脑半球压力不平 衡, 功能亢进,形成脑 一内脏综合征,患者体温调节、代谢 、内分泌 及觉醒 等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紊乱 ,出现高血糖 、高热 、心
当或不及 时,半 暗带将走向不 可逆死亡。根据脑梗死病变周边缺 血区即半 暗带 区病理改变 ,特别是病理 生理机制 ,缺 血再灌注 自 由基损伤、细胞 内钙离子超载等 ,在缺 血损伤早期及早应用细胞 保护剂进行神经细胞 综合保护治疗,例如钙通道阻滞剂 、自由基 清除剂 、胞磷胆碱等有一定的疗效。

梗死 时, 首先 , 要预测患者是 否会在缺血 f 生卒中后出现病情恶化, 大 面积 脑梗 死 ,临床 恶化 很常见 ,占缺 血性卒 中的 1 %~ 0 0 2 %。 在发病后 3 5d内约半数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 因脑水肿和脑疝而恶 — 化 。对于梗死面积多大才能称为大面积脑梗 死,目前 国内尚无统
《 外 学 究 第l卷第9 总 6期)o 年3 综合 I学 Z n h yx e 中医 研 》 o 期( 第1 21 月 1 2 丢 ogei u
浅 谈 临床 中大 面 积脑 梗 死 的处 理
于名超① 韦玲 玲 ①
【 关键词 】 脑梗死 ; 缺血眭脑卒 中 ; 脑 水肿
中图分类号 R 3. 1 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 8 52 1 )9 0 3 — 2 6 4 6 0 (0 2 0 — 1 9 0
3 临床 特点
小及范围不 同, 以大面积脑梗死本身所产生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所
也不同,梗死面积愈大 ,临床症状愈重。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的特点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的特点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的特点与治疗作者:陈学文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5期陈学文(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目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

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其特点为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主要症状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意识障碍,眼球同向侧视障碍,颅内高压。

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较严重的的病。

要抓住其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急性期治疗应以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2(b)-0055-02大面积脑梗塞是脑梗死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之一,是指脑主干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相应供血区域脑组织的梗死,此病约占脑梗死的10%,以发病突然、进展快为特点,并常出现颅高压、意识障碍,通常病情危重。

我院2006年至2010年来收治大面积脑梗死4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结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6例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36~76岁,平均60.4岁,其中30~40岁12例,40~50岁8例,50~60岁32例,60~70岁16例,70岁以上28例;有高血压48例,冠心病16例,房颤16例,糖尿病32例,曾有脑梗死病史2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其中,意识障碍60例,其中昏迷36例,昏睡24例;语言障碍76例;肢体瘫痪96例,其中肌力0~2级48例;眼球同向侧视障碍48例;偏身感觉障碍32例;呕吐44例;小便失禁40例;肢体抽搐12例;癫痫持续状态4例。

1.2 诊疗方法1.2.1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病灶累及2个脑叶者36例,累及3个脑叶者60例。

中线结构移位者40例。

大面积脑梗死的诊疗指导规范

大面积脑梗死的诊疗指导规范

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死的标准化流程大面积脑梗死的诊疗指导规范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LHI)判断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I)预判1.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凝视障碍、头眼分离和失语(优势半球)的缺血性卒中,应高度怀疑LHI;发病早期神经功能缺失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并迅速出现脑疝时,可判断为MMI。

2.发病早期NIHSS评分>15分(非优势半球)或>20分(优势半球),并伴有意识障碍,可作为MMI临床预判指标。

3.发病6小时内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梗死体积大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2/3、早期占位效应、同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受累,可作为MMI 影响预判指标。

4.发病6h内DWI>82cm^3或14h内DWI>145cm^3,可作为MMI影像预判指标。

基础生命支持与监护体温1.虽然针对LHI患者发热的研究缺如,但可参考缺血性卒中相关文献证据加强体温管理:管控目标为核心体温低于37.5℃。

2.管控方法包括药物降温和(或)物理降温。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核心(肺动脉、膀胱、直肠、鼻咽)体温监测。

血压1.对LHI患者需行血压管控,管控血压应考虑颅脑外科手术;部分颅骨切除减压术前,管控目标≤180/100mmhg;术后8小时内,管控目标为SBP140-160mmhg。

2.降压药物可选择静脉输注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或α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儿),必要时选择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尼卡地平)。

3.用药期间,常规使用袖带血压测量法监测血压,血压不稳定时,至少每15分钟测量1次,警惕低血压发生。

4.一旦出现低血压,可静脉输注儿茶酚胺类药物提升血压。

血氧1. 对LHI患者需要血氧管控;管控目标为血氧饱和度≥94%,PO2≥75 mmHg,PCO2 36~44 mmHg。

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将管控目标调整至PO2>100mmHg,PCO2 35~40 mmHg。

2. GCS≤8分、PO2<60 mmHg、PCO2>48 mmHg,或气道功能不全可作为LHI患者气管插管和(或)机械通气指征。

脑梗死文献综述

脑梗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脑梗塞的多发群体多为45~75岁的中老年人。

根据数据统计,脑血栓是脑梗塞较为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为昏迷不醒、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等,其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该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脑梗塞患者由于年龄、各功能缺损导致生活质量迅速下降,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常规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及身体功能恢复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外,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发病后第1 周病情变化最快,进入发病后第2 周病情相对稳定,而脑卒中相关知识为病人入院初期需求最高的健康教育项目之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脑梗死患者病程越长,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和康复治疗内容的需求也越高,其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对康复需求的意愿也越强烈[2]。

张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研究表明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开展专业健康教育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在健康教育方式上国内有学者开展研究,如乔瑞云[4]等人在护理基础上行专题活动式健康宣教,对脑梗死患者需掌握的疾病、自我管理、康复训练等知识进行整理,按专题进行知识分类,使患者可更加快速、准确获取该专常规题核心知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陈妍熙、翟清华[5]等人利用微信平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结果表明微信平台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出院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更易接受和学习到生活能力方面的健康指导,并在医护人员的持续提醒和监督下能够很好地实施健康锻炼。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CT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梗死灶部 位、范围及有无出血。
MRI检查
对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度高,可 发现较小梗死灶。
DSA检查
评估脑血管病变程度及侧支循环情 况,为手术提供指导。
神经功能评估体系建立
NIHSS评分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 测预后。
血管内治疗
适用于部分符合血管内治疗指征的患者。优点是可以实现 血管再通、改善脑血流,缺点是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导致 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完善
01
术前评估与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功能、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性等,确保
患者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2
术中监测与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颅内压等变化,
综合考虑
在决定手术时机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全身状况及 家庭经济等因素。
手术方式选择依据及优缺点比较
去骨瓣减压术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明显、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的患者。优点 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缺点是可能导致颅骨缺损、脑脊液 漏等并发症。
脑室穿刺引流术
适用于脑室出血或脑脊液循环受阻的患者。优点是能迅速 缓解颅内压增高,缺点是可能引发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 症。
及时调整手术策略,确保手术安全。
03
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署
颅内压升高应对措施制定
药物治疗
及时使用甘露醇、高渗盐水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大面积脑梗死诊断及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诊断及临床分析
康复治疗:早期康复锻炼,包括运动疗法、语言 康复等。
神经保护剂应用:依达拉奉等。
随访: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偏瘫症状明显减轻, 生活基本自理。
05
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降低复发风险。
抗凝药物
如肝素、华法林等,可控制血栓发展,减轻脑水肿。
对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记录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 。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等。
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发 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大面积脑梗死的定义和病理特点
大面积脑梗死的定义和病理特点
大面积脑梗死的定义
•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阻塞引起的广泛性脑缺血和神经元坏 死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适用于颅内大范围梗死、脑疝等病情较重患者,可减轻脑水 肿、降低颅内压。
血管内介入手术
如动脉取栓术、支架成形术等,可重建缺血区血流,减轻神 经功能损伤。
康复治疗
1 2
物理疗法
如电刺激、气压治疗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减 轻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提高预防意识
03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脑梗死的预防意识,降低发病
率和致残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研究发现,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多种因素,如血管病变、血液动力学异
常、血液成分异常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患 者多存在脑部中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阻塞或狭

新进展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诊治

新进展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诊治

新进展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诊治论坛导读: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发病率为(0~20)/(10万人·年),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15%,预后极差,病死率可高达53%~78%。

即使存活的患者,几乎都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RS4~5分占43%~89%)。

虽然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作为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可以重建脑组织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抑制脑细胞凋亡、消减自由基从而阻断缺血缺氧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个病理环节。

1.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及争议大面积脑梗死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说法各有不同。

具有明显特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评估是作为目前诊断标准的主要依据。

国外研宄认为,如果包括基底节区在内的脑梗死面积不小于大脑中动脉脑组织供血区的2/3或提示除脑梗死面积至少占1/2的大脑中动脉脑组织供血区外同时还伴或不伴同侧大脑前和(或)后动脉脑组织供血区域的梗死则可被认为是大面积脑梗死。

2017年中国专家共识认为,无论是否同时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脑组织供血区的梗死,如果大脑中动脉脑组织供血区的梗死面积不小于2/3则应被认为是大面积脑梗死。

此外,如果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表现为头眼分离、凝视障碍、失语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则应高度怀疑为大面积脑梗死。

另外,还可根据梗死体积数值或美国国立卒中评分(NIHSS)进行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

国外研宄认为,脑部核磁共振提示脑组织梗死体积>145mL是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之一。

国内研宄认为,发病6h内核磁弥散加权成像梗死体积>82mL或14h内>145mL,可以作为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判指标。

NIHSS目前广泛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国外研宄报道,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所致的脑梗死,发病后3h内NIHSS>9的阳性预测值可达86.4%,6h内NIHSS在3~7分者,阳性预测值可达844%。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大面积梗死;诊断;临床特点大面积脑梗死通常是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1]。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进展迅猛,病情危重,病死率致残率高,为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现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0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8~82岁,平均60岁。

既往史为高血压48例,冠心病29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房颤18例,糖尿病18例。

本组中56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4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好转45例,死亡9例,其中6例为严重脑疝患者。

6例经积极内科治疗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好转3例,死亡3例。

1.2 临床表现安静状态下起病18例,活动状态下起病36例,不详6例,意识不清18例,抽搐6例,双瞳孔不等大9例,头痛伴呕吐18例,双眼病侧凝视42例,肢体偏瘫54例。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入院后给予头颅CT检查,发病后6h内入院者8例,均未见明显异常,6h以上及时间不明者52例,其中26例显示占位效应,24~72h后复查CT或MRI检查均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灶,其中额颞顶叶梗死24例,颞顶叶梗死11例,颞顶叶及基底节梗死9例,额顶叶梗死8例,大脑半球梗死7例,小脑1例,病灶出现占位效应,脑室受压,中线移位42例,梗死后出血14例。

1.4 治疗患者入院后根据发病时间及影像学改变分别治疗,发病超过6h或已有影像学改变者56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静滴脱水降颅压,同时予以降纤,抗氧自由基,营养脑细胞及亚低温等对症治疗。

发病6h内且头颅CT无异常者4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56例内科保守治疗中有6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去骨瓣减压术。

2 结果及预后60例共存活48例,死亡12例,其中死于脑疝6例,死于并发症6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肾功能衰竭1例,心衰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分子及 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中 国危重症 急救 医学 , J 1
20 6, 53 541 0 9: 9— .
f 王晓芝 , 8 ] 吕长俊 , 高福全 , . 等 目标指导下治疗脓毒性休克
的疗效观察[ . J 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 ,0 6 1 :6~ 6 . ] 20 ,16 16 3 【] 邱海波 , 9 刘大为. 0 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 0 2 系列讲座 ( )0 4严重感染 和感染性休克治疗 指南概要 12 0 [.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0 4 1 :9 — 9 . 1 20 ,6 3 0 3 3
维普资讯
临 床 医 学


卫 畔 蜘
3 期Βιβλιοθήκη 大 面积脑梗死 的诊 断及治疗 (述 综 )
天 津 市 天和 医院 (00 0 陈 丽 30 5 )
摘要 : 大面积脑梗 死是指脑动脉主干闭塞后 导致该动脉供血 区的脑组织坏死、 软化 。临床表现为起 病急、 进展快、 病情
有患 者均 有 一侧 肢体 瘫痪 , 时 易与 脑 出血混 淆 , 有 头
部C T检查可以确诊 。③大部分患者入院时症状较
轻, 头部 C T检查 未见 明显 异常 , 随后 症状 明显 加重 , 复查 头部 C T可见 大面 积梗 死灶 并且水 肿 症状 明显 。
因此对 这些 患 者要 高 度重 视 , 积 极 给予脱 水治 疗 。 应
[ D lne ,a eJ Mau , . r v g e s a — 2 】 eigr P C r t l R l M, sr e aS v i picm H t u in s s 1
p in ( S g ieie r n g me t fsv r e ssa d ag S C)ud l sf a e n eeesp i n n o ma o
[] 林洪远. 4 脓毒症——挑战与对策【. J 中国危重症急救 医学 , ]
2 0 1 3 -3 . 0 4, 6: 25 27
[ Y oY M, h n P ya e t nt s d n t a r f 5 ] a S e gZY. a t n o t yo en t eo t i o u h u
关键词 : 大面积脑梗死 ; 东菱精纯克栓酶 ; 骨瓣减压术 去
脑 血 管 病 是 当前 危 害 人 类 生命 与 健 康 的 常 见
病 , 中老年 人致 死 、 是 致残 的 主要 原 因 。大 面积脑 梗 死 是指脑 动 脉 主干 闭塞后 导致 该 动脉供 血 区的脑 组
同, 以及 是否 影 响周 围的脑 组织 , 它所 产生 的 临床 症 状和 体征也 不 同。梗 死 面积 愈 大 , 临床 症状愈 重 。主 要有 以下几 个特 点 : 多为 活动 时起 病 , ① 发病 年 龄 多 在 5 以上 , 现在有 年龄 下降趋 势 。以高血 压 、 0岁 但 脑 动脉 硬化 、 糖尿病 为 主要 原 因 。② 临床上 主要 表现为
头痛 、 吐 、 呕 失语 、 以及不 同程 度 的意 识 障碍 , 乎所 几
织坏 死 、 软化 。临 床表 现 为起 病急 、 进展 快 、 病情 重 ,
容易误 诊 为“ 出血 ”_ 脑 l 1 。 关 于 大面积 脑 梗死 的定 义 ,国内外 没有 统 一 的
定义 , 目前 有 三 种说 法 : 梗 死 灶 大 于 同侧 半 球 23 ① / 者 为大面 积脑 梗死 。② 同侧 大 脑半 球有 两个 以上脑
叶的低密度灶改变者为大面积脑梗死。③近年来有 人提 出的梗 死计 算公 式 ,即病灶 体积 = × x T扫 长 宽 C 描 阳性 层 数 , 病灶 大 于 2 凡 0者 就可诊 为 大 面积脑 梗
死嘲 。多数 人认 为第 二 种说法 更 能说 明病 灶 的面 积 , 第 三种说 明 的是 大 面积脑梗 死更确 切『 3 ] 。
p et a e t feee e s n p c hc [. n y nh et n vr spiads t okJNE - it r m os s e is ]
g Me ,0 13 5: 3 8 3 7 l d 2 0 ,4 1 6 -1 7 . J
[ 方雪玲 , , 国龙 , . 7 】 方强 蔡 等 液体复苏对重症脓毒症患 者黏
spiJ. hnJ m r Me , 0 51 :8— 8 . es [ C i E eg d 20 , 15 16 s] 4
[ R v r EN y nB H vtd , . al g a— i ce ea 6 ] i s , g e , a s e a E r l dr td h r— e u aS t 1 yo e t
重, 容易误诊 为“ 出血” 死亡率 高达 4 . 形成原因与高血压、 脑 , 1 %, 7 心脏病以及脑卒 中病史有 关。 急性期 的治疗主要是控
制脑水肿、 降低颅 内压 , 病程早期 可以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溶栓治疗。去骨瓣减 压术 可明显降低经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的
大面 积 脑梗 死 患者 的 死 亡率 和 致 残 率 。
心静 脉压 的监 测 可 以控制 液体 的速 度 和量 ;全 身 氧 利用 改善情 况通过 SO 监测 判断 。 v
参 考文献 :
[ 王佩燕 .国际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 [. 1 ] J ]
世 界 急症 重 病 医学 杂 志 ,0 4 9 1 2 14 20 , :6 — 6 .
④ 大 面积脑 梗死 虽仅 占同期脑 梗 死 的 8 但 其死 亡 %, 率 却高达 4 .%,死亡原 因为脑疝 及其 他并 发症 , 1 7 所
大 面积 脑梗 死根 据梗 死灶 位 置 ,大小 及 范 围不
以积极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 内压至关重要。⑤大面积
克 患者 的早期 复苏具 有重 要确切 意 义 ,即早期 ( 6h 内 ) 体 复苏 ( 限 晶体 或胶 体 ) 维持 有 效 循 环 血 液 不 以 容量 的稳 定 ;在平 均 动脉 压 和尿 量达 标状 态 下对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