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观设计基础
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

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1景观设计立项A人文环境的分析景观的人文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人们对物质功能、精神内涵的需求以及地域群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
景观,实际是按照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需求方式,根据一定的功能关系进行组织,有各种环境设施所构成,以满足人们某种行为功能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设行为,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公共设施。
任何一个环境景观都应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
景观设施都具有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需求功能。
景观设施在集三种功能的同时,由于目的的不同和地点位置的差异,一个景观所体现的这三种功能都回有所侧重;如一些以雕塑为主体的城市观赏景观,它主要侧重于审美功能的表现。
而一些商厦、路边、公园的公共服务性设施,则侧重于使用功能。
另一些以文化为主题的景观,主要强调的是他的精神功能。
原则上讲,景观应是这三种功能共同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
景观具有使用功能,因为他是人们日常户外活动所必须的空间、场所,空间的实用性是景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人们休闲、聊天、娱乐、活动锻炼、孩子们的游乐嬉戏等,都需要景观提供相应的环境、空间和条件。
整体环境空间组织应随着使用功能的要求展开,以满足人们可坐、可立、可观、可靠、可行的日常活动行为对他的需要,要既能挡风,又能避雨遮阳。
其道路、坡道、台阶、林木、植被的面积大小、间隔距离、设施项目、内容都要加以认真考虑。
桌、椅、凳的尺寸,疏密布局应根据人员的流量,景观的规模加以规划。
空间形态到各要素的组织,完全服从于人的尺度,把人们的生活尺度作为景观空间的比例、大小、高低和起伏等设计的基本标准。
人们对景观的精神需求,即景观的精神功能分析:人们对景观有一种精神思想上的要求。
借助景观的造型、色彩、肌理、材料以及空间表达某种特定的精神含义,渲染某种特定的气氛,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宗教气氛的渲染等。
反应精神内涵给人们精神上带来寄托,鼓舞某种启迪或追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

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景观设计基本知识

• 1868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书籍—— 《先驱的条件与美国文明的倾向》,在书中他批判 了规划中忽视长远利益,只为了目前利益的带有破 坏性的设计。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 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 (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
• 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 问题。
• 景观学的支撑; 3、游憩学与旅游学。
生态是景观学的目的 艺术是视觉组织方式 人文是景观学的基础
景观设计设计师、企业
景观设计设计师
• 景观设计师是以相似的手法来塑造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景观风貌。 • 景观设计师要塑造和治理我们所居住的物质世界和生态系统。 • 景观设计师需要经常回到宏观场景上来放大和缩小局部细节以确保
设计的平衡和尺度。 • 景观设计学将美学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美学为景观设计学提供了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 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 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 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 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 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 用。
• 意格国际是一家国际化的多元设计机构,由美国意格、上海意格和 北京意格三个公司组成。意格国际本着“设计整合人与环境”的核 心理念,始终禀承“多元、人本、诚信、追求卓越、共赢共识”的 核心价值观,立足国际经验及中国园林与人为传统,创造具有鲜明 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的人性化设计作品,达到发展与保护,投资与 效益的可持续的最佳平衡,促成文化的多元与延续以及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
景观设计1

JINGGUAN SHEJI 曾先国
总框架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景观设计基本理论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庭院景观设计
JINGGUAN SHE JI
第一章
景观设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一节、景观设计概念 一、景观设计的定义
JINGGUAN SHE JI
二、景观设计的特点
1:开放性 景观空间应是一个开放型的、 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 间。如广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 共享的空间,人们不仅可在这里互相交 流与休息,更能舒缓生活中的压力,此 外城市广场兼有贸易、运动、交通、停 车等功能。 2:动态性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它与我们文化的发 展紧密相连,以各种形态与城市的建筑 一起作为历史的延续,因此呈现出各种 不同的形态与风格。 3:区域性 区域性是因地域分布规律而 导致的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 景观形态,影响景观艺术的因素在不同 区域不可能是一样的。研究景观艺术的 区域性特点需要解析区域内部的结构, 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内 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 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 系以及在发展变化中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而获得特定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特色形成的某些原因。 4:综合性 景观艺术的创造是综合的, 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艺术性、环境观念, 还要考虑对人的心理情感影响等要素。
什么是景观?首先让我做一个场景描叙:“远处的山峦隐约 可见,几棵形态可鞠的树下坐着一放羊人,羊儿三五成群的 在岸边悠闲地吃着草儿,太阳的温暖被微风所缓和,泥土和 草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地面的温暖,坚硬而又柔软的轮廓, 河溪旁干草上,我们自由地大踏步走着,全身心的愉悦的去 体验着,前进的途中,一只蚂蚁瘙痒着小腿,树叶的移动遮 掩着我们的脸颊,潺潺的水声夹杂着卵石和沙砾轻轻的碰击 声,以及蝉鸣和远处的交通嘈杂声。我们体会着自然,体会 着快乐。”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类似的美好体会,这里不 仅触动我们的视觉、还触及我们的听觉、嗅觉和触觉。我们 再把时间向前推移,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古人对那时场景的描述。其实这些都 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景观。 追溯“景观”一词,它来自荷兰语,17世纪初作为绘画引 入英语,英文为Landscape,古英语中用来指人类文明足迹的 地区。在现代设计中通常标明一处从特定视点和距离所看到 一个景色——通常是一处盛大的风景。 景观又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由自然 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其构成要素包括地貌、生物植被、水 以及气候等,在形式上则表现为高山、平原、谷地、丘陵、 江海、湖泊等。不同地域呈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又不尽相同。 非洲一望无边金色的撒哈拉大沙漠,加利福尼亚海滨的红树 林,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等等(图 101、104)。 相对于那些非人力所为或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景观,人 文景观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人文生活中所形成的艺术文化成 果,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 过景观形态、色彩以及其他的整体构成表现出来。具体形式 有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古代城市景观和民族民俗景观等。 人文景观着眼与对人类文化区域活动的复杂体系组成的相互 研究,具有历史性、人为性、民族性、地域性四方面特点。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

景观设计的五个要素景观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五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对于创造出独特而令人愉悦的景观环境至关重要:1.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涉及到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这包括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大小和相互关系,以及定义路径和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创造出流畅、舒适且易于使用的景观空间。
2.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美感和氛围。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尺寸和颜色,根据景观目标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季节性变化、景观层次和色彩对比等效果。
同时,考虑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态特性,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适应环境。
3.地形与水体:地形和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能够赋予景观独特的形态和动态特性。
通过地形塑造、起伏和平整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动感。
水体如池塘、喷泉或小溪,不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还为景观增添了生命力和活力。
4.材料与构造:材料与构造涉及到景观设计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和混凝土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质感,同时考虑其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构造技术包括路径、座椅、围栏、照明等元素的设计和安装,以提供功能和舒适性。
5.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变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氛围,延长景观的使用时间,并强调特定的景点或元素。
合理选择照明设备、灯光色温和照明角度,以创造出安全、温馨和戏剧性的照明效果。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项目的目标、场地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和平衡,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景观设计。
同时,与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相结合,能够营造出宜人、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
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设计时也要考虑到方便后期景观
的补充和完善。
• 三、 地面铺装类型
• 设计手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常采用线性、拼图、色彩、材质混搭 等铺装,表达道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依材质分为:
材质
沥青路 面或混 凝土路 面
卵石嵌 砌路面
适用范围
城市道路、 国道
各种公园、 广场
2、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 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组成,主 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应牢固、 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 便于施工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 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 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彩些。
设计要点
3、块料的大小、形状,除 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外, 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 表面粗糙适度(防滑);块料 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 调;使用不用不同材质块料拼 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 要强烈。
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 形。
相对于平地而言,丘陵具有 较为明显的视觉特征——具有动感 和变化,在一定区域容易形成视觉 中心,个人主体置身于此类地形, 在视觉上相应的会有向上和向下两 个方向。
(三)、山地: 山地是地表形态的高程和起伏较
大的一种地形。 由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所以在
设计道路时要顺应地形等高线来布置。 如果道路相交或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 则会大大增加道路的坡度,不能满足道 路设计的要求,也容易使行人过于疲劳。
景观设计的内容
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小区规划、庭院景观设计 公园、道路景观设计 河域治理与城镇总体规划
景观设计的要素
1 一 地形地貌
2
二。植物景观要素
4
四、水体景观要素
3
景观设计的五大要素

景观设计的五大要素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表达,来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公共或私人的室内或室外环境的一种艺术和技术。
1.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是指对区域内的空间进行组织、分隔、连接和统一。
好的空间布局能够创造出合理分工、通畅流动、丰富情调、温馨舒适的效果。
空间布局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设计一般从进入门口、大廊、走廊、过渡空间、庭院、花坛、草坪、水景等几个方面,垂直方向设计一般从高度、视觉、颜色、光线等几个方面。
空间布局要考虑人流、车流、物流等因素,使得整个区域尽可能地合理有序。
2.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指对区域内的植物进行筛选、配置和安排。
好的植物配置能够创造出和谐美丽、生态环保、实用经济的效果。
植物配置有许多考虑因素,例如气候环境、植物特性、地形地貌、景观效果、维护管理等。
植物配置的种类包括树、花、草、灌木、藤本植物等,要注意颜色、形态、大小、高度等的搭配和搭配的环节。
植物配置要根据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地设置。
3. 色彩运用色彩运用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指对区域内的色彩进行规划、运用和创新。
好的色彩运用能够创造出协调和谐、活力和舒适的效果。
色彩运用要考虑色彩的明暗、深浅、饱和度等因素。
色彩运用可以采用单色、相似色、互补色、三原色等各种色彩组合方式。
色彩的应用要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合理运用,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4.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是指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选择、搭配和应用。
好的材料选用能够创造出美观耐用、时尚新颖、安全实用的效果。
材料选用要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材质,比如木材、石材、金属、陶瓷、玻璃等材料。
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要考虑到其防水、耐腐、防火等功能。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环境和不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5. 环境氛围环境氛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指对整个区域内的气氛、文化、历史、风俗、性格进行塑造和创造。
园林与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 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 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能为 园林增辉添色。
园林中的色彩美
园林中的色彩美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子 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4)芳香美
园林中还有很多香花、香叶植物,它们能产生特性各异的芳香气味,如茉莉花的清香、兰 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等,还有松柏类、桉树、樟树等树木散 发出来的香气,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优美的 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它是衡量园林作品艺术表现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
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1.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 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琴、 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四、常见园林布局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建筑主体重点渲染 建筑主体的刻画既要考虑固有色,又要兼顾环境色影响,这样才能得到 层次鲜明的空间效果及丰富生动的建筑主体。 4.主体阴影的渲染 渲染时宜追求整体性和退晕的变化均匀以及色调的和谐统一。阴影部分 的色相和明度的对比和变化会形成强烈生动的空间效果。例如:上浅下深的 檐下阴影意味着天空对墙面的反光效果;右侧红砖墙面的阴影左浅右深表达 着垂直于画面的墙面形成的反光效果. 5.细致刻画寻求统一 深入细微的细部刻画,对进一步表达空间层次、材料质感、光影变化、 整体体积均能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选择墙面少量砖块做真实生动的材质和 色彩变化,更丰富了材料特点。门、窗棂的线脚形成的阴影和反影的对比变 化,从细微处更强调立面入口这一重点部位。选择小块色彩及掌握色度方面, 应力求变化有序,和谐有理。
6.配景与主体环境的融合 配景即“配角”,其作用是融入以建筑主体和环境的整体中,切忌喧宾 夺主。配景的形状态势、尺度比例及冷暖色调的选配宜简洁大方。渲染时尽 可能一气呵成,既不要层层叠叠,笔触过碎;又不能反反复复,涂抹擦洗。
一、 水彩渲染的光影分析 1.面的相对的明度分析
2.面的相对明度分析 (1)墙面从上至下褪晕
园林景观设计基础
二
第一节
题目: 题目:名建筑水彩渲染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设计任务书
1.了解所选建筑的外立面组成、构成关系、材料、质感、色彩,以及 虚实、明暗、阴影关系等。。 2.进一步掌水彩渲染技法的原理,提高平涂、退晕、干湿画法等基本 表现技能。 3.学习、掌握建筑立面渲染的基本程序,强调色调、明暗、材质和阴影 关系等的对比与协调。 4.尝试特殊效果的创造(夜景、雪景、特殊材质感等)。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国内外的优秀建筑立面(彩色),进行 扫描或拍照。
建筑渲染技法(水彩部分) 第二节 建筑渲染技法(水彩部分)
建筑局部立面水彩渲染步骤 : 1.精心绘制铅笔稿 . 按所给“小样作图法”示范样图,按比例放大,以H或2H自动铅笔用尺 规准确清晰地作出精致的正图铅笔稿。这时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拭图面, 以免擦毛或弄花纸面造成渲染不均。 2.确定基调和底色 为确定画面的总色调和协调各主要部分,一般用柠檬黄或中铬黄作为底 色淡淡地平涂整个画面。根据各部分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确定建筑主体 (例如:天空、地面、屋顶、墙面、玻璃、台阶等)各部分的不同色调和明 度,分析其明暗对比的差别,利用复色退晕法对各部分进行粗略的明暗和冷 暖划分。
第三节
学生作品展示
2.对所选建筑立面进行分析。 3.用铅笔按比例打底稿,包括轮廓、体块、洞口、细部和材质分格线、 配景、阴影等。 4.水彩渲染。
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 1.建筑立面水彩渲染 2.A2图纸 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3.5周 主要参考资料 : 1.《建筑设计基础》 周立军主编 2.《建筑画》 3.国内外优秀建筑水彩表现图集
(2)瓦屋顶褪晕分析
(3)透视引起的褪晕
(4)反光和反影
(5)高光和反高光
3.建筑总体光照效果体量层次感
(1)明暗表达 ) 越远越暗,越远越亮,离碑越远越暗,离碑越远越亮
(2)色彩表达 ) 越远越暖,越远越冷,离碑越远越暖,离碑越远越冷
4.建筑总体光照效果分析 (1)图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暗组合
(2)局部背景的衬托